专硕教育学

青岛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精选

单选题 1/69
1.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 感知教材
  • B 理解教材
  • C 巩固知识
  • D 运用知识
单选题 2/69
2.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

  • A 行动研究
  • B 撰写日记
  • C 观摩讨论
  • D 案例分析
单选题 3/69
3.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 A 认知策略
  • B 元认知策略
  • C 管理策略
  • D 复述策略
单选题 4/69
4.

贾德所作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 )。

  • A 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
  • B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 C 动作技能的迁移
  • D 认知策略的迁移
单选题 5/69
5.

“一千个人看小说,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实质上体现了下面哪个理论的观点?( )

  • A 认知主义学习观
  • B 行为主义学习观
  • C 建构主义学习观
  • D 人本主义学习观
单选题 6/69
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观点与下面哪位心理学家的看法异曲同工?( )

  • A 布鲁纳
  • B 班杜拉
  • C 布鲁姆
  • D 斯金纳
单选题 7/69
7.

程序性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 )。

  • A 命题
  • B 图式
  • C 产生式
  • D 故事脚本
单选题 8/69
8.

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一论断说明()

  • A 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
  • B 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 C 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
  • D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单选题 9/69
9.

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 B 杜威
  • C 赫尔巴特
  • D 布鲁纳
单选题 10/69
10.

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这种观点认为( )。

  • A 课程即学科
  • B 课程即经验
  • C 课程即活动
  • D 课程即文化的再生产
单选题 11/69
11.

道德包括三种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那么你认为责任感和义务感属于( )。

  • A 道德认知
  • B 道德情感
  • C 道德行为
  • D 道德观念
单选题 12/69
12.

最早系统阐述科学教育思想,并明确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 )。

  • A 夸美纽斯
  • B 赫尔巴特
  • C 康德
  • D 杜威
单选题 13/69
13.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是( )。

  • A 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 B 会导致学生机械学习
  • C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 D 太耗费时间
单选题 14/69
14.

裴斯泰洛齐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 A 社会本文的教育目的论
  • B 教育无目的论
  • C 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D 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单选题 15/69
15.

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

  • A 正强化
  • B 负强化
  • C 消退
  • D 惩罚
单选题 16/69
16.

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 A 场依存型
  • B 场独立型
  • C 冲动型
  • D 外向型
单选题 17/69
17.

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

  • A 学生与教师
  • B 教育行政部门
  • C 教学内容
  • D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单选题 18/69
18.

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

  • A 道德两难故事
  • B 守恒实验
  • C 沙盘游戏
  • D 对偶故事法
单选题 19/69
19.

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相关认知策略的含义、作用的感知、理解,并在特定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进行具体的联系,进而掌握该策略并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之中,这种学习是()

  • A 发现学习
  • B 迁移学习
  • C 自上而下的学习
  • D 自下而上的学习
单选题 20/69
20.

因材施教原则的精神实质是教师在教学中要()

  • A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 B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 C 根据不同的教材
  • D 设置不同的专业、学科
单选题 21/69
21.

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 A 宏观的
  • B 间接的
  • C 一般的
  • D 特殊的
单选题 22/69
22.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者高度发展的合金是()

  • A 道德信念
  • B 道德理想
  • C 道德情操
  • D 道德行为
单选题 23/69
23.

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 A 国民教育制度
  • B 义务教育制度
  • C 学校教育制度
  • D 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单选题 24/69
24.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

  • A 改进教学
  • B 了解学生
  • C 评定成绩
  • D 分班分组
单选题 25/69
25.

“孟母三迁”终使孟子成才,能够有效解释该现象的心理学理论是()

  • A 认知学习理论
  • B 社会学习理论
  • C 人本主义理论
  • D 建构主义理论
单选题 26/69
26.

校本课程是()的课程。

  • A 国家规定
  • B 学校规定
  • C 学校安排
  • D 学校教师开发
单选题 27/69
27.

某个厌恶刺激的退出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这种现象是()

  • A 正强化
  • B 负强化
  • C 塑造
  • D 惩罚
单选题 28/69
28.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

  • A 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 B 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
  • C 选择教材教法开展教学工作的权利
  • D 检查与评价学生品行、学业、身体的权利
单选题 29/69
29.

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桑代克
  • B 苛勒
  • C 奥苏倍尔
  • D 贾德
单选题 30/69
30.

下面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的是()

  • A 流畅性
  • B 变通性
  • C 适应性
  • D 独特性
判断题 31/69
31.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2/69
32.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 与反馈。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3/69
33.

最早的正式学校是在原始社会出现的。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4/69
34.

讲授法是一种注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5/69
35.

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论语》。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6/69
36.

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完全立足于社会需要。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7/69
37.

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特点。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8/69
38.

发现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39/69
39.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情感。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0/69
40.

德育过程主要是一种道德认知过程。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1/69
41.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应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2/69
42.

布鲁纳重视学科的知识结构,倡导发现法教学。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3/69
43.

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自身所能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4/69
44.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45/69
45.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现代形态教育的特征。

  • 正确。
  • 错误。
问答题 46/69
46.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问答题 47/69
47.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问答题 48/69
48.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问答题 49/69
49.

某学校按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号召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但很多教师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课程开发是教育专家的工作,普通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请针对上述现象,从课 程改革、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问答题 50/69
50.

简述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问答题 51/69
51.

张A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但就是太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请用归因理论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问答题 52/69
52.

简述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问答题 53/69
53.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考试失败了,可能会将原因归于自己比较笨,以至于、破罐子破摔。那么,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不同的影响?老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问答题 54/69
54.

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哪些差异?

问答题 55/69
55.

简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

问答题 56/69
56.

简述教师的权利。

问答题 57/69
57.

某初中的王老师第一次当班主任,一位资深班主任对他说:“初中孩子最难管,三天 不打,上房揭瓦,所以你一定要压制住他们,绝不能给他们好脸色。”请判断资深班主任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假如你是这位班主任,你应该怎么做。

问答题 58/69
58.

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问答题 59/69
59.

简述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问答题 60/69
60.

简述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问答题 61/69
61.

联系实际论述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处理好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问答题 62/69
62.

自我效能感及其来源。

问答题 63/69
63.

论述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理论认为教学与认知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问答题 64/69
64.

某位班主任老师在班会上,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出3名“坏学生”,其中两位同学是因为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另一位学生虽然只有9岁,居然被同学们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当学生家长质疑教师的教育方法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班主任是这样回答的: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1)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2)你认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去做。

问答题 65/69
65.

什么是讲授法?运用讲授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问答题 66/69
66.

简述教育演进中的几种形态及其特点。

问答题 67/69
67.

教师是一种职业、专业还是事业?为什么?

问答题 68/69
68.

案例:有一次,苏格拉底问一个学生:“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学生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学生说。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学生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学生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学生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有道德,懂得道德才能做到有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请依据材料回答:(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上述案例中,苏格拉底采用的是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问答题 69/69
69.

请列举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并分别给以样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