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法学

《全国法律硕士联考》预测试卷10

单选题 1/76
1.

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有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有道德、伦理、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说明()。

  • A 法律是可有可无的
  • B 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 C 法自身具有缺陷
  • D 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单选题 2/76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条规定:婚姻法第3条、第32条、第46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该解释为()。

  • A 字面解释
  • B 限制解释
  • C 扩充解释
  • D 体系解释
单选题 3/76
3.

在法律推理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

  • A 归纳推理
  • B 演绎推理
  • C 辩证推理
  • D 类比推理
单选题 4/76
4.

进行()的目的,主要是为探求某一法律概念如何被接受到法条中来。

  • A 语法解释
  • B 体系解释
  • C 历史解释
  • D 目的解释
单选题 5/76
5.

下列关于法的运行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 立法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权力
  • B 法的实施方式可分为两种:法的执行与法的适用
  • C 通常所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指的是狭义的执法
  • D 司法权专指审判权,即适用法律处理案件,作出判决和裁定
单选题 6/76
6.

在法律解释方法上,文义解释是指()。

  • A 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但其实质在于对整个法律的精神而不在于对个别文字和用语的理解
  • B 从法律条文文字、语法来理解其含义
  • C 在法律文字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
  • D 严格依照法律条文含义进行解释
单选题 7/76
7.

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 A 公民
  • B 法人
  • C 公务员
  • D 社会组织
单选题 8/76
8.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 A 神圣权利
  • B 光荣义务
  • C 权利和义务
  • D 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单选题 9/76
9.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是()。

  • A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
  • B 总理、副总理、秘书长
  • C 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 D 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秘书长
单选题 10/76
10.

在我国,居民委员会是()。

  • A 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组成
  • B 由主任、副主任3至7人组成
  • C 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至7人组成
  • D 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至9人组成
单选题 11/76
11.

下列关于政治避难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法国宪法最早规定了有关政治避难权的内容
  • B 外国人向我国政府提出避难要求,必须是由于政治原因
  • C 对于在中国境内接受政治避难的人,应当按照一般外国侨民的待遇对待
  • D 在我国寻求政治避难的人,仅限于外国人
单选题 12/76
12.

《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年份是()。

  • A 1988年
  • B 1993年
  • C 1999年
  • D 2000年
单选题 13/76
13.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自治范围内,依法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针对某一方面问题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属于()。

  • A 自治条例
  • B 单行条例
  • C 地方性法规
  • D 地方政府规章
单选题 14/76
14.

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宋朝首次创立了刺配刑
  • B 宋朝首次规定了“六赃”犯罪
  • C 宋朝首次创立了凌迟刑
  • D 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刑部
单选题 15/76
15.

元朝为了推行同罪异罚原则,将全国人分为()。

  • A 二等
  • B 四等
  • C 五等
  • D 三等
单选题 16/76
16.

务限法是()实行的民事审判时限制度。

  • A 唐朝
  • B 宋朝
  • C 元朝
  • D 明朝
单选题 17/76
17.

北洋政府时期,采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宪法原则的宪法文件(草案)是()。

  • A “五五宪草”
  •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 “天坛宪草”
  • D “段记宪草”
单选题 18/76
18.

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探望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探望权的行使须以支付必要的抚育费为前提条件
  • B 互通电话属于行使探望权的方式之一
  • C 子女成年的,探望权消灭
  • D 中止探望权必须经过人民法院判决
单选题 19/76
19.

为索取赌博、高利贷等非法债务而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应()。

  • A 按照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
  • B 按照敲诈勒索罪和非法拘禁罪实行数罪并罚
  • C 按照敲诈勒索罪和绑架罪实行数罪并罚
  • D 按照绑架罪定罪处罚
单选题 20/76
20.

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人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 A 简单的共同犯罪
  • B 复杂的共同犯罪
  • C 必要的共同犯罪
  • D 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单选题 21/76
21.

某乡政府在换届选举时,乙纠集数人,以对选举有意见为由,冲入选举会场,大声叫骂,并把票箱砸毁。乙的行为属于()。

  • A 破坏选举的行为
  • B 妨害公务的行为
  • C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
  • D 聚众打、砸、抢的行为
单选题 22/76
22.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人员中可以作为遗嘱见证人的是()。

  • A 继承人的债务人
  • B 与继承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
  • C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D 继承人的堂弟
单选题 23/76
23.

根据刑法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同时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

  • A 实行数罪并罚
  • B 择一重罪处断
  • C 以徇私枉法罪定罪处罚
  • D 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单选题 24/76
24.

我国《刑法》第340条规定,“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该条规定的罪状属于()。

  • A 简单罪状
  • B 空白罪状
  • C 叙明罪状
  • D 引证罪状
单选题 25/76
25.

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财产的是()。

  • A 男女双方在非法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
  • B 男女双方在事实婚姻期间所得的财产
  • C 合伙组织在合伙经营期间所积累的财产
  • D 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期问所积累的财产
单选题 26/76
26.

甲、乙之间系同事,后因工作纠纷而反目成仇。甲为了报复乙,遂将乙与丙长期同居的真实事实公布于众,导致乙服毒自杀未遂,虽然乙被及时抢救,但成残疾。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甲侵犯了乙的()。

  • A 健康权
  • B 身体权
  • C 隐私权
  • D 名誉权
单选题 27/76
27.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民事主体中不能设定浮动抵押的是()。

  • A 合伙企业
  • B 股份有限公司
  • C 国有企业
  • D 社会团体
单选题 28/76
28.

甲公司与某希望小学乙签订赠与合同,决定捐赠给该小学价值2万元的钢琴2台,后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更换,不同意赠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赠与合同属于单务合同,故甲公司可以反悔,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 B 甲公司尚未交付钢琴,故可撤销赠与
  • C 乙小学有权要求甲公司交付钢琴
  • D 乙小学有权要求甲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单选题 29/76
29.

对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必须是行为人()。

  • A 导致该婴幼儿死亡
  • B 出于出卖的目的
  • C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 D 完成了该行为
单选题 30/76
30.

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属于()。

  • A 犯罪未遂
  • B 犯罪预备
  • C 犯罪中止
  • D 不构成犯罪
多选题 31/76
31.

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少数犯罪的主体可以包括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人
  • B 少数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 C 有的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
  • D 有的犯罪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
多选题 32/76
32.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甲向律师丙咨询,丙认为根据民法典,乙的行为构成违约,如提起诉讼,有较大胜诉把握。丙的分析体现了法的()。

  • A 评价作用
  • B 教育作用
  • C 强制作用
  • D 预测作用
多选题 33/76
33.

下列规则中属于确定性规则的是()。

  • A 《中小企业促进法》第19条第2款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科学技术普及法》第13条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 B 《科学技术普及法》第13条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 C 《政府采购法》第4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
  • D 《清洁生产促进法》第7条第1款规定: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
多选题 34/76
34.

《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该法律条文包含了法律规则逻辑结构中的()。

  • A 假定条件
  • B 行为模式
  • C 合法后果
  • D 违法后果
多选题 35/76
35.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

  • A 依法治国
  • B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 C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D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多选题 36/76
36.

行政责任的特点表现在()。

  • A 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 B 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
  • C 过错不是行政责任的构成要素
  • D 行政责任承担的形式多样化
多选题 37/76
37.

有关职权性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职权性规则属授权性规则
  • B 职权性规则属义务性规则
  • C 职权性规则兼具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的特征
  • D 职权性规则属强行性规则
多选题 38/76
38.

下列有关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两者的内在组成要素的划分标准和依据不同
  • B 法律体系属于制度范畴,立法体系属于学科范畴,两者没有联系
  • C 两者包含的内容不同
  • D 两者都是以规范性文件为表现形式
多选题 39/76
39.

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哪些正确?()

  • A 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而宗教信仰对于西方社会法律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 B “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 C 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 D 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多选题 40/76
40.

我国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 A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 B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C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 D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多选题 41/76
41.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可以任免的人员有()。

  • A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 B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
  • C 军事法院院长
  • D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和审判委员会委员
多选题 42/76
42.

全国人大代表享有人身保障权和言论豁免权,这些保障措施有()。

  • A 在各种公开场合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 B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 C 非经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 D 即使因为现行犯被拘留,也要经过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许可
多选题 43/76
4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的诉愿权包括()。

  • A 批评、建议权
  • B 申诉、控告、检举权
  • C 取得国家赔偿权
  • D 集会、游行、示威权
多选题 44/76
44.

下列机构属于宪政史上出现的或目前尚存的违宪审查机构的有()。

  • A 护法元老院
  • B 宪法法院
  • C 宪法委员会
  • D 普通法院
多选题 45/76
45.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绝对不享有选举权的有()。

  • A 外国人
  • B 无国籍人
  • C 精神病人
  • D 犯罪嫌疑人
多选题 46/76
46.

特别行政区不享有的权力有()。

  • A 外交权
  • B 司法终审权
  • C 国防权
  • D 行政管理权
多选题 47/76
47.

下列关于北齐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北齐首次设置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 B 北齐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
  • C 北齐首次下诏废除宫刑
  • D 北齐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多选题 48/76
48.

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法律制度的有()。

  • A 务限法
  • B 鞫谳分司制
  • C 翻异别推制
  • D 重法地法
多选题 49/76
49.

清朝适用于少数民族的法规包括()。

  • A 《苗律》
  • B 《西藏禁约十二事》
  • C 《番律》
  • D 《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多选题 50/76
50.

下列选项中属于元朝立国后颁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 《大札撒》
  • B 《至元新格》
  • C 《大元通制》
  • D 《元典章》
多选题 51/76
51.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九刑”范畴的刑罚有()。

  • A 剕刑
  • B 扑刑
  • C 赎刑
  • D 鞭刑
多选题 52/76
52.

属于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有()。

  • A “天坛宪草”
  • B “袁记约法”
  • C “贿选宪法”
  • D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多选题 53/76
53.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 B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 C 《法经》开创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
  • D 《法经》中最能体现立法宗旨的是《盗法》和《贼法》两篇
多选题 54/76
54.

对于假释的犯罪分子,可以撤销假释的条件有()。

  • A 犯严重的故意犯罪
  • B 发现其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
  • C 过失犯罪
  • D 违反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但没有构成犯罪
多选题 55/76
55.

拘役的期限()。

  • A 为半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 B 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 C 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2年
  • D 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1年
多选题 56/76
56.

下列关于各类物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动产都必须以交付或者占有为公示方式
  • B 所有权法律关系的标的物仅限于特定物,种类物不能成为所有权法律关系的标的物
  • C 从物的所有权随主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 D 原物和孳息都必须是独立的物
多选题 57/76
57.

下列犯罪中,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

  • A 虐待罪
  • B 内幕交易罪
  • C 刑讯逼供罪
  • D 泄露国家秘密罪
多选题 58/76
58.

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下列有关最长诉讼时效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最长诉讼时效不能中止和中断
  • B 最长诉讼时效的期间为20年
  • C 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 D 最长诉讼时效适用于诉讼时效的延长
多选题 59/76
59.

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格式条款的有()。

  • A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所提供的条款含有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内容
  • B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
  • C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 D 内容不够具体确定的
多选题 60/76
60.

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担保物权的有()。

  • A 典权
  • B 抵押权
  • C 质权
  • D 留置权
多选题 61/76
61.

甲委托乙前往丙厂采购男装,乙觉得丙生产的女装市场看好,便自作主张以甲的名义向丙订购。丙未问乙的代理权限,便与之订立了买卖合同。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甲有追认权
  • B 丙有催告权
  • C 丙有撤销权
  • D 构成表见代理
多选题 62/76
62.

判断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 A 行为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 B 行为人患有精神病
  • C 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 D 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
多选题 63/76
63.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定之债的有()。

  • A 合同之债
  • B 不当得利之债
  • C 单方允诺之债
  • D 无因管理之债
多选题 64/76
64.

关于行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 A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 B 行为人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 C 行为人构成行贿罪,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D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构成行贿罪
多选题 65/76
65.

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有()。

  • A 对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 B 法律上认为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不是犯罪
  • C 法律上认为不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是犯罪
  • D 行为人认为应当判处3年有期徒刑,实际上判处了10年有期徒刑
多选题 66/76
66.

社会危害性()。

  • A 体现的是对行为人行为的否定性政治评价
  • B 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中也存在,只是由于行为人没有罪过而不负刑事责任
  • C 是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的统一
  • D 表现为实际的危害结果
多选题 67/76
67.

下列选项中,属于从物权的有()。

  • A 地役权
  • B 用益权
  • C 抵押权
  • D 典权
多选题 68/76
68.

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权的有()。

  • A 介人权
  • B 委任权
  • C 撤销权
  • D 追认权
多选题 69/76
69.

我国刑法的任务为()。

  • A 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 B 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 C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 D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问答题 70/76
70.

论述法律和原始习惯的区别。

问答题 71/76
71.

简论清末修律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问答题 72/76
72.

简论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

问答题 73/76
73.

某日,杭州6岁小男孩甲随母亲、舅舅等一行在植物园内的孔雀园喝茶,甲在一旁观赏园内散养的孔雀时,突然被一只孔雀啄伤,当时上唇被啄破,伤口约2厘米长,血流满面,其母亲等将甲送往医院治疗。尽管甲的上唇缝合,但需要整形治疗方能恢复外形。后甲的父母向法院起诉要求植物园赔偿,甲的父母称:植物园散养孔雀不加防护、造成孔雀致伤原告,植物园应负有完全责任。植物园称:植物园是根据孔雀的特点在园内散养的,另根据《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记载:孔雀的特点是“性机敏畏人,不易接近”,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且原告不注意看管自己的孩子,未尽到监护职责,故应责任自负。问:

植物园是否应当负赔偿责任?为什么?

问答题 74/76
74.

冉某,男,29岁,小学文化,某工厂工人。冉某于2000年3月因聚众斗殴罪被判刑3年,刑满释放后,经常夜间携带三棱刮刀到处游荡。2003年9月上旬,冉嫌这把三棱刮刀不锋利,又购买一把0.30米长的三棱刮刀带在身上,9月16日晚9时许,冉与其朋友陈某在当地人民路人民饭店饮食部门前闲逛,遇见相识的周某、匡某、吴某等人。周、匡、吴等先后来向冉要香烟,冉给匡、吴各一支,未给周,周抓住冉的衣服与之纠缠。冉将周的手拨开,发生拖拉,周打冉面部两拳。冉受伤后退几步,随即拔出携带的三棱刮刀由上而下对周的左肋骨刺一刀,伤及心脏,周倒地死亡。冉见状后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但是在法院审理期问否认了犯罪事实。

问:(1)冉某的主观罪过是什么?

(2)对于冉某有何量刑情节?

(3)如果冉某在法院审理案件期间没有否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但是提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又应当如何处理?

问答题 75/76
75.

被告人:张某,男,28岁。

被告人张某于2003年12月利用因病休假的机会,与其兄张浩合伙投资开办新兴木器厂。该厂资金大部分为张浩所投入,张某只投入部分工具和木材。在1年多的经营中,张浩分给张某人民币及家用电器等物共合人民币7万多元,张某认为分配不公,经常表示不满,兄弟二人为此发生过纠纷。2005年7月中旬,张某的所在单位要张某回厂上班,张某又为分配问题对其兄嫂不满。2005年7月22日上午8时许,张某先到木器厂,将和其兄张浩共同保管的保险箱打开,拿走其中的新兴木器厂的经营资金4万元。然后,张某趁其兄嫂家中无人,携带羊角锤、螺丝刀等工具,翻墙破窗进入其兄家中,撬开保险柜,盗走人民币48700余元、价值13000余元的金饰品以及一本存折。随后,张某利用假的身份证将存折中的1万元取出。作案后,张某把窃得的财物藏在家中,将作案使用的羊角锤和螺丝刀扔给一个收废品的人。案发后经公安机关传讯,张某交待了盗窃事实,赃款、赃物已全部追回,其作案时使用的铁棍、塑料编织袋等物也一并查获。

问:(1)本案当如何处理?(2)如果张浩要求司法机关不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你作为法官应当如何处理?

问答题 76/76
76.

被告人钱某,男,32岁,无业游民。

2004年6月,被告人钱某在某县车站等车时偶遇某县自动化设备厂供销员方某,因同路相互攀谈而初识。2004年12月,被告人在某市时又遇到方某,交谈中被告人得知方某来该市办理申请出境赴香港的手续,乃心生邪念,自称是市公安局出入境办事处工作人员,并接过方某所带材料翻了翻,颇似内行地指出方某不符合申请出境条件。由于当时钱某身着警服,且双方自认有缘,方某对其深信不疑,乃求其帮忙。钱某拍着胸脯向方某保证,此事包在他身上,但同时向方某提出“打通关节需一些活动费”。方某当即将有关材料及“活动费”5 000元交给钱某。后方某见久无回音,到市公安局一打听,乃知上当受骗,报案后钱某被抓获。在公安机关,钱某还交待了其于1997年12月在公共汽车上窃取他人财物l 500元的犯罪事实。

问:本案应当如何定罪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