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马克原理是指()
普雷马克原理是指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他物。
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根据所列结果,还应考虑实验可能存在
当测量指标选择得过于容易的时候,就会出现天花板效应,被试会轻易获得高分。根据所列结果,在问题难度较易的情况下,被试两种训练方法中都获得了极高的分数,并且都接近满分,即很有可能产生了天花板效应。
关于克龙巴赫吐系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克龙巴赫a系数是测量信度下界的一个估计值,其中当a值小时,不能判定测量信度不高。
关于下列四个图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在随机变量的分布图中,横坐标中能够找到平均数的位置,在正态分布中,波峰对应的点值就是平均数,在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在尾端。随机变量分布曲线的特征能反映标准或者方差的大小,随机变量的集中程度越高,标准差或者方差越小,分布图越高狭,反之,分布图就会越低阔。方差的数值非常灵敏,和每一个随机变量值的大小都有关系,当随机变量的分布由正态变为偏态时,方差值一定发生变化。
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最终传递到
中耳是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以及正圆窗组成。当声音从外耳道传到鼓膜的时候,引起鼓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并把声音传到卵圆窗,引起了内耳淋巴液的振动。
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的视敏度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题干中两人研究不同的是研究环境不同,一个是实验室中,一个是现场教室中,即前者是实验室实验,后者是现场实验。这两种实验的区别在于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条件不同,前者对额外变量控制得更为严密,即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
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
快速眼动睡眠基本发生在睡眠的后期,持续的时间趑来越长,第一次大约持续10分钟,最后一次大约1小时。有研究表明,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重新入睡后,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通常会增加。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语言的特征的是
语言的特征包括交流性或社会性、结构性(语言具有句法规则等)、主观性(某一符号可指代任一意义)和产生性(人们使用有限的词汇生成大量句子)等。D项不属于语言的特征。
一般认为,口吃属于
语言产生包括了说话和书写两种形式,它是语言输出过程。很明显,口吃是个体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误以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种现象称为
诱导运动是指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题干中提到“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误以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属于诱导运动。
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必须“超越给定信息”。这一观点强调的学习过程是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转化指的是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题干中提到学生学习必须“超越给定信息”,这一观点强调的学习过程是转化。
在以前学习中得到提高的某种官能,对后来涉及该官能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效应。持这一观点的迁移理论是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固有的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连锁学习范畴的是
加涅提出了8种学习,其中言语联想学习是指以言语为材料的观念的连锁学习,即言语联想学习属于连锁学习范畴
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
冯特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明确阐述了他对新心理科学的思考和建议,并且首次提到“实验心理学”一词。
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
开窗实验运用了反应时的相加因素法和相减法的基本原理。开窗技术试图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汉密尔顿(W.Hamilton)的字母转换实验是最早的开窗实验。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缩写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缩写是fMRI。
某个测验由于条件限制,只得到了一次施测数据。此时计算该测验的信度应该使用
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叫做分半信度。本题中某个测验由于条件限制,只得到了一次施测数据,即只能使用分半法测量分半信度。
关于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陆军甲种测验由8个分测验组成,是文字测验;陆军乙种测验由7个分测验组成,是非文字测验。
某研究中共有3组被试,每组12人,进行方差分析时,误差自由度为
本题中所提到的实验设计是被试问设计,组内自由度
组间自由度
在这种情况下,误差自由度即组内自由度。本题中共有3个小组(k=3),每个小组12人(n=2) 即dfw=3×(12 -1)一33。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采用△=13+4×z表述题目难度,式中字母△表示题目难度值,z表示由P值转换得来的标准分数,其取值范围为一3~3。根据正态分布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从△=13+4×Z(Z的取值范围是一3~3)可以推出,△的范围是1~25,即△值无零点,所以△不属于等比量尺。
两个变量分布都是真正的二分变量,要计算两者之间相关系数,最恰当的方法是
当两个交量都是二分变量,不管是真正的二分变量还是人为的二分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相关来表示。
在各类选拔性测验中,若不同测验分数可以互相补偿,则用来合成不同测验分数的最恰当方法是
加权求和合成法以及多重回归法都适用于各个测验所测特质问具有相互代偿作用的情况。对于选拔性考试来说,需要用测验结果对预测效标做出估计,即要选用多元回归分析组合分数。
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检验及解释率的计算方法是
回归模型有效性检验常用的方法包括:测定系数和相关系数的拟合程度的测定,回归系数b的检验,回归方程整体检验判定,以及估计标准差的计算等。通常使用方差分析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相关系数的平方(r2)等于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比例,能够说明y变量的变异有多少可以由x解释,被称为测定系数或者决定系数。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检验及解释率的计算方法是方差分析和计算决定系数。
一次测验的分数服从方差为25的正态分布,某学校共有100名学生参加测试,其均值为70分,若置信水平为0.99,则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总体方差
已知时,除了总体分布为非正态分布且样本容量小于30的情况下无法估计以外,其他情况对总体平均数估计可采用:
置信度的z值是2.58,将其他各值带入样本平均数是70,样本标准差是5,样本容量是100),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68.71,71.29]。
右图所示的向日葵近疏远密,它所反映的距离知觉线索是
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叫做纹理梯度。图中的向日葵近疏远密,它所反映的距离知觉线索是纹理梯度。
在同伴提名中,受到同伴正向提名较少、负向提名较多的是
通过同伴提名的方法可确定儿童的类别:
题干说提到的被较少的人喜欢,被较多的人拒绝,即属于受拒绝型。
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根据所列结果,该实验可能存在
本题中,在自变量问题难度的“易”水平上,训练方法和方法二几乎没有差别。在自变量问题难度的“难”。水平上训练方法二要优于训练方法一。即可以确定两个自变之间发生了交互作用。
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训练方法,一个是问题难度,每个变量各有两个水平。即在该实验中,每次训练结束要进行一次测验,问题有两种难度。由于被试间设计是不同组的被试分别进行各后实验处理,可以有效规避前一次实验处理对后一次实验处理的影响,即应采用被试间设计。
下表是一次大规模考试中一道单项选择题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样本总人数为2320人,分成五组,每组464人。
该题目得分的标准差为
标准差的公式为
,平均分是1分,1160人的得分为0分,1160人的得分是2分,将其带入, 可推出标淮差是1故正确选项为D。
下表是一次大规模考试中一道单项选择题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样本总人数为2320人,分成五组,每组464人。
所有考生在该选择题上得分的平均分是
从表中可推出,选择正确选项D选项的比率是0.5,因此正好一半人选对了。每题2分,即所有考生的在该题的平均分是1分。
下表是一次大规模考试中一道单项选择题的数据统计表。表中样本总人数为2320人,分成五组,每组464人。
如果正确回答该题的考生其测验总分的平均值为75分,错误回答该题的考生其总分的平均值为65分.所有考生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00,那么该题的区分度为
本题中题目的记分方式为二分变量,测验总分是连续变量,即区分度的计算应该使用点二列相关系数,公式为
其中
是点二列相关系数,
是通过该项目被试的平均效标分数(本题中为75分),
是未通过该项目被试的平均效标分数(本题中为65分),p和q分别是通过和未通过该项目的被试人数的百分比(本题中都是50%),
是全体被试的效标分数的标准差(本题中为10),即可得该题目的区分度是0.5。
在裂脑人实验中,假如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他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在题干中提到的裂脑人实验中,左视野的“苹果”图片投射到右半球,右半球可以支配左手去拿,右视野的“杯子”投射到左半球,左半球可以支配右手去拿。因为左半球负责言语,即被试可以说出“杯子”,不能说出“苹果”。
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大脑皮层中的初级感觉区包括听觉区、视觉区和机体感觉区。其中听觉区位于颞叶,即颞叶受伤导致听觉受损。
1967年《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该书的作者是
《认知心理学》的作者是奈塞尔,《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若以黑色圆点为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
注意的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若以黑色圆点为实验刺激材料,成人的注意广度大约是8~9个。
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是
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是社会助长实验。
小明嚼口香糖玩耍时,不慎将10元纸币掉到狭缝里。几经尝试,自己无法用手将其取出,最后在别人建议下,他用口香糖将其粘出。小明在开始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物体的定势叫做功能固着。本题中小明开始的时候,只是将口香糖作为食物,而不能将其作为一种具有黏性的工具,这属于受到功能固着的影响。
进行三段论推理时,有时会出现错误的结论。例如,“有些哲学家是诗人,有些诗人是画家,所以有些哲学家是画家”。武德沃斯(R.S.Woodworth)对这种错误推理的解释是
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例如所有,一些等等)产生了一种“气氛”,这会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题干中提到两个特称前提“有些……”和“有些……”,这容易使人得出特征的结论“有些……”。武德沃斯对这种错误推理的解释是前提逻辑量词产生的气氛影响人们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五人格因素特质的是
大五人格因素特质分别是外倾性、责任心(或尽责性、公平性)、宜人性(或随和性、和悦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情绪性)以及开放性(或创造性)。
人们在自我表露时通常遵循的原则是
相互性原则是人们在自我表露时通常遵循的原则。
根据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一致,则其智商是
比率智商公式是:智商一(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一致,智商应为100。
当玩具在眼前消失,儿童认为它仍然是存在的。与这个描述对应的概念是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1岁以后形成了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指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题干中提到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儿童认为它仍然是存在的,与这个描述对应的概念是客体永久性。
在智力的PASS模型中,处于最高层次的认知过程是
PASS指的是“计划一注意 -- 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处于。最高层次的认知过程是计划。
将潜意识理论从个体潜意识发展为集体潜意识的学者是
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也就是个体潜意识的概念,而荣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
大多数儿童在许多记忆任务上的成绩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持信息加工观点的研究者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关于大多数儿童在许多记忆任务上的成绩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现象,综合起来一般有两种解释:①皮亚杰的观点,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阶段的变化,也就是不同阶段存在质的差异。②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儿童记忆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量的变化。
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不是相互对立的,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不断内化。持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了自我决定论,自我决定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动机实际上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到自我决定的连续体。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不是相互对立的,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不断内化。持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
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
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即影响内部效度的历史因素。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历史因素。
下列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的表述,错误的是
图式属于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图式是有组织的动作或者思维模式,是认知结构的同义语,是个体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知识的一种表征方式,但图式并无操作的含义。
根据多伊奇( M.Deutsch)的观点,最能激发学生掌握目标动机系统的课堂结构是
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三类即合作、竞争以及个人主义目标结构。竞争目标结构激发的动机系统属于自我中心的动机系统,合作激发的动机系统属于道德中心的动机系统,个体化激发的动机系统属于任务掌握的动机系统。
根据屈布勒一罗斯( E.Kubler-Ross)的观点,死亡应对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这些阶段依次是
根据屈布勒一罗斯的观点,死亡应对可以分为五个阶段:①否认和不接受事实阶段;②愤怒阶段;③乞求或讨价还价阶段;④抑郁阶段;⑤接受死亡阶段。
特雷恩(R.Tryon)的选择性繁殖实验证明了
特雷恩(R.Tryon)的选择性繁殖实验证明了迷宫学习能力强的老鼠进行交配的子代迷宫学习能力也强,迷宫学习能力差的老鼠进行交配的子代迷宫学习能力也差,即老鼠的迷宫学习能力受其基因组成的影响。
在进行视觉实验时,视觉刺激会对视觉感受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
无论是强光还是弱光,持续的光刺激都会导致视觉适应,从而降低视觉感受性。
采用拉丁方设计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在心理学的实验设计中,通过被试数量和实验处理水平构造拉丁方。每一行代表的是一个被试的n种实验处理,这样n个被试行种实验处理就会构成一个拉丁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平衡抵消实验顺序对实验的影响。即采用拉丁方设计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消除法。
黄色颜料和绿色颜料混合所得到的颜色,其明度是
颜色混合分为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颜料的混合遵循的是颜色混合的减法原则。色光混合遵循的是颜色混合的加法原则。减法原则混合后得出的颜色其明度是减少的,是两种颜色明度相减。
在研究双眼辐合对大小一距离判断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在刺激物的实际大小和实际距离都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辐合角度的增大
在看近距离物体的时候,眼球外部肌肉紧张程度增加,两个眼球转向鼻侧,视轴趋于集中,辐合角度大;在看远距离物体的时候,视轴趋于平行,辐合角度变小。惠特斯通能够在刺激物的实际大小和实际距离都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实体镜控制辐合角,很明显辐合角增大会使人感到物体近了
探讨注意在多个并行任务间的指向和调节作用时,常用的研究范式是
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把一个任务中的作业定义为另一个任务的作业水平的函数,这属于双任务范式的基本方法。根据题干所述,应选双任务范式。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第四版)测查的能力因素主要包括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第四版)测量的能力因素包括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加工速度。
一个呈负偏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其众数、中数、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是
在负偏态分布中,MM d>Mo。即一个呈负偏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中,算术平均数最小。
下列关于概化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可对被试的能力进行估计,概化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测验过程中误差来源的问题。
在Logistic三参数模型项目特征曲线(ICC)上,拐点处的斜率表示的参数是
Logistic三参数项目特征函数为
在这个函数中除了含有被试潜在特质参数疗之外,还有3个位置参数口a、b.、c。参数a又被称为题目的区分度,它表征的是测验题目对被试水平区分能力的高低。在题目的特征曲线中,a值是曲线拐点处切线斜率的函数值。
浏量的基本要素是
测量的基本要素是参照点和单位。
当样本容量增大1倍时。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长度会
总体平均数估计的公式为
当样本容量增大1倍时,n变成了2n,2的平方根为 1. 414,即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长度缩小1. 414倍。
有300名考生,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62,两次考试成绩平均分数均为80分。如果给所有考生的期中成绩各加8分,加分后两次成绩的相关系数是
本题中的相关系数是两列连续变量的相关系数,是积差相关系数,公式为
其中x、y为两个变量的离均差,
N是成对数据的数目。SX是X变量的标准差。SY是y变量的标准差。在本题中,每个数值都加8,即每个变量的平均数也加8,即两个变量的离均差没有变化,根据标准差的公式是
可得两个变量的标准差也没有变化,即相关系数就也没有变化。
在利他行为研究中,影响旁观者效应的因素有
可从多个角度解释旁观者效应:①紧急情况下的助人行为是超出常规的行为,他人在场的时候,个人会考虑到他人的评价,担心别人评价自己的举动是不当的会影响个人的助人行为;②责任分散;③当他人在场并不施救的时候,会使个体无法正确认知现场情境,导致个体产生了从众行为,并不施救;④时间压力。
相对于问题解决的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的优点主要有
问题解决的算法策略是按照固定程序来解决问题的,只要问题是常规问题,就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这种策略费时费力,尝试的次数也较多,当问题复杂时,很难解决问题。相对于问题解决的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受到原有经验的影响,珂能一次或少数次数的尝试就能解决问题,比较节省时间。
某学生在韦氏智力测验上的IQ得分为115,如果要采用另外的方式报告这一分数,还可以表示为
韦氏智力测验采用的离差智商,转换公式是IQ=15Z+100。本题中,IQ分数为115,即标准分数是1标准分数是1时,其左侧横轴对应的曲线下的面积为84.14,即对应的百分等级就是84。T分数的公式为T= 50+10.Z,因此将此IQ值对应的T值是60。在标准9分数中,中间的分数5对应的Z值范围为-0.25~0.25,以这种方式依次类推,6对应的z值范围为0.25—0.75,7对应的Z值范围为0.75~1.25。即本题中IQ值对应的标准九分数值为7。
下列选项中,通常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有
错误记忆的研宄范式包括:集中联想程序范式(又叫做DRM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类别联想程序范式.KK范式以及错误联接范式等。B项中的K/R范式在错误记忆以及其他的记忆研究中也经常使用。
根据斯腾伯格(R.Sternberg)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包括的成分有
人格的特征有
影响统计功效的因素有
在对学习含义的理解上,将学习分为“习得”和“表现”的心理学家有
安斯沃斯(M.Ainsworth)设计了一种被广泛用来测量婴儿依恋品质的实验程摩。下列关于该程序特征的阐述,错误的有
该研究过程一共有8个步骤,以引起婴儿的依恋行为,观察婴儿独自时或与陌生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以及婴儿与母亲在分离前后的相互作用,记录婴儿对母亲和对陌生人反应的异同。该研究是在实验室情境中完成的,当时的设计目的在于考查婴儿的依恋类型,并没有从跨文化差异的角度探究依恋特征。
下列选项中,属于被试间设计的有
对照组设计指的是实验中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完全随机设计指的是采用随机的方法给被试分组,每组被试采用不同的实验处理。对照组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都属于被试间设计。而拉丁方设计和ABBA设计属于被试内设计。
根据下面的案例,应用动机的成就目标理论及情绪的“评定一兴奋”说,分析王刚和李强针对同一销售业绩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王刚和李强同是某跨国公司的新职员,在年终考核中他们取得了同样的销售业绩。王刚很沮丧,因为一些同事的业绩超过了他,联想到自己在先前公司中的骄人成绩,以及现在同事可能对他的消极评价,更是烦闷。他决定离开公司,找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公司,争取销售业绩超过他人。而李强并不沮丧,他认为学到了许多营销的新知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工作很有挑战性。他决定在公司里继续努力,争取在下一年度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1)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一种是成绩目标(或表现目标),个体把目标定值在好的成绩上,只有赢才算成功。不同的成就目标对应不同的动机和行为模式。成绩目标的个体有时不敢接受挑战,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掌握目标的个体会采用主动、积极的行为,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王刚的成就目标属于成绩目标,李强属于掌握目标。在销售业绩相同的情况下,王刚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如他人,情绪沮丧,决定离开公司。李强认为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情绪乐观,决定留在公司继续努力。(2)情绪的“评定一兴奋”说认为,刺激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评估。同样的刺激,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产生的情绪反应也不同。王刚认为自己的销售业绩不如他人,产生沮丧的情绪;李强认为自己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样的销售业绩,对此认知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反应。
近一个世纪以来,某城市的居民患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比例非常接近。近期,【临床心理学家为了考察该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85人,焦虑症患者124人,强迫症患者91人。请问该城市居民三种神经症患者比例是否发生明显变化(X20.05(2)=5.99,F0.05(3.2)=9.55,Z0.05 =1.96)。
已知: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三组的实际频次( fo)分别为85人、124人、91人,df =2。解:根据题意可以使用卡方检验来解决此问题。H0:该城市居民三种神经症患者比例未发生变化(或该城市居民三种神经症患者比例服从均匀分布)从题目中可以得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三组的理论频次(fe)均为100人。
结论:该城市居民三种神经症患者比例已发生了明显变化。
简述斯腾伯格( R.Sternberg)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三种假设及研究结果。
(1)三种假设:①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②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③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检索,然后判断。(2)研究结果: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方式是完全系列扫描。
简述费希纳定律和史蒂文斯定律。
(1)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感觉量是刺激量的对数函数。用公式表示:P=K lgl,其中P代表感觉量,I代表刺激量,K是常数。(2)史蒂文斯定律(幂定律):感觉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用公式表示:P=Kln,其中,P代表感觉量,K和n都是常数,I代表刺激量。
沙伊(K.W.Schaie)在西雅图随机选择500名被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认知能力测验。第一次测试时,被试的年龄范围为20~70岁,年龄相差5年的被试为一组。研究者每7年对这些被试进行一次测试,得到的部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 (2)从图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3)解释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分别如何解释认知老化现象?
(1)聚合交叉设计(或纵横交叉研究)。(2)从图中能得到的研究结论:①在以25岁为起点的整个成年期,个体的某些能力逐渐下降而另一些能力则相对稳定,这反映了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不同:个体25岁之后,流体智力(如归纳推理、空间定向、知觉速度)逐渐下降,而晶体智力(如言语能力)则保持稳定,甚至还略有上升;②图中大部分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反映了认知老化现象:某些认知能力在60(或67)岁之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小,而74岁之后,下降幅度较大,表现出明显的认知老化。(3)解释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①感觉功能理论:把认知老化归因于各种感觉器官功能衰退的结果。②加工速度理论:认为以记忆为主的信息加工速度的降低是老年人认知老化的主要原因。③抑制理论: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是由子不能有效地抑制感官信息所致,表现为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或干扰信息,从而导致加工速度减慢。④工作记忆理论:认为工作记忆下降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简述编制心理测验量表时制定常模的步骤。
(1)确定测验群体。(2)对测验群体进行抽样得到常模团体。(3)对常模团体进行施测。(4)确定常模分数类型,制作常模表。(5)撰写抽样说明和常模分数的解释。
简述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沦的基本观点。
(1)学习不仅是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个人解释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2)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从而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3)在社会互动中,学生及其助学者(如教师、寺家、辅导员等)经常沟通意见,分享学习资源,从而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并最终共同完成知识建构的学习任务。
在一项眼动研究中,呈现不同特征的人脸图片(正面、侧面;斜视、直视)来考察被试对这些图片的注视特点。每种实验条件单独为一个实验单元,每一实验单元包含64个试次,每个被试共完成256个试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其中一个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为F(1.15),=20.598,p小于0.001;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为何种实验设计?说明这种设计的特点。(2)指出该研究中的因素和水平,以及使用的被试数量。(3)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和下图,说明所能得到的实验结论。
(1)实验设计为2×2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的特点是所有被试都会接受到所有的实验处理,不但节省被试人数,而且不同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从而能更好地考察变量之间的差异。但各实验处理之间可能会受到时间间隔的影响,同时可能出现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疲劳效应)。(2)该研究中的因素为2个,分别是人脸的朝向和注视方向;人脸的朝向有两个水平:正面和侧面;注视方向也有两个水平:斜视和直视。被试数为16人。(3)①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表明正面与侧面的总注视时间之间有显著差异,侧面的总注视时间长于正面的总注视时间;直视与斜视之间有显著差异,斜视注视时间长于直视。②交互作用显著,说明在正面条件下,直视和斜视的总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在侧面条件下,直视和斜视的总注视时间差异显著。(或者,斜视条件下,正面的总注视时间短于侧面;直视条件下,正面的总注视时间长于侧面。)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