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考点:本题考查上课的意义。
应试解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考点: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
应试解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摹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 )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应试解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等。
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其中包括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昆体良的代表作为《论演说家的教育》,洛克的代表作为《教育漫话》,福禄贝尔的代表作为《人的教育》。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
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强化、惩罚与消退的理论基础都是行为主义理论。
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智商应该是( )
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哪一种需要看做最高层次的需要( )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基本的情绪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的情绪分类( )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 )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花香等都是感觉。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哪一种品质( )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其中,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学校中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进行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
考点:本题考查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应试解难: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否则,将夸大教育的作用,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考点:本题考查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应试解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
考点: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应试解难: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就是终结性评价。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应试解难: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中国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该学制主要抄袭日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该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考点:本题考查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应试解难: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
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的德育方法。
应试解难: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 )
考点:本题考查成就结构理论。
应试解难:合作目标结构是指,在团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
考点:本题考查双避冲突。
应试解难: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一回避型冲突,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指人格的哪一种特点( )
考点:本题考查人格的特点。
应试解难: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是贮存在哪一种记忆中的两种记忆方式( )
考点:本题考查长时记忆的存储。
应试解难: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长期记忆中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
考点:本题考查意志品质的特征。
应试解难:意志品质的果断性是意志机敏的表现,是善于辨明是非真伪,善于抓住时机,善于应付复杂情境,迅速而合理地处理矛盾的能力。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冒失。
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主要有: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识记者的态度。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课外校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确
有学校、班级组织实施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为课外教育。由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如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站等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为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时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它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班主任如何做好针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
简述考试焦虑的危害及矫正方法。
考试焦虑的危害:
(1)严重的考试焦虑会降低学习效率。
(2)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影响考试成绩。
(3)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形成焦虑性人格。
考试焦虑的矫正:
(1)自信训练,
(2)放松训练。
(3)系统脱敏。
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而忽略了学生还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活动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教育影响,他们可能积极地接受,也可能消极地抵制。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其实,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自身的“舵手”作用也无法真正实现。总之,我们既不能忽略,也不能夸大学生的客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正确。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一般说,知识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如何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遗传与营养。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能影响智力的发展,儿童在胚胎期和出生后,身体和脑都处在迅速发育的时期,脑的机能活动月依靠由血液输送的养料来维持,母亲的乳汁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化学成分.从而保证脑细胞化学成分的满足及其机能活动的需要,这些都将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
(2)早期经验。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促使能力发展得最快,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婴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早期教育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3)教育与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唤起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
(4)社会实践。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5)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只是影响能力发展的外因,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就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重视早期教育,适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