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疼痛有"扳机点"的类型为
对关节结构紊乱病描述不正确的是
咀嚼肌群痉挛的主要症状是
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临床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特征是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症状类似于翼外肌痉挛,主要不同点在于
关节囊扩张伴关节盘附着松弛的临床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炎性疾病类的主要症状和翼外肌痉挛相似,唯一不同点是
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炎性疾病类描述,不正确的是
关节盘穿孔、破裂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骨关节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一侧急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不适于做颞下颌关节造影的是
关节外强直的病因不包括
患者,女,32岁,因左颞下颌关节区疼痛1周就诊,患者有左颞下颌关节区弹响史5年,1周前弹响消失,临床检查开口轻度受限,开口型偏向左侧,左髁突前方疼痛,关节造影,开口可见造影存留前束内,最可能的诊断是
患者,男,26岁,因右侧颞下颌关节区弹响3个月就诊。临床检查右侧颞下颌关节开口初闭口末期可闻及单音清脆弹响,开口型先偏向右侧,弹响发生后又回到中线,关节检查关节区压痛,张口度为3.5cm,最可能的诊断应该是
患者,男,42岁,因颏部外伤3小时就诊。患者被绊倒致颏部先着地,临床检查颏部有挫伤,前牙呈开,双侧后牙早接触,双侧颞下颌关节区肿胀疼痛,可能的诊断是
关节内强直需要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以下叙述不正确的
下列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描述错误的是
患者,女,55岁,1年来右眶上缘、鼻翼旁多次因触摸发生刀割样剧痛,每次最长持续约2~3分钟,则该患者诊断可能为
该患者的"扳机点"在右眶上缘和鼻翼旁,右眶上缘处于三叉神经第Ⅰ支支配区域,鼻翼旁处于三叉神经第Ⅱ支支配区域。
对颞下颌关节上腔造影正常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患者,女,18岁,因下颌前牙拥挤到医院就诊。曲面体层片示上、下颌牙列完整,全口牙未见明显的龋病,根尖周骨质良好,但在右侧下颌体部见一边缘清楚的圆形致密影,直径约0.3cm×0.3cm,与牙根无关,患者亦无疼痛不适的症状,则该致密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牙瘤、埋伏多生牙、牙胚的周围均有胞膜显示为低密度的线条影;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表现为同牙根相连的高密度团块影像,边界清楚,周围有低密度的光环征,题中的描述与这些特点不相符。致密骨岛为边缘清楚的圆形致密影,且与牙根无关。因此,B为正确答案。
患者,男,5岁,因左侧下颌第一乳磨牙脱落伴反复发热到医院门诊就诊。临床检查示:体温37.3℃,心率100次/分,心律齐,左下颌第一乳磨牙缺失,缺失处牙槽窝未愈合,牙龈红肿,质地软;头颅左颞侧见一软组织包块,约2.5cm×2.5cm大小;X线头颅侧位片见颞骨有一2cm×2cm大小圆形骨质缺损区,呈穿凿样,曲面体层片示左下颌第一乳磨牙处牙槽骨骨质破坏,破坏区呈类圆形,约1.5cm×1.5cm大小,边缘硬化。则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儿童很少发生牙周炎,且单纯的牙周炎不伴有颅骨骨质破坏;牙源性颌骨囊肿、淋巴瘤和下颌骨鳞癌亦不伴颅骨骨质破坏;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符合题中的描述。因而,D是正确答案。
患者,女,41岁,因下颌前牙不适2个月余而到医院门诊就诊。临床检查示:下颌前牙颜色正常,牙髓活力检查正常,牙齿无明显松动。X线牙片示左、右下颌中切牙根尖周见小圆形低密度影像,边界清楚,根尖部牙槽骨硬骨板影像消失,则此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脓肿除了表现有根尖周低密度阴影,还伴有受累牙的临床症状;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表现为同牙根相连的高密度团块影像,边界清楚,周围有低密度的光环征,而题中的描述与这些特点不相符;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的溶骨期的X线表现与题中的影像学描述相符。
唇裂修复术的合适时间是
关于单侧唇裂红唇修复的说法,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采用健侧红唇含肌肉三角瓣插入患侧的方法,由于红唇上的切口缝合线与白唇上的切口缝合线方向一致,易产生术后伤口瘢痕收缩,导致术后唇峰上移。
关于Millard旋转推进法的优缺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此为下三角瓣的优点。
腭裂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医师密切合作,根据患者发育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以便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语音治疗的年龄一般在多少岁合适
Furlow瓣的主要作用是
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方法不包括
对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治疗有多种手段,非手术方法包括戴用可摘式软腭上抬器、发音辅助器;手术方法包括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改良式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以及腭咽肌瓣转移术。提肌重建术一般在腭裂修复术中使用。
腭裂修复术缝合张力过大的原因不包括
完全性腭裂术后出现穿孔,但一般不属于腭瘘的部位是
牙槽突区域的裂隙一般在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时处理,腭裂修复时可不予处理。
患儿,女,于某年1月行完全性腭裂修复术,术后出现软腭复裂。若进行再次手术修复,合适的时间是
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唇侧入路手术中,骨段的血供来源于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并发症一般不包括
以下关于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错误的是
SSRO适用于下颌前伸或后退,矫正小颌畸形或下颌前突以及偏颌畸形。手术中,连接髁突的骨段称为近心端或近心骨段;而相对的,含牙列的一端称为远心端。通常在双侧均劈开后再放置咬合板以确定正常的咬合关系,并进行近、远心端的骨间内固定。最早的SSRO位于下颌升支,经多次改良,骨切口向前移至第二磨牙区。升支的后缘通常进行骨劈开术,由于手术的创伤和术后的反应,可能导致主干位于下颌后区的面神经暂时性瘫痪。
以下哪项不是中厚皮片的优点
以下可用于眉再造手术的是
从生理上说皮片移植几小时后即已基本成活
肢体与躯干部位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一般不应超过
在面部血供特别丰富的部位,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可达到
Z字成形术,两皮瓣的侧切口与中切口成60°角时,中轴长度可增加
游离皮瓣发生血管危象时,以下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为
V-Y成形术从皮瓣转移方式上分类,应属于
皮瓣包括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线片上,牙槽嵴高度应在
关于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正确的是
关于慢性成人牙周炎的X线检查及诊断,错误的是
40%碘油可用于
在口腔影像检查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鳃裂囊肿穿刺液多为
以上的穿刺液特征都是各类病变最典型的表现。
囊性水瘤穿刺液多为
以上的穿刺液特征都是各类病变最典型的表现。
神经鞘瘤穿刺液多为
以上的穿刺液特征都是各类病变最典型的表现。
甲状舌管囊肿穿刺液可为
以上的穿刺液特征都是各类病变最典型的表现。
皮样囊肿穿刺物
以上的穿刺液特征都是各类病变最典型的表现。
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应麻醉的神经是
1.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由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共同支配,腭前神经支配腭侧。
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应麻醉的神经是
1.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由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共同支配,腭前神经支配腭侧。
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时应麻醉的神经是
1.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由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共同支配,腭前神经支配腭侧。
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时应麻醉的神经是
1.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由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共同支配,腭前神经支配腭侧。
男,26岁。左下颌智齿拟在局麻下拔除。
1.下颌角为骨折好发部位,而且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时往往要劈冠去骨去除阻力,这就为拔牙并发骨折提供了可能性,加之劈冠方式采用不当,使用暴力,就会发生骨折。
男,26岁。左下颌智齿拟在局麻下拔除。
1.下颌角为骨折好发部位,而且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时往往要劈冠去骨去除阻力,这就为拔牙并发骨折提供了可能性,加之劈冠方式采用不当,使用暴力,就会发生骨折。
男,26岁。左下颌智齿拟在局麻下拔除。
1.下颌角为骨折好发部位,而且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时往往要劈冠去骨去除阻力,这就为拔牙并发骨折提供了可能性,加之劈冠方式采用不当,使用暴力,就会发生骨折。
一患者从高处跌伤颏部着地。体检:下颌中线偏右,右侧后牙早接触,左侧开颌。
1.髁突骨折宜用保守治疗:颌间牵引+颅颌绷带固定。
一患者从高处跌伤颏部着地。体检:下颌中线偏右,右侧后牙早接触,左侧开颌。
1.髁突骨折宜用保守治疗:颌间牵引+颅颌绷带固定。
一患者从高处跌伤颏部着地。体检:下颌中线偏右,右侧后牙早接触,左侧开颌。
1.髁突骨折宜用保守治疗:颌间牵引+颅颌绷带固定。
男,56岁。右颊黏膜鳞癌局部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并采用前臂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
1.动脉干网状皮瓣特点:由动脉干上直接发出许多微细的血管支,组成丰富的网状结构,动脉多为体表的动脉主干,口径较粗。
2.首先仔细检查,找出原因,再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血肿形成者,拆开部分缝线后,清除皮瓣下血肿,充分止血;皮瓣蒂部受压者,松解蒂部敷料;若为蒂部血肿压迫则清除血肿;若为蒂部水肿后张力过大则拆除蒂部缝线以减轻张力,经皮下隧道转移者可据情况切开蒂部隧道表面的皮肤以减轻张力。
4.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 h内,特别是24h内,因此24h内每0.5 h观察记录1次,24~72 h每1h观察记录1次,72 h至7d每4h观察记录1次。
男,56岁。右颊黏膜鳞癌局部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并采用前臂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
1.动脉干网状皮瓣特点:由动脉干上直接发出许多微细的血管支,组成丰富的网状结构,动脉多为体表的动脉主干,口径较粗。
2.首先仔细检查,找出原因,再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血肿形成者,拆开部分缝线后,清除皮瓣下血肿,充分止血;皮瓣蒂部受压者,松解蒂部敷料;若为蒂部血肿压迫则清除血肿;若为蒂部水肿后张力过大则拆除蒂部缝线以减轻张力,经皮下隧道转移者可据情况切开蒂部隧道表面的皮肤以减轻张力。
4.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 h内,特别是24h内,因此24h内每0.5 h观察记录1次,24~72 h每1h观察记录1次,72 h至7d每4h观察记录1次。
男,56岁。右颊黏膜鳞癌局部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并采用前臂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
1.动脉干网状皮瓣特点:由动脉干上直接发出许多微细的血管支,组成丰富的网状结构,动脉多为体表的动脉主干,口径较粗。
2.首先仔细检查,找出原因,再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血肿形成者,拆开部分缝线后,清除皮瓣下血肿,充分止血;皮瓣蒂部受压者,松解蒂部敷料;若为蒂部血肿压迫则清除血肿;若为蒂部水肿后张力过大则拆除蒂部缝线以减轻张力,经皮下隧道转移者可据情况切开蒂部隧道表面的皮肤以减轻张力。
4.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 h内,特别是24h内,因此24h内每0.5 h观察记录1次,24~72 h每1h观察记录1次,72 h至7d每4h观察记录1次。
男,56岁。右颊黏膜鳞癌局部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并采用前臂皮瓣修复颊黏膜缺损。
1.动脉干网状皮瓣特点:由动脉干上直接发出许多微细的血管支,组成丰富的网状结构,动脉多为体表的动脉主干,口径较粗。
2.首先仔细检查,找出原因,再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血肿形成者,拆开部分缝线后,清除皮瓣下血肿,充分止血;皮瓣蒂部受压者,松解蒂部敷料;若为蒂部血肿压迫则清除血肿;若为蒂部水肿后张力过大则拆除蒂部缝线以减轻张力,经皮下隧道转移者可据情况切开蒂部隧道表面的皮肤以减轻张力。
4.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 h内,特别是24h内,因此24h内每0.5 h观察记录1次,24~72 h每1h观察记录1次,72 h至7d每4h观察记录1次。
男,3个月,昨日突然寒战、高热、哭闹、呕吐2次,并发现面部、眶下区红肿。检查见:患儿右侧面中份、眼睑周围水肿、充血,结膜外翻,眼球外突,右面部及上唇有少量斑疹,张口轻度受限,口腔上颌右侧前庭沟丰满,可见上腭黏膜散在溃疡。T39.2℃,R28次/分,P156次/分,WBC18×10L,中性粒细胞84%。
1.局部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加强冲洗,换药,死骨常可自行排出。
男,3个月,昨日突然寒战、高热、哭闹、呕吐2次,并发现面部、眶下区红肿。检查见:患儿右侧面中份、眼睑周围水肿、充血,结膜外翻,眼球外突,右面部及上唇有少量斑疹,张口轻度受限,口腔上颌右侧前庭沟丰满,可见上腭黏膜散在溃疡。T39.2℃,R28次/分,P156次/分,WBC18×10L,中性粒细胞84%。
1.局部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加强冲洗,换药,死骨常可自行排出。
男,3个月,昨日突然寒战、高热、哭闹、呕吐2次,并发现面部、眶下区红肿。检查见:患儿右侧面中份、眼睑周围水肿、充血,结膜外翻,眼球外突,右面部及上唇有少量斑疹,张口轻度受限,口腔上颌右侧前庭沟丰满,可见上腭黏膜散在溃疡。T39.2℃,R28次/分,P156次/分,WBC18×10L,中性粒细胞84%。
1.局部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加强冲洗,换药,死骨常可自行排出。
男,3个月,昨日突然寒战、高热、哭闹、呕吐2次,并发现面部、眶下区红肿。检查见:患儿右侧面中份、眼睑周围水肿、充血,结膜外翻,眼球外突,右面部及上唇有少量斑疹,张口轻度受限,口腔上颌右侧前庭沟丰满,可见上腭黏膜散在溃疡。T39.2℃,R28次/分,P156次/分,WBC18×10L,中性粒细胞84%。
1.局部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加强冲洗,换药,死骨常可自行排出。
男,3个月,昨日突然寒战、高热、哭闹、呕吐2次,并发现面部、眶下区红肿。检查见:患儿右侧面中份、眼睑周围水肿、充血,结膜外翻,眼球外突,右面部及上唇有少量斑疹,张口轻度受限,口腔上颌右侧前庭沟丰满,可见上腭黏膜散在溃疡。T39.2℃,R28次/分,P156次/分,WBC18×10L,中性粒细胞84%。
1.局部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加强冲洗,换药,死骨常可自行排出。
男,3个月,昨日突然寒战、高热、哭闹、呕吐2次,并发现面部、眶下区红肿。检查见:患儿右侧面中份、眼睑周围水肿、充血,结膜外翻,眼球外突,右面部及上唇有少量斑疹,张口轻度受限,口腔上颌右侧前庭沟丰满,可见上腭黏膜散在溃疡。T39.2℃,R28次/分,P156次/分,WBC18×10L,中性粒细胞84%。
1.局部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加强冲洗,换药,死骨常可自行排出。
女,45岁。外院神经内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转来治疗。经检查,疼痛区域在眶上,疼痛性质符合三叉神经痛的特点。
1.卡马西平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
女,45岁。外院神经内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转来治疗。经检查,疼痛区域在眶上,疼痛性质符合三叉神经痛的特点。
1.卡马西平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
患者,女,25岁,因"开口弹响1年,食物嵌塞"就诊,65j6缺失2年余,已行胶托式RPD修复,义齿密合,固位、稳定可。口内检查可视,上、下颌前牙切缘明显磨耗至约切1/3,后牙功能尖低平,非功能尖尖锐,垂直距离降低,开口弹响,开口度和开口型无明显异常,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示:髁突后移,左、右侧无明显异常。
2.食物嵌塞的可能原因是:相邻牙邻接关系不正常;咬合关系不正常;咬合形态改变;充填体及修复体与邻牙牙冠接触区的位置恢复不当;接触区的形态恢复不当;牙龈和牙周萎缩;不当的剔牙习惯等。
3.食物嵌塞的治疗方法可有:修正或重建边缘嵴;充填因龋病而导致邻接关系改变的患牙;用全冠恢复面的正常形态和紧密的邻接关系;活动义齿防嵌塞阻塞器;咬合重建治疗;拔除因第三磨牙阻生而引起的嵌塞。
患者,男,35岁,因左上前牙反复肿胀、疼痛6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见左上颌前庭沟丰满,可扪及乒乓球样感,有轻压痛。左、右上颌中切牙、左上侧切牙及尖牙Ⅰ~Ⅱ度松动,变色。硬腭部未见膨隆。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为左上颌肿物,需行口内进路肿物摘除术。
1.答案中的其他选项亦可全部或部分了解病变情况,但曲面断层片既经济,又能获得较全面的信息,故应选B。
2.2%、3%碘酊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4.头颈部手术消毒范围至少应至术区外10cm,口腔及面部术区应分别消毒。
5.四头带常用于口、鼻部创口的包扎。
患者,男,35岁,因左上前牙反复肿胀、疼痛6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见左上颌前庭沟丰满,可扪及乒乓球样感,有轻压痛。左、右上颌中切牙、左上侧切牙及尖牙Ⅰ~Ⅱ度松动,变色。硬腭部未见膨隆。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为左上颌肿物,需行口内进路肿物摘除术。
1.答案中的其他选项亦可全部或部分了解病变情况,但曲面断层片既经济,又能获得较全面的信息,故应选B。
2.2%、3%碘酊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4.头颈部手术消毒范围至少应至术区外10cm,口腔及面部术区应分别消毒。
5.四头带常用于口、鼻部创口的包扎。
患者,男,35岁,因左上前牙反复肿胀、疼痛6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见左上颌前庭沟丰满,可扪及乒乓球样感,有轻压痛。左、右上颌中切牙、左上侧切牙及尖牙Ⅰ~Ⅱ度松动,变色。硬腭部未见膨隆。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为左上颌肿物,需行口内进路肿物摘除术。
1.答案中的其他选项亦可全部或部分了解病变情况,但曲面断层片既经济,又能获得较全面的信息,故应选B。
2.2%、3%碘酊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4.头颈部手术消毒范围至少应至术区外10cm,口腔及面部术区应分别消毒。
5.四头带常用于口、鼻部创口的包扎。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2.切角嵌体无良好的固位型,其固位完全依靠粘结剂的化学固位,同时,死髓牙牙冠变色后,嵌体无法解决美观问题;相对于金属桩与非全瓷冠修复,选用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可以较好地满足前牙修复的美观与功能。
3.增强桩冠的固位的方法有:延长冠桩的长度;选择高性能的树脂类粘结剂;减小根管壁的锥度;增加冠桩与根管壁的密合度;使桩的横切面与根管的横切面尽量相一致;牙本质肩台的冠边缘的预备。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2.切角嵌体无良好的固位型,其固位完全依靠粘结剂的化学固位,同时,死髓牙牙冠变色后,嵌体无法解决美观问题;相对于金属桩与非全瓷冠修复,选用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可以较好地满足前牙修复的美观与功能。
3.增强桩冠的固位的方法有:延长冠桩的长度;选择高性能的树脂类粘结剂;减小根管壁的锥度;增加冠桩与根管壁的密合度;使桩的横切面与根管的横切面尽量相一致;牙本质肩台的冠边缘的预备。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3.A腺样囊性癌浸润范围广,切除范围应该较其他恶性肿瘤更大;E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B腺样囊性癌治疗以手术为主,一般不使用根治性化疗;D腺样囊性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不高,一般是有转移的时候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4.腺样囊性癌浸润范围广,应该扩大手术范围,冰冻切片确定手术边界,常沿神经扩散,应该尽量完整切除受累神经。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1.下唇癌是指原发灶位于唇红黏膜的癌,常位于下唇外1/3,与吸烟史可有明显关系。病损常因出血坏死而表面有血痂。病程长者可侵及皮肤及其内侧颊黏膜。
2.唇癌手术因其影响口腔功能,要求同期整复。因其转移率较低,一般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1.下唇癌是指原发灶位于唇红黏膜的癌,常位于下唇外1/3,与吸烟史可有明显关系。病损常因出血坏死而表面有血痂。病程长者可侵及皮肤及其内侧颊黏膜。
2.唇癌手术因其影响口腔功能,要求同期整复。因其转移率较低,一般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
患者,女,55岁,因右下唇反复糜烂疼痛3年入院。检查:下唇右侧中外1/3处见一约1.5cm×2.0cm菜花状外生突出肿块,硬度中等,位于唇红部并浸润到皮肤,边缘外翻不平,病损表面有血痂。既往患者吸烟30年。
1.下唇癌是指原发灶位于唇红黏膜的癌,常位于下唇外1/3,与吸烟史可有明显关系。病损常因出血坏死而表面有血痂。病程长者可侵及皮肤及其内侧颊黏膜。
2.唇癌手术因其影响口腔功能,要求同期整复。因其转移率较低,一般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
患者,男,19岁,面下1/3明显前突,∠SNA81°,∠SNB87°。牙科模型显示严重,前牙反覆盖12mm,后牙为近中咬合关系。颅颌面左右基本对称。初步诊断为下颌前突。该患者已行术前正畸。通常颌面部畸形的患者在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正畸治疗。
1.术前正畸对于畸形的诊断、治疗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矫治颌面部畸形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3.面总静脉位于颈部,腭降动脉位于上颌,舌动脉位于口底,不容易伤及。
4.对下牙槽血管神经束的保护,重要的是视野的清晰,动作的轻柔适度,并防止器械对神经血管束的直接损伤,例如,骨凿楔入骨切口不能过深,应位于下颌管的上方,以免损伤血管束。
患者,男,19岁,面下1/3明显前突,∠SNA81°,∠SNB87°。牙科模型显示严重,前牙反覆盖12mm,后牙为近中咬合关系。颅颌面左右基本对称。初步诊断为下颌前突。该患者已行术前正畸。通常颌面部畸形的患者在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正畸治疗。
1.术前正畸对于畸形的诊断、治疗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矫治颌面部畸形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3.面总静脉位于颈部,腭降动脉位于上颌,舌动脉位于口底,不容易伤及。
4.对下牙槽血管神经束的保护,重要的是视野的清晰,动作的轻柔适度,并防止器械对神经血管束的直接损伤,例如,骨凿楔入骨切口不能过深,应位于下颌管的上方,以免损伤血管束。
患者,男,19岁,面下1/3明显前突,∠SNA81°,∠SNB87°。牙科模型显示严重,前牙反覆盖12mm,后牙为近中咬合关系。颅颌面左右基本对称。初步诊断为下颌前突。该患者已行术前正畸。通常颌面部畸形的患者在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正畸治疗。
1.术前正畸对于畸形的诊断、治疗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矫治颌面部畸形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3.面总静脉位于颈部,腭降动脉位于上颌,舌动脉位于口底,不容易伤及。
4.对下牙槽血管神经束的保护,重要的是视野的清晰,动作的轻柔适度,并防止器械对神经血管束的直接损伤,例如,骨凿楔入骨切口不能过深,应位于下颌管的上方,以免损伤血管束。
患者,男,19岁,面下1/3明显前突,∠SNA81°,∠SNB87°。牙科模型显示严重,前牙反覆盖12mm,后牙为近中咬合关系。颅颌面左右基本对称。初步诊断为下颌前突。该患者已行术前正畸。通常颌面部畸形的患者在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正畸治疗。
1.术前正畸对于畸形的诊断、治疗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矫治颌面部畸形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3.面总静脉位于颈部,腭降动脉位于上颌,舌动脉位于口底,不容易伤及。
4.对下牙槽血管神经束的保护,重要的是视野的清晰,动作的轻柔适度,并防止器械对神经血管束的直接损伤,例如,骨凿楔入骨切口不能过深,应位于下颌管的上方,以免损伤血管束。
患者,女,25岁,因"开口弹响1年,食物嵌塞"就诊,65j6缺失2年余,已行胶托式RPD修复,义齿密合,固位、稳定可。口内检查可视,上、下颌前牙切缘明显磨耗至约切1/3,后牙功能尖低平,非功能尖尖锐,垂直距离降低,开口弹响,开口度和开口型无明显异常,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示:髁突后移,左、右侧无明显异常。
2.食物嵌塞的可能原因是:相邻牙邻接关系不正常;咬合关系不正常;咬合形态改变;充填体及修复体与邻牙牙冠接触区的位置恢复不当;接触区的形态恢复不当;牙龈和牙周萎缩;不当的剔牙习惯等。
3.食物嵌塞的治疗方法可有:修正或重建边缘嵴;充填因龋病而导致邻接关系改变的患牙;用全冠恢复面的正常形态和紧密的邻接关系;活动义齿防嵌塞阻塞器;咬合重建治疗;拔除因第三磨牙阻生而引起的嵌塞。
患者,女,25岁,因"开口弹响1年,食物嵌塞"就诊,65j6缺失2年余,已行胶托式RPD修复,义齿密合,固位、稳定可。口内检查可视,上、下颌前牙切缘明显磨耗至约切1/3,后牙功能尖低平,非功能尖尖锐,垂直距离降低,开口弹响,开口度和开口型无明显异常,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示:髁突后移,左、右侧无明显异常。
2.食物嵌塞的可能原因是:相邻牙邻接关系不正常;咬合关系不正常;咬合形态改变;充填体及修复体与邻牙牙冠接触区的位置恢复不当;接触区的形态恢复不当;牙龈和牙周萎缩;不当的剔牙习惯等。
3.食物嵌塞的治疗方法可有:修正或重建边缘嵴;充填因龋病而导致邻接关系改变的患牙;用全冠恢复面的正常形态和紧密的邻接关系;活动义齿防嵌塞阻塞器;咬合重建治疗;拔除因第三磨牙阻生而引起的嵌塞。
患者,男,35岁,因左上前牙反复肿胀、疼痛6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见左上颌前庭沟丰满,可扪及乒乓球样感,有轻压痛。左、右上颌中切牙、左上侧切牙及尖牙Ⅰ~Ⅱ度松动,变色。硬腭部未见膨隆。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为左上颌肿物,需行口内进路肿物摘除术。
1.答案中的其他选项亦可全部或部分了解病变情况,但曲面断层片既经济,又能获得较全面的信息,故应选B。
2.2%、3%碘酊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4.头颈部手术消毒范围至少应至术区外10cm,口腔及面部术区应分别消毒。
5.四头带常用于口、鼻部创口的包扎。
患者,男,35岁,因左上前牙反复肿胀、疼痛6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见左上颌前庭沟丰满,可扪及乒乓球样感,有轻压痛。左、右上颌中切牙、左上侧切牙及尖牙Ⅰ~Ⅱ度松动,变色。硬腭部未见膨隆。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为左上颌肿物,需行口内进路肿物摘除术。
1.答案中的其他选项亦可全部或部分了解病变情况,但曲面断层片既经济,又能获得较全面的信息,故应选B。
2.2%、3%碘酊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4.头颈部手术消毒范围至少应至术区外10cm,口腔及面部术区应分别消毒。
5.四头带常用于口、鼻部创口的包扎。
患者,女,26岁,右侧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缺损半年,牙冠变色,已行根管治疗,无临床症状,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2.切角嵌体无良好的固位型,其固位完全依靠粘结剂的化学固位,同时,死髓牙牙冠变色后,嵌体无法解决美观问题;相对于金属桩与非全瓷冠修复,选用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可以较好地满足前牙修复的美观与功能。
3.增强桩冠的固位的方法有:延长冠桩的长度;选择高性能的树脂类粘结剂;减小根管壁的锥度;增加冠桩与根管壁的密合度;使桩的横切面与根管的横切面尽量相一致;牙本质肩台的冠边缘的预备。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3.A腺样囊性癌浸润范围广,切除范围应该较其他恶性肿瘤更大;E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B腺样囊性癌治疗以手术为主,一般不使用根治性化疗;D腺样囊性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不高,一般是有转移的时候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4.腺样囊性癌浸润范围广,应该扩大手术范围,冰冻切片确定手术边界,常沿神经扩散,应该尽量完整切除受累神经。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3.A腺样囊性癌浸润范围广,切除范围应该较其他恶性肿瘤更大;E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B腺样囊性癌治疗以手术为主,一般不使用根治性化疗;D腺样囊性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不高,一般是有转移的时候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4.腺样囊性癌浸润范围广,应该扩大手术范围,冰冻切片确定手术边界,常沿神经扩散,应该尽量完整切除受累神经。
患者,男,60岁,因左上腭溃疡伴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左上腭溃疡,伴疼痛,后溃疡面逐渐增大并出现左眶下肿胀、麻木。查体:左上腭溃疡,约2cm×4cm大小,边界不清,溃疡中间与上颌窦穿通,左眶下区肿胀,触觉迟钝,无复视,头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3.A腺样囊性癌浸润范围广,切除范围应该较其他恶性肿瘤更大;E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B腺样囊性癌治疗以手术为主,一般不使用根治性化疗;D腺样囊性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不高,一般是有转移的时候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4.腺样囊性癌浸润范围广,应该扩大手术范围,冰冻切片确定手术边界,常沿神经扩散,应该尽量完整切除受累神经。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