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涉及的关键安全技术中不包括()
VPN主要采用四项技术来保证安全,这四项技术分别是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 & Decryption)、密钥管理技术(Key Management)、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
MD5是一种 () 算法
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5(信息/报文摘要算法),是计算机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散列函数,用以提供消息的完整性保护。
下列选项中,防范网络监听最有效的方法是 ()
采用数据加密的方式保护包括口令和账号在内的信息资料,使得即使获取密文后也无法解密成明文,是对付网络监听的有效手段。
如果要清除上网痕迹,必须( )。
ActiveX是微软一系列策略性面向对象程序技术和工具,其中主要的技术是组件对象模型。ActiveX是微软为抗衡Sun Microsystems的java技术而提出的,其功能和java applet功能类似。ActiveX控件的使用并不保留上网痕迹。
( )属于Web客户端脚本语言。
Web客户端脚本在客户端浏览器中解释执行并及时更新页面,脚本处理工作全部在客户端浏览器完成,减轻服务器负荷,同时增加页面的反应速度,客户端脚本包括VbScript和JavaScript.
The data( )includes the function of updating data on a database, and retrieving data from a database.
数据管理包括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等功能。
TCP/IP( )are the standards around which the Internet was developed.
TCP/IP协议是互联网开发所基于的标准。
下面关于交换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现代以太网中,更多地使用交换机代替了网桥,只有在简单的小型网络中才用微机软件实现网桥功能。以太网交换机也是一种数据链路层设备,除传统的网桥功能之外,交换机吧共享介质变成了专用链路,使得网络的有效数据速率大大提高。集线器把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在网络中只起到信号发送和放大分发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一个中继器。由于集线器采用CD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当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时,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点都可能接收到数据,因此通过集线器连接的一组工作站形成了一个冲突域。可见选项C是错误的。
以太网交换机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支持多个端口节点间的并发连接,实现多个节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选项D是错误的。
交换机主要用来实现多个局域网的互联,但是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互联的局域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可以运行不同的协议,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必须采用相同的协议。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路由器是在网络层上实现多个网络互联的设备。
如果一台配置成自动获取IP地址的计算机,开机后得到的IP地址是169.254.1.17(即没有DHCP服务器为其提供IP地址),则首先应该( )。
当计算机开机后得到的IP地址是169.254.1.17时,说明网卡工作正常,计算机获得的是APIPA地址,所以应检查网络连线是否断开,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从DHCP服务器获取动态IP地址。
( )has become a fact of modern life, with millions of people now shopping on-line.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显示,现在已有数百万人在线购物。
Software ( )refers to that the software to meet the specification must be produced.
软件开发指的是生产出满足规格说明书要求的软件。
C++ fully supports( )programming, including the four properties: encapsulation, data hiding, inheritance, and polymorphism.
C++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包括以下4种属性:封装,数据隐藏,继承,多态。
中央处理单元(CPU)不包括( )。
计算机硬件的中央处理单元是值由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寄存器组所组成的核心集成部件,这些部件之间通过芯片级总线连接。I/O总线是在内存与外设间传送数据的通路。如果将CPU比作跑车的引擎,I/O总线就好似跑车的传动装置。
计算机中,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完成一项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时钟脉冲的重复周期称为时钟周期。因此,( )。
时钟周期也称为震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人们规定10纳秒为一个时钟周期,更小的时钟周期意味着更高的工作频率。计算机中执行指令的过程一般分为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三个基本阶段。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是从取指令,分析指令到执行完所需的全部时间。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数也不同,对于一些简单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他的机器周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则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在操作系统文件管理中,通常采用( )来组织和管理外存中的信息。
存放在磁盘空间上的各类文件必须进行编目,操作系统才能实现文件的管理,这与图书馆的藏书需要编目录,一本书需要分章节是类似的。用户总是希望能"按名存取"文件中的信息。为此文件系统为每一个文件建立目录项,即为每个文件设置用于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数据结构。
以下应用中,必须采用栈结构的是( )。
栈结构的特点是后进先出,一个整数序列的逆转可以通过使交换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元素,第二个与倒数第二个元素等来实现。在链表节点的申请和释放中,没有先申请后释放的操作要求,动态内存空间的使用也没有这个要求。在计算机系统中需要根据任务处理的需要装入和卸载可执行程序,没有后进先出的要求。递归函数调用和返回必须通过栈结构来控制。
计算机软件只要开发完成就能获得( )并受到法律保护。
在我国,著作权采取自动取得的方式,即著作权因作品创作完成,形成作品这一法律事实的存在而自然取得,一般不必履行任何形式的登记或注册手续。
软件商标权的保护对象是指( )。
软件商标权是软件商标所有人已发对其商标所享有的专有使用权。在我国,商标权的取得实型的是注册原则,即商标所有人只有依法将自己的商标注册后,商标注册人才能取得商标权,其商标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将来源不同的目标程序装配成一个可执行程序是______的任务。
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不能再计算机上直接执行,需要进行解释或编译,将源程序编译后形成目标程序,再连接上其他必要的目标程序后,形成可执行程序。
某二叉树为单枝树(即非叶子结点只有一个孩子结点)且具有n个结点(n>1),则该二叉树( )
若二叉树为单技树,那幺n个节点就分布在n层上。遍历序列则与遍历方法和二叉树的形态有关。例如,对于三个节点的单技二叉树,其形态可为:
著作权的权利人不包括( )
著作权人是作品的所有人,作品包括演绎作品,汇编作品,委托作品,合作作品,影视作品,职务作品,计算机软件等,通过改变,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是演绎作品,其著作权属于改编人,翻译人,注释人和整理人。
某班级学生《C++程序设计》成绩表如下图所示。若学生作业成绩、上机成绩和笔试成绩分别占综合成绩的15%、25%和60%,那么可先在E3单元格中输入 ( ) ,再向垂直方向拖动填充柄至E10单元格,则可自动算出这些学生的综合成绩。若要将及格和不及格的人数统计结果显示在B11和E11单元格中,则应在B11和E11中分别填写 ( ) 。
因为相对引用的特点是:将计算公式赋值或填充到其他单元格时,单元格的引用会自动随着移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根据题意应采用相对引用。选项A采用相对引用,故在E3单元格中输入选项A“=B3*25%+D3*60%”,并在垂直方向拖动填充柄至E10单元格,则可自动算出这些学生的综合成绩。
某C语言程序中,m是一个整型变量,则( )时遇到表达式m+"test"会报错。
对源程序进行编译的过程可以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其中,词法分析是分析各种构造形式的单词,如整型常量,浮点常量,标识符,运算符等;语法分析是分析各种构造形式的表达式和语句,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都是对程序的结构进行分析。语义分析是值分析程序中各种语言成分的含义,是对程序的静态语义的分析,程序运行时体现程序的体态语义。
在Word 2003编辑状态下,若要将另一个文档的内容全部添加到当前文档的光标所在处,其操作是( );若要将文档中选定的文字移动到文档的另一个位置上,应该按下( ),将选定的文字拖曳至该位置上。
在word编辑状态下,若要将另一个文档的内容全部添加到当前文档的光标所在处,其操作步骤是在插入菜单下选择“文件”命令,此时系统弹出如下图所示的“插入文件”对话框,用户只要选择相应的文档即可。
在Word 2003编辑状态下,若要将另一个文档的内容全部添加到当前文档的光标所在处,其操作是( );若要将文档中选定的文字移动到文档的另一个位置上,应该按下( ),将选定的文字拖曳至该位置上。
若要将文档中选定的文字移动到文档的另一个位置上,应该按下鼠标左键或者同时按下“Shift”键及鼠标左键,即可将选定的文字拖曳到该位置上。
某班级学生《C++程序设计》成绩表如下图所示。若学生作业成绩、上机成绩和笔试成绩分别占综合成绩的15%、25%和60%,那么可先在E3单元格中输入( ),再向垂直方向拖动填充柄至E10单元格,则可自动算出这些学生的综合成绩。若要将及格和不及格的人数统计结果显示在B11和E11单元格中,则应在B11和E11中分别填写( )。
由于“COUNT”是无条件统计函数,故选项A和B都不正确。“COUNTIF”是根据条件进行统计的函数,其格式为:COUNTIF(统计范围,"统计条件"),对于选项C统计条件未加引号格式不正确,正确的答案为选项D。
设内存按字节编址,若8K×8 bit存储空间的起始地址为7000H,则该存储空间的最大地址编号为( )。
8K×8 bit=8K Byte,按照字节进行编址,那么就是8K,8K=2^3*2^10=2^13,那么总共的地址有2^13个,而现在这里是用H表示,即为16进制,将2^13转化为16进制则为2000H,因此如果是从十六进制的0000开始计数的话,最大的为1FFF。起始地址为7000时,最大的地址编号就位8FFF。
( )越高,屏幕上图像的闪烁感越小,图像越稳定,视觉效果也越好。当前PC机中该指标大多采用( )Hz。
刷新频率是指图像在显示器上更新的速度,也就是图像每秒在屏幕上出现的帧数,单位为Hz.刷新频率越高,屏幕上的图像的闪烁感就越小,图像越稳定,视觉效果也越好。一般刷新频率在75Hz以上时,影像的闪烁才不易被人眼察觉。
( )越高,屏幕上图像的闪烁感越小,图像越稳定,视觉效果也越好。当前PC机中该指标大多采用( )Hz。
刷新频率是指图像在显示器上更新的速度,也就是图像每秒在屏幕上出现的帧数,单位为Hz.刷新频率越高,屏幕上的图像的闪烁感就越小,图像越稳定,视觉效果也越好。一般刷新频率在75Hz以上时,影像的闪烁才不易被人眼察觉。
( )表明了显示屏上能够显示出的像素数目。
显示分辨率是指显示屏上能够显示出的像素数目。如分辨率为1024*768表示显示屏分成768行,每行显示1024个像素。
若用8位机器码表示二进制数-111,则原码表示的十六进制形式为( );补码表示的十六进制形式为( )。
原码规则是:用最高位表示符号,整数用0表示,负数用1表示,正数的补码是其原码本身,负数的补码的数值部分是对原码的数值部分按位取反后加1.
二进制数-111用8位原码表示是1000 0111,最左边的1代表负数,换算成16进制就是87(1000=8,0111=7)
补码就是符号位不便,把原码其他位按位取反(1111 1000)然后加1,所以补码变成了11111001,换算成16进制就是F9.
若用8位机器码表示二进制数-111,则原码表示的十六进制形式为( );补码表示的十六进制形式为( )。
原码规则是:用最高位表示符号,整数用0表示,负数用1表示,正数的补码是其原码本身,负数的补码的数值部分是对原码的数值部分按位取反后加1.
二进制数-111用8位原码表示是1000 0111,最左边的1代表负数,换算成16进制就是87(1000=8,0111=7)
补码就是符号位不便,把原码其他位按位取反(1111 1000)然后加1,所以补码变成了11111001,换算成16进制就是F9.
“剪贴板”是( );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要恢复误删除的文件,可以按下( )键来实现。
在系统中的剪贴板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是系统内置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小小的剪贴板,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在各种应用程序之间传递和共享信息成为可能。如果要恢复误删除的文件,可以同时按下Ctrl和Z键来实现。
“剪贴板”是( );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要恢复误删除的文件,可以按下( )键来实现。
在系统中的剪贴板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是系统内置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小小的剪贴板,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在各种应用程序之间传递和共享信息成为可能。如果要恢复误删除的文件,可以同时按下Ctrl和Z键来实现。
假设系统中进程的三态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的a、b和c的状态分别为( );当现运行进程执行P操作后,该进程( )。
进程一般具有三种基本状态:运行态,就绪态和阻塞态。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进程在一定条件下,其状态可以转换。当CPU空闲时,系统将根据某种调度算法选择处于就绪态的一个进程进入运行态;而当CPU的一个时间片用完时,当前处于运行态的进程就进入了就绪态;进程从运行到阻塞状态通常是由于进程释放CPU,等待系统分配资源或等待某些事件的发生,如:执行了P操作,系统暂时不能满足其对某资源的请求,或等待用户的输入信息等;当进程正在等待的事件发生时,进程从阻塞到就绪状态。
假设系统中进程的三态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的a、b和c的状态分别为( );当现运行进程执行P操作后,该进程( )。
进程一般具有三种基本状态:运行态,就绪态和阻塞态。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进程在一定条件下,其状态可以转换。当CPU空闲时,系统将根据某种调度算法选择处于就绪态的一个进程进入运行态;而当CPU的一个时间片用完时,当前处于运行态的进程就进入了就绪态;进程从运行到阻塞状态通常是由于进程释放CPU,等待系统分配资源或等待某些事件的发生,如:执行了P操作,系统暂时不能满足其对某资源的请求,或等待用户的输入信息等;当进程正在等待的事件发生时,进程从阻塞到就绪状态。
程序员需要用文档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文档设计的要点不包括( )。
程序员需要用文档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文档设计的要点包括:
(1) 编写文档前应先做规划。可以参照有关标准以及成熟产品的案例。
(2) 要选择最适合表达某种算法的形式。
(3) 软件产品包括程序和文档。
(4) 要保持良好的文档风格,其重要性等同于保持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函数f()、g()的定义如下所示,已知调用f时传递给其形参x的值是3,若以传值方式调用g,则函数f的返回值为( );若以传引用方式调用g,则函数f的返回值为( )。
实现函数调用时,实参要向形参传递值。参数传递是在函数调用时实参与形参的匹配动作。如果由实参向形参传递值,相应的调用就称为传值调用;如果传递的是实参的地址,则称为引用调用。
传值引用时:y=g(x)=9,x=3(尽管形参x的值发生改变,但实参x值保持不变),所以x+y=12
引用调用时:y=g(x)=9,x=9(形参x的值发生改变后会传递给实参x,实参x值为9),所以x+y=18
函数f()、g()的定义如下,已知调用f时传递给其形参x的值是3,若以传值方式调用g,则函数f的返回值为( );若以传引用方式调用g,则函数f的返回值为( )。
实现函数调用时,实参要向形参传递值。参数传递是在函数调用时实参与形参的匹配动作。如果由实参向形参传递值,相应的调用就称为传值调用;如果传递的是实参的地址,则称为引用调用。
传值引用时:y=g(x)=9,x=3(尽管形参x的值发生改变,但实参x值保持不变),所以x+y=12
引用调用时:y=g(x)=9,x=9(形参x的值发生改变后会传递给实参x,实参x值为9),所以x+y=18
以下关于哈希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哈希表是通过一个以记录的关键字为自变量的函数得到该记录的存储地址而构造的查找表,所以在杂凑表中进行查找操作时,必须用同一哈希函数计算得到待查记录的存储地址,然后到相应的存储单元里去获得相关信息,再判定查找是否成功。
下三角矩阵A[0..8,0..8]如下所示,若将其下三角元素(即行下标不小于列下标的所有元素)按列压缩存储在数组M[0..m]中,即A[0,0]存储在M[0]、A[1,0]存储在M[1]、A[2,0]存储在M[2],…,A[8,8]存储在M[44],则元素A[5,5]存储在 ( )。若将其下三角元素按行压缩存储在数组M[0..m]中,即A[0,0]存储在M[0]、A[1,0]存储在M[1]、A[1,1]存储在M[2],…,A[8,8]存储在M[44],则元素A[5,5]存储在( )。
二维数组元素按列存储时,排在A[5,5]之前的功列,元素个数为9+8+7+6+5=35,因此A[5,5]存储在M[35]。按行存储时,排在A[5,5]之前的元素共5行,因此A[5,5]之前共有1+2+3+4+5+5=20个元素,所以按行方式下,A[5,5]存储在M[20]中。
下三角矩阵A[0..8,0..8]如下,若将其下三角元素(即行下标不小于列下标的所有元素)按列压缩存储在数组M[0..m]中,即A[0,0]存储在M[0]、A[1,0]存储在M[1]、A[2,0]存储在M[2],…,A[8,8]存储在M[44],则元素A[5,5]存储在 ( )。若将其下三角元素按行压缩存储在数组M[0..m]中,即A[0,0]存储在M[0]、A[1,0]存储在M[1]、A[1,1]存储在M[2],…,A[8,8]存储在M[44],则元素A[5,5]存储在( )。
二维数组元素按列存储时,排在A[5,5]之前的功列,元素个数为9+8+7+6+5=35,因此A[5,5]存储在M[35]。按行存储时,排在A[5,5]之前的元素共5行,因此A[5,5]之前共有1+2+3+4+5+5=20个元素,所以按行方式下,A[5,5]存储在M[20]中。
某图的邻接矩阵如下所示,则该图为( )。
图的临接矩阵表示利用一个矩阵来表示图中顶点之间的关系。对于具有n个顶点的图G=(V,E),其邻接矩阵是一个n阶方阵,且满足: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有向图则不一定。
在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方法中,能在第一趟排序结束后就得到最大(或最小)元素的排序方法是( )。
直接插入排序的特点是每次取无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将其插入到有序序列的适当位置,因此,第一趟排序不能保证得到最大元素。
冒泡排序的每一趟都是通过比较相邻元素将所有需要排序的元素扫描一遍,有必要的话进行交换,它可以在第一趟排序结束后就得到最大元素。
简单选择排序是通过与所有带排序的元素进行比较,从而在第一趟选出最大元素。
快速排序的第一趟是根据设定的枢轴元素将待排元素的序列划分成两个子序列,其中,一个子序列中的元素都不大于枢轴元素,另一个序列的元素都不小于枢轴元素。这种排序方法不能保证在第一趟得到最大元素。
以下关于类和对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类是对象的模板,类可以看做是一组共有特性的对象集合,即一个类中的对象拥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一般而言,一个类可以产生对个对象。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一个类可以没有对象,如静态类的概念;一个类可以有且仅有一个对象,如单例模式下的类。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主要用于(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最主要的作用是面向对象的系统实现,它不能用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目前,较为流行的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或语言主要是统一建模语言UML.
欲开发一系统,如果客户不能完整描述他们的需求,则开发过程最适宜采用( )。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适合于软件需求很明确的软件项目的模型。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种演变模型,将测试和分析与设计关联进行,加强分析与设计的验证。原型模型是一个种演化模型,通过快速构建可运行的原型系统,然后根据运行过程中获取的用户反馈进行改进,特别适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结合起来,加入了后两种模型均忽略的风险分析。
McCall软件质量模型中,( )属于产品转移方面的质量特性。
McCall软件质量模型从软件产品的运行,修正,转义三个方面确定了11个质量特性。运行方面的特性包括正确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和完整性;修正方面的特性包括可维护性,灵活性和可测试性。转义方面的质量特性包括可移植性,复用性和互用性。
软件系统运行时发现了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改正这些错误属于( )维护。
软件维护一般由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正确性维护是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适应性维护是使应用软件适应信息技术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完善性维护,主要是对已有的软件系统增加一些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预防性维护是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硬件环境的变化,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的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
某程序员在开发一功能很多的软件时,在某个操作窗口中设计了大量选项。在征求用户意见时,用户提出最好能降低复杂度,因此该程序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 )是不妥的。
在同一个串口中显示大量选项,这是不好的界面。多数用户会感到混乱,初级用户会感到该软件太复杂,难以使用。不常用的选项会使用户感到迷茫,即使用特殊颜色来标记常用选项,从人的视觉特点看,混乱也难以避免。如果用多种颜色来标记多种类别的选项,则更使界面眼花缭乱。通常的软件是不会采用这样的措施的。
某公司数据库的两个关系:部门(部门号,部门名,负责人,电话)和员工(员工号, 姓名, 住址)。假设每个部门有若干名员工,一名负责人,一部电话;员工号为员工关系的主键。
a. 若部门名是唯一的,请将下述SQL语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CREATE TABLE部门(部门号CHAR(3) PRIMARY KEY,
部门名 CHAR(10) ( ),
负责人 CHAR(4),
电话 CHAR(20))
( ) );
B. 查询各部门负责人的姓名及住址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部门名,姓名,住址
FROM 部门,员工 WHERE( );
由于部门名是唯一的,一次在“部门名”后应由“UNIQUE”.根据表1可以看出负责人来自员工且等于员工号属性,因为员工关系的主键是员工号,所以部门关系的外键负责人需要用FOREIGN KEY (负责人)REFERENCES 员工 (员工号)来约束。这样部门关系的SQL语句如下:
根据SQL的语法要求,查询部门负责人的姓名及住址的SQL语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如下:
某公司数据库的两个关系:部门(部门号,部门名,负责人,电话)和员工(员工号, 姓名, 住址)。假设每个部门有若干名员工,一名负责人,一部电话;员工号为员工关系的主键。
a. 若部门名是唯一的,请将下述SQL语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CREATE TABLE部门(部门号CHAR(3) PRIMARY KEY,
部门名 CHAR(10) ( ),
负责人 CHAR(4),
电话 CHAR(20))
( ) );
B. 查询各部门负责人的姓名及住址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部门名,姓名,住址
FROM 部门,员工 WHERE( );
由于部门名是唯一的,一次在“部门名”后应由“UNIQUE”.根据表1可以看出负责人来自员工且等于员工号属性,因为员工关系的主键是员工号,所以部门关系的外键负责人需要用FOREIGN KEY (负责人)REFERENCES 员工 (员工号)来约束。这样部门关系的SQL语句如下:
根据SQL的语法要求,查询部门负责人的姓名及住址的SQL语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如下:
某公司数据库的两个关系:部门(部门号,部门名,负责人,电话)和员工(员工号, 姓名, 住址)。假设每个部门有若干名员工,一名负责人,一部电话;员工号为员工关系的主键。
a. 若部门名是唯一的,请将下述SQL语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CREATE TABLE部门(部门号CHAR(3) PRIMARY KEY,
部门名 CHAR(10) ( ),
负责人 CHAR(4),
电话 CHAR(20))
( ) );
B. 查询各部门负责人的姓名及住址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部门名,姓名,住址
FROM 部门,员工 WHERE( );
由于部门名是唯一的,一次在“部门名”后应由“UNIQUE”.根据表1可以看出负责人来自员工且等于员工号属性,因为员工关系的主键是员工号,所以部门关系的外键负责人需要用FOREIGN KEY (负责人)REFERENCES 员工 (员工号)来约束。这样部门关系的SQL语句如下:
根据SQL的语法要求,查询部门负责人的姓名及住址的SQL语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如下:
设学生关系Students(Sno,Sname,Sex,Sdept,Sage,Sadd),Sno、Sname、Sex、Sdept、Sage、Sadd分别表示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所在系、年龄和住址。查询比计算机系(CS)所有学生年龄都小的其它系的学生姓名及年龄的SQL语句为:
SELECT Sname,Sage
FROM Students
WHERE Sage( )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s
WHERE ( ))
AND Sdept<>’CS’;
按照题意,只要在子查询中将所有计算机系学生的年龄查出,在外查询中找出满足条件“其他系比计算机系所有学生年龄都要小”的学生姓名及年龄,因此完整的SQL语句为:
设学生关系Students(Sno,Sname,Sex,Sdept,Sage,Sadd),Sno、Sname、Sex、Sdept、Sage、Sadd分别表示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所在系、年龄和住址。查询比计算机系(CS)所有学生年龄都小的其它系的学生姓名及年龄的SQL语句为:
SELECT Sname,Sage
FROM Students
WHERE Sage( )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s
WHERE ( ))
AND Sdept<>’CS’;
按照题意,只要在子查询中将所有计算机系学生的年龄查出,在外查询中找出满足条件“其他系比计算机系所有学生年龄都要小”的学生姓名及年龄,因此完整的SQL语句为:
下图中①、②和③分别表示电子邮件地址的( )。
username@mail.ceiaec.org
一个电子邮件地址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代表用户信箱的账号,第二部分是分隔符,第三部分是用户信箱的邮件接收服务器域名,用以标识其所在的位置。
使用电容存储信息且需要周期性地进行刷新的存储器是( )。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使用电容存储,为了保持数据,必须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存储的信息就会丢失。
按照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定义,( )属于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
表现媒体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如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摄像机等为输入媒体,显示器,打印机,喇叭等为输出媒体。
采用( )时,校验位与信息位交叉设置。
海明码是利用奇偶性来校验数据的。它是一种多重奇偶校验检错系统,通过数据位之间插入K个校验位来扩大码距,从而实现检错和纠错。
某逻辑电路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输入端用X和Y表示,输出端用Z表示。当且仅当X和Y同时为1时,Z才为0,则该电路的逻辑表达式为( )。
在C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修改( )。
程序中的变量用于存储数据,是内存单元在源程序中的抽象。变量的值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改变,而其类型,名称和作用域不能动态改变。
程序运行过程中,把函数(或过程)调用与响应调用所需要的代码相结合的过程称为( )。
一个方法被调用时,该方法关联其方法体的过程成为方法绑定。静态绑定是指在程序编译时进行绑定,动态绑定是指在运行时进行绑定,即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绑定。
以下关于程序流程图、N-S盒图和决策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程序流程图,N-S盒图和决策表是常用的算法描述工具。其中,程序流程图运用图框和流程线等图示符号,直观清晰且详细地描述计算过程,其中图框表示各种操作的类型,图框中的文字和符号表示操作的内容,流程线表示操作的先后次序。其缺点是控制流程的箭头可以随意转向,会严重背离结构化设计的要求。
NS图形象直观,具有良好的可见度。例如循环的范围、条件语句的范围都是一目了然的,所以容易理解设计意图,为编程、复查、选择测试用例、维护都带来了方便;它的控制转移不能任意规定,必须遵守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很容易确定局部数据和全局数据的作用域;很容易表现嵌套关系,也可以表示模块的层次结构。其没有流程控制线,可以避免随意的控制转移。
决策表又称判断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精确而简洁描述复杂逻辑的方式,将多个条件与这些条件满足后要执行动作相对应。但不同于传统程序语言中的控制语句,决策表能将多个独立的条件和多个动作直接的联系清晰的表示出来。
对n个元素的有序表A[1..n]进行二分(折半)查找,则成功查找到表中的任意一个元素时,最多与A中的( )个元素进行比较。
以10个元素为例,其二分查找的过程可以用以下二叉树表示:
以下关于子类和父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面向对象技术中,子类是匪类的特化,子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父类保持一样的属性和方法,或者增加新的属性,方法,或者改变父类已有的方法。但根据类之间继承关系的含义,一个子类对象一定也是一个父类对象,所有使用父类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对象代替。因为子类可以选择改变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因此,子类和父类有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属性和方法,也有可能不完全相同。
以下关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叙述中,正确的是( )。
不论是面向对象分析还是面向对象设计,都是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结果都是系统的模型,而模型的描述并不是使用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的,都是使用特定的工具或者模型描述语言来表达。UML统一建模语言可以用来描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结果。DFD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中的一种重要的工具。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设计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描述用户需求,构建一个准确的,一致的模型以描述软件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结果是软件系统的分析模型;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任务则是描述系统如何解决问题,其结果是软件系统的设计模型。
下列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中( )不属于迭代开发模型。
RUP是统一过程的商业版本,是用例和风险驱动,以架构为中心,迭代的增量开发过程。XP是一种轻量级,高校,低风险,柔性,可预测的,科学的软件开发方式,不断迭代。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螺旋周期,每个螺旋周期在前一个螺旋周期的基础上迭代进行开发。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的过程,目的就是希望能以最少的人力和时间发现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测试之后,根据测试时发现的错误,找出原因和具体位置进行改正。
软件测试方法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大类,人工检测( )。
软件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大类。静态测试包括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动态测试是通过运行程序发现错误,对软件产品进行黑盒和白盒测试。
程序员设计软件界面时应遵循的原则中不包括( )。
本题考查软件用户界面设计的基础知识。
程序员设计软件界面应遵循的原则比较多,主要是为了使用户易于理解,易于操作。在设计的时候应站在初学者的角度来设计用户界面。这样设计的界面,其操作方法计较自然,容易学会,容易掌握。如果设计时就假定面向熟练用户,许多操作方法就可能很特许,不容易记住。这样,非熟练用户就会抱怨软件难使用,而这时大多数用户。即使是熟练用户,几个月不用,也会忘了操作方法,变成不熟练用户。
在数据库设计中,E-R模型常用于( )阶段。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照需求分析中的信息要求,对用户信息加以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信息模型,并依照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转换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依照软硬件环境最终实现数据的合理存储。这一过程也称为数据建模。
现需要将数字2和7分别填入6个空格中的2个(每个空格只能填入一个数字),已知第1格和第2格不能填7,第6格不能填2,则共有( )种填法。
6个空格中,第1,2格不能填7,所以,7只能填入第3,4,5,6格。由于第6格不能填2,需要特殊考虑。
在第6格中填7时,2可以填入第1-5格,共有5种可能。
在第3格中填7时,2可以填入第1,2,4,5格,共有4种可能。
在第4格中填7时,2可以填入第1,2,3,5格,共有4中可能。
在第5格中填7时,2可以填入第1,2,3,4格,共有4中可能。
因此,共有17中可能的填法。
许多工作需要用曲线来拟合平面上一批离散的点,以便于直观了解趋势,也便于插值和预测。例如,对平面上给定的n个离散点{(Xi,Yi)|i=1,…,n},先依次将每4个点分成一组,并且前一组的尾就是后一组的首;再对每一组的4个点,确定一段多项式函数曲线使其通过这些点。一般来说,通过给定的4个点可以确定一条( )次多项式函数曲线恰好通过这4个点。
题干中前面的叙述都是在介绍应用背景。真正的问题是:对于平面上给出的一半的4个点,应该用几次多项式曲线来拟合它,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来处理。
设A是n*n常数矩阵(n>1),X是由未知数X1、X2、…、Xn组成的列向量,B是由常数b1、b2、…、bn组成的列向量,线性方程组AX=B有唯一解的充分必要条件不是( )。
矩阵概念来源于求解线性方程组。有了矩阵概念后,线性方程组就可以用非常简略的形式AX=B来描述。A就是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矩阵的加法来源于两个线性方程组分别相加;矩阵乘法来源于线性方程组变量的线性变换。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