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3服务默认的TCP端口号是()
本试题考查POP3服务器的配置。POP3服务器默认端口为110,因此选D。
若内存按字节编址,用存储容量为32K×8比特的存储器芯片构成地址编号A0000H至DFFFFH的内存空间,则至少需要()片
地址编号A0000H至DFFFFH的内存空间中共有(DFFFF-A0000=3FFFF )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8比特.按照快速计算的方法,3FFFF中,只要把FFFF前面的16进制数化为10进制,再加1. 特别注意前面这个3是16进制数,要化为10进制,本题化10进制还是3.(3+1)=4.FFFF对应的就是64K,FFF对应4k,FF对应(1/4)K。因此可知存储单元的大小是256K,又是按字节编址,因此就是是256K*8bit ,现在的芯片是32K*8bit,因此可知芯片数量=256*8/32*8=8片。
32位微处理器的32是指()
在同一时间处理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通常称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叫8位CPU,32位CPU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可处理字长为32的二进制数据。
Outlook Express作为邮件代理软件有诸多优点,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Outlook Express有以下一些优点:
可以脱机处理邮件,有效利用联机时间,降低了上网费用。
可以管理多个邮件账号,在同一个窗口中使用多个邮件账号。
可以使用通讯簿存储和检索电子邮件地址。
在邮件中添加个人签名或信纸。
发送和接收安全邮件。
测试用例由测试输入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组成。 人们常用白盒法和黑盒法设计测试用例,其中白盒法主要是为了检查( )等。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
黑盒测试在完全不考虑软件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白盒测试则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执行路径和执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在http://www.test.com/main/index.htm中,index.htm是 ( )。
在http://www.test.com/main/index.htm中,http是协议名,www.test.com是域名,main为本地目录,index.htm是页面文件。因此答案为D。
以下关于网络攻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本题考查网络安全方面网络攻击相关的基础知识。
网络攻击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形式包括口令入侵、放置特洛伊木马程序、DoS攻击、端口扫描、网络监听、欺骗攻击、电子邮件攻击等。
钓鱼网站属于欺骗攻击中的Web欺骗,Web欺骗允许攻击者创造整个WWW世界的影像拷贝。影像Web的入口进入到攻击者的Web服务器,经过攻击者机器的过滤作用,允许攻击者监控受攻击者的任何活动,包括账户和口令。
电子邮件攻击主要表现为向目标信箱发送电子邮件炸弹。所谓的邮件炸弹实质上就是发送地址不详且容量庞大的邮件垃圾。而多个邮箱群发同一封电子邮件不一定是攻击行为。所以答案是B。
软件开发商对软件产品进行持续不断改进的动力主要来自( )。
本题考查软件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
软件是为用户设计的。胜任用户的任务,使用户满意是评价软件的最终目标。由于用户最初提出的软件需求一般比较模糊,刚交付的软件一般还隐藏着某些问题,所以需要对软件产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改进的动力主要来自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包括,发现的质量问题,功能需要完善,操作需要简便,界面需要改进,需求也会有变化等。题中其他各项也是改进软件的原因,但分析研究用户反馈意见并改进软件是主要的动力。
XP 是一种轻量级(敏捷)、高效、低风险、柔性、可预测的、科学的软件开发方式,其四大价值观包括沟通、简单、( )。
本题考查软件过程基础知识。XP(极限编程)是一种轻量级(敏捷)、高效、低风险、柔性、可预测的、科学的软件开发方式。它由价值观、原则、实践和行为四个部分组成,彼此相互依赖、关联,并通过行为贯穿于整个生存周期。其四大价值观包括沟通、简单、反馈和勇气。
HTML语言中,可使用 ( )标签将脚本插入HTML 文档。
本题考查HTML语言的基础知识。
在HTML语言中,可通过<script>标签来定义客户端脚本。
以下关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指令系统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本题考查指令系统基础知识。RISC指令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指令条数少: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奇存器之间进行。
软件开发过程中为确保软件质量所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
本题考查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软件质量保障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软件开发工程化的重点。
软件开发团队在开发软件过程中,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质量保障措施:包括在开发前应选定或制定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执行;在开发初期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执行;在各个开发阶段结尾时,严格执行阶段评审等。
用户代表参与开发全过程是需要的,主要是对软件需求的不断明确,对设计功能的确认,对用户界面的意见,对测试结果的意见以及负责验收等。用户并不熟悉开发技术,难以监督开发质量。开发团队中应有质量保证师,负责监督开发质量。
十六进制数CC 所对应的八进制数为( )。
本题考查进制转换基础知识。
十六进制数CC的二进制形式为11001100,从右向左每三位划分为一组,对应的八进制数为314。
若不考虑I/O设备本身的性能,则影响计算机系统I/O数据传输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简单地说就是CPU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CPU字长指CPU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数的位数。数据总线负责计算机中数据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传送,数据总线宽度是指在芯片内部数据传送的宽度,而数据总线宽度则决定了CPU与二级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CPU 中的( )的值可自动加1,以便实现程序指令的顺序执行。
本题考查CPU结构基础知识。
指令寄存器(IR)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从内存取到数据寄存器(DR)中,然后再传送至IR。为了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译码器(ID)就是做这项工作的。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码字段的输出就是指令译码器的输入。操作码一经译码后,即可向操作控制器发出具体操作的特定信号。
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由于在内存和CPU之问存在着操作速度上的差别,所以必须使用地址寄存器来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内存的读/写操作完成为止。
为了保证程序指令能够连续地执行下去,CPU必须具有某些手段来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为。而程序计数器正是起到这种作用,所以通常又称为指令计数器。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必须将它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条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地址送入PC,因此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以口是从内存提取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当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PC的内容,即每执行一条指令PC增加一个量,这个量等于指令所含的字节数,以便使其保持的总是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由于大多数指令都是按顺序来执行的,所以修改的过程通常只是简单地对PC加1。
下列光盘格式中,不能多次擦除重写数据的是( )。
本题考查光盘存储技术基本常识。题目给出的是常见光盘格式,其中DVD-RAM和DVD-RW是DVD技术所支持的两种不同的可多次擦除重写的DVD光盘格式,CD-R指一次性可写(刻录)CD光盘,而CD-RW指可多次擦除、重写的CD光盘。
已知某带权图G 的邻接表如下所示,其中表结点的结构为:

则图G 是()。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从题中的邻接表中可知,该图的边为<v1,v3>、<v1,v2>、<v2,v5>、<v2,v6>、<v3,v6>、<v3,v2>、<v5,v4>、<v6,v4>、<v6,v5>,如下图所示,显然,这是个有向图。

在无向图中,若存在边(vi,vj),则它同时为vj和vi之间的边。在上面的邻接表中,存在边<v1,v3>,而不存在<v3,v1>,因此该图不是无向图。
对于无向图,其边数e和顶点数n的关系为e=n×(n-1)/2。对于有向图,其边数e和顶点数n的关系为e = n×(n-1),因此该图不是完全图。
若有向图为强连通图,则任意两个顶点间要存在路径。在该有向图中,由于顶点v4没有出边,因此,不存在v4到其他顶点的路径,因此该图不是强连通图。
若在单向链表上,除访问链表中所有结点外,还需在表尾频繁插入结点,那么采用( )最节省时间。
单向链表仅设头指针时,在表尾插入结点时需要遍历整个链表,时间复杂度为o(n),仅设尾指针时,在表尾插入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1),但是不能访问除了尾结点之外的所有其他结点。而单向循环链表仅设头指针时,在表尾插入结点时需要遍历整个链表,时间复杂度为0(n),仅设尾指针时,在表尾插入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0(1),同时达到表头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0(1),因此对于题中给出的操作要求,适合采用仅设尾指针的单向循环链表。
绑定是一个把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所需要执行的代码加以结合的过程。绑定可在编译时进行,也可在运行时进行。若一个给定的过程调用和执行代码的结合直到调用发生时才进行,这种绑定称为( )。
本题考查动态绑定的基础知识。
绑定是一个把过程调用和响应调用而需要执行的代码加以结合的过程。在一般的程序设计语言中,绑定是在编译时进行的,叫做静态绑定。动态绑定则是在运行时进行的,即一个给定的过程调用和代码的结合直到调用发生时才进行。
用户提出需求并提供经费,委托软件公司开发软件。但在双方商定的协议中未涉及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则软件著作权属于()所有。
本题考查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即软件著作权归属。依据我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委托开发的软件,可归属于委托方,也可归属于受托方,或者由委托方和受托方双方共有。具体情况由双方订立的合同约定来确认软件著作权归属。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签订书面的委托开发合同,并对委托开发的软件著作权的归属有明确约定的,那么该委托开发软件著作权应依照合同的约定确认著作权归属关系。对于在委托开发软件活动中,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没有签订书面的委托开发合同,或者虽然签订了书面的委托开发合同,但是合同中对该委托开发软件著作权的归属约定不明确的,那么根据法律的规定,该委托开发软件的著作权则属于受托者所有,但是委托人可以享有该软件的使用权。法律的这种规定主要是考虑了受托人是软件的实际开发者,是软件真实的智力投资者,符合开发者享有软件著作权的一般原则。所以,本题涉及的软件著作权应属于软件公司。
“()”是访问某网站的正确网址。
选项A是访问某网站的正确网址;选项B是E-mail地址格式;选项C和选项D的分隔符“\”和“@”错误。
源程序中的( )与程序的运行结果无关。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源程序中的注释是写给人看的,翻译源程序的过程中会被过滤掉,因此注释的多少与程序的运行结果无关。
以下关于类和对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类和对象的基本概念。
类是对象的模板,类定义了对象共有的属性和方法。类也可以看作是一组对象共有特性的集合,即一个类中的对象拥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一般而言,从一个类可以产生多个对象。
以下关于软件开发文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本题考查软件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
软件开发文档是重要的,软件产品=程序+文档。因此,软件开发就是程序和文档的生产过程。软件文档包括开发文档和用户文档两大类。开发文档记录了开发个过程、各阶段所用的技术和产生的成果,这是开发经验的积累,也是改进软件时必须参照的依据。用户文档向用户提供了使用和运行维护所需要的资料。由于软件开发周期长,开发过程中的人员流动是难免的。为避免开发人员在开发中途离职造成工作脱节,也需要实施开发过程的文档化。各阶段的评审也需要文档,这是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
在开发过程中,面对面交流的重要结果需要用文档来固化,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但是,文档不能完全取代面对面交流。许多不成熟的意见、思想的火花(常称为软知识)是很难)用严格的文档来描述的。只有通过多次讨论甚至辩论达成某种结论后,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硬知识,固化在在文档上。
现在的敏捷开发方法特别关注面对面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真正的一致认识和理解。单靠文档有时仍会产生不同理解甚至误解。
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若光标停在某个段落中的任意位置时,用户设置字体格式为“幼圆小三”,则所设置的字体格式应用于( );在下图所示的Word“页眉和页脚”对话框中,①和②处分别可以( )。


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若光标停在某个段落中的任意位置时,用户设置字体格式为“幼圆小三”,则所设置的字体格式应用于( );在下图所示的Word“页眉和页脚”对话框中,①和②处分别可以( )。


学生成绩表如下表所示。若要计算学生各科成绩、总分和平均分各项的最高分,可先在C10单元格中输入( ),并( )拖动填充柄至H10单元格,则可自动算出这些学生各科成绩、总分和平均分的最高分。

因为对于选项A,“MAX(C3:C9)”格式不对,公式前必须加“=”号;选项B“=MAX(C3,C9)”是求单元格C3和C9中的最大值;选项C“=MAX(C3+C9)”是将单元格C3和C9相加,与题意不符;选项D“=MAX(C3 : C9)”是求单元格C3至C9中的最大值,与题意相符。
学生成绩表如下表所示。若要计算学生各科成绩、总分和平均分各项的最高分,可先在C10单元格中输入( ),并( )拖动填充柄至H10单元格,则可自动算出这些学生各科成绩、总分和平均分的最高分。

根据题意,要计算学生的各科成绩、总分和平均分的最高分,可先在C10单元格中输入“=MAX(C3:C9)”并向水平方向拖动填充柄至H10单元格,则可自动算出这此学生各科成绩、总分和平均分的最高分。
以下关于CPU与主存之间增加高速缓存(Cache)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器子系统,其中复制了频繁使用的数据以利于快速访问。Cache的出现是基于两种原因:首先是由于CPU的速度和性能提高很快而主存速度较低且价格高,其次就是程序执行的局部性特点。因此,将速度比较快而容量有限的SRAM构成Cache。目的在于尽可能发挥CPU的高速度。
衡量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除了字长、存取周期、运算速度之外,通常还包括( ),因为其反映了( )。
因为计算机功能的强弱或性能的好坏,不是由某项指标来决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但主要性能指标有字长、存取周期、运算速度以及主存储器容量的大小来决定的。
衡量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除了字长、存取周期、运算速度之外,通常还包括( ),因为其反映了( )。
因为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主存储器容量的人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主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目前,运行Windows XP操作系统环境下则需要128 MB以上的主存容量。主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大。
以下文件格式中属于声音文件的是( )。
本题考查考生对计算机各类媒体数据文件的了解情况。备选答案中的WAV属于声音信号编码文件格式。
如果杀毒软件报告一系列的 Word 文档被病毒感染,则可以推断病毒类型是( ),如果用磁盘检测工具(CHKDSK、SCANDISK 等)检测磁盘发现大量文件链接地址错误,表明磁盘可能被( )病毒感染。
本题考查计算机病毒方面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按照最通用的区分方式,即根据其感染的途径以及采用的技术区分,计算机病毒可分为文件型计算机病毒、引导型计算机病毒、宏病毒和目录型计算机病毒。
文件型计算机病毒感染可执行文件(包括EXE和COM文件)。
引导型计算机病毒影响软盘或硬盘的引导扇区。
宏病毒感染的对象是使用某些程序创建的文本文档、数据库、电子表格等文件。
目录型计算机病毒能够修改硬盘上存储的所有文件的地址,如果用户使用某些工具(如SCANDISK或CHKDSK)检测受感染的磁盘,会发现大量的文件链接地址的错误,这些错误都是由此类计算机病毒造成的。
如果杀毒软件报告一系列的 Word 文档被病毒感染,可以推断病毒类型是( ),如果用磁盘检测工具(CHKDSK、SCANDISK 等)检测磁盘发现大量文件链接地址错误,表明磁盘可能被( )病毒感染。
本题考查计算机病毒方面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按照最通用的区分方式,即根据其感染的途径以及采用的技术区分,计算机病毒可分为文件型计算机病毒、引导型计算机病毒、宏病毒和目录型计算机病毒。
文件型计算机病毒感染可执行文件(包括EXE和COM文件)。
引导型计算机病毒影响软盘或硬盘的引导扇区。
宏病毒感染的对象是使用某些程序创建的文本文档、数据库、电子表格等文件。
目录型计算机病毒能够修改硬盘上存储的所有文件的地址,如果用户使用某些工具(如SCANDISK或CHKDSK)检测受感染的磁盘,会发现大量的文件链接地址的错误,这些错误都是由此类计算机病毒造成的。
李某购买了一张有注册商标的正版软件光盘,擅自将其复制出售,则该行为侵犯了开发商的( )。
本题考查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即区别侵犯物权与知识产权行为。将他人的软件光盘占为已有,涉及的是物体本身,即软件的物化载体,该行为是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如果行为人虽未占有这一软件光盘,(如借或租他人一张软件光盘,使用后返还),但擅自将该软件光盘复制出售,则该行为涉及的是无形财产,即软件开发商的思想表现形式(知识产品),属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与A+ A—?B 等价的逻辑表达式是( )。(⊕ 、+、? 分别表示逻辑异或、逻辑加、逻辑乘)
本题考查逻辑运算基础知识。
用真值表验证如下:

Windows系统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这样使系统( )。
试题(23)的正确选项为D,试题(24)的正确选项为C。因为,在Windows系统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可以分析本地卷,使每个文件或文件夹占用卷上连续的磁盘空间,合并卷上的可用空间使其成为连续的空闲区域,这样系统就可以更有效地访问文件或文件夹,以及更有效地保存新的文件和文件夹。通过合并文件和文件夹,磁盘碎片一整理程还将合并卷上的可用空间,以减少新文件出现碎片的可能性。合并文件和文件夹碎片的过程称为碎片整理。
Windows系统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这样使系统( )。
试题(23)的正确选项为D,试题(24)的正确选项为C。因为,在Windows系统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可以分析本地卷,使每个文件或文件夹占用卷上连续的磁盘空间,合并卷上的可用空间使其成为连续的空闲区域,这样系统就可以更有效地访问文件或文件夹,以及更有效地保存新的文件和文件夹。通过合并文件和文件夹,磁盘碎片一整理程还将合并卷上的可用空间,以减少新文件出现碎片的可能性。合并文件和文件夹碎片的过程称为碎片整理。
若一个单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3个并发进程,则同一时刻允许占用处理器的进程数( );如果这3个进程都要求使用2个互斥资源R,那么系统不产生死锁的最少的R 资源数为( )个。
因为一个单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中尽管同时存在3个并发进程,但是同一时刻允许占用处理器的进程数只能是1个。引入多道程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例如进程P1要输入输出时,可以将CPU分配给进程P2,使得进程P1的输入输出和进程P2的程序执行并发运行。
若一个单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3个并发进程,则同一时刻允许占用处理器的进程数( );如果这3个进程都要求使用2个互斥资源R,那么系统不产生死锁的最少的R 资源数为( )个。
对于选项A,在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1个资源R后,若这3个进程再分别请求1个资源R时,系统已无可供分配的资源R,则这3个进程由于请求的资源R得不到满足而死锁。如果选择选项B,那么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1个资源R后,系统还有1个可供分配的资源R,能满足其中的1个进程的资源要求,它运行完毕释放占有的资源R后,可以使其他进程也能得到所需的资源R并运行完毕。
已知a是浮点型变量,k是整型变量,对程序中的表达式“a+k”求值时,在不损失精度的要求下,通常需要( )。
本题考查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
如果一个运算符两边的运算对象类型不同,则先要将其转换为相同的类型,即较低类型转换为较高类型数据,然后再参加运算。当较低类型的数据转换为较高类型时,一般只是形式上有所改变,而不影响数据的实质内容,而较高类型的数据转换为较低类型时则可能产生数据丢失。
某有限状态自动机的状态图如下图所示(状态0是初态,状态2是终态),则该自动机不能识别( )。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处理基础知识。
对于选项A,从状态图的状态0出发,识别a后到达状态0,识别b后到达状态1,由于不存在从状态1出发识别a的状态转移,因此,abab不能被该自动机识别。
对于选项B,识别aabb的状态转移路是状态0→状态0→状态1→状态2。
对于选项C,识别bbaa的状态转移路是状态0→状态1→状态2→状态2→状态2。
对于选项D,识别bbab的状态转移路是状态0→状态1→状态2.→状态2→状态2。
已知栈S初始为空,对于一个符号序列 a1a2a3a4a5(入栈次序也是该次序),当用 I 表示入栈、O 表示出栈,则通过栈 S 得到符号序列 a2 a4 a 5a3 a1 的操作序列为( )。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中栈的基本概念。
对于选项A,操作序列I O I IOOIOOI对应a1入栈、a1出栈、a2入栈、a3入栈、a3出栈、a2出栈、a4入栈、a4出栈,接下来要在栈空时出栈,因此该操作序列中的第9个操作会导致出错。
对于选项B,操作序列I IOIOIOIOO对应a1入栈、a2入栈、a2出栈、a3入栈、a3出栈、a4入栈、a4出栈、a5入栈、a5出栈、a1出栈,即通过栈S得到符号序列a2 a3 a4 a5 a1。
对于选项C,操作序列IOOI IOIOIO对应”a1入栈、a1出栈、为空栈时出栈,因此该操作序列中的第3个操作会导致出错。
对于选项D,操作序列I IOI I OIOOO对应a1入栈、a2入栈、a2出栈、a3入栈、a4入栈、a4出栈、a5入栈、a5出栈、a3出栈、a1出栈,即通过栈S得到符号序列a2 a4 a5 a3 a1。
队列是一种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数据结构。若初始队列为空,输入序列为a b c d e,则可得到的输出序列为( )。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中队列的基本概念。
根据“先进先出”的操作原则,元素出队列的次序和入队列的次序是一致的,因此,输入序列为“a b c d e”时,输出序列同样为“a b c d e”。
以下关于程序中函数的定义、调用和声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在程序中,函数定义是指对函数的完整定义,包括函数首部和函数体。函数调用是指对所定义函数的使用,一个函数只有被调用才能得到执行。函数声明是指函数的定义在后面,而前面需要对它进行调用,这样就需要预先进行声明,以便编译程序检查调用的合法性。一般来说函数的声明只是函数首部加上分号即可。函数声明不是必须的,若函数调用在函数定义之后,则无需声明。
以下关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分析与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概念。
不论是而向对象分析还是面向对象设计,都是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划分目前尚不存在一个精确的界限。一般情况下,仅仅是从任务的角度进行一个初步的划分,分析阶段的任务是产生一个分析模型,它作为设计的输入,用于产生设计模型,不论是分析模型还是设计及模型都是可见的结果。
根据维护的具体内容的不同,可对软件维护进行分类。( )是指对文件或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通常采用专用的程序模块。
本题考查软件维护的基础知识。
软件维护涉及不同内容,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和数据的维护。其中数据维护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进行并发性控制,以及维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长度等发生变化时,或者需要添加某个数据项、数据库时,要负责修改相关的数据库、数据字典等工作。
设有商品关系P(商品名,条形码,供应商号,价格,数量), “条形码”唯一标识关系P中每一个元组,商品名不能为空,供应商号是关系P的外键。另有供应商关系S(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电话)。关系 P 中的商品名是唯一的。建立商品关系 P 的 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P( 商品名CHAR(30)( ),
条形码CHAR(30) ( ) ,
供应商号 CHAR(5) ,
价格 CHAR(20) ,
数量CHAR(20)
( )(供应商号) REFERENCES S(供应商号));
查询供应商及价格小于等于 2500 元且大于等于 1280 元的“电冰箱”的数量的SQL语句为:
SELECT商品名,供应商名,价格,数量
FROM P
WHERE商品名= ’电冰箱’ AND ( ) ;
将供应商号“12021”所供应的商品价格上涨3%的SQL语句为:
UPDATE P
( )
WHERE 供应商号= ’12021’;
查询供应商地址包含“西安”的供应商名及电话的SQL语句为:
SELECT供应商名,电话
FROM S
WHERE ( );
根据题意,关系P中商品名不能为空和商品名是唯一的,故应用NOT NULL UNIQUE来约束。
设有商品关系P(商品名,条形码,供应商号,价格,数量), “条形码”唯一标识关系P中的每一个元组,商品名不能为空,供应商号是关系P的外键。另有供应商关系S(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电话)。关系 P 中的商品名是唯一的。建立商品关系 P 的 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P( 商品名CHAR(30)( ),
条形码CHAR(30) ( ) ,
供应商号 CHAR(5) ,
价格 CHAR(20) ,
数量CHAR(20)
( )(供应商号) REFERENCES S(供应商号));
查询供应商及价格小于等于 2500 元且大于等于 1280 元的“电冰箱”的数量的SQL语句为:
SELECT商品名,供应商名,价格,数量
FROM P
WHERE商品名= ’电冰箱’ AND ( ) ;
将供应商号“12021”所供应的商品价格上涨3%的SQL语句为:
UPDATE P
( )
WHERE 供应商号= ’12021’;
查询供应商地址包含“西安”的供应商名及电话的SQL语句为:
SELECT供应商名,电话
FROM S
WHERE ( );
根据题意,“条形码”唯一标识关系P中的每一个元组,故条形码是主键,故应用PRIMARY KEY来约束。
设有商品关系P(商品名,条形码,供应商号,价格,数量), “条形码”唯一标识关系P中的每一个元组,商品名不能为空,供应商号是关系P外键。另有供应商关系S(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电话)。关系 P 中的商品名是唯一的。建立商品关系 P 的 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P( 商品名CHAR(30)( ),
条形码CHAR(30) ( ) ,
供应商号 CHAR(5) ,
价格 CHAR(20) ,
数量CHAR(20)
( )(供应商号) REFERENCES S(供应商号));
查询供应商及价格小于等于 2500 元且大于等于 1280 元的“电冰箱”的数量的SQL语句为:
SELECT商品名,供应商名,价格,数量
FROM P
WHERE商品名= ’电冰箱’ AND ( ) ;
将供应商号“12021”所供应的商品价格上涨3%的SQL语句为:
UPDATE P
( )
WHERE 供应商号= ’12021’;
查询供应商地址包含“西安”的供应商名及电话的SQL语句为:
SELECT供应商名,电话
FROM S
WHERE ( );
根据题意,供应商号是关系P的外键,故应用FOREIGN KEY来约束。
设有商品关系P(商品名,条形码,供应商号,价格,数量), “条形码”唯一标识关系P中的每一个元组,商品名不能为空,供应商号是关系P的外键。另有供应商关系S(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电话)。关系 P 中的商品名是唯一的。建立商品关系 P 的 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P( 商品名CHAR(30)( ),
条形码CHAR(30) ( ) ,
供应商号 CHAR(5) ,
价格 CHAR(20) ,
数量CHAR(20)
( )(供应商号) REFERENCES S(供应商号));
查询供应商及价格小于等于 2500 元且大于等于 1280 元的“电冰箱”的数量的SQL语句为:
SELECT商品名,供应商名,价格,数量
FROM P
WHERE商品名= ’电冰箱’ AND ( ) ;
将供应商号“12021”所供应的商品价格上涨3%的SQL语句为:
UPDATE P
( )
WHERE 供应商号= ’12021’;
查询供应商地址包含“西安”的供应商名及电话的SQL语句为:
SELECT供应商名,电话
FROM S
WHERE ( );
根据题意,查询供应商及价格小于等于2500元且大于等于1280元的“电冰箱”的数量的SQL语句应该采用Between…AND…,故完整的SQL语句为:
SELECT商品名,供应商名,价格,数量
FROM P
WHERE商品名=‘电冰箱’AND价格Between 1280 AND 2500;
设有商品关系P(商品名,条形码,供应商号,价格,数量), “条形码”唯一标识关系P中的每一个元组,商品名不能为空,供应商号是关系P的外键。另有供应商关系S(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电话)。关系 P 中的商品名是唯一的。建立商品关系 P 的 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P( 商品名CHAR(30)( ),
条形码CHAR(30) ( ) ,
供应商号 CHAR(5) ,
价格 CHAR(20) ,
数量CHAR(20)
( )(供应商号) REFERENCES S(供应商号));
查询供应商及价格小于等于 2500 元且大于等于 1280 元的“电冰箱”的数量的SQL语句为:
SELECT商品名,供应商名,价格,数量
FROM P
WHERE商品名= ’电冰箱’ AND ( ) ;
将供应商号“12021”所供应的商品价格上涨3%的SQL语句为:
UPDATE P
( )
WHERE 供应商号= ’12021’;
查询供应商地址包含“西安”的供应商名及电话的SQL语句为:
SELECT供应商名,电话
FROM S
WHERE ( );
根据题意,将供应商号“12021”所供应的商品价格上涨3%的SQL语句应该采用SET...,故完整的SQL语句为:
UPDATE P
SET价格=价格*1.03
WHERE供应商号=‘12021’;
设有商品关系P(商品名,条形码,供应商号,价格,数量), “条形码”唯一标识关系P中的每一个元组,商品名不能为空,供应商号是关系P的外键。另有供应商关系S(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电话)。关系 P 中的商品名是唯一的。建立商品关系 P 的 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P( 商品名CHAR(30)( ),
条形码CHAR(30) ( ) ,
供应商号 CHAR(5) ,
价格 CHAR(20) ,
数量CHAR(20)
( )(供应商号) REFERENCES S(供应商号));
查询供应商及价格小于等于 2500 元且大于等于 1280 元的“电冰箱”的数量的SQL语句为:
SELECT商品名,供应商名,价格,数量
FROM P
WHERE商品名= ’电冰箱’ AND ( ) ;
将供应商号“12021”所供应的商品价格上涨3%的SQL语句为:
UPDATE P
( )
WHERE 供应商号= ’12021’;
查询供应商地址包含“西安”的供应商名及电话的SQL语句为:
SELECT供应商名,电话
FROM S
WHERE ( );
的正确选项为B。根据题意,查询供应商地址包含“西安”的供应商名及电话的SQL语句应该采用like...,故完整的SQL语句为:
SELECT供应商名,电话
FROM S
WHERE地址like‘%西安%’
将19分解成3个不重复数字(1至9)之和(不计顺序)的方法共有( )种。
本题考查数学基础知识。
将19分解成3个不重复的非0数字之和(不计顺序)共有5种分解方法,具体的分解方法如下:19=2+8+9=3+7+9=4+6+9=-4+7+8=5+6+8。
程序员经常需要全面分析问题,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不要出现遗漏。本题就是做点这方面的训练。完全靠直觉枚举,就有可能遗漏。
由于分解不计顺序,因此若a+b+c=b+c+a,则只能算同一种分解。所以我们假定分解后各数字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首先,19的分解中不会出现1,因为余下的18,超过了最大可能的分解8+9。
如果分解的结果中有2,则其他两数必然是8和9。有了19=2+8+9后,就能进行适当变化产生其他的分解方法。第1数增1,则第2数必然要减1,成为3+7+9。再对第1数增1,则第2数或第3数要减1,成为4+6+9和4+7+8。再对第1数增1,后面做相应的减1,就成为5+6+8。现在第1数不可能再增加了。
程序员应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本题是从风靡全球的数独(Sudoku)中抽取出来的。数独是比象棋、奥数更为普及的逻辑思维训练项目。有此单位招聘程序员测试时还考数独题。其中Killer类型的数独题需要更强的计算分析逻辑思维能力。
已知cos 0.70= a ,cos 0.71= b ,则用线性插值方法可求出cos 0.702的近似值为( )。
本题考查数值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
0.702位于0.70与0.71之间。如果将区间[0.70,0.71]分成5等分,则分点依次为0.702,0.704,0.706,0.708。其中0.702位于最靠近0.70处,即与0.70的距离是区间长度的1/5。具体的表示式为: 0.702=(4/5)×0.70+(1/5)× 0.71。按照线性插值方法,它们的函数值也应有这样的比例:cos0.702=(4/5)× cos0.70+(1/5)×cos0.71=(4a+b)/5。
将某 ASCⅡ字符采用偶校验编码(7 位字符编码+1位校验码)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的8位数据中,若( ),则能确定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
本题考查校验码方面的基础知识。
采用偶校验编码时,数据位和校验位中“1”的个数应是偶数。当接收方收到的8位数据中“1”的个数为奇数时,可以确定传输过程中出错。
在磁盘移臂调度算法中,( )算法可能会随时改变移动臂的运动方向。
在操作系统中常用的磁盘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扫描算法、循环扫描算法等。
移臂调度算法又叫磁盘调度算法,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利用磁盘,保证磁盘的快速访问。
1) 先来先服务算法:该算法实际上不考虑访问者要求访问的物理位置,而只是考虑访问者提出访问请求的先后次序。有可能随时改变移动臂的方向。
2) 最短寻找时间优先调度算法:从等待的访问者中挑选寻找时间最短的那个请求执行,而不管访问者的先后次序。这也有可能随时改变移动臂的方向。
3) 电梯调度算法:从移动臂当前位置沿移动方向选择最近的那个柱面的访问者来执行,若该方向上无请求访问时,就改变臂的移动方向再选择。
4) 单向扫描调度算法。不考虑访问者等待的先后次序,总是从0号柱面开始向里道扫描,按照各自所要访问的柱面位置的次序去选择访问者。在移动臂到达最后一个柱面后,立即快速返回到0号柱面,返回时不为任何的访问者提供服务,在返回到0号柱面后,再次进行扫描。
表达式“a*(b – c)+d”的后缀式为( )。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在后缀表示方式下,运算对象自左至右依次书写,运算符紧跟在需要参与运算的对象后面。对于“a*(b-c)+d”,运算次序为b-c,之后与a相乘,最后再与d相加,因此其后缀表示为“abc-*d+”。
已知某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是 ABDCE,中序遍历序列是 BDAEC,则该二叉树为( )。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对二叉树进行先序遍历的过程是:若二叉树非空,则先访问根结点,然后先序遍历左子树,最后先序遍历右子树。因此,在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中,第一个元素是根结点。
对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的过程是:若二叉树非空,则首先中序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中序遍历右子树。因此,若在中序遍历序列中已找出二叉树的根结点,则根结点左边为左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右边是右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
由此,根据先序序列确定根结点,根据中序序列划分左、右子树,反复应用此原则,就可根据先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恢复二叉树的结构。
本题中,先序序列为ABDCE,因此A是树根结点,中序序列为BDAEC,因此BD是左子树上的结点,EC是右子树上的结点。接下来根据先序遍历序列,可知B是左子树的根结点,C是右子树的根结点。在中序遍历序列BDAEC中,D在B之后,因此D是B的右孩子。同理,在中序遍历序列BDAEC中,E在C之前,因此E是C的左孩子。即该二叉树如下图所示。

对于二维数组a[1..6,1..8],设每个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且以列为主序存储,则元素a[4,4]相对于数组空间起始地址的偏移量是( )个存储单元。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在这里需要注意元素是按行存还是按列存。
按列存储时,a[4,4]之前的元素个数为21(3×6+3),每个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因此a[4,4]相对于数组空间起始地址的偏移量是42。
按行存储时,a[4,4]之前的元素个数为27 (3×8+3),该元素相对于数组空间起始地址的偏移量是54。
对于n个元素的关键字序列{k1,k2,..., kn} ,当且仅当满足关系ki≤k2i且ki≤k2i+1(i=1,2, …[n/2] )时称为小根堆(小顶堆)。以下序列中,( )不是小根堆。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在完全二义树中对结点可如下编号:根结点为1号,其左孩子结点为2号,右孩子结点为3号,……,对于编号为i的结点,其左孩子结点若存在,则编号为2i,其右孩子结点若存在,则编号为2i+1。
可将序列中的元素放入一棵完全二叉树上进行判断,如下图所示。

根据堆的定义,可知选项D不是堆。
通过程序设计活动求解问题时,通常可分为问题建模、算法设计、编写代码和编译调试四个阶段。( )阶段的工作与所选择的程序语言密切相关。
本题考查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通过开发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建模与算法设计可以不考虑实现程序所用的语言,编写程序代码时则一定先要确定要采用的程序语言,编译调试工具更是针对特定语言开发的。
以下关于子类和父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概念中,子类是父类的特化,子类能够自动获得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即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但子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继承而来的方法进行覆盖或重载,也就是子类和父类的行为不必保持完全地一致。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用于( )。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认识。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进行面向对象的系统实现,它并不能用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目前,较为流行的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或语言主要是统一建模语言UML。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分析与结构化分析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描述用户需求,构建一个准确的、一致的模型以描述软件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结果是软件系统的分析模型;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任务则是描述系统如何解决问题,其结果是软件系统的设计模型。
ISO/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中,第一层是质量特性,如功能性和可靠性等,第二层是质量子特性,如功能性的质量子特性有适应性和准确性等。与软件适应不同规定环境的处理或手段有关的软件属性称为适应性,这一子特性属于( )质量特性。
本题考查软件质量的基础知识。
ISO/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质量特性,第二层是质量子特性,第三层是度量指标。每个质量特性和质量子特性有其含义。可移植性质量特性是与软件可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其中包括与软件适应不同规定环境的处理或手段有关的软件属性,即适应性。
关系模型是采用( )结构表达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正确选项为D。数据模型主要有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尽管采用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的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己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集中和共享问题,但是在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上仍有很大欠缺。用户在对这两种数据库进行存取时,仍然需要明确数据的存储结构,指出存取路径。而后来出现的采用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库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因为,关系模型是采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有严格的数学基础,抽象级别比较高,而且简单清晰,便于理解和使用。
数据测量时,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测量可能得到多个数值。精确度是指多次所测得的数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准确度是指所测得的数值与真值符合的程度。实际测量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本题考查数据处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我们可以用打靶为例来说明之。下图A表小精确度与准确度都很好;图B表示精确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图C表示精确度与准确度都不好。

准确度很好时,测量值都与真值符合得很好,当然精确度也很好。
( )means that a program written for one computer system can be compiled and run on another system with little or no modification.
可移植性是指为种计算机系统编写的程序不需要或几乎不需要修改就能在另一种计算机系统上编译和运行。
Data items are added or deleted from the list only at the top of the( ).
在栈的顶部插入或删除表中的数据项。
( )statement can perform a calculation and store the result in a variable so that it can be used later.
赋值语句能执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存入一个变量,供以后使用。
The( )scheme in a database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failures an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database to a state that existed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 failure.
数据库中的恢复机制负责检测故障,并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Software( )focuses on three attributes of the program: software architecture, data structure, and procedural detail.
软件设计注重软件的三大属性:软件架构、数据结构和详细的处理过程。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