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考研政治》预测试卷3

单选题 1/38
1.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指(  )。

  • A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 C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D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标准
单选题 2/38
2.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 A 唯心主义
  • B 经验主义
  • C 不可知论
  • D 二元论
单选题 3/38
3.

垄断资本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是(  )

  • A 自由竞争
  • B 生产集中
  • C 独占
  • D 垄断
单选题 4/38
4.

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是(  )

  • A 国际卡特尔
  • B 跨国公司
  •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 D 国际经济调节组织
单选题 5/38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 C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单选题 6/38
6.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 A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 B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 C 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 D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单选题 7/38
7.

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或基本要素是(  )

  • A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 B 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 C 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
  • D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单选题 8/38
8.

在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

  • A 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 B 进行资本转移,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
  • C 垄断市场,形成超额利润
  • D 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单选题 9/38
9.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  )

  • A 实事求是
  • B 群众路线
  • C 独立自主
  • D 统一战线
单选题 10/38
10.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 A 阶级矛盾问题
  • B 阶级斗争问题
  • C 民族冲突问题
  • D 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单选题 11/38
11.

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  )

  •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 C 《论新阶段》
  • D 《新民主主义论》
单选题 12/38
12.

下列对市场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
  • B 市场经济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商品经济
  • C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 D 市场经济是排斥国家宏观调控的商品经济
单选题 13/38
13.

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  )

  • A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 B 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 C 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收入
  • D 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单选题 14/38
1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是(  )

  • A 《海国图志》
  • B 《资政新篇》
  • C 《天朝田亩制度》
  • D 《变法通议》
单选题 15/38
15.

梁启超写的著作是(  )

  • A 《新学伪经考》
  • B 《变法通议》
  • C 《天演论》
  • D 《人类公理》
单选题 16/38
16.

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将原来的“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  )

  • A 人民共和国
  • B 民主共和国
  • C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选题 17/38
17.

下列有关《反分裂国家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分裂国家法》只适用于台湾问题
  • B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容国外势力干涉
  • C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台湾发生分裂时,采取非和平方式的措施,由中央军委决定组织实施,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 D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海峡两岸可以就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进行谈判
多选题 18/38
18.

下列有关对人生态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 B 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 C 每个人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生死、祸福、善恶、得失、成败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 D 人生态度是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多选题 19/38
19.

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系到能否坚持(  )

  • A 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 B 唯物主义路线的问题
  • C 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 D 世界可知性的问题
多选题 20/38
20.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论述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 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 B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 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多选题 21/38
21.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  )

  • A 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个别和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 B 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 C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 D 一般和个别是没有界限的
多选题 22/38
22.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 A 辩证法
  • B 劳动价值论
  • C 唯物史观
  • D 剩余价值学说
多选题 23/38
23.

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基础内容是(  )

  • A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 C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 D 时刻教育群众的观点
多选题 24/38
24.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 A 生产资枓的规模和效能
  • B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中的应用程度
  • C 劳动者的技能及熟练程度
  • D 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组织和自然条件
多选题 25/38
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正确的有(  )

  • A 要通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来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 B 要通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来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 C 要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 D 要通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来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持
多选题 26/38
2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

  • A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 B 总体一致、局部差异
  • C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 D 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多选题 27/38
27.

军队建设须紧紧围绕的历史性课题是(  )

  • A 打得贏
  • B 不变质
  • C 高科技战争
  • D 局部战
多选题 28/38
28.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是,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

  • A 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
  • B 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 C 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 D 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多选题 29/38
29.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  )

  • A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B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奸发展
  • C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 D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大事业
多选题 30/38
30.

我国农村的改革首先取得突破的省份是(  )

  • A 安徽
  • B 山东
  • C 湖北
  • D 四川
多选题 31/38
31.

董必武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强调要依法办事就必须做到(  )

  • A 有章可循
  • B 有法可依
  • C 有法必依
  • D 有令必行
多选题 32/38
32.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  )

  • A 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 B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 C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 D 将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向南昌集中
多选题 33/38
33.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等总结的战略战术是(  )

  • A 打得贏就打,打不赢就走
  • B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C 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 D 把游击战提到战略地位
问答题 34/38
34.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生产自动化的土要表现: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

请回答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材枓中的这些情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你如何评析这些观点?

问答题 35/38
35.

下列是一组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材料:

材料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則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材料2

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土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材料3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说明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2)依据材料1、2,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吋俱进的依据.

(3)依据材料2、3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

(4)在当前,我们怎样做到使马克思主义与吋俱进,

问答题 36/38
36.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表现、原因及危害都有哪些?

问答题 37/38
37.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是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答题 38/38
38.

如何正确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