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

2021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模考试卷5

单选题 1/26
1.

《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  )

  • A 有梦也难寻觅。
  • B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 C 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
  • D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单选题 2/26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意动用法的是(  ).

大学语文(专升本),模拟考试,2021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模考试卷5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单选题 3/26
3.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体现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  )

  • A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B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C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单选题 4/26
4.

《谈时间》的语言风格是(  )

  • A 典雅平和
  • B 清新秀丽
  • C 幽默机智
  • D 谨严犀利
单选题 5/26
5.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  )

  • A 《史记》
  • B 《左传》
  • C 《后汉书》
  • D 《汉书》
单选题 6/26
6.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出自(  )

  • A 《陈情表》
  • B 《谏逐客书》
  • C 《大同》
  • D 《秋水》
单选题 7/26
7.

以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  )

  • A 辛弃疾
  • B 柳永
  • C 李清照
  • D 苏轼
单选题 8/26
8.

《米龙老爹》在叙述方法上的特点是(  )

  • A 顺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 B 顺叙之中有插叙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
  • C 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 D 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单选题 9/26
9.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 A 反语讽刺
  • B 对比反托
  • C 象征暗示
  • D 托物言志
单选题 10/26
10.

《国殇》选自(  )

  • A 《九歌》
  • B 《九章》
  • C 《诗经》
  • D 《国语》
单选题 11/26
11.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

  • A 书信
  • B 小说
  • C 辞赋
  • D 奏疏
单选题 12/26
12.

《天净沙·秋思》的中心画面是(  )

  • A 枯藤老树
  • B 小桥流水
  • C 古道瘦马
  • D 夕阳西下
单选题 13/26
13.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

  • A 骁勇善战
  • B 爱护士卒
  • C 乐观旷达
  • D 白首未封
单选题 14/26
14.

《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 A 崇奉国粹
  • B 热心复古
  • C 创造第三样时代
  • D 赞颂中国的“固有精神文明”
单选题 15/26
15.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  )

  • A 被动句
  • B 判断句
  • C 宾语前置
  • D 双宾语句
单选题 16/26
16.

《大同》选自(  )

  • A 《论语》
  • B 《孟子》
  • C 《左传》
  • D 《礼记》
单选题 17/26
17.

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

  • A 《淮海词》
  • B 《漱玉词》
  • C 《清真词》
  • D 《稼轩词》
单选题 18/26
18.

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

  • A 语丝社
  • B 创造社
  • C 文学研究会
  • D 未名社
单选题 19/26
19.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 A 《三国演义》
  • B 《红楼梦》
  • C 《水浒传》
  • D 《儒林外史》
问答题 20/26
20.

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2.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

问答题 21/26
21.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1.本片段揭示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

2.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如何去理解作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用心?

问答题 22/26
22.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大学语文(专升本),模拟考试,2021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模考试卷5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涘:____

(2)辩:____

(3)美:____

(4)望洋:____

2.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庄子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其作用是什么?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从这里可以看出,《秋水》在表现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问答题 23/26
23.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财安之。

1.《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一篇驳论戈章?

2.这段文字是立论还是驳论?

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问答题 24/26
24.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吾”与“子”分别代表了作者的哪两种心理状态?

2.这段文字表达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作者谈这种人生态度的作用是什么?

3.这段文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问答题 25/26
25.

阅读杜甫《蜀相》一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如何理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

2.全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问答题 26/26
26.

以“战胜自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