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

2021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模考试卷1

单选题 1/39
1.

《报刘一丈书》中“权者”的形象特征是( )

  • A 狐假虎威
  • B 贪婪虚伪
  • C 奴颜婢膝
  • D 才德称位
单选题 2/39
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

  • A 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 B 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 C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 D 一切不事事
单选题 3/39
3.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

  • A 《季氏将伐颛臾》
  • B 《寡人之于国也》
  • C 《谏逐客书》
  • D 《郑伯克段于鄢》
单选题 4/39
4.

“饮冰室主人”指的是( )

  • A 康有为
  • B 梁启超
  • C 谭嗣同
  • D 黄遵宪
单选题 5/39
5.

《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

  • A 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 B 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 C 感慨功业未成,忧从中来
  • D 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单选题 6/39
6.

《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 A 崇奉国粹
  • B 热心复古
  • C 创造第三样时代
  • D 赞颂中国的“固有精神文明”
单选题 7/39
7.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 )

  • A 刘郎
  • B 季鹰
  • C 江南游子
  • D 桓温
单选题 8/39
8.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

  • A 王实甫
  • B 马致远
  • C 关汉卿
  • D 白朴
单选题 9/39
9.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 象征、比喻
  • B 象征、拟人
  • C 双关、比喻
  • D 比喻、拟人
单选题 10/39
10.

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的是( )

  • A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B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C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D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单选题 11/39
11.

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 A 而吾未尝以自多者。多:夸耀
  • B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举:列举
  • C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借给
  • D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只有
单选题 12/39
12.

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

  • A 《断魂枪》
  • B 《米龙老爹》
  • C 《麦琪的礼物》
  • D 《苦恼》
单选题 13/39
13.

下列句中,“所以”可译成“用来”的是( )

  • A 以其所以至之鲜也。
  • B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 C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 D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单选题 14/39
14.

根据《宝玉挨打》一文判断下列哪句是薛宝钗说的( )

  • A “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 B “你可都改了罢!”
  • C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一一”
  • D “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
单选题 15/39
1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两句诗出自( )

  • A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B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C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D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单选题 16/39
16.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说家是( )

  • A 莫泊桑
  • B 欧·亨利
  • C 巴尔扎克
  • D 契诃夫
单选题 17/39
17.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属意动用法的是( )

  • A 左右皆笑之,以告。
  • B 冯谖客孟尝君。
  • C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 D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单选题 18/39
18.

下列作品属于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组是( )

  • A 《北方》《红烛》《屈原》
  • B 《女神》《死水》《屈原》
  • C 《女神》《云游集》《猛虎集》
  • D 《屈原》《王昭君》《蔡文姬》
单选题 19/39
19.

下列各句带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大学语文(专升本),模拟考试,2021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模考试卷1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单选题 20/39
20.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 A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 B 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 C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 D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问答题 21/39
21.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喔,厚将崩。”

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问答题 22/39
22.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喔,厚将崩。”

这段话揭示了共叔段怎样的性格特点?体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特征?

问答题 23/39
23.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喔,厚将崩。”

这段话揭示了什么?

问答题 24/39
24.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吾”与“子”分别代表了作者的哪两种心理状态?

问答题 25/39
25.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段文字表达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作者谈这种人生态度的作用是什么?

问答题 26/39
26.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段文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问答题 27/39
27.

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一段文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答题 28/39
28.

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一段文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段文字体现了哪些写作特点?

问答题 29/39
29.

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一段文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指出文中的典故及用典意义。

问答题 30/39
30.

阅读《风波》中的几段文字。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地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

这段文字中所用的描写手法主要是什么?

问答题 31/39
31.

阅读《风波》中的几段文字。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地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这句话显示了赵七爷什么样的心理?

问答题 32/39
32.

阅读《风波》中的几段文字。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地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

在听赵七爷的一番话前后,七斤嫂的心理有何变化?

问答题 33/39
33.

阅读莫泊桑的《米龙老爹》中的几段文字。

那匹安静的马等候他的主人。米龙老爹骑了上去,教它用“大颠”的步儿穿过平原走开了。一小时以后,他又看见两个归营的骑兵并辔而来。他一直对准他们赶过去,又用德国话喊着:“救人!救人!”那两个普兵认明了军服,让他走近前来,绝没有一点疑忌。于是他,老翁,像弹丸一般在他们两人之间溜过去,一马刀一手枪,同时干翻了他们两个人。随后他又宰了那两匹马,那都是德国马!然后从容地回到了石灰窑,把自己骑过的那匹马藏在那阴暗的地道中间。他在那里卸下军服,重新披上了他自己那套破衣裳,末了回家爬到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这一片段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什么?

问答题 34/39
34.

阅读莫泊桑的《米龙老爹》中的几段文字。

那匹安静的马等候他的主人。米龙老爹骑了上去,教它用“大颠”的步儿穿过平原走开了。一小时以后,他又看见两个归营的骑兵并辔而来。他一直对准他们赶过去,又用德国话喊着:“救人!救人!”那两个普兵认明了军服,让他走近前来,绝没有一点疑忌。于是他,老翁,像弹丸一般在他们两人之间溜过去,一马刀一手枪,同时干翻了他们两个人。随后他又宰了那两匹马,那都是德国马!然后从容地回到了石灰窑,把自己骑过的那匹马藏在那阴暗的地道中间。他在那里卸下军服,重新披上了他自己那套破衣裳,末了回家爬到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在这一片段的人物描写中,米龙老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问答题 35/39
35.

阅读莫泊桑的《米龙老爹》中的几段文字。

那匹安静的马等候他的主人。米龙老爹骑了上去,教它用“大颠”的步儿穿过平原走开了。一小时以后,他又看见两个归营的骑兵并辔而来。他一直对准他们赶过去,又用德国话喊着:“救人!救人!”那两个普兵认明了军服,让他走近前来,绝没有一点疑忌。于是他,老翁,像弹丸一般在他们两人之间溜过去,一马刀一手枪,同时干翻了他们两个人。随后他又宰了那两匹马,那都是德国马!然后从容地回到了石灰窑,把自己骑过的那匹马藏在那阴暗的地道中间。他在那里卸下军服,重新披上了他自己那套破衣裳,末了回家爬到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问答题 36/39
36.

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成几层?

问答题 37/39
37.

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请找出本诗中的象征意象并说明其寓意。

问答题 38/39
38.

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问答题 39/39
39.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阅读上面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展开联想,结合自身经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