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计数器(PC)是( )中的寄存器。
程序计数器(PC)中存放的是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因此是属于控制部分的内容。
( )不属于电子邮件协议。
本题考查电子邮件协议。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协议是适用于C/S结构的脱机模型的电子邮件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所研发的一种邮件获取协议。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即多协议标记交换,是一种标记(label)机制的包交换技术。
以下关于RISC和CISC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工作时就是取指令和执行指令。一条指令往往可以完成一串运算的动作,但却需要多个时钟周期来执行。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设计的指令集越来越多,为支持这些新增的指令,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会越来越复杂,发展成CISC指令结构的计算机。而在CISC指令集的各种指令中,其使用频率却相差悬殊,大约有20%的指令会被反复使用,占整个程序代码的80%。而余下的80%的指令却不经常使用,在程序中常用的只占20%。显然,这种结构是不太合理的。RISC和CISC在架构上的不同主要有:①在指令集的设计上,RISC指令格式和长度通常是固定的(如ARM是32位的指令)、且寻址方式少而简单、大多数指令在一个周期内就可以执行完毕;CISC构架下的指令长度通常是可变的、指令类型也很多、一条指令通常要若干周期才可以执行完。由于指令集多少与复杂度上的差异,使RISC的处理器可以利用简单的硬件电路设计出指令解码功能,这样易于流水线的实现。相对的CISC则需要通过只读存储器里的微码来进行解码,CISC因为指令功能与指令参数变化较大,执行流水线作业时有较多的限制。②RISC架构中只有载入和存储指令可以访问存储器,数据处理指令只对寄存器的内容进行操作。为了加速程序的运算,RISC会设定多组的寄存器,并且指定特殊用途的寄存器。CISC构架则允许数据处理指令对存储器进行操作,对寄存器的要求相对不高。
网络系统中,通常把( )置于DMZ区。
本题考查防火墙的基础知识。DMZ是指非军事化区,也称周边网络,可以位于防火墙之外也可以位于防火墙之内。非军事化区一般用来放置提供公共网络服务的设备。这些设备由于必须被公共网络访问,所以无法提供与内部网络主机相等的安全性。分析四个备选答案,Web服务器是为一种为公共网络提供Web访问的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和入侵检测服务器是管理企业内部网和对企业内部网络中的数据流进行分析的专用设备,一般不对外提供访问。而财务服务器是一种仅针对财务部门内部访问和提供服务的设备,不提供对外的公共服务。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像由( )。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Cache的工作是建立在程序与数据访问的局部性原理上。即经过对大量程序执行情况的结果分析:在一段较短的时间间隔内程序集中在某一较小的内存地址空间执行,这就是程序执行的局部性原理。同样,对数据的访问也存在局部性现象。为了提高系统处理速度才将主存部分存储空间中的内容复制到工作速度更快的Cache中,同样为了提高速度的原因,Cache系统都是由硬件实现的。
指令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 )。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指令寄存器是CPU中的关键寄存器,其内容为正在执行的指令,显然其位数取决于指令字长。
算术表达式a*(b-c)+d的后缀式是( )。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后缀式(逆波兰式)是波兰逻辑学家卢卡西维奇发明的一种表示表达式的方法。这种表示方式把运算符写在运算对象的后面,例如把a+b写成ab+,所以也称为后缀式。算术表达式“a*(b-c)+d”的后缀式是“abc-*d+”。
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可划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两大类,与高级语言相比,用低级语言开发的程序具有( )等特点。
本题考查低级语言与高级语言的概念和区别。低级语言指抽象层次低、较接近于计算机硬件而较远离问题域的程序设计语言,高级语言则反之。因此,一般来说,低级语言的运行效率较高,但需要程序员对底层知识有深入细致的理解,开发难度高、周期长。
运行Web浏览器的计算机与网页所在的计算机要建立(请作答此空)连接,采用( )协议传输网页文件。
运行Web浏览器的计算机与网页所在的计算机首先要建立TCP连接,采用HTTP协议传输网页文件。HTTP是Hyper Text Transportation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的方式。HTTP应用的相当广泛,其主要任务是用来浏览网页,但也能用来下载。用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协议)和提供文件的服务器取得联系,并将相关文件传输到用户端的计算机中来。
运行Web浏览器的计算机与网页所在的计算机要建立( )连接,采用(请作答此空)协议传输网页文件。
运行Web浏览器的计算机与网页所在的计算机首先要建立TCP连接,采用HTTP协议传输网页文件。HTTP是Hyper Text Transportation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的方式。HTTP应用的相当广泛,其主要任务是用来浏览网页,但也能用来下载。用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协议)和提供文件的服务器取得联系,并将相关文件传输到用户端的计算机中来。
若计算机存储数据采用的是双符号位(00表示正号、11表示负号),两个符号相同的数相加时,如果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经( )运算得1,则可断定这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产生了溢出。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当表示数据时规定了位数后,其能表示的数值的范围就确定了,在两个数进行相加运算的结果超出了该范围后,就发生了溢出。在二进制情况下,溢出时符号位将变反,即两个正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位是负数,或者两个负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位是正数。采用两个符号位时,溢出发生后两个符号位就不一致了,这两位进行异或的结果一定为1。
某指令流水线由4段组成,各段所需要的时间如下图所示。连续输入8条指令时的吞吐率(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的任务数或输出的结果数)为()。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流水线的吞吐率指的是计算机中的流水线在特定的时间内可以处理的任务或输出数据的结果的数量。流水线的吞吐率可以进一步分为最大吞吐率和实际吞吐率。该题目中要求解的是实际吞吐率,以流水方式执行8条指令的指行时间是28Δt,因此吞吐率为8/28Δt。
采用插入排序算法对n个整数排序,其基本思想是:在插入第i个整数时,前i-1个整数已经排好序,将第i个整数依次和第i-1,i-2,…个整数进行比较,找到应该插入的位置。现采用插入排序算法对6个整数{5,2,4,6,1,3}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则需要进行(请作答此空)次整数之间的比较。对于该排序算法,输入数据具有( )特点时,对整数进行从小到大排序,所需的比较次数最多。
采用插入排序算法对6个整数{5,2,4,6,1,3}进行从小到大排序的过程如表所示。
综上,元素间共比较12次。从上表中的第4步可看出,当待插入的元素比已排序部分的所有元素都要小时,需要比较和移动的元素最多,因此当输入数据序列正好从大到小排列,而需要将其从小到大排序时,元素间的比较次数最多。
设元素a、b、c、d依次进入一个初始为空的栈,则不可能通过合法的栈操作序列得到 。
选项A:a进栈、a出栈、b进栈、b出栈、c进栈、c出栈、d进栈、d出栈选项B:a进栈、b进栈、b出栈、a出栈、c进栈、c出栈、d进栈、d出栈选项C:选项C无法实现选项D:a进栈、b进栈、c进栈、d进栈、d出栈、c出栈、b出栈、a出栈
与设计测试用例无关的文档是( )。
本题考查对软件测试用例相关内容的了解。测试用例就是将软件测试的行为活动做一个科学化的组织归纳。测试用例的来源可以是需求规格说明书、源程序、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一系列相关文档。项目开发计划主要描述项目开发背景、必要性、人员、项目开发内容、技术路线、关键性与先进性、时间节点安排、风险分析等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事情,其中没有可以被测试案例使用的内容。
已知函数f( )、g( )的定义如下所示,调用函数f时传递给形参x的值是5。若g(a)采用引用调用(callbyreference)方式传递参数,则函数f的返回值为(请作答此空);若g(a)采用值调用(callbyvalue)的方式传递参数,则函数f的返回值( )。其中,表达式“x>>1”的含义是将x的值右移1位,相当于x除以2。
传值调用:形参取的是实参的值,形参的改变不会导致调用点所传的实参的值发生改变。引用(传址)调用:形参取的是实参的地址,即相当于实参存储单元的地址引用,因此其值的改变同时就改变了实参的值。本题中,a=x>>1,x值为5,则 a=2;采用传值调用时,由于 g(a)对数据x的运算不会影响原来x的值,所以a+x=5+2=7;采用传值调用时,由于 g(a)对数据x的运算会影响原来x的值,当执行g(a)后x的值为6,所以a+x=5+6=11 。
某系统的进程状态转换如下图所示。图中1、2、3和4分别表示引起状态转换时的不同原因。原因4是由于(请作答此空);一个进程状态转换会引起另一个进程状态转换的是( )。
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图中原因1是由于调度程序的调度引起;原因2是由于时间片用完引起;原因3是由于I/O请求引起,例如进程执行了P操作,由于申请的资源得不到满足进入阻塞队列;原因4是由于I/O完成引起的,例如某进程执行了V操作将信号量值减l,若信号量的值小于o,意味着有等待该资源的进程,将该进程从阻塞队列中唤醒使其进入就绪队列。因此试题(9)的正确答案是C。
某企业有生产部和销售部,生产部负责生产产品并送入仓库,销售部从仓库取出产品销售。假设仓库可存放n件产品。用PV操作实现他们之间的同步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信号量s是一个互斥信号量,初值为( ) ;S1是一个(请作答此空) ;S2是一个( )。
本题主要考查PV操作实现同步与互斥。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生产一件产品送入仓库时,首先应判断仓库是否有空间存放产品,故需要执行P (S1)操作,该操作是对信号量S1减1,若多0表示仓库有空闲,则可以将产品放入仓库。由于仓库的容量为n,最多可以存放n件产品,所以信号量S1初值应设为n。故正确答案为D
某企业生产流水线M共有两位生产者,生产者甲不断地将其工序上加工的半成品放入半成品箱,生产者乙从半成品箱取出继续加工。假设半成品箱可存放n件半成品,采用PV操作实现生产者甲和生产者乙的同步可以设置三个信号量S、S1和S2,其同步模型如下图所示。
信号量S是一个互斥信号量,初值为( );S1的初值为(请作答此空);S2的初值为( )。
本题主要考查PV操作实现同步与互斥。在本题中,题目告诉我们甲乙俩人互斥使用半成品箱这个共有资源,且只有一个半成品箱,那么互斥信号量的初值就应该为1。而从题目给出的同步模型图,我们可以看出,信号量S1是生产者甲的私有信号量,而S2是生产者乙的私有信号量,题目告诉我们半成品箱可存放n件半成品,那么初始状态时,S1的值应该为n,表示生产者甲最多只能生产n个半成品放入半成品箱,就需要生产者乙来协调工作。而S2的值为0,表示开始时半成品箱中没有半成品。
假设某计算机系统中进程的三态模型如下图所示,那么图中的a、b、c、d处应分别填写( )。
本题考查三态模型的基础知识。三态模型是进程管理的模型,如图所示:故正确答案为:A
某计算机系统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方案,假设其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页号占12位,页内地址占20位。系统中页面总数与页面大小分别为( )。
本题考查操作系统段页式存储的基础知识。页号占12位:最多允许2^12个页=4K个页;页内地址20位:每页的容量位2^20=1M;故正确答案为:C
某计算机系统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方案,假设其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页号占18位,页内地址占14位。系统中页面总数与页面大小分别为( )
本题考查操作系统段页式存储的基础知识。页号占18位:最多允许2^18个页=256K个页;页内地址14位:每页的容量位2^14=16K;
关于汇编语言,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本知识。
计算机能直接识别或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其他形式的语言程序都要先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运行。汇编语言是对机器语言的第一层抽象。将0、1序列表示的操作用符号表示,例如,用MOV表示数据传送、ADD表示相加运算等,因此汇编语言需要翻译,实现该翻译任务的软件称为汇编程序(或汇编器)。
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了一个父类File和两个子类DiskFile和TapeFile,这两个子类继承了其父类的open方法,并给出不同的实现。不同的子类执行open方法时,有不同的行为,这种机制称为( ) 。
多态性:是多种表现形式;多态性的实现,一般通过在派生类中重新定义基类的虚函数来实现。
本题中给定一个方法,不同的子类行为不同,这是多态机制。
下面关于编译和解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编译是将高级语言源代码转化成目标代码的过程。②解释是将高级语言源代码转化为目标代码的过程。③在编译方式下,用户程序运行的速度更快。④在解释方式下,用户程序运行的速度更快。
编译器是把源程序的每一条语句都编译成机器语言,并保存成二逬制文件,这样运行时计算机可以直接以机器语言来运行此程序,速度很快;而解释器则是只在执行程序时,是一条一条的解释成机器语言给计算机来执行,所以运行速度是不如编译后的程序运行的快的。编译生成目标代码,而解释不生成目标代码。
在函数调用中,引用调用方式将( )。下面所定义的函数foo为值调用方式, 函数g()的第一个参数采用值调用、第二个参数采用引用调用方式传递数据。若有表达式 y=foo(2),则foo调用执行之后,y被赋值为(请作答此空)。
传值调用:形参取的是实参的值,形参的改变不会导致调用点所传的实参的值发生改变。引用(传址)调用:形参取的是实参的地址,即相当于实参存储单元的地址引用,因此其值的改变同时就改变了实参的值。在本题中,首先在foo()函数中,传入给x的值为2,然后b的值为1,接下来调用g()函数,x的值为2,所以g()函数b的值为2(值传递),b的值为1,所以g()函数x的值为1(地址传递,故x的值变化,会引起foo()函数中b值的变化)。经过g()函数的一系列语句,b=3,x=5。则foo()中b值变成5,最终foo()函数的返回值为5+2=7。
对于初始为空的栈S,入栈序列为a、b、c,且每个元素进栈、出栈各1次。则不合法的出栈序列为( )。
栈的特点是先进后出的,如下图所示,且每个元素进栈、出栈各1次,经分析c第一个出栈的话,后面只能跟b,不可能跟a。所以B选项的出栈顺序是不合理的。
若要求对大小为n的数组进行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且是稳定的(即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两个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值,在排序前后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
常见的排序方法的基本情况如图所示,选项中满足时间复杂度且是稳定的方法只有冒泡排序最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已知函数F()、G()的定义如下所示,执行表达式”x=F(3)”的运算时,若函数调用G(a)是引用调用方式,则执行”x=F(3)”后x的值为 ( ) ;若函数调用G(a)是值调用方式,则执行”x=F(3)”后x的值为 (请作答此空) 。
传值调用:形参取的是实参的值,形参的改变不会导致调用点所传的实参的值发生改变。引用(传址)调用:形参取的是实参的地址,即相当于实参存储单元的地址引用,因此其值的改变同时就改变了实参的值。本题的第一问:采用的是引用调用方式执行,x=3,a=2,G(a)中y=y*y-1=3,即a这时的值被修改为3,最后a*x=3*3=9 ;本题的第二问:采用的是传值调用方式执行,x=3,a=2;G(a)中y=y*y-1=3,即a这时的值仍然为2,最后a*x=2*3=6;
对于初始为空的栈S,入栈序列为a、b、c、d,且每个元素进栈、出栈各1次。则不合法的出栈序列为( )
栈的特点是先进后出的,如下图所示,且每个元素进栈、出栈各1次,经分析d第一个出栈的话,后面只能跟c,不可能跟a。所以C选项的出栈顺序是不合理的。
若要求对大小为n的数组进行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且是稳定的(即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两个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值,在排序前后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常见的排序方法的基本情况如图所示,选项中满足时间复杂度且是稳定的方法只有直接插入排序最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通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般都会提供描述数据、运算、控和数据传输的语言成分,其中,控制包括( )、选择和循环结构
语句间的结构:顺序语句、选择语句和循环语句。
如下图所示,从输出的信息中可以确定的信息是( )。
本题考查网管命令netstat-n的含义。
从netstat-n的输出信息中可以看出,本地主机192.168.0.200使用的端口号2011、2038、2052都不是公共端口号。根据状态提示信息,其中已经与主机128.105.129.30建立了连接,与主机100.29.200.110正在等待建立连接,与主机202.100.112.12已经建立了安全连接。
以下设备中,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的是( )。
网桥:是早期的两端口二层网络设备,用来连接不同网段。网桥的两个端口分别有一条独立的交换信道,不是共享一条背板总线,工作于数据链路层,可隔离冲突域。集线器: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路由器: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路由和交换机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机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机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风暴,提高带宽利用率。交换机: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即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
如果在查找路由表时发现有多个选项匹配,那么应该根据( )原则进行选择。假设路由表有4个表项如下所示,那么与地址139.17.179.92匹配的表项是(请作答此空)。
查找路由表时如发现有多个选项匹配,那么应该根据最长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列出的4个表项中,与地址139.17.179.92匹配的表项是139.17.177.64,参见下面的二进制表示。
路由表项139.17.145.32的二进制表示为:1000 1011.0001 0001.1001 0001.0010 0000
路由表项139.17.145.64的二进制表示为:1000 1011.0001 0001.1001 0001.0100 0000
路由表项139.17.147.64的二进制表示为:1000 1011.0001 0001.1001 0011.0100 0000
路由表项139.17.177.64的二进制表示为:1000 1011.0001 0001.1011 0001.0100 0000
地址139.17.179.92的二进制表示为:1000 1011.0001 0001.1011 0011.0100 0000
显然与最后一个表项为最长匹配。
ICMP协议属于因特网中的()协议,ICMP协议数据单元封装在( 请作答此空)中传送。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与IP协议同属于网络层,用于传送有关通信问题的消息。例如数据报不能到达目标站,路由器没有足够的缓存空间,或者路由器向发送主机提供最短通路信息等。ICMP报文封装在IP数据报中传送,因而不保证可靠的提交。
在地址 http:/ www.hynews.com.cn/channel/welcome.html 中,www.hynews.com.cn 表示(请作答此空), welcome. html 表示( )。
URL的一般语法格式为(带方括号口的为可选项):protocol://hostname[:port]/path/filename其中,protocol指定使用的传输协议,最常见的是HTTP或者HTTPS协议,也可以有其他协议,如file、ftp等;Hostname是指主机名,即存放资源的服务域名或者IP地址;port是指各种传输协议所使用的默认端口号,该选项是可选选项,例如http的默认端口号为80,一般可以省略,如果为了安全考虑,可以更改默认的端口号,这时,该选项是必选的;Path是指路径,由一个或者多个"/"分隔,一般用来表示主机上的一个目录或者文地址;filename是指文件名,该选项用于指定需要打开的文件名称。
在地址 http:// www.hynews.com.cn/channel/welcome.html 中,www.hynews.com.cn 表示( ), welcome. html 表示(请作答此空)。
URL的一般语法格式为(带方括号口的为可选项):protocol://hostname[:port]/path/filename其中,protocol指定使用的传输协议,最常见的是HTTP或者HTTPS协议,也可以有其他协议,如file、ftp等;Hostname是指主机名,即存放资源的服务域名或者IP地址;port是指各种传输协议所使用的默认端口号,该选项是可选选项,例如http的默认端口号为80,一般可以省略,如果为了安全考虑,可以更改默认的端口号,这时,该选项是必选的;Path是指路径,由一个或者多个"/"分隔,一般用来表示主机上的一个目录或者文地址;filename是指文件名,该选项用于指定需要打开的文件名称。
( )不是RISC的特点。
RISC是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即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主要特点:
1.重叠寄存器窗口技术和优化编译技术。
2.使用了大量的寄存器,如何合理分配寄存器和提高寄存器使效率以及减少访存次数等,都应通过编译技术的优化来实现;
3.超流水及超标量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流水线速度而采用的技术;
4.硬布线逻辑与微程序相结合在微程序技术中。
故正确答案为:A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2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l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请作答此空 )μ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μs。
本题的正确的答案为C。在块设备输入时,假定从磁盘把一块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时间为T,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M,而系统处理(计算)的时间为C,如图(a)所示:
当第一块数据送入用户工作区后,缓冲区是空闲的可以传送第二块数据。这样第一块数据的处理C1与第二块数据的输入T2是可以并行的,依次类推,如图(b)所示。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T)+M。因为,当T>C时,处理时间为M+T;当T<C时,处理时间为M+C。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5=15,Docl文件的处理时间为15*10+2。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2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l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μ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请作答此空)μs。
本题的正确的答案为B。双缓冲工作方式基本方法是在设备输入时,先将数据输入到缓冲区1,装满后便转向缓冲区2。此时系统可以从缓冲区1中提取数据传送到用户区,最后由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如下图(c)所示:
双缓冲可以实现对缓冲区中数据的输入T和提取M,与CPU的计算C,三者并行工作。所以双缓冲进一步加快了I/O的速度,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双缓冲时,系统处理一块数据的时间可以粗略地认为是Max(C,T)。如果C<T,可使块设备连续输入;如果C>T,则可使系统不必等待设备输入。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采用双缓冲需要花费的时间为10*10+5+2=107,如图(d)所示。
在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中,采用( )可以使得设备与主存间的数据块传送无需CPU干预。
本题考查CPU中相关寄存器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中主机与外设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输入输出控制方法有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等。
在程序控制方式下,由CPU执行程序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过程。
在中断方式下,外设准备好输入数据或接收数据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若CPU决定响应该请求,则暂停正在执行的任务,转而执行中断服务程序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之后再回去执行原来被中断的任务。
在DMA方式下,CPU只需向DMA控制器下达指令,让DMA控制器来处理数据的传送,数据传送完毕再把信息反馈给CPU,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减轻了CPU的负担,可以大大节省系统资源。
若计算机中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6位,则最多允许直接访问主存储器( )的物理空间(以字节为单位编址)。
地址总线决定了寻址的能力,宽度36位,其寻址能力为2^25=2^6*2^30=64G,按字节寻址,空间为:64GB。
若计算机中地址总线的宽度为26位,则最多允许直接访问主存储器( )的物理空间(以字节为单位编址)。
地址总线决定了寻址的能力,宽度26位,其寻址能力为2^26=2^6*2^20=64M,按字节寻址,空间为:64MB。
操作数的地址放在CPU的通用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称为( )。
寻址方式:处理器根据指令中给出的地址信息来寻找物理地址的方式。寄存器寻址:当操作数不放在内存中,而是放在CPU的通用寄存器中时,可采用寄存器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与寄存器寻址方式的区别在于:指令格式中的寄存器内容不是操作数,而是操作数的地址,该地址指明的操作数在内存中。立即寻址:指令的地址字段指出的不是操作数的地址,而是操作数本身,这种寻址方式称为立即寻址。直接寻址:直接寻址是一种基本的寻址方法,其特点是:在指令格式的地址的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在内存的地址。由于操作数的地址直接给出而不需要经过某种变换,所以称这种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方式。
以下关于RISC和CISC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RISC是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即精简指令集计算机。CISC计算机指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有下列特点:(1)指令系统中只包含使用频率较高但不复杂的指令。(2)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少,寻址方式少。(3)只有存取数指令访问主存,其他指令都在寄存器之间运算。(4)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采用流水技术。(5)CPU中增加了通用寄存器的数量。(6)硬联逻辑控制,不用微程序控制技术。(7)采用优化的编译,以有效地支持高级语言。综上所述,D选项是RISC的特点,描述错误。
某指令流水线由4段组成,各段所需的时间如下图所示。连续输入10条指令时的吞吐率(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的任务数或输出的结果数)为( )。
流水线的吞吐率指的是计算机中的流水线在特定的时间内可以处理的任务或输出的数据的结果的数量。流水线的吞吐率可以进一步分为最大吞吐率和实际吞吐率。该题目中要求解的是实际吞吐率,以流水方式执行10条指令的执行时间计算方式是:第一条完全执行完毕需要10Δt,而第二条指令再需5Δt即可执行完成,以此类推,总时间为10+(10-1)*5=55Δt。还有一种快速的计算方式是找到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段,也就是5Δt,将其乘以指令总数10,然后再加上其它非最长的时间片段即可,最后答案都是55Δt。因此吞吐率为10/55Δt。
内存按字节编址从A000H到FFFFH的区域其存储容量为 ()。
内存按字节编址从A000H到FFFFH,得出地址空间为:FFFFH-A000H+1=6000H;6000H换算为KB为:6000H=6*16^3=6*2^12B=24KB。
操作数放在CPU的通用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称为()。
寻址方式:处理器根据指令中给出的地址信息来寻找物理地址的方式。寄存器寻址:当操作数不放在内存中,而是放在CPU的通用寄存器中时,可采用寄存器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与寄存器寻址方式的区别在于:指令格式中的寄存器内容不是操作数,而是操作数的地址,该地址指明的操作数在内存中。立即寻址:指令的地址字段指出的不是操作数的地址,而是操作数本身,这种寻址方式称为立即寻址。直接寻址:直接寻址是一种基本的寻址方法,其特点是:在指令格式的地址的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在内存的地址。由于操作数的地址直接给出而不需要经过某种变换,所以称这种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方式。
在指令格式的地址的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在内存的地址的寻址方式称为()。
寻址方式:处理器根据指令中给出的地址信息来寻找物理地址的方式。寄存器寻址:当操作数不放在内存中,而是放在CPU的通用寄存器中时,可采用寄存器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与寄存器寻址方式的区别在于:指令格式中的寄存器内容不是操作数,而是操作数的地址,该地址指明的操作数在内存中。立即寻址:指令的地址字段指出的不是操作数的地址,而是操作数本身,这种寻址方式称为立即寻址。直接寻址:直接寻址是一种基本的寻址方法,其特点是:在指令格式的地址的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在内存的地址。由于操作数的地址直接给出而不需要经过某种变换,所以称这种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方式。
CPU 中设置了多个寄存器,其中,( ) 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通用寄存器:用于传送和暂存数据,也可参与算术逻辑运算,并保存运算结果。程序计数器: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指令寄存器:临时放置从内存里面取得的程序指令的寄存器,用于存放当前从主存储器读出的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地址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下图是一个软件项目的活动图,其中顶点表示项目里程碑,连接顶点的边表示包含的活动,则完成该项目的最少时间为( )天。若活动0->2完成后, 停止(请作答此空)天开始活动2->6,则完成整个项目的最少时间不变。
最少时间就是求项目的关键路径,即所有路径中最长的一条,在该图中路径: 0->2->5->7->8->9=8+15+15+7+10=55是路径最长的。故第一问正确答案为C,55天;第二问其实是计算2->6的松弛时间,即在不影响项目进度的前提下,可推迟开始的时间。本题中2->6在所在路径上的工期是8+20+25=53天,所以松弛时间为55-53=2天;故第二问正确答案为B
某软件项目的活动图如下图所示,其中顶点表示项目里程碑,连接顶点的边表示包含的活动,边上的数字表示活动的持续时间(天),则完成该项目的最少时间为(请作答此空)天。活动BC和BF分别最多可以晚开始( )天而不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本题中关键路径为:A→B→D→G→F→J和A→B→C→E→F→J,总时长为:18。
所以完成该项目的最小时间为18天。
BC:由于BC在关键路径上,所以BC的松弛时间为0。
BF:由于关键路径时长为18,经过BF的最长路路径11,所以BF松弛时间为:18-11=7。
以下关于验收测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本题考查验收测试的基础知识。验收测试是以用户为主的测试。验收测试在系统测试完成后、项目最终交付前进行,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项测试。验收测试的测试计划、测试方案与测试案例一般由开发方制定,由用户方与监理方联合进行评审。验收测试的目的是检验系统能否像预定要求那样进行工作,从而让用户决定是否接收该系统。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验收测试也需要制订测试计划和过程。
某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院系关系Department和学生关系Students的模式分别 为:Department (院系号,院系名,负责人,办公电话),学生关系Students (学号,姓名,身份证号,院系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Department中的“院系号”唯一标识 一个院系,Students中的“学号”能唯一标识一名学生,“家庭住址”可进一步分为邮编、 省、市、街道。根据以上描述可知,关系Students的候选键为( ), “家庭住址” 为( )。创建Students的SQL语句如下,请填补其中的空缺。CREATE TABLE Students[学号 CHAR(8) PRIMARY KEY, 姓名 CHAR(16),身份证号CHAR(18),院系号CHAR(4),联系电话CHAR(13),家庭住址CHAR(30),FOREIGN KEY (请作答此空)];
本题考查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关系模型中,候选键又称候选码,是某个关系变量的一组属性所组成的集合,它需要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这个属性集合始终能够确保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2.在这个属性集合中找不出合适的真子集能够满足条件。在这里,学生的候选键有身份证号和学号。家庭住址是复合属性。第17题为外键的考查,院系号作为院系关系的主键,所以在学生关系中院系号是外键。
某供应商数据库中的供应关系为SPJ(供应商号,零件号,工担号,数量),如下命令查询某工程至少用了3家供应商(包含3家)供应的零件的平均数量,并按工程号的降序排列。SELECT工程号,(请作答此空) FROM SPJ GROUP BY工程号,( )ORDER BY工程号DESC。
本题考查SQL语言。
本题正确的答案是选项B,因为SQL提供可为关系和属性重新命名的机制,这是通过使用具有如下形式的as子句来实现的。
Old-name as new-name
as子句即可出现在select子句,也可出现在from子句中。显然选项B满足上述规则。
某供应商数据库中的供应关系为SPJ(供应商号,零件号,工担号,数量),如下命令查询某工程至少用了3家供应商(包含3家)供应的零件的平均数量,并按工程号的降序排列。SELECT工程号,( ) FROM SPJ GROUP BY工程号,(请作答此空)ORDER BY工程号DESC。
本题正确的答案是选项A,因为根据题意"某工程至少用了3家供应商(包含3家)供应的零件",应该按照工程号分组,而且应该加上条件供应商的数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工程项目可能用了同一个供应商的多种零件,因此,在统计供应商数的时候需要加上DISTINCT,以避免重复统计导致错误的结果。
假如按工程号JNO='J1'分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按工程号JNO='J1'分组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不加DISTINCT,统计的数为7;而加了DISTINCT,统计的数是5。
某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院系关系Department和学生关系Students的模式分别为:Department (院系号,院系名,负责人,办公电话),学生关系Students (学号,姓名,身份证号,院系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Department中的“院系号”唯一标识 一个院系,Students中的“学号”能唯一标识一名学生,“家庭住址”可进一步分为邮编、 省、市、街道。根据以上描述可知,关系Students的候选键为(请作答此空), “家庭住址” 为( )。创建Students的SQL语句如下,请填补其中的空缺。CREATE TABLE Students[学号 CHAR(8) PRIMARY KEY, 姓名 CHAR(16),身份证号CHAR(18),院系号CHAR(4),联系电话CHAR(13),家庭住址CHAR(30),FOREIGN KEY ( )]。
本题考查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关系模型中,候选键又称候选码,是某个关系变量的一组属性所组成的集合,它需要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这个属性集合始终能够确保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2.在这个属性集合中找不出合适的真子集能够满足条件。在这里,学生的候选键有身份证号和学号。家庭住址是复合属性。第17题为外键的考查,院系号作为院系关系的主键,所以在学生关系中院系号是外键。
某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院系关系Department和学生关系Students的模式分别为:Department (院系号,院系名,负责人,办公电话),学生关系Students (学号,姓名,身份证号,院系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Department中的“院系号”唯一标识 一个院系,Students中的“学号”能唯一标识一名学生,“家庭住址”可进一步分为邮编、 省、市、街道。根据以上描述可知,关系Students的候选键为( ), “家庭住址” 为(请作答此空)。创建Students的SQL语句如下,请填补其中的空缺。CREATE TABLE Students[学号 CHAR(8) PRIMARY KEY, 姓名 CHAR(16),身份证号CHAR(18),院系号CHAR(4),联系电话CHAR(13),家庭住址CHAR(30),FOREIGN KEY ( )]。
本题考查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关系模型中,候选键又称候选码,是某个关系变量的一组属性所组成的集合,它需要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这个属性集合始终能够确保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2.在这个属性集合中找不出合适的真子集能够满足条件。在这里,学生的候选键有身份证号和学号。家庭住址是复合属性。第17题为外键的考查,院系号作为院系关系的主键,所以在学生关系中院系号是外键。
给定关系R(A,B,C)和关系S(C,D,E),对其进行自然连接运算R??S后的属性列为( ) 个。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而等值连接并不去掉重复的属性列。所以这里自然连接去掉了重复的C,保留了A、B、C、D、E,共5个列。
某高校数据库中,学生S、教师T和课程C的关系模式分别为:S(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电话);T(教师号,姓名,性别,部门,工资);C(课程号,课程名)。假设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一个教师只可以讲授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那么,学生“选课”的关系类型为(请作答此空);教师和课程的关系类型为( );“选课”关系( )。查询“软件教研室”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差值的SQL话句如下:SELECT AVG(工资)AS平均工资,( )FROM T WHERE部门='软件教研室';
本题考查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题意“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故学生“选课”的联系类型为n:m;又因为根据题意“一个教师只可以讲授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故教师和课程的联系类型为n:1。学生“选课”的关系类型为n:m,故需要构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且主关键字为:学生号,课程号。SQL提供可为关系和属性重新命名的机制,这是通过使用具有“Old-name as new-name”形式的As子句来实现的。As子句即可出现在select子句,也可出现在from子句中。
某高校数据库中,学生S、教师T和课程C的关系模式分别为:S(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电话);T(教师号,姓名,性别,部门,工资);C(课程号,课程名)。假设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一个教师只可以讲授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那么,学生“选课”的关系类型为( );教师和课程的关系类型为(请作答此空);“选课”关系( )。查询“软件教研室”教师的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间差值的SQL话句如下:SELECT AVG(工资)AS平均工资,( )FROM T WHERE部门='软件教研室';
本题考查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题意“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故学生“选课”的联系类型为n:m;又因为根据题意“一个教师只可以讲授一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教师讲授”,故教师和课程的联系类型为n:1。学生“选课”的关系类型为n:m,故需要构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且主关键字为:学生号,课程号。SQL提供可为关系和属性重新命名的机制,这是通过使用具有“Old-name as new-name”形式的As子句来实现的。As子句即可出现在select子句,也可出现在from子句中。
对于n个元素的关键字序列{K1,K2,…,Kn},当目仅当满足Ki<=K2i且Ki<=K2i+1(1<i<n/2),则称该序列为小顶堆。若将其中的"<="换为">="则称其为大顶堆。由此可知,以下选项中,( )是大顶堆。
这种题代数是最合适的方法,可以设i=1,2,3,例如等于2时则有K2>=K4,K2>=K5,分别代入计算可以发现只有D选项序列满足大顶堆的要求。
对于n个元素的关键字序列{K1,K2,…,Kn},当目仅当满足Ki<=K2i且Ki<=K2i+1(1<i<n/2),则称该序列为小顶堆。若将其中的"<="换为">="则称其为大顶堆。由此可知,以下选项中,( )是大顶堆。
这种题代数是最合适的方法,可以设i=1,2,例如等于2时则有K2>=K4,K2>=K5,分别代入计算可以发现只有C选项序列满足大顶堆的要求。
设数组a[0..n-1,0..m-1](n>1,m>1)中的元素以行为主序存放,每个元素占用4个存储单元,则数组元素a[i,j](0≤i<n,0≤j<m)的存储位置相对于数组空间首地址的偏移量为( )。
【解析】由于a[i,j](0≤i<n,0≤j<m)i和j是从0开始的,以行为主序,则a[i,j]前面己经有i行己经排列满,一共有i*m个元素,在a[i,j]元素所在的行,前有j个元素,所以a[i,j]前一共有(i*m+j)个元素;每个元素占用4个存储单元,所以a[i,j]相对数组空间首地址的偏移量为(i*m+j)*4。
CPU中设置了多个寄存器,其中,( )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
通用寄存器:用于传送和暂存数据,也可参与算术逻辑运算,并保存运算结果。程序计数器: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指令寄存器:临时放置从内存里面取得的程序指令的寄存器,用于存放当前从主存储器读出的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地址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 )方式时,不需要CPU控制数据的传输过程。
无条件传送:不查询外设状态而直接进行输入输出的一种方式,简单、经济,但可靠性差。中断:中断就是打断中央处理器正在执行的工作,去处理其他更重要或者紧急的任务。程序查询:首先查询外设状态,满足条件时才进行数据的传送,简单,可靠性高,但CPU效率低。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特点是数据从输入/输出模块到主存传输过程中,无需CPU中转。数据在内存与I/O设备间的直接成块传送,不需要CPU的任何干涉。
CPU中设置了多个寄存器,其中,( )用于临时放置从内存里面取得的程序指令的寄存器,用于存放当前从主存储器读出的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通用寄存器:用于传送和暂存数据,也可参与算术逻辑运算,并保存运算结果。程序计数器: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指令寄存器:临时放置从内存里面取得的程序指令的寄存器,用于存放当前从主存储器读出的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地址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若计算机中地址总线的宽度为25位,则最多允许直接访问主存储器( )的物理空间(以字节为单位编址)。
地址总线决定了寻址的能力,宽度25位,其寻址能力为2^25=2^5*2^20=32M,按字节寻址,空间为:32MB。
对于n个元素的关键字序列{K1,K2,…,Kn},当目仅当满足Ki<=K2i且Ki<=K2i+1(1<i<n/2),则称该序列为小顶堆。若将其中的"<="换为">="则称其为大顶堆。由此可知,以下选项中,( )是小顶堆。
这种题代数是最合适的方法,可以设i=1,2,3,例如等于2时则有K2<=K4,K2<=K5,分别代入计算可以发现只有C选项序列满足小顶堆的要求。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