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团菌生物学特性,正确的是( )。
军团菌革兰染色不易着色,革兰阴性杆菌,该菌无芽胞,无荚膜,有鞭毛或侧鞭毛。属需氧菌,在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BCYE)培养基中培养3~5d形成l~2mm圆形,凸起、灰白色、有光泽的菌落。本属细菌触酶阳性,部分菌株氧化酶阳性。
鞭毛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鞭毛的主要化学组成为蛋白质,这是一种弹性纤维蛋白,其氨基酸的组成与骨骼肌的肌动蛋白相似,这点可能与鞭毛的运动有关。
新生儿室爆发脓毒血症,浓汁标本经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葡萄球菌。为确定该菌是否有致病力,应检查( )。
血浆凝固酶的实验主要用于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如果是侵袭性的疾病,主要能够引起化脓性的炎症,葡萄球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到机体里面,导致皮肤或者器官的多种感染,引起败血症等情况。
患者,女性,18岁。3周前因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发热,治疗后好转,近日来出现眼睑水肿、血压增高、少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就诊。若AS0检查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因为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符合左心衰表现,并且有眼睑水肿、血压增高、少尿,结合前驱感染史,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左心衰竭。AS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可证实推断。
患者女,43岁,因腹痛1天前往医院就诊断。尿干化学分析仪:亚硝酸盐(+),白细胞(+),红细胞(-);细菌121/ul,尿红细胞4.5/ul,尿白细胞8.98/ul。显微镜镜检:红细胞0~1/HP,白细胞0~3/HP,细菌偶见。结合三种方法结果。可以判断干化学法亚硝酸盐结果为假阳性。关于亚硝酸盐检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
NIT(亚硝酸盐)检测受尿中致病菌是否存在硝酸盐还原酶、尿在膀胱内停留的时间是否足够长、尿中是否存在适量硝酸盐等因素的影响,且其结果阴性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结果阳性也不能完全肯定泌尿系统感染。
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为( )。
肺癌主要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以后者最为多见。对于肺癌的筛查,除了必要的影像技术外,肿瘤标志物Cyfra21-1对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高热患者易发生( )。
高热患者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因为一旦身体产生高温,为了散发身体的热量,就会出现大量的出汗情况,使水大量排出,往往伴有出汗和呼吸加快,汗液为低渗液,且呼吸加快使水分丢失过多,同时钠也排出,但是失水大于失钠,渗透压增高,导致高渗性脱水。
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试管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玻片法取血量少、染色时水分易蒸发,造成结果偏低。因此试管法优于玻片法。
患者男,脑髓液常规结果:WBC:30×106/L。分类:单个核细胞90%,多个核细胞10%。最可能为( )。
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升高一般见于病毒感染。患者WBC:30×106/L。单个核细胞90%最可能为病毒性脑膜炎。
朗伯-比尔定律A=lg(1/T)=kbC,AT,b、K分别代表( )。
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透光率),是出射光强度比入射光强度。K为摩尔吸光系数。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为mol/L,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为cm。
血清脂蛋白中TG含量最高的是( )。
CM、VLDL、LDL、HDL从前到后TG含量依次降低。CM含TG最多,约80%~90%,含蛋白质最少,1%;VLDL含TG50%~70%,含蛋白质5%~10%;LDL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40%~50%,含蛋白质20%~25%,HDL含脂类50%,含蛋白质最多,红50%。
小细胞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
NSE是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
ELISA免疫测定技术属于( )。
目前应用最多的免疫酶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如果要分类的话,它属于异相固相酶免疫技术。所谓异相是指在检测时不需要将酶标记抗原抗体和游离抗原抗体分开。
手工采用Miller窥盘法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时,如在计数小方格视野中的红细胞总数为124个,同时计数的大方格中的网织红细胞总数为17个,则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应报告为( )。
Miller窥盘大、小方格面积比为9:1,故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为17(大方格中的网织红细胞总数)除以(124×9)(即小方格视野中的红细胞总数乘以9)等于0.015。
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是( )。
SLE常见的抗体包括抗双链DNA、抗单链DNA、抗组蛋白等,其中抗SM为SLE的标记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是CREST的标记抗体。皮肌炎则可见抗PM-1、抗Mi-1、抗PL-7、抗JO-1抗体阳性。抗核仁RNA抗体见于系统性硬皮病。抗SSA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
能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形成猫头鹰眼特征的病毒是( )。
人巨细胞病毒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受感染细胞出现多核巨细胞,核内可见细胞核变大,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呈“猫头鹰眼”。
下列属于脑脊液检查适应证的是( )。
脑脊液检查的禁忌证包括:颅内压升高(水肿),进行穿刺容易诱发脑疝,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者,出血倾向,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脑脊液漏者等。适应证:有脑膜刺激症状需明确诊断者;疑有颅内出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及瘫痪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将出现( )。
肾糖阈是指当血浆葡萄糖浓度超过8.96~10.08mmol/L时,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 )。
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和尿中有大量的M蛋白。
AFP升高时最有诊断意义的疾病是( )。
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下列属于有包膜的DNA病毒是( )。
疱疹病毒为有包膜的DNA病毒,余均为RNA病毒。
患者男。60岁,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出现低热、腹胀、腹痛、腹泻,呈黄色蛋花样稀便,临床疑似伪膜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
腹泻物呈绿色海水样或黄色蛋花样稀便是伪膜性肠炎的一种临床表现。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此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故为医源性并发症。现已证实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艰难梭菌)的毒素引起。
病毒核酸特点为分段单负链RNA病毒( )。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A。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由8个节段组成,丙型流感病毒则比他们少一个节段。
患者男,60岁,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影像学检测,右肺占位,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肿瘤标志物proGRP检测,以下物质不是底物的是( )。
化学发光法即利用法学发光从而对待测物进行检测的分析方法,在痕量分析、有机及无机化合物的测定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化学发光反应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即:要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反应;要有某种物质能吸收能量并形成激发态。常用的典型发光体系主要有吖啶酯即鲁米诺体系,三联吡啶钌为电化学发光底物,金刚烷为AMPPD的组成成分,同样为化学发光底物。
根据苯丙氨酸试验和VP试验,可将肠杆菌科初步分为几组( )。
苯丙氨酸试验全称是“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常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间的初步鉴定,根据苯丙氨酸试验和VP试验的结果可将肠杆菌科常见的菌属分为3个群,其中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斯菌属和摩根均属苯丙氨酸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在室内质控规则中,对随机误差检出敏感的规则是( )。
22s对系统误差检出敏感,13S对随机误差检出敏感。
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乙肝核心抗体也叫抗-HBc,英文缩写是HBcAb。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存在是受到乙肝病毒侵害的指标之一。HBV感染后,在多数人血清中能检出此抗体,是一种敏感的血清学标志,也是乙型肝炎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在HBsAg和抗HBs阴性时,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体也是一种传染标志。
尿糖检测的最佳标本是( )。
尿常规标本(随机尿)的检查项目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比重、尿蛋白、尿糖定性、有无细胞和管型等。
符合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是( )。
MCV是红细胞平均体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RDW是红细胞分布宽度,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因此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低、RDW增高。
根据经典的凝血瀑布学说,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 )。
凝血途径相关因子:
精液排出后可自行液化,是由于精液中存在( )。
精液的液化和蛋白分解酶有关,刚离体的精液由于精囊腺分泌的凝固蛋白作用而呈稠厚的胶冻状,在前列腺分泌的蛋白分解酶作用下逐渐液化。室温下正常精液在排出后60min内自行液化,若超过60min仍未液化,则称为精液迟缓液化症。前列腺炎时,可引起蛋白酶缺乏,导致液化时间延长,甚至不液化,抑制精子活动力,从而减少受孕机会。
临床上疑似尿路感染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时,标本送检时间要求( )。
细菌繁殖速度是惊人的,尿里有供细菌生长的营养成分。久置尿标本会使菌落计数的结果偏高而影响结果;而有些对酸碱度较敏感的细菌如链球菌、淋球菌等在偏酸的尿液中放置久了会影响其生长,影响培养结果。所以尿标本放置时间不要超过1h。
在室内质控规则中,对随机误差检出敏感的规则是( )。
22s对系统误差检出敏感,13S对随机误差检出敏感。
炭粒廓清试验常用来检测( )。
炭粒廓清试验是一个整体试验,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断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颗粒状异物静脉注入小鼠血循环后,可迅速被单核细胞清除,主要被定居在肝脏和脾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正常小鼠肝脏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90%的炭粒,脾脏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的炭粒。当异物量恒定时,其血流中颗粒清除率可反映单核细胞吞噬功能。
患者男,30岁。发热待查,需要做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检查。除了常用的免疫比浊法外,在基层医院还需使用下列何种方法检测?( )
单向扩散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和血清中各种补体成分的含量,敏感性很高,简便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患者,女,27岁。因疲乏无力、血尿4天就诊。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红色、稍浑浊,尿蛋白质(++)、红细胞4~8个/HPF、白细胞1~2个/HPF,粗颗粒管型0~2个/LPF、透明管型0~2个/LPF,红细胞管型2~3个。其最可能的诊断( )。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而透明管型在肾小球肾炎时会增多,粗颗粒管型也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并且患者急性发病,有血尿以及蛋白尿,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
关于改良牛鲍技术板的叙述错误的是( )。
计数池与盖玻片之间距离为0.1mm。
关于尿微量白蛋白的叙述,错误的( )。
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小球损伤的检测指标。
关于冷凝集素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血清的分离需及时,决不能在4℃冷藏后分离。切勿将待测血液标本留置20℃以下,室温低于20℃时应注意放37℃分离。
患者男,10岁。面色苍白。贫血乏力。肝脾肿大。血红蛋白70g/L,血涂片见正常和低色素性红细胞及少数中,晚幼粒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骨髓环状铁粒幼红细胞达45%,最可能的诊断为( )。
铁粒幼细胞贫血时,出现较多环铁粒幼细胞,铁粒幼细胞也增多,其所含铁颗粒的数目也较多,颗粒也粗大,有时还可见铁粒红细胞。铁染色可作为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方法。
怀疑深静脉血栓应该检测的项目( )。
血液D-二聚体浓度测定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血液中D-二聚体浓度上升,但手术后或重症病人D-二聚体浓度也有升高,故其阳性意义并不大。如果D-二聚体浓度正常时,其阴性价值更可靠,基本可排除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准确率达97%~99%。
炭疽感染临床分型,下列不会引起的是( )。
与感染途径相对应,炭疽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有时会引起炭疽败血症和脑膜炎。其中皮肤炭疽最为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5%以上。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化反应正确的是( )。
铜绿假单胞菌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但不分解甘露醇、麦芽糖和蔗糖。不产生吲哚、常不液化明胶、可分解尿素,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并产生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
关于样品量和试剂量的参数设置,错误的是( )。
在样品与试剂量的设置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稀释水量,添加样品稀释水的是为了洗出粘附在采样针内壁上的微量血清,减少加样误差,添加试剂稀释水是为了避免试剂间的交叉污染,两种稀释水的量应在复溶试剂时按比例扣除。如果采用液体试剂盒时因不再用水,无法扣除稀释水量,所以两种稀释水应尽量减少,以免试剂被过量稀释。②最小样品量,即分析仪进样针能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吸取的最小样品量,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仪器的最小样品量逐渐减小,目前有少至1.6μL的。在样品含高浓度代谢产物或高活性酶浓度的情况下往往需采用分析仪的最小样品量作为减量参数,从而使仪器的检测范围上限得以扩大。③总反应容量,在不同的分析仪有一个不同的规定范围,在设置的时候样品量和试剂量之和不能超过这一范围。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间一般选择在( )。
监测调整用药方案应该在达到稳态浓度后再取样;急性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对前者应立即取样测定,后者则可根据临床需要确定取样时间,监测抢救效果。
引起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时产生浑浊的原因不包括( )。
HiCN法操作简便,试剂单一,除SHb外所有血红蛋白均可迅速转化为HiCN,显色快且稳定,可以根据吸光度直接计算结果,因此被列为国际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也是我国推荐的首选方法,但其试剂中氰化钾为剧毒药品,须妥善保存、处理。另外,高脂血症、高球蛋白血症、血小板升高和白细胞明显增高的标本可导致反应液浑浊而影响结果。
补体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 )。
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C1q最先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继而依次激活C4、C2、C3形成C5转化酶,启动补体活化的级联酶促反应。
患者胸痛8小时后入院,临床检查ECG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
cTn(cTnT、cTnI)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是目前公认的AMI最佳确诊性标志物,心肌损伤后4~8小时血中浓度升高,约24~48小时达峰值。cTnT也用于诊断心肌炎、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其他原因所致心肌微小损伤。CK-MB是用于诊断AMI的最佳酶学标志物。
不能刺激胃酸分泌的是( )。
促胰液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窦的G细胞,可抑制促胃液素释放,并降低壁细胞对促分泌物质的反应,故促胰液素抑制胃酸分泌。
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是哪种类型肝炎?( )
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感染。传染源多为人,潜伏期15~50d,平均28d。病毒常在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前5~6d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清和粪便中,2~3周后,随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清和粪便的传染性逐渐消失。
能杀死芽胞的方法是( )。
芽胞抵抗力强,非常耐热,一般巴氏消毒法或煮沸法都不能将其杀死;高压蒸汽灭菌只需121℃,15~30分钟即可杀灭所有微生物,是杀灭芽胞的最好方法。
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的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立克次体是( )。
巴通体属:形状较大,杆状,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能引起人的巴通体病,引起人的进行性贫血或结节疣。
患者女,30岁。4周前出现全身浮肿,尿少来诊。4周前出现全身浮肿,尿少来诊。查体:血压140/90mmHg,大量腹水。化验: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总量8.1g,尿红细胞5~8/HP。WBC4~6/HP101g/L。血白蛋白15g/L,血肌酐131umol/L,ALT35U/L,抗链“O”400IU/ml。ANCA阴性,血补体C30.87g/L。ANA阴性。抗GMB阴性。依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 )。
有全身浮肿、血压增高、少尿,蛋白降低,尿中有红细胞、蛋白,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即急性肾炎)的表现特征。AS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可证实推断。
下列可作为连续检测法测定AST的基质是( )。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AST活性浓度采用天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AST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和L-谷氨酸。
下列呼吸道病毒中能引起持久免疫的病毒是(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百日咳等传染病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力。
在器官移植中,HLA配型最重要的位点是( )。
目前认为HLA-DR位点的抗原对移植最为重要,其次为HLA-A、HLA-B、HLA-DQ和HLA-DP,HLA-C在移植免疫过程中没有明显作用。
免疫方法检测尿中HCG时与LH有交叉反应是由于(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α,β两个不同亚基组成,a亚基与垂体分泌的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TSH(促甲状腺激素)等基本相似,故相互间能发生交叉反应。
测定血、尿渗透压是为了更好的反映( )。
尿渗透压反应尿内溶质分子和离子的颗粒总数。尿渗透压能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
下列不属于血红蛋白病的是(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由于1个或几个造血干细胞经获得性体细胞PIG-A基因突变造成的非恶性的克隆性疾病,PIG-A突变造成糖基磷脂酰肌醇(GPI)合成异常,导致由GPI锚接在细胞膜上的一组膜蛋白丢失,包括CD16、CD55、CD59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血管内溶血,造血功能衰竭和反复血栓形成。
血小板增多的疾病是(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干细胞系统增殖性疾病,血常规表现为红细胞显著升高,也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融合基因JAK2阳性。
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主要是何种激素的代谢产物?( )
尿17-酮类固醇(17-KS)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雄性激素(男、女性均同样有)以及由男性睾丸间叶细胞所分泌的睾丸素的代谢产物。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皮质素等)及其代谢产物。
患者男,因间歇性肉眼血尿就诊。新鲜尿液镜检发现红细胞形态多异常,可见75%影红细胞,提示红细胞可能来自( )。
尿中红细胞形态多异常,若发现红细胞管型或淡影红细胞,提示血液来自肾脏,是肾实质出血的佐证。
AIDS患者易感染非结核杆菌是( )。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艾滋病患者肺内和肺外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在前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代,近43%的艾滋病患者合并播散性NTM感染(血或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几乎占播散性NTM感染的86%。
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在菌体表面沉淀并凝固的物质称为( )。
血浆凝固酶试验:血浆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一种与其致病力有关的侵袭性酶,分游离型和结合型。其作用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在菌体表面沉积和凝固以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
A2B型红细胞抗原性弱,若抗A血清效价低时,易误定为( )。
由于A2B型红细胞抗原性弱,若抗A血清效价低时,无法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因此容易误定位B型,但其血清中多含有与其血型相对应的抗体,反定型可以防止某些A、B亚型漏检。
不符合糖尿病患者尿液的改变( )。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中尿液的浓度超过肾糖阈,尿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会使得尿液的比重升高。
下列关于Mb(肌红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
肌红蛋白是小分子蛋白,血浆半衰期很短只有9分钟左右,在血液中出现快,消失也快,较其他心机标志物短。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相应改变是( )。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因此RDW、MCV均增高。
患者男,42岁,乏力伴皮肤反复出现紫癜3个月。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2.7×1012/L,白细胞3.1×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38%,淋巴细胞60%,单核细胞2%,血小板28×109/L。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系占60%,成熟浆细胞占8%。ham试验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原答案为C)该患者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呈现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计数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骨髓虽然增生活跃,但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所以最可能的诊断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余三种疾病虽然也可有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检查结果均不支持。
符合原发性甲亢实验室检查的是( )。
原发性甲亢TT3、TT4升高,反馈性抑制TSH的分泌,导致TSH降低。
关于淋巴细胞冷冻保存,错误的是( )。
利用液氮深低温(-196℃)环境保存细胞,是当前世界上通用的细胞长期保存技术。其原理在于深低温环境可中断细胞的代谢,但在降温过程由于冰晶的形成和渗透压的改变均可导致细胞的损伤和部分死亡,所以在冷冻过程中一定要加用冷冻保护剂,常用的保护剂为二甲亚砜。
临床上辅助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
过氧化物酶主要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以铁卟啉为辅基,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酚类和胺类化合物,具有消除过氧化氢和酚类、胺类毒性的双重作用。过氧化物酶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做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染色方法。POX是临床上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首选、最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
为区别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为( )。
白细胞过氧化酶染色,是细胞化学染色的一种方法,胞质中没有蓝黑色颗粒者是阴性反应,胞质粗大而密集者是强阳性反应。主要是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呈阴性反应。
患者女,23岁,因疲乏,无力,血尿3天就诊。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红色尿蛋白质(++),红细胞4~8/HPF,白细胞1~3/HP,颗粒管型0~1/HP,透明管型0~2/HP,红细胞管型2~3/HP。最可能的诊断是( )。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而透明管型在肾小球肾炎时会增多,粗颗粒管型也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并且患者急性发病,有血尿以及蛋白尿,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
下列不属于可溶性抗原的是( )。
细菌属于颗粒型抗原。
使血钙、血磷浓度都升高的物质是( )。
维生素D升高血钙、血磷;降钙素降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对血钙血磷无调节作用。
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铁剂治疗,治疗有效的最早期指标是( )。
当贫血得到有效治疗时,首先表现为网织红细胞数目上升,然后贫血得到纠正。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蛋白尿的特点是( )。
多发性骨髓瘤由于体内异种蛋白质增多,引起溢出性蛋白尿。
一婴儿患化脓性脑膜炎,CSF培养为革兰阳性小杆菌,血平板培养18~24h菌落灰白色有狭窄透明溶血环,半固体培养基上出现倒伞状生长,初步诊断为( )。
产单核李斯特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数天后形成小而透明的S型菌落,周围有狭窄的溶血环。因其能生长于4℃,故可进行冷增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出现倒伞形生长。致产单核李斯特菌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新生儿是本病的重要特点。宫内感染常可导致流产、死胎及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较高。本菌常伴随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此外可引起脑膜炎。
BT用于监测( )。
口服阿斯匹林的患者应进行出血时间(BT)、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监测。
APTT用于检测( )。
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倍为宜。
PT用于监测( )。
口服抗凝药主要是香豆素类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VitK相似,通过与VitK竞争,妨碍VitK的利用,使合成的VitK依赖因子(FⅡ、FⅦ、FⅨ和FⅩ)缺乏活性,起到抗凝作用。而PT是外源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可以监测和反映FⅡ、FV、FⅦ和FX水平的减低,因此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
可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是( )。
镰状红细胞的寿命通常是短暂的,只能维持10~20天,而正常的红细胞可以达到120天。为了弥补差距,患者必须以比生产正常红细胞快得多的速率生产红细胞,大量幼稚红细胞的形态释放到血流中。当机体无法满足红细胞的生产速率时,病人的贫血症状可能变得越来越严重。血细胞计数突然减少的最常见原因是由于细小病毒B19的感染,导致了“再生障碍性危象”。
侵犯人的皮肤黏膜,导致增生病变的是( )。
人乳头瘤病毒(HPV)呈球形,核心为双链DNA,无包膜。人类是HPV的唯一自然宿主,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毛巾、游泳而传播,生殖器感染主要由性生活传播,无垂直感染。病毒感染仅侵犯人的皮肤和黏膜,导致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病变,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等。
引起传染性海绵体脑病的是( )。
朊粒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病原体。TSE是一特征性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化性疾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确诊试验是( )。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确诊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筛选试验是(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红细胞,在低离子强度溶液中对补体敏感性增强,进而导致渗透性溶血,因此可以使用蔗糖溶血试验,该试验敏感但不特异,蔗糖溶血试验是指将红细胞置于低离子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在37℃条件下,可促进补体和红细胞结合,观察红细胞是否破坏发生溶血。可作为其筛选试验。
一般认为用于过筛试验的分析方法应具有的特点是( )。
过筛实验选择高灵敏度的实验,避免阳性结果的漏检。
一般认为用于确诊试验的分析方法应具有的特点是( )。
特异性,即健康人中得出阴性检测的样本占健康人总数的百分比;在诊断某疾病时,高特异性的实验可减少误诊的出现。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 )。
分子量最大的是( )。
血清中含量:IgG>IgA>IgM>IgD>IgE。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
Ⅰ型超敏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在数分钟内所发生的超敏反应。其主要特点是:①发生快,消退亦快;②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③通常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一般不遗留组织损伤;④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与前列腺肿瘤有关的检验项目是( )。
PSA具有组织特异性,只存在于人前列腺腺泡及导管上皮细胞胞浆中,不表达于其他细胞。但它并无肿瘤特异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均可导致总PSA水平升高。
与结肠肿瘤有关的检验项目是( )。
以往把CEA作为早期诊断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特异性标志物,经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不仅胃肠道的恶性肿瘤CEA值可以升高,在乳腺癌、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血清中也有升高。因此,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方面,仍有重要临床价值。
患者女。32岁。四肢小关节疼痛3年,晨僵,近端指关节、掌指关节肿,挤压同。实验室查血沉83mm/h,C-反应蛋白57.3mg/L,类风湿因子2731U/ml,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该患者的表现属于( )。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Ⅲ型超敏反应为主,Ⅲ型超敏反应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存在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关节引起损伤。
患者女。32岁。四肢小关节疼痛3年,晨僵,近端指关节、掌指关节肿,挤压同。实验室查血沉83mm/h,C-反应蛋白57.3mg/L,类风湿因子2731U/ml,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如果患者是超敏反应,下列有利于诊断的试验是( )。
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引起,通过检测CIC可以证实某些疾病是否与Ⅲ型超敏反应有关,也可帮助分析判断疾病的进程及转归。
患者男,26岁。发热,类型为波浪热。血常规检查:WBC20.5×109/L,经查病史,曾经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
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 )。
患者男,26岁。发热,类型为波浪热。血常规检查:WBC20.5×109/L,经查病史,曾经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
该菌感染人体后,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式是由于( )。
布氏菌病,是牛、羊等食草动物常见疾病,人亦可被感染。布氏杆菌自损伤的皮肤及黏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因此分离布氏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标本是血液。其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波浪状发烧为其特点,发烧持续2~3周,继之1~2周无烧期,以后再发烧。
患者男,30岁。20天前行肾移植手术,目前体温升高,肾功能降低,少尿,尿中白细胞增多。
这种移植排斥反应属于( )。
患者男,30岁。20天前行肾移植手术,目前体温升高,肾功能降低,少尿,尿中白细胞增多。
引起急性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 )。
此患者移植手术20天后发生的排斥反应属急性排斥反应,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主要为TDTM细胞介导,属于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HLA分子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同种异型抗原,能引起人类移植排斥反应。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