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17题,共17分)

1.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式,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 )。

2.

西汉后期的贡禹、东汉的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屡见不鲜。这( )。

3.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的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赶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内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的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4.

1865年清政府户部报告,1852年户部银库亏银190多万两,1853年亏银400多万两;战时银库每年结存的实银,1853至1857年间年均结银约11万两,而1858至1864年年均只有6万两。由此可知( )。

5.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的战争题材电影。故事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一座教堂里的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十三个风尘女子、军人和伤病员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选项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6.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

①关税自主权

②内河航运权

③九龙司地方一区

④香港岛

7.

五四运动开始后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大旗,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他人列出国学目录。因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风潮。这反映了( )。

8.

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

9.

国共两党历史上曾经实现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条件是( )。

10.

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 ( )

11.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12.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13.

有学者这样评论英国的一个时期:“这时候一个人的统治已经过去,多数人的统治还没有到来,多数贵族把握重权,民众还没有参政的权利,经济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由此确定当时英国开始( )。

14.

有学者这样评论英国的一个时期:“这时候一个人的统治已经过去,多数人的统治还没有到来,多数贵族把握重权,民众还没有参政的权利,经济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由此确定当时的英国开始( )。

15.

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以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开始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 )。

16.

在苏德战争关键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峻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了门前”。随后战场形势使德国进攻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17.

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

填空题 (一共10题,共10分)

18.

政权建立后,刘邦令__________根据《秦律》制定《汉律》。

19.

唐代杜佑著有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记叙典章制度的专史。

20.

南宋理学家__________认为一切封建秩序和伦理纲常皆为“人心”所固有的,而不是来自朱熹所说的“天理”。

21.

1907年10月,__________等人在日本发起成立了名为“政闻社”的立宪团体。

22.

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签订了__________ 。

23.

屋大维战胜安东尼成为罗马最高的统治者,创立__________的统治形式。

24.

恩格斯评论一位法国人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评论的是__________。

25.

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个周期表。1871年,他对周期表做出了重要修改,纠正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

26.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和“屠场”的战役是__________。

27.

__________组织的建立是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28.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请设计一个教案,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要求:(1)正确把握历史人物的理论方法;(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难点突出;(3)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价值目标。

29.

概述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

30.

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

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主义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问题:

(1)结合资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的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会在后来日渐衰落。(5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5分)

(3)先秦儒家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5分)

31.

人类文化经历了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再到工业文化的三次转变,有学者把文化转型的方式概括为三种:

1.内生型:即主要通过内部变革而引起文化模式的转变。

2.回应型:即在外力的冲击下对原有的文化模式做出反应的逐渐转化。

3.同化型:即全盘照搬西方的文化模式。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文化转型的方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