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15题,共15分)

1.

某学校举行讲课比赛,青年教师小张认真研读教材,依据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件。为参加比赛做好准备。在讲课时,评委提问小张对教学知识点前沿研究趋势的认识。依据平时的积累,小张迅速做出恰当、合理的回答,赢得评委赞赏。这主要反映了教师工作的( )。

2.

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订的指导性文件是()。

3.

教师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持上述教学观的理论流派是()。

4.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性质是()。

5.

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是83%,乙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是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

6.

对使用假资格证书的,一经查实,按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处理,()年内不得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没收假证书。并对变造、买卖教师资格证书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

8.

德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

9.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这种教学方法是()。

10.

课堂上,教师一般在处理学生小声讲话没认真听课的行为时,采用()最为妥当。

11.

记忆圆周率“3.14159…”时采用口诀“山顶一寺一壶酒……”。这种精细加工策略是()。

12.

利用校园的花坛、草坪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13.

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又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带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烙印。这反映出教育具有()。

14.

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15.

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问答题 (一共12题,共12分)

16.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7.

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这表明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反馈因素很重要。

18.

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强化就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19.

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能够形成相应的能力。

20.

学习的成败经验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成功经验越多,其自我效能感就会越强。

21.

简述注意的种类及其含义。

22.

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23.

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24.

结合实际,论述教育中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25.

试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发校本课程时,面对本地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课程负责人刘老师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它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激发学生对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本课程——武术的课程目标中,既有“仁、义、礼、智、信、勇”的传统武德,又提出“树立理想、为国争光、见义勇为、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的新时期武德。该课程依据学生的特点,综合各种武术要领,编排了别具一格的武术操,代替传统广播操。

武术课程的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宣扬了戚继光等英雄所展现的民族正义感;举行全校性武术操比赛,邀请家长观看,引起了良好反响;学校多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的参观访问,个别师生参加国内外武术交流比赛活动,课程组成员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多篇;学校增加了“习武重德,强身健体”的校训,丰富了校园文化,形成了办学特色,被正式授牌为“体育项目传统学校”。

结合案例,分析教育的文化功能。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单元考后,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对考试成绩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写成作业上交,甲、乙、丙三人分别写道:

甲:我使尽了“洪荒之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乙:考得好是因为背的全考到了,还没背的都没考。

丙:别人都很强,我可能不是块学习的料。

(1)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具体分析甲、乙、丙归因的维度和因素。

(2)分析甲、乙、丙的归因对其动机及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