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40题,共40分)

1.

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2.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3.

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

4.

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

5.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6.

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7.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8.

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以分为( )。

9.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10.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 )。

11.

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

12.

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有社会、知识和( )。

13.

教学包括不同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的阶段是( )。

14.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15.

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16.

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 )。

17.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18.

集中反映夺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19.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

20.

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体现了教师的( )。

21.

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22.

对儿童德性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的是()。

23.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0

24.

智力是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其核心是( ) 。

25.

教学原则是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它反映了( )。

26.

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 。

27.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

28.

小学生主要的学习动机是( )

29.

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

30.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31.

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是( )。 .

3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33.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

34.

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和技能性的成绩的方法是( ).

35.

小学德育的基本和关键是( ) 。

36.

对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

37.

小学德育过程中的最主要矛盾是()。

38.

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是( ) 。

39.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德育原则()。

40.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多选题 (一共5题,共5分)

41.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 )。

42.

课外活动的形式包括( )。

43.

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44.

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意向发展两方面,其中认知发展包括( ) 。

45.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

判断题 (一共10题,共10分)

46.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夺美纽斯。()

47.

我国小学教育产生于宋朝。()

48.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49.

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实践活动。()

50.

学生的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利是隐私权。()

51.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

52.

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主题班会。()

53.

课外活动的内容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

54.

学校德育具有承接历史的继承性与超越地域的全球性特征。()

55.

演示法是小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问答题 (一共6题,共6分)

56.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57.

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58.

简述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

59.

简述二十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特征。

60.

试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措施。

61.

某老师在上课写板书时,两个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发现后非常生气,责令:这两位同学站在教室门外。其中- -位同学认为不是自己先说话的不应该受罚站,有些不服气,坚持不去教室门外。学生的举动使老师更加发怒,扬言不去门外罚站就不上课,双方僵持着。后来这两位学生看到因自己而大家都不能听课,只好罚站在教室外。等这位老师消气后,叫他们进教室时这两位学生却不肯进来.....

请结合相关德育原则对此事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