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8题,共8分)

1.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2.

如图为一种静电除尘机的除尘原理示意图。带电尘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与该种除尘机原理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3.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块A、B、C的质量分别为M、m和mo,物块曰放置在物块A上,物块A用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滑轮与物块C连接,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若日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重力加速度为9)(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4.

下列反应方程式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5.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半径大的轨道跃迁到半径小的轨道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

如图,在A、B两点,放置两个点电荷,它们的带电量分别为q---1,q---2,MN是过A、B的直线,P是直线上的一点,若P点的场强为0,则(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7.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8.

为更科学、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对考试试卷进行评价。其中,评价试卷得分稳定性的指标是(  )。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9.

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9.如图所示为一艘正在行驶的汽艇,在发动机关闭后,汽艇受阻力作用,其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为a=kυ,式中k为常量。设发动机关闭时汽艇的速度为υo,试求关闭发动机后汽艇行驶距离x时的速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10.

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40分)

12.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波的干涉”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

材料二某版高中物理教材“波的干涉”的实验如下所示。

水槽中,有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振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发出的是相位相同、频率相同的波,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也相同:水面质点的振动都沿上下方向。

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相对应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稳定不变的。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象等知识。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产生波的干涉的条件;(7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用实验演示波的干涉现象”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33分)

11.

案例:某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如下:

题目:如图所示,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与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竖直固定的绝缘长杆上套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带电量为q、质量为m,小球和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mg>μqE。现使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问题:

(1)指出学生答题的错误,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5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解答该习题。(15分)

12.

案例:

某教师针对下列习题的教学片段如下。

习题: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1的细线悬挂在0点。小球静止于O点正下方A处,现用水平外力F将小球从A处缓慢地拉到B处,已知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Ot,如图所示,求永平外力F对小球做的功。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教师:前面已学过功和能的知识,请同学们说说如何应用功和能知识求解该问题。

学生1:小球从A处运动到B处的过程中,水平外力F对小球做功,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

因此,水平外力F对小球所做的功为W=mgL(1-cosa)。

教师:很好,该同学用功和能的关系得到了水平外力F所做功的大小,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学生2:小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为F,在力F的方向上的位移为Lsina.由W=Fs得F对小球做的功为W=FLsina。

教师:很好,两种做法都对,比较两位同学的问题,可知W=mg1(1-cosa)=FLsina。

问题:(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