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8题,共8分)

1.

如图所示为物理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螺旋测微器,用它测量长度可准确到(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2.

如图所示,在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迅速向右偏转后返向回到零刻线,闭合开关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3.

如图所示,一小球分别以不同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沿斜面向上做直线运

动,所能到达的最高点位置分别为a、b、c,它们距离斜面底端A点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对应到达最高点的时间分别为t1、t2、t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4.

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从半球形玻璃球面射向其球心O,经折射后分别为两束单色光a和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5.

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按图甲乙丙所示的过程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6.

如图所示.发光字母F经凸透镜L在毛玻璃光屏M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毛玻璃屏后E处观察,则他看到屏M上的像为(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7.

如图所示,有一固定且内壁光滑的半球面,球心为O,最低点为O/,在其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同,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甲和乙,分别在高度不同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甲乙两球与O点的连线与竖直线00/’间的夹角分别为α=53。和β=370,则( )。(已知 sin370=3/5,cos370=4/5;sin530=4/5,cos530=3/5)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8.

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面,若其电荷面密度为σ,则在距离球面R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问答题 (一共5题,共5分)

9.

在某学校的物理教学计划中“物态变化”一章的教学含“温度计”“温度的测量”“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五节新课和一节复习课,针对该教学计划简述“物态变化”复习课的目的,并根据复习课内容举出相关实例。

10.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论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简述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义。

1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密度”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材料二 某八年级物理教科书“密度”一节中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内容如下: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我们用铝块做实验.研究铝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量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成一条直线。下面的表格可供参考: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体积为0时质量是0。所以根据m=0和v=0也可以做出一个点。

通过所做的图像可以直观的看到铝块的质量随体积的变化关系.你从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与你的猜想一样么

结论:铝块的质量跟体积__________。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质量、质量的测量等知识。任务:(1)写出密度的定义。(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35分)

12.

案例: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温度、热量、比热容和热传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有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初始温度相同,若铁块和铝块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触,则

A.热量由铁块传给铝块

B.温度由铁块传给铝块:

C.热量由铝块传给铁块

D.铁块和铝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2)针对其中一个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3.

案例:

李老师在初中物理“运动与静止”一课的教学中,讲述了运动、静止和参照物的概念后展示了一幅同学在操场跑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李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幅图片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小亮:接力跑。

李老师:对。如果我们坐看台上观看比赛那我们会说这些运动员在……小鸣:运动。

李老师:对!运动员在运动,那运动员看我们,他会认为我们也在……小亮:运动。

李老师:很好!

小兰:老师,我认为不对。我们实际上是坐在看台上不运动的,怎么能说我们在运动呢 小亮:书上说了.这种情况在运动员看来,我们就是运动的。

小兰:可我们却是静止的呀……

问题:

(1)针对上述案例,指出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2)分析学生关于“运动与静止”的原有观念对学习的影响。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物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