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5题,共25分)

1.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2.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3.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4.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5.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6.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7.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8.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9.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0.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11.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12.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下列有利于对学生历史进行长期、稳定地综合考查和较为全面评价的方法是(  )。

13.

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试卷1

14.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15.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16.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17.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18.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19.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20.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21.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22.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23.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试卷1

24.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25.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问答题 (一共7题,共7分)

26.

简述明初加强君主集权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

27.

简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

28.

历史教师在应用课堂结束技能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9.

下面是某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顺口溜:“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再出示义和团在京津活动的图片和外国巡捕将义和团团民押往刑场的图片。然后设问:顺口溜和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过程如何?学生在说出义和团起于山东。发展到京津

地区,然后在反抗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失败的过程以后,导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起因是什么?

生1:义和团“扶清灭洋”,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师:这是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一次规模空前的侵华战争。下面大家观察战争形势图,阅读课文。说出战争的大体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几个主要地点:大沽、天津、北京、廊坊、杨村等。在学生看图学习时。教师又出示慈禧出逃和八国联军进入乾清宫的图片)

师:我们请同学充当“小老师”到讲台前对照地图和图片说说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选了两位同学把过程叙述了一遍)

(《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结束以后)

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条约有哪些呢?

生:《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师:我们来填一张表格(出示三大条约比较表)。请同学们动手设计一张历次列强侵华战

争、签订条约的知识结构图,要求根据这个结构图.认识到近代中国政治变局中的一个发展趋势。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中国申奥和“入世”成功。人民欢天喜地的庆祝场面。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近代前期是列强不断扩大侵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和填写不平等条约简表等方式,大家已经感受到这一耻辱的过程了。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了,被列强肆意凌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还了解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来龙去脉,这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两事件交叉在一起,又说明了什么?

根据本单元的标题提示,说说看.说明了什么?

生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在进行英勇的抗争。

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给予评价。

30.

下面是某中学教师的授课片段:

师: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进入19世纪以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尖锐起来。请问“两种经济制度”指什么?

生:南方是奴隶制的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我们如何理解这两种经济制度呢?(投影《拍卖黑奴》图片)现在我们观察和想象一下,然后进行角色扮演.

(由于课前已经在同学间进行了排练.角色扮演很快进行了)

拍卖师:我宣布。黑奴拍卖现在开始!每个奴隶的起拍价为$10……

拍卖师:肃静!首先拍卖的是刚刚从非洲贩卖来的1号黑奴(满脸愤怒的样子,还伴随着挣扎)。请各位老爷好好看看,他身材高大魁梧,膀粗腰圆,力大无比,适合做各种脏活、累活、力气活。好!想买的老爷请举牌竞拍!(举牌喊价)

拍卖师:$281一次!$281两次!$281三次!好!恭喜3号老爷买回一棵摇钱树!……

师:黑奴拍卖告诉我们什么?

生1: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他们像牲畜和劳动机器一样。

生2:他们是南方种植园主的廉价劳动力。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幅图表《黑人奴隶的增加和棉花生产的增长》,哪位同学上台讲解它们表达的含义?

生3:从1820年到1860年,黑奴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南方种植园的棉花产量也不断增加。

师:我们知道黑奴是廉价的,是没有自由的,这样的增长,如果你是种植园主.你的愿望是什么?

生4:使用黑奴,利润丰厚.一定要拼命维护这一落后的奴隶制度。

师:但是另一方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会是哪一方?为什么?

生5:北方,北方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资本家,他们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师:观察漫画,这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试卷1

生6: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在西部土地问题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南部和北部的斗争。斗争集中在要不要扩张奴隶制上.

师:看来,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生: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师:一旦美国中央政府要废除奴隶制.结果会怎样?

生7:南方种植园主会不同意.他们会发动叛乱。

师:于是内战就爆发了。可见美国内战的根源在哪里?

生8: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

师:为了避免内战,保留奴隶制。行不行?

生:(齐喊)不行。

师:奴隶制是野蛮的、没有人性的。人被当作机器,人被拍卖就是明证。

问题:请对该教学片段做出评价。

31.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呼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定,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32.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2)课文摘录: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领主服兵役。9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严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悖的“异端”思想。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