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包括几个模块?(  )

2.

下列属于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  )。

3.

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二是(  )。

4.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5.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关系是(  )。

6.

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下列行为动词不属于描述认知性目标的是(  )。

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

8.

下列教学设计程序①教学目标设计②教学媒体设计③教学策略设计④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是(  )。

9.

某高中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  )。

10.

下列不属于普通高中化学选修模块课程名称的是(  )。

11.

下列属于化学概念的是(  )。

12.

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

13.

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  )。

14.

对于“溶液浓度”的学习,初中化学主要以“质量分数”的方式出现,高中化学再以“物质的量浓度”的方式来描述。这种知识的呈现方式称为(  )。

15.

下列属于化学用语教学的一般原则的是(  )。

16.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17.

定温定压不做其他功时,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的条件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18.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

19.

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  )。

20.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问答题 (一共5题,共5分)

21.

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是一个整体,教与学总是同时发生,相伴而行的。有学者观察了两位教师(A为专家型教师,B为新手型教师)关于“化学键”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将所观察的教与学的行为种类的频次和时长等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型和新手型教师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在哪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别?(6分)

(2)在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时,新手型教师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22.

下面是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②制取氨气:图1中.从橡胶塞和圆底烧瓶接缝处.用注射器向盛有大约2药匙NaOH固体的烧瓶内快速注入5.0~8.0?mL浓氨水.迅速塞紧橡胶塞。轻轻摇动烧瓶使浓氨水和NaOH固体充分接触:同时。将乳胶管末端浸入300?mL蒸馏水中.吸收溢出的氨气。在这个过程中.烧瓶内液体处于类似沸腾状态.大量气泡涌入烧杯.用手触摸烧瓶壁感觉很凉.说明整个过程是吸热的。③喷泉实验:当烧杯没有气泡冒出时,将乳胶管移入盛有CH,COOH溶液的烧杯中,将胶头滴管中蒸馏水挤入烧瓶,即可观察到绿色一紫色一红色一绿色的连续变色的多色喷泉了。(摘自《化学教育》,2013年第8期)。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6分)

(2)该实验的设计有哪些优点?(7分)

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

和分析

【试题】重水(D20)的离子积为1.6×10-15,可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lgc(D+)。下列关于pD叙述正确的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考试结果】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4分)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6分)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5分)

24.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1)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2)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一硅

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

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4节硝酸硫酸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部分片段

一、硫酸

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实验4-9】

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任务: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6分)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写出【实验4-9】的现象,并列出化学方程式。(6分)

(4)由上述反应可以得出浓硫酸有哪些特性?怎样稀释浓硫酸?(6分)

(5)给这一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6分)

25.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化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③“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④“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7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

.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设问讲解】

.设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解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略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拓展】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失或创生。但是,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时.常说:“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这里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失呢?如何解释?

解释并总结略

问题:

(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7分)

(2)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7分)

(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概念、化学定律等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