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9题,共29分)

1.

要提高教师职业良心,在知、情、意三方面进行自我修养十分重要。所谓“情”是指(  )

2.

教师对生病或者受伤的学生救护不力,其行为(  )

3.

幼儿园教学的玩具应具有教育意义,符合(  )

4.

位于古埃及哈夫拉金字塔前,象征威严和力量的雕刻是(  )

5.

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洲是(  )

6.

《论语》涉及了许多教育方面的朴素思想,如“学而时习之、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它主要记载了谁的言论(  )

7.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8.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9.

地球上生物生长的大部分能量来自于(  )

10.

下列选项中与“中国-杭州”逻辑相同的是(  )

11.

下列不属于儿童文学特点的是(  )

12.

黄老师平时经常与幼儿交流幼儿园的各种情况,主动与同事分享经验和资源,而且乐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结果幼儿、家长和同事们都很喜欢她。这说明黄老师已经具备了(  )

13.

教师规定学生做不完作业不准回家吃饭,侵犯了学生的(  )

1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  )

15.

在Word的页眉/页脚中,不能插入(  )

16.

传说中的“鬼火”现象其实是人体内的一种元素在氧化过程中,部分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所致。这种人体内的元素是(  )

17.

依法执教的重点是(  )

18.

李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制定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

19.

word菜单中常会出现一些暗灰色的选项,这表示(  )

20.

张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非常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发言、动作、交往等各种情况,并作深入的反思,为以后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张老师在这里承担的角色是(  )

21.

在我国,外籍教师的聘任办法由(  )规定。

22.

下列对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23.

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所规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24.

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  )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不愧为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25.

以下和“李白和王维是唐朝诗人”判断不同的是(  )

26.

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他在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爱对学生学习具有(  )

27.

以下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28.

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压力主要是(  )

29.

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中不包括(  )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30.

(1)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2)据报载: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直打瞌睡,教师发现后并未板着面孔去训斥,而是从故事说起。他说,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就寝,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教师说:“我看,有的同学的觉有一半是在课堂上睡的。”又说:“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这位教师幽默的语言使得大家包括那位打瞌睡的学生都笑了起来,教学在轻松的气氛下继续进行下去。

问题:请结合上述两个事例,谈谈现阶段我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31.

带着一颗心,锁定目的地,执着地前行;尽情享受沿途的风景,哪怕山高路远,哪怕日晒雨淋……

以“向目的地进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800字;

(4)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32.

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是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问题: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如何?(7分)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分析。(7分)

33.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启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其实,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却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 “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 “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顺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我解嘲似的说: “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问题:(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四段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7分)

(2)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