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9题,共29分)

1.

老舍能写反映北京底层市民生活的《骆驼祥子》,恐怕写不了表现上海工商界生活的《子夜》。大师熟悉的 也会是有限的,谁也不是全能的。

2.

如果巴西或者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印度和德国都将成为常任理事国。由此可见:

3.

()是国家为公民进入教师行业设置的第一道门槛,只有具备法定条件和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方可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

4.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

5.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大班班额为()。

6.

《儿童权利公约》提倡的四项原则不包括()。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

8.

教师因幼儿调皮捣乱,将幼儿独自关在教室,任其哭闹,侵犯了幼儿的()。

9.

明明的家长失业在家,明明常常迟到,作为带班教师,你会()。

10.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11.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12.

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13.

教师在批评做错事的学生时,训斥、谩骂、挖苦、歧视等行为属于教育中()的现象。

14.

某教师在教师节前暗示学生给其送礼物,其行为()。

15.

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16.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依法执教的标准有()。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自觉增强法律意识;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④将热爱学生热爱教学作为自己的准则。

17.

王某6岁,就读一所私立幼儿园。在县举办的“六一”儿童节会演中获一等奖,因此私立幼儿园以王某被授奖时的镜头在电视中为其园作宣传广告。王某的父亲找幼儿园要求其停止宣传广告的播放,并赔偿有关损失。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该幼儿园侵犯了王某的()。

18.

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9.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20.

被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著作是()。

21.

常见的工具书不包括()。

22.

中国人的处事法则不包括()。

23.

魏晋时期,使玄学理论发展走向顶峰的是()理论的提出。

24.

“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是()。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6.

吴承恩(1501~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在生动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自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一一即原型精神。作品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主题: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

27.

哪一组作品是拟人体童话?()

28.

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下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29.

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30.

编写一则给家长的秋游通知,要写清时间、地点、行程安排以及费用等内容。

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幼儿园大班学生小波,由于其家长是收废品的,一天来幼儿园上课时脖子没有洗干净,在上课时,老师发现了他的脖子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的幼儿要讲卫生,并当着大伙的面说:“让你那收破烂的父母把你的脖子洗净。”老师的行为让小波心里很难受。从这以后,每当看到这位老师,小波就感到似乎大家都在盯着他的脖子看,同时想起老师说的话,在小朋友们面前感到抬不起头。这种心理让他不愿意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也不愿意去幼儿园。在母亲的多次引导下,他把自己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原因告诉了母亲。母亲只好给他转换到另一所幼儿园,在那里,他表现不错,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结合案例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分析教师在保育实践中应怎样对待幼儿?

3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洋洋的爸爸是某企业的董事长,经常给李老师送礼,李老师非常喜欢洋洋,即使洋洋犯了错误李老师也不会责备他。兰兰是班里的“小公主”最漂亮,李老师经常抱抱兰兰、亲亲兰兰,非常喜欢她。姗姗是班里的一个普通孩子也想让老师抱抱,于是姗姗鼓起勇气对李老师说:“老师,您也抱我一下?”李老师说:“走开,看你那两筒鼻涕,好脏!”姗姗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忍不住放声大哭。李老师说:“爱哭鬼,就会哭!”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李教师的保育行为。

3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旱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 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 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 。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5)6月5 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