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100题,共100分)

1.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

2.

7,10,16,22,( )。

3.

-3, 0, 23, 252, ( )

4.

0 0 1 4 ( )

5.

118 199 226 235 ( )

6.

0 3 2 5 4 7 ( )

7.

计算 1991* 199219921992 一 1992* 199119911991 的值是( )

8.

甲每 4 天进城一次,乙每 7 天进城一次,丙每 12 天进城一次,某天三人在城里相遇,那 么三人下次相遇至少需要多少天?

9.

有 62 名学生,会击剑的有 11 人,会游泳的有 56 人,两种都不会用的有 4 人,问两种都 会的学生有多少人?

10.

有 a , b , C. d 四条直线,依次在 a 线上写 1,在 b 线上写 2,在 c 线上写 3,在 d 线上写 4, 然后在 a 线上写 5,在 b 线,c 线和 d 线上写数字 6, 7, 8……按这样的周期循环下去问数 2005 在哪条线上?

11.

一只船沿河顺水而行的航速为 30 千米/小时,已知按同样的航速在该河上顺水航行 3 小 时和逆水航行 5 小时的航程相等,则此船在该河上顺水漂流半小时的航程为;

12.

要在一块边长为 48 米的正方形地里种树苗,已知每横行相距 3 米,每竖列相距 6 米,

四角各种一棵树,问一共可种多少棵树苗?

13.

把一根钢管锯成 5 段需要 8 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 20 段需要多少分钟?

14.

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 37 朵,乙、丙、丁三 人平均每人做了 39 朵,已知丁做了 41 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15.

甲容器中有浓度为 4%的盐水 150 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从乙中取出 450克盐水,放入甲中混合成浓度为 8.2%的盐水。问乙容器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16.

一批木材全部用来加工桌子可以做 30 张,全部用来加工床可以做 15 张。现在加工桌子、 椅子和床各 2 张,恰好用去全部木材的 1/4。剩下的木材全部用来做椅子,还可以做多少张?

17.

这项工程进展顺利,( )5 月下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 65%。

18.

他多次到这一带农村地区( ),研究这里的风土人情。

19.

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 )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20.

这几项有关职工福利的方案,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 )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21.

一个时期以来,( )繁体字的现象极其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22.

为了增加企业的活力,总经理决定( )一批年轻人。

23.

参加大会的优秀教师代表,得到党中央领导的亲切( )。

24.

他事先没有充分研究,(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25.

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们,目光充满了( )。

26.

医学界通常认为,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主要是通过男性传播的,而最新的医学研究则表明,这种流行的观点有待( )

2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9.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0.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4.

下列各句表达明确的一项是:

35.

下列没有歧义的确一句是:

36.

下列各句表达简洁,没有重复的一项是:

37.

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的一个公式:7%语言+33%声音+55%表情信 息的全部表达。

对上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8.

皮肤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增 添人的资色,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中国大多数人属于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 白里透红的颜面,是历来人们所称道、羡慕和追求的。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9.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 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年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 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认为,在未来 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 4500 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 玛之间。相反,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 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 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 2/3 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 署了 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 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 4500 年前一样 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 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 25 亿到 60 亿,人均可 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 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 50 年里 1/4 与水 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 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 行动。

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持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 是:

40.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 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年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 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认为,在未来 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 4500 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 玛之间。相反,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 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 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 2/3 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 署了 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 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 4500 年前一样 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 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 25 亿到 60 亿,人均可 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 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 50 年里 1/4 与水 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 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 行动。

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41.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 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年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 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认为,在未来 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 4500 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 玛之间。相反,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 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 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 2/3 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 署了 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 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 4500 年前一样 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 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 25 亿到 60 亿,人均可 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 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 50 年里 1/4 与水 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 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 行动。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2.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 50 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兴叹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 年 3 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 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认为,在未来 15 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 4500 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 玛之间。相反,从 805 年至 1984 年,各国签署了 3600 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 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 50 年间 1831 个与水有关的国 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 2/3 具有合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 署了 157 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 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 4500 年前一样 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 1950 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 25 亿到 60 亿,人均可 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 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 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 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 50 年里 1/4 与水 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 37 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 行动。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43.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 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 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 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 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 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 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 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 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 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 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 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 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 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 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

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 10 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 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 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 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 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关于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44.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 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 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 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 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 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 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 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 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 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 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 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 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 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 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

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 10 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 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 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 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 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下列对“语言模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5.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 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 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 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 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 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 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 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 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 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 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 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 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 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 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

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 10 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 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 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 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 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最末一段括号处的四个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46.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 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 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 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 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 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 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像“前进”的“奋勇”和 修饰“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

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 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 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 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 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像“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 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 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 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 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的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

却是所需要的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 10 年前的某一天”。其中,“10 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 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 语言模糊现象。这种模糊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绝对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 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 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下列各句中,属于语言模糊的一项是:

47.

房子:窗户

48.

枕头:卧具

49.

医生:病人

50.

校长:老师

51.

播种:收获

52.

轮船:大海

53.

大海:海水

54.

计算机:电脑

55.

54.蜜蜂:蜂蜜

56.

布匹:衣服

57.

在百花齐放的季节到花丛中散步,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可以听到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但 却无法听到蝴蝶的动静,其中的原因在于( )

58.

电能是用途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它属于:

59.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后最先抛掉的是:

60.

今年,全球华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61.

炎热的夏天,打开电扇会使人感到凉快,其主要原因是:

62.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下列不属于肝脏功能的是:

63.

下列城市属于我国经济特区的是:

64.

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65.

纳米技术中的“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相当于:

66.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67.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68.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69.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70.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71.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72.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73.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74.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75.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76.

有人说,彻底的无私包含两个含义:第一,无条件地实行为他人服务;第二,拒绝任何为 他人的服务。

下述哪项是上述观点的逻辑推论:

77.

一位教师表达了她对电子游戏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危害焦虑之情。她认为电子游戏就像一 头怪兽,贪婪、无情地剥夺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的时间。 以下哪项不能成为支持以上观点的理由?

78.

青少年如果连续看书时间过长,眼睛近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菁华中学的学生个个努力 学习。尽管大家都懂得要保护目眼睛,但大多数学生每天看书时间都超过 10 小时,这不可 避免地导致连续看书时间过长。其余的学生每天看书也有 8 小时。班主任老师表扬的都是每 天看书时间超过 10 小时的学生。

以上叙述如果为真,最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79.

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银行助学贷款的情况。 甲:“我班所有的同学都已申请了贷款。” 乙:“如果班长申请了贷款,那么学习委员就没有申请。” 丙:“班长申请了贷款。”丁:“我班有人没有申请贷款。”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80.

HighTower 是一家占用几栋办公楼的公司,它正在考虑在它所有的建筑内都安装节能灯

泡,这种新灯泡与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统灯泡发出同样多的光,而所需的电量仅是传统灯泡的 一半。这种新灯泡的寿命也大大加长,因此通过在旧灯泡坏掉的时候换上这种新灯泡,

H ighTower 公司可以大大地降低其总体照明成本。 下列哪一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面论述?

81.

针对当时建筑施工中工伤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国家有关部门颁发了《建筑业安全生产 实施细则》。但是,在《细则》颁布实施两年间,覆盖全国的统计显示,在建筑施工中伤亡 职工的数量每年仍有增加,这说明,《细则》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82.

北京不适宜发展私人汽车,因为北京城市人口密度太大,交通设施落后,停车泊位过少,城市的道路容量也有限,现在的车流量已使城市交通不堪重负,如果再大力发展私人汽车,势必造成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削弱以上结论?

83.

所有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被证明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而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 长,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的住房上。因比,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 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校长。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必须为真?

84.

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关于事故原因,甲、乙、丙、丁四位负责人有如下断定: 甲:如果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那么肯定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乙:确实有人违反操作规程,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丙: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实是设备故障,但并没有人违反操作。 丁: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断定哪一项为真?

85.

近来,某品牌洗衣粉的销量有明显的增长,同时,该品牌用于广告的费用也同样明显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该品处于洗衣粉销量的增长,得益于广告的促销作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86.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2001 年国有单位职工总数比 1996 年减少了多少?

87.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2003 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约有多少人?

88.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2003 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约有多少人?

89.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2003 年,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90.

《2005 中国人才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 总量自 90 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 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 10949 万人,到 2001 年,仅为 7409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5%以上。到 2003 年底,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含非国有单位)总量为 3268.7 万人。在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二、三产业分 别有 135.7 万人、444 万人和 2194.8 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总量的 68.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31.2%。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6 万人,占总数的 7.7%; 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925.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3.4%;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1475.3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53.2%。

2002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 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 50% , 21%和 29%。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91.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2003 年,广东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比 2002 年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92.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1991——2003 年,浙江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是:

93.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从 1990 年至 2003 年,浙江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上升了几个百分点?

94.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95.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96.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7.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1997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比 1996 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98.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图,1996 年至 2004 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

99.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2000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年增长率比 1999 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100.

行测,历年真题,2005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下半年)

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