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9题,共29分)

1.

刘老师,根据《小蚂蚁搬豆》的故事,把小蚂蚁画下来,一个挨着一个的贴在有厕所的墙面上,幼儿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就会按顺序等待入厕。刘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

2.

班级里有的幼儿活泼,有的幼儿内向,有的幼儿喜欢画画,有的幼儿喜欢唱歌,有的幼儿家来自农村,有的幼儿来自城市,这给刘老师的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这表明刘老师的劳动具有( )。

3.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因为小三轮车的数量有限,中班的幼儿常因为“谁骑车”而“争论不休”。一天,小雯跑到李老师面前说:“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对此,李老师恰当说法是( )。

5.

幼儿园陈老师经常在心里琢磨,“小朋友们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园长是否觉得我干的还不错?”陈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

7.

在幼儿园事故处理中,受伤害的幼儿监护人无理取闹,扰乱教育教学秩序。幼儿园应当( )。

8.

三岁的明明因不听话被母亲置于闹市不管,好心人发现后,报告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对明明的母亲( )。

9.

李老师打扫完班级卫生后,顺便坐在教室的玩具柜上,这时,他看到小杰也从椅子上爬到柜子上坐着,便说:“小杰不能坐到柜子上,这样太危险,老师说过很多次了,你忘了吗?”旁边程程跟上说:“老师,你也坐在上面呢。”此时李老师恰当的回应是( )。

10.

小班的保育员徐老师正在照顾两个不肯吃饭的孩子,这时京京端着空碗还想吃饭,徐老师转头对正在使用电脑的陈老师说:“帮京京舀一点饭。”陈老师回应:“这是你的工作,我有我的事情要做。”陈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是( )。

11.

星星眨巴眼睛,让人产生无限联想。繁星闪烁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

12.

果戈里是19世纪初著名作家,其作品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不属于果戈里作品的是( )。

13.

万里长城是由关隘、城台、烽火台和城墙组成的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修筑历时十余个朝代,持续两千余年,是人类历史上修筑时间最久的建筑工程,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下列朝代中,修筑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是( )。

14.

图文混排是word的特色功能之一,关于图文混排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15.

按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1=3, 2=9,3=15,4= ( ) ,5=27 的规律,以下选项中应填( )的是。

16.

高先生把自己收藏的书画捐给某幼儿园。园长在整理书画时发现其中一张山水画意境很美,仔细观赏后拿回家挂在书房里。关于园长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7.

某报社为抢独家新闻,报道了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姓名,住址和犯罪过程,并且配发了照片,该报社的做法( )。

18.

区角活动时,军军故意撞坏玩具,黄老师批评他还做鬼脸,并顶撞黄老师,黄老师怎么做都无济于事,只好把他带出教室,并交给园长处理。黄老师的做法( )。

19.

某家幼儿园组织商业演出。该幼儿园的做法( )。

20.

奶奶将小鱼的被子送去幼儿园,走到寝室时,老师刚好带孩子们去做操了,奶奶发现小鱼的床位在一个角落里,便将小鱼的床位换到了寝室中间,老师应该( )。

21.

徐老师正在分组活动中指导幼儿,一起身,衣服上的胸针勾住了晶晶的头发,晶晶害怕的哭了,徐老师小心的把晶晶的头发与胸针分开,接下来徐老师应该( )。

22.

安全标志是人类特定的安全信息。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文字构成用于公共场所、工业场所、建筑地和其他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场所,指导人们采取合理的行为。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当心夹手”的是( )。

23.

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以鼓舞爱国主义精神行为主题,往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下面与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相关的( )。

24.

教育儿童从小热爱英雄,如果给孩子们讲述“拔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故事,下列人物,其事迹可作为讲述内容的是( ) 。

25.

“小刺猬理发 小刺猬,去理发。嚓嚓嚓,嚓嚓嚓,理完头发瞧瞧他,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这首儿歌的作者是( ) 。

26.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个人物,被砍了头仍不甘屈服,他以两乳为眼,肚脐当口,依然操着盾,握着斧,这个神话人物是( )。

27.

毕加索是著名艺术家,其著名作品有《格尔尼卡》《和平鸽》等,毕加索的国籍是( )。

28.

在Power Point编辑某张幻灯片时,不能实现的插入操作是( )。

29.

下列选项中,与“水杯和瓷器”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30.

材料:

区域活动中,凡凡和瑶瑶选择了美工区“剪贴项链”的游戏,金老师为他们拿来剪刀、胶棒、五彩纸条等材料和制作步骤图。

凡凡按制作步骤剪下了一根根长条,将这些长条粘成一条项链,瑶瑶一直没有动手,好像在思索,不一会儿,她开始动工了,先拿剪刀按实线剪下长条,将纸条依次连接成很长的直线,凡凡看见了大声说:“金老师,瑶瑶瞎做,你看她做的和我的不一样。”瑶瑶看了他一眼说:“你不知道,我做的也是项链。”听瑶瑶这么说,金老师也好奇地凑过来看,对她说:“哦,是吗?那等会儿看看你做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项链?”瑶瑶很自信地说:“你们等着瞧吧。”她将长条围起来粘成一个圆圈,用两个小长条做成了一个心形粘在圆圈的一端,一条项链完成了,瑶瑶高兴地举起来:“这就是我做的桃心项链,我妈妈就有一条这样的项链。”

在区域活动的讲评环节,金老师举起凡凡做的项链,说:“凡凡学会了自己看图做项链,观察非常仔细,真棒!”接着金老师出示了瑶瑶的桃心项链,问道:“大家看看这个桃心项链漂亮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真漂亮,这是谁做的?怎么做出来的啊?”这时,金老师把瑶瑶请上场讲解自己的作品,接着,金老师对其他幼儿的作品也一一做了点评。

离园后,金老师及时把这次区域活动记录下来,总结了成功之处,也反思了不足之处,并写下了改进思路,为以后撰写教研论文和开展课题研究积累素材。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金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1.

材料:

大(2)班的故事活动中,周老师让幼儿根据“大灰狼和某动物”续编一个小故事,强强想象力特别丰富,故事编得很有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结局却把大家吓了一跳。强强说:“小动物们把大灰狼打败了,还把它的头砍下来。”孩子们很害怕,琪琪一下子哭了起来。周老师立刻把她抱在怀里:“琪琪不怕,老师在这儿。”然后,周老师带着孩子们玩了一个令人愉快的小游戏,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自由活动时,周老师在图书角拿起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带领大家一起阅读,读完后问:“孩子们,你们最喜欢故事中的谁呀?”有的孩子说“霸王龙”,有的孩子说“小甲龙”。周老师又问:“为什么呢?能告诉我你的理由吗?”琴琴说:“霸王龙很有爱心,他没有把小甲龙吃掉,还照顾他!”小牟说:“小甲龙很可爱他很爱霸王龙!”小雨说:“霸王龙很善良,把小甲龙送到爸爸妈妈身边。”周老师说:“小朋友们说得都非常在理!无论是大的生物还是小的生物,自然界的一切,我们都要爱护,保护它们,做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孩子,好吗?”

问题:

请结合材料,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2.

材料:

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因而冠礼在古代社会家礼文化和人生成长,诸阶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根据礼书记载,先秦冠礼在宗庙进行,主持者一般为受冠者的父亲,即孟子说的:“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滕文公下》)如果父亲已经去世,则由兄长主持。加冠前,主人要通过占卜的方式确定冠日,随后邀请参加冠礼的宾客,尤其是为子弟加冠的正宾。加冠当日,主人要准备好冠礼所用的冠服器物等。加冠前,受冠者由赞冠者为其梳头、挽髻、加笄,再把头发系好以便加冠。冠礼的主体仪式为“三加”,即由正宾依次给受冠者加缁布冠、皮弁、爵弁,每次加冠都要配以相应的服饰。加冠时主宾要向受冠者宣读祝辞,内容是勉励其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人生志向。加冠后,正宾为冠者取字。同时,子弟加冠后要拜见母亲和尊长,并接受他们的教诲。

传统冠礼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蕴、道德追求与责任担当。

首先,借助冠服使受冠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三加”仪式无疑是整个冠礼程序的中心环节。初加缁布冠,该冠为太古之制,蕴含尊古尚朴之意。再加皮弁,皮弁为臣子上朝时所戴之冠,意味着受冠者可以参与政治事务。三加爵弁,爵弁为先秦宗庙祭祀时所戴之冠,象征着加冠者开始拥有祭祀权。加冠过程中,受冠者通过穿戴具有不同意义和功能的冠服,明确其作为成始享有治人、参政、祭祀等权利和义务,使其对自身社会角色获得更为明晰的认知。其次,借助冠辞教导受冠者不断砥砺自己。例如,初加时祝辞有“弃尔幼志,顺尔成德”的内容,就是要求受冠者放弃幼年孩子气的行为,以成年人的道德准则来砥砺自己的德行。再加的祝辞说:“敬尔威仪,淑慎尔德。”告诫其成年人的气质是端庄威仪,内在善良温和,凡事以礼行之,希望受冠者能始终以此为准绳来要求自己。三加的祝辞说:“以成厥德。”嘱告受冠者已经成人,要以成人的礼仪标准来约束自己。再次,古人对冠礼的重视不仅仅在于冠服本身,更在于他们希望借助冠服仪式,构建一种儒家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宋代以来世风浇薄,民间胡服盛行,车服多僭越而禁之不绝道学家们对此无不感到痛心疾首。譬如,司马光认为不行冠礼,则不知“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四者之行,不知“成人之道”(《书仪》)。朱熹则批评“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家礼》),以致华夷不辨,尤需加以整顿。

冠礼是中华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家文化与礼文化融合的结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虽然时代发生了变迁,但无论是冠礼的礼义内容还是其礼仪教化方式,都有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吸纳借鉴的地方。一方面,借鉴传统冠礼仪式和教化方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角色认知,培育礼仪文明素养。《礼记·冠义》云:“凡人之所心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在儒家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礼义。虽然传统家礼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这种借助极富象征意义与教育性质的礼仪形式,为个体提供社会角色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素质的教化方式,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建议有关部门在吸纳传统冠礼仪节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简明易行的成人礼加以实验推广,助推亿万青少年通过仪式更好理解和践行“成人之责”。另一方面,承故拓新,充分挖掘传统冠礼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使之成为涵养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丰厚滋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冠礼礼义中浸润和倡导的修身之德、成人之责、立世之道和感恩之心,仍然是新时代青少年成人成才所需要的必备素质,对于促进家德家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大有裨益。

——(摘编自陈延斌,王伟《传统冠礼及其时代价值》有删改) 问题:

(1)什么是冠礼?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2)冠礼在我国传统家礼文化中为什么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0分)

33.

世界著名博物馆里,小学生和中学生集体席地而坐,听取详细而系统的讲解。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前来参观,讲解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奶奶,她并没有向孩子们讲解博物知识,而是在展出的美术作品前问:孩子们,这上面有几个人?这衣服是什么颜色呢?这都有几棵树呀?孩子们看得很认真,回答很认真。

结合上述材料,你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