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6题,共6分)

1.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某些方式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image.png

2.

研究表明, 人体的乳腺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8 条, 若用15 N 标记乳腺癌细胞 DNA 的双链, 在含 14 N 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5 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

人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钠离子的渗透能), 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合理的是( )

4.

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5.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位。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6.

健康人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 而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 原尿中的葡萄糖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重吸收的, 而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不消耗 ATP。 下列有关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问答题 (一共5题,共5分)

7.

从一个自然界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果蝇, 该种果蝇具有刚毛(A) 和截毛(a) 一对相对性状,且刚毛果蝇和截毛果蝇的数量相等, 每种性状的果蝇雌雄各一半。 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 从种群中随机选出 1 只刚毛雄果蝇和 1 只截毛雌果蝇交配, 产生的 87 只子代中, 42 只雌蝇全部表现为刚毛, 45 只雄蝇全部表现为截毛。

image.png

8.

新型冠状病毒和 SARS 病毒都会造成肺炎。 下图是 SARS-CoV S 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image.png

(1) 若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 图中甲理论上有________________种。

(2) 已知细胞合成 DNA 有 D 和 S 两条途径, 其中 D 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 鼠的淋巴细胞有上述两种途径, 但一般不分裂增殖: 鼠的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 S 途径, 但能不断分裂增殖。 根据该原理, 在含甲的混合培养液中添加氨基嘌呤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筛选出 A,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 SARS-CoV S 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 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一般来说,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

(4) SARS-CoV S 蛋白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对新型冠状病毒发挥作用,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科学家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 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进行转基因操作前, 需将获得的幼蚕组织先剪碎, 并用_____________短时处理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 在培养获得单个细胞时, 为避免杂菌污染, 除对培养液和用具进行无菌处理以外, 还应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 培养过程中, 发现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相互接触时, 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 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 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 这样可以增大_____________, 从而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 也有利于气体交换。

(3)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培养的家蚕细胞时, 需要载体协助, 而载体一般不选择___________ (填“噬菌体”或“昆虫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干扰素基因来自 cDNA 文库, 在构建过程中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在目的基因的首端添加启动子,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今年年初, 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 东非和南亚 20 多个国家, 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某地为了有效控制蝗虫数量, 欲引入大量鸭子入境来捕食蝗虫。 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建立了下图所示的数学模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中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 在该环境条件下, 蝗虫种群数量的 K 值最接近________________(填“P1 ”“P 2 ”或“P 3 ”)。

image.png

(2) 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 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 在蝗灾爆发初期, 该地蝗虫的数量每天增加 5%并呈“J”型增长, 假设最初有 N 0 只, 则 10 天后蝗虫的数量 N 10 =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

11.

果蝇的灰体/ 黑檀体、 长翅/ 残翅为两对相对性状。 某小组用一对灰体长翅果蝇杂交, 杂交子代中灰体

长翅: 灰体残翅: 黑檀体长翅: 黑檀体残翅=9: 3: 3: 1。 回答下列问题:

(1) 杂交子代中灰体长翅: 灰体残翅: 黑檀体长翅: 黑檀体残翅=9: 3: 3: 1, 出现上述结果的条件是: 灰体和黑檀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 遵循分离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注: 受精时雌雄配子相结合机会相等, 各受精卵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且存活力相同, 各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 果蝇通常可发生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 一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可导致出现上述杂交结果。 试写出另一种类型的基因重组的名称及发生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已知控制长翅/ 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用上述杂交子代中残翅果蝇与自然捕获的多只长翅果蝇进行杂交, 请预测杂交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科学家研究发现, 果蝇品种甲(纯系) 的显性抗病基因 R 位于Ⅰ 号染色体上, 品种乙(纯系) 的显性抗病基因Q 也位于Ⅰ 号染色体上, 且品种甲和品种乙都只有一种显性抗病基因。 为了探究 R 与 Q 是不是相同基因, 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 将品种甲与品种乙杂交得到 F 1 , F 1 均为抗病, F 1 自由交配, F 2 出现感病个体。 根据该实验结果, 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推测 F 2 出现感病个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