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1题,共21分)

1.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2.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3.

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4.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5.

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6.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7.

李老师再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8.

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9.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10.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11.

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

12.

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景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13.

图是由三个扇形和三条折线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其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14.

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5.

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

16.

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17.

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纳入到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

18.

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为()

19.

小东每次锁门离家后,明知已锁过门,但总是怀疑门没有锁上,非要返回检查才安心。他的这种表现属于()

20.

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21.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将眼光停留在那些优秀的学生身上。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问答题 (一共10题,共10分)

22.

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

23.

教学具有教育性。

24.

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25.

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26.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27.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28.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29.

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30.

某市教育局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义务教育学校的力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投资的力度。市教育局先制定出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等为主要指标评价体系,然后依据这一指标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和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

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加大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育局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局面,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高效益的学校,一般学校也并不一定等效益低的学校。

问题:

试运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政策,评论该市教育局的这项改革措施。

31.

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将被试分

成两组,要他们陈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靶子置于水下1、2英尺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替代练习。

当把水下1、2英尺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尺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英尺处的投掷经验以人改进把子位于水下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尺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

(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