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共产国际成立于(  )

2.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

3.

以下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4.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在早期革命过程中进行的斗争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的是(  )

5.

埃及国家产生于哪一时期?(  )

6.

西柏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与井冈山、延安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圣地。中共党史上与西柏坡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重大问题是(  )

7.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机构是(  )

8.

欧洲发现的早期智人中尤以德国的哪种早期智人最著名?(  )

9.

莫卧儿帝国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

10.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不包括(  )

1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的是(  )

12.

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13.

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14.

隋朝负责纠察百官和军民活动的主要监察机构是(  )

15.

莫卧儿帝国的极盛时期是在(  )

16.

启在继承王位时与有扈氏大战于(  )

17.

“非洲独立年”是(  )

18.

历史上最早的天文著作是战国时期的(  )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20.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方面引起的最重要的变化是(  )

问答题 (一共14题,共14分)

21.

赫德

22.

五族共和

23.

北京保卫战

24.

宋教仁案

25.

萨拉热窝事件

26.

部民制

27.

哥白尼

28.

土木堡之变

29.

简述东汉初期加强统治的整治措施。

3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应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政策?

31.

如何评价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32.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不同时期提出关于政权建设的主张有哪些?

33.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将钱出贷,以收取利息,在日耳曼是没听见过的事情。他们对于此事茫然无知,因而没有高利贷的恶习,这实在比有法律禁止还好。耕地时,他们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常常更换。土地由公社占有,按照人数加以分配;分配时,依据每个人的地位与身份而有所不同。在日耳曼这样辽阔的地方,土地并不缺乏,因之分配也比较容易。凡是由抽签而得的份地,每年更换,而公共的土地就保留不动。由于地多人稀,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他们没有种植果园的技术;也不懂得将牧场草地圈起或辟地为园.加以灌溉,他们对于土地只要求产生谷物。

—齐思和译,录自《中世纪初期的西欧》

材料二

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

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之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做了。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和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援救与保护。在我活着的时期,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我不得脱离您的统治与监护,将毕生投靠在您的势力与保护之下。因此,在您我之间,如一方欲解除此契约,必须付与对方若干先令作为赔偿;永久不得破坏(因此.将此合作缮写两份,立约双方。各执一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耳曼人经济状况是怎样的?

(2)材料二反映了日耳曼人社会状况又有什么变化?

34.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

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

年9月1日)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2)根据材料二(含按语)和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3)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