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45题,共45分)

1.

在乡村教育运动中,晏阳初提出解决“愚、穷、弱、私”四方面问题的对策是实施“四大教育”,其中最为根本的是( )。

2.

近代以来欧洲教育逐渐世俗化,这种发展特征在学校教育制度中表现为( )

3.

让学生从选择出来的有限例子中主动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这种教学模式是( )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对“教育”及其相关变量进行了操作性界定。根据谢弗勒有关教育定义的分类,这种界定属于( )

5.

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统一分类维度划分的课程相关概念是( )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并且根据现状和请求,特别强调对高中生加强( )

7.

振兴中学王老师为促进全班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业成绩,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竞赛活动。结果发现,该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虽然提高,但是他们对班级事务关心变少,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关系也不如从前。上述现象表明教育具有( )

8.

学制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

9.

与儒家相比,墨家教育内容特色除体现为重视科技教育外,还体现在重视( )。

10.

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中关于教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11.

优秀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下列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12.

中国古代通常用“志”表达行为动机,用“功”表达行为效果,关于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问题,董仲舒的基本看法是( )。

13.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干部学校,创立初期在课程设置上的规划上提出( )。

14.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在教育本质问题上,提出( )。

15.

下列有关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 )

16.

为了顺利背诵课文,某学生在理解课文各个段落意义的基础上,认真整理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是( )

17.

知识从长时记忆中被提取到工作记忆,是通过所谓“激活扩散”的过程而发生的,对这种提取机制的合理解释是( )

18.

在一次科学测验中,甲生成绩为80分,乙生成绩为40分,可以说甲生的成绩比乙生多40分,但不能说甲生的成绩是乙生的两倍,因为学科测验的测量类型是(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目的有一以贯之的基本价值取向。在表述上又因应形势需要而有所变化。新时代我国教育目的在于培养( )

20.

20世纪后期我国兴起元教育学研究推动教育理论的反思与建设,下列选项中属于元教育学论题的是( )

21.

苏格拉底用反讽术是自以为知者自觉到无知,又用产婆术使自以为无知者发现知识。他所开创的这种教育传统,在影响人的发展主要因素的问题上倾向于( )

22.

作为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创建了教育“目的手段”理论框架,并以心理学说明教育的( )

23.

育才中学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市政和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法制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

24.

唐代中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设置主要基于( ).

25.

句短押韵、朗朗,上口是我国蒙学教材的编写特点之一,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便是出自我国识字教材( )。

26.

将西方近代教育明确概括为“无事不学,无人不学”的早期改良派人物是( )。

27.

古希腊时期,斯巴达城邦教育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城邦教育的主要表现( )

28.

关于雄辩家的培养,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 )

29.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

30.

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典型特征( )

31.

1925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其中规定( )。

32.

下列表述中,具体反映奇美纽斯教育理论主张或教育实践贡献的是( )

33.

1999年美国总统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案颁布与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

3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新教育运动开启的标志是( )

35.

1896年法国《国立大学组织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 )

36.

具有掌握学习目标取向的学生对智力往往持( )

37.

在某研究中,研究者从学生对作业量,作业难度及教学进度的感知来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这遵循了教育研究的( )。

38.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时期,提出废除课堂教学和课程表以及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的教学改革实验是( )

39.

小星在家很任性,上学后常与同桌为座位发生纠纷。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儿童心理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他在家中养成的习性对其在校与同学相处的影响可归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40.

关于英国高等教育改革,1963年《罗宾斯报告》提出的主要建议是( )

41.

某学生数学基础好,学习教育统计课程时感觉学习很顺利。这种学习现象属于( )

42.

为了提高主观题的评分质量,管理部门常常抽取一些试题,让阅卷教师和专家同时评阅,并对二者的评阅结果做信度分析,这种信度为( )。

43.

某一关于教学质量满意程度的调查问题,只给出了“非常满意”“满意”两个答案选项,这违背了问题答案设计要求的( )。

44.

观察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其中直接观察法的局限在于( )。

45.

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

判断题 (一共3题,共3分)

46.

颜之推提出“德艺周厚”,其中“艺”是指经史百家书。

47.

观察学习是一种复制式的模仿学习。

48.

间接的道德教育是一种隐性课程。

问答题 (一共9题,共9分)

49.

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社会化思想的基本内涵。

50.

简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条件。

51.

简述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内涵与表现。

52.

论述20世纪30年代欧美新传统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53.

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联系和区别。

54.

结合下述实验案例回答问题。 为了验证“罗森塔尔效应”,某研究者依据期望原理,提出了实验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期望会取得比其他学生更优秀的成绩"。研究者选择一个新入学的班级进行实验,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首先对该班级的学生进行学科测验,把学生随机分为同质的A.组和B.组,研究者告诉教师A.组学生是学科成绩高的,有培养潜力。一年以后,研究者又对这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测验。测验结果表明,A.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B.组学生。实验结果证明了实验假设,即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科成绩提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请回答: (1)该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该实验设计的格式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

55.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见》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2018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请回答: (1)阐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结合材料,分析和阐述教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3)结合材料,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角度,阐述如何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56.

简述教育研究中抽样的基本要求

57.

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即便在当下有关动机引发的更为整合的“预期--价值论"中,韦纳的归因理论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谓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原因做出解释。在韦纳看来,个体一般会将自己的学业行为结果解释为由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及运气四类原因所致.在对这四类原因作进一步分析时,他发现,对每一类原因均可按三种特征来理解,第一这种原因是源于自身内部还是外部环境(即归因控制点),第二,这种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即归因稳定性)第三,这种原因是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制的(即归因可控性)。韦纳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他指出,归因一旦形成,不仅影响到学生当下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他对自身以后学习的期待和学习行为,乃至今后的学习成就。 请回答: (1)指出上述四类归因所具有的特征。 (2)指出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失败后,若他做出上述述四种不同的归因,那么在情绪反应,对未来的期待、对行为的影响上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效果。 (3)根据(2)的分析结果,在韦纳的归因理论框架内对教师如何塑造学生理想的归因做出推论,并就实现这一推论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