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45题,共45分)

1.

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

2.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3.

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4.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

5.

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

6.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7.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 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 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9.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10.

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 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11.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12.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 课程、领悟的课程乏外,还有

13.

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 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 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14.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15.

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16.

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 “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 的教育家是

17.

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18.

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19.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20.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21.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22.

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 学校是

24.

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2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26.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 教育家是

27.

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 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28.

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 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29.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 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

30.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 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

31.

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 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 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 此现象发生于

33.

在现代欧美教育史上,重视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 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的教育思潮是

34.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35.

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 型是

36.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37.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38.

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39.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40.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41.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42.

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43.

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44.

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45.

学生因“凹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 “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问答题 (一共16题,共16分)

46.

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47.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 异同。

48.

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49.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50.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51.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52.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53.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54.

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55.

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56.

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

57.

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

分析上述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5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革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梁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入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

请以上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59.

Ⅰ.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其中某个因素举例说明。

60.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61.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