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关于水泥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

CRD法是在CD工法基础上增设( ),即所谓的交叉中隔壁法。

3.

箱涵顶进穿越铁路路基时,应( )开挖和顶进。

4.

喷射混凝土应采用( )混凝土,严禁选用具有碱性集料。

5.

预应力张拉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

旋挖钻成孔属于钻孔灌注桩成孔方式中的( )。

7.

基坑开挖方案应根据( )确定。

8.

关于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的说法,错误的是( )。

9.

关于沟槽开挖的说法,错误的是()。

10.

采用水准仪测量工作井高程时,测定高程为 3. 460m,后视读数为 1.360m,已知前视测点高程为 3.580m,前视读数应为( )。

11.

城市垃圾填埋场泥质防水层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应包括渗水试验和(??)检测。

12.

城镇区域下穿较窄道路的地下金属管道施工宜采用( )。

13.

用于检验混凝强度的试件应在( )随机抽取。

14.

城市道路的沥青路面结构常由多层次构成, 其中主要起承重作用的是( )。

15.

跨径为 1.8m 的钢筋混凝土板, 混凝土强度最低达到设计强度的( ) 时, 方可拆除其模板及支架。

16.

喷锚暗挖(矿山) 法施工隧道的衬砌主要为( ) 衬砌。

17.

一级及二级管网应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试验压力分别为( ) 倍设计压力, 且不得低于 0.6MPa。

18.

当地下燃气管道穿过排水管、 热力管沟、 联合管沟时, 燃气管道外部必须( )

19.

钢筋工程施工中,当钢筋受力不明确时应按( )处理。

20.

给排水管道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超挖深度不超过( )时,可用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

多选题 (一共10题,共10分)

21.

对劳务队实行实名制管理,推行IC卡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中IC卡可实现的管理功能有( )。

22.

浅埋暗挖法的“十八字”原则包括( )。

23.

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或者为细粒土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 采用( )等。

24.

生活垃圾填埋场泥质防水层的施工控制要点有( )。

25.

悬臂浇筑法施工连续梁合龙段时,应符合的规定有( )。

26.

关于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运输与摊铺的技术要求,表述正确的有( )。

27.

基坑内支撑体系的布置与施工要点正确的有( )。

28.

地铁车站通常由(??)等组成。

29.

喷射混凝土施工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30.

石灰稳定土的特性有(??)。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31.

某市区城市主干道改扩建工程,标段总长 1.72km,周边有多处永久建筑,临时用地极少,环境保护要求高;现状道路交通量大,施工时现状交通不断行。本标段是在原城市主干路主路范围进行高架桥段-地面段-入地段改扩建,包括高架桥段、地面段、 U 型槽段和地下隧道段。各工种施工作业区设在围挡内,临时用电变压器可安放于图 4-1 中 A、 B 位置,电缆敷设方式待定。

高架桥段在洪江路交叉口处采用钢-混叠合梁型式跨越,跨径组合为 37m+45m+37m。地下隧道段为单箱双室闭合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方法施工。本标段地下水位较高,属富水地层;有多条现状管线穿越地下隧道段,需进行拆改挪移。围护结构采用 U 型槽敞开段围护结构为直径 Φ1.0m 的钻孔灌注桩,外侧桩间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内侧挂网喷浆。地下隧道段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及钢筋混凝土支撑。降水措施采用止水帷幕外侧设置观察井、回灌井,坑内设置管井降水,配轻型井点辅助降水。

1. 根据图 4-2,地下连续施工时, C、 D、 E 位置设置何种设施较为合理?

2. 观察井、回灌井、管井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 本工程隧道基坑的施工难点是什么?

4. 施工地下连续墙时。导墙的作用主要有哪四项?

5. 目前城区内钢梁安装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针对本项目的特定条件,应采用何种架设进行安装?在何时段安装合适?

32.

背景资料:

A 公司某项目部承建一供水厂扩建工程, 主要内容为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水池, 长 65m, 宽 32m, 池深6.5m, 新建水池采用明挖基坑施工, 挖深为 6m, 基坑与邻近建筑物距离 2.6m, 设计要求基坑用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 搅拌桩作止水帷幕。 地层土为黏土, 地下水位于地表水下 0.5m。项目部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并按程序报批, A 公司主管部门审核时, 提出了以下问题:

(1) 认为施工结构位于供求厂内不属于社会环境, 施工不需要搭设围挡, 存在事故隐患。

(2) 水池施工采用桩体作为外模板, 投有考虑内外模板之间杂物的清扫措施。

(3) 施工组织设计只考虑了围护桩变形, 监测项目偏少。

(4) 为控制结构裂缝, 浇筑与振捣措施主要有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配合比和坍落度, 内外温差控制在 25 度内。 主管部门认为有缺项, 要求补充。项目部重新补充修改施工组织设计, 经批准后付诸实施。基坑开挖至放坡时, 由于止水帷幕缺陷西北角渗漏严重。 采用双快水泥法进行封堵, 由于水量较大,没有效果。

【问题】

1.供水厂厂内施工是否需要搭设围挡?并说明理由。

2.水池模板之间的杂物清扫应采取哪些措施?

3.基坑监测的主要对象除围护桩变形外, 还应有哪些检测项目?

4.补充浇筑与振捣措施?

5.针对背景中的渗漏情况, 应采取什么措施封堵?

33.

背景资料:

甲公司中标城市立交桥工程, 桩基础为端承桩, 承台墩柱盖梁均为现浇施工, 上部 T 型梁为现场预制,采用先张法进行预应力张拉。

地质资料反映, 地面下 25m 左右位置为硬岩, 硬岩上部为粉砂土和流砂。 项目部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方式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 成孔设备前期用反循环钻机, 钻孔至岩层后改用冲击钻钻进到岩层 2m, 在施工中部分桩发生了塌孔事件。 本工程墩柱高 4~10m, 断面为六角形, 采用对扣式定型模板, 在拆模后发现 8m以上的四根墩柱混凝土有质盐缺陷, 在墩柱下部模板接缝附近的棱角部位, 混凝土出现蜂窝现象。

项目部编制了现场预制梁的施工方案, 并编制了施工流程: ①安装模板; ②穿预应力筋及安放非预应力钢筋骨架; ③浇筑混凝土; ④张拉预应力筋; ⑤拆除模板; ⑥养护混凝土; ⑦放张预应力筋; ⑧构件吊移; ⑨清理台座、 刷隔离剂。

因 T 型梁吊装和运输的原因, 项目部将施工现场附近的 10 棵树私自砍伐掉, 遭到了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警告

【问题】

1.结合案例背景, 分析本工程中发生塌孔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案例背景回答墩柱拆模后, 下部的棱角局部出现蜂窝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3.对于墩柱出现的质量问题, 项目部从技术上应如何处理?

4.将本工程先张法施工工艺流程的工序进行排序(用序号即可)

5.本工程中, 对于影响施工的 10 棵树应如何处理?

34.

某城市水厂改扩建工程,内容包括多个现有设施改造和新建系列构筑物。新建的一座半地下式混凝沉淀池,池壁高度为 5.5m,设计水深 4.8m,容积为中型水池,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 C35、防渗等级 P8。池体地下部分处于硬塑状粉质黏土层和夹砂黏土层,有少量浅层滞水,无需考虑降水施工。鉴于工程项目结构复杂,不确定因素多。项目部进场后,项目经理主持了设计交底;在现场调研和审图基础上,向设计单位提出多项设计变更申请。

项目部编制的混凝沉淀池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包括:明挖基坑采用无支护的放坡开挖形式;池底板设置后浇带分次施工,池壁竖向分两次施工,施工缝设置钢板止水带,模板采用特制钢模板,防水对拉螺栓固定。沉淀池施工横断面布置如图 4 所示。依据进度计划安排,施工进入雨期。

混凝沉淀池专项施工方案经修改和补充后获准实施。池壁混凝士首次浇筑时发生跑模事故,经检查确定为对拉螺栓滑扣所致。池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挂编织物洒水养护,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编织物呈干燥状态,发出整改通知。依据厂方意见,所有改造和新建的给水构筑物进行单体满水试验。

1. 项目经理主持设计交底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如不妥,写出正确做法。

2. 项目部中请设计变更的程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做法。

3. 试分析池壁混凝土浇筑跑模事故的可能原因。

4. 监理工程师为何要求整改混凝土养护工作?简述养护的技术要求。

5. 写出满水试验时混凝沉淀池的注水次数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