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15题,共15分)

1.

某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组织《企业的经营》教学时,有如下教学行为,其中能体现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是(  )。

①让学生在某情境下模拟公司的运作

②让学生复述教材“公司特征”的内容

③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理解公司的概念

④让学生搜集某公司的资料,分析其经营战略

2.

银行发放贷款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取手续费是因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记账、账户管理等)。收取贷款利息的理由是(  )。

3.

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叉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

①铁路、邮政和电信业相继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

②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财政补贴,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

④对“三农”和微小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要求的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5.

在供需平衡的某商品市场上,假设政府基于某种目标,决定对该商品实施价格上限制政策,其他条件不变。下图(P1表示政策实施前价格,P2表示政策实施后价格)中能反映该政策实施后价格变动的是(  )。

中学教师招聘,押题密卷,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考前押题3

6.

舒尔茨提出:“有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的(  )。

7.

党中央多次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注重社会公平,必须(  )。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②强化国家税收调节,整顿市场分配秩序

③初次分配要强调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④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让更多农民走出土地,让更多农民充分就业,让工资性收入、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多元收入结构中的主体支撑。这表明(  )。

①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是农民增收的前提

③完善分配政策是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助推了农民增收

9.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10.

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11.

“有一种行为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打包。”光盘和打包的行为(  )。

①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具体分析

②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值得提倡

③符合“量人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④符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12.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自治机关可以(  )。

13.

未来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财政支出会呈刚性增长,财政管理要求更加规范科学。这种“财政新常态”意味着在保证财政收支大致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下列政策不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的是(  )。

14.

发达国家在外包制造业的同时,也将污染排放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研究表明,中国22%的一氧化物和17%的黑碳颗粒物排放与出口商品制造有关,这警示我们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  )。

15.

“艰苦奋斗,玉汝于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的启示是(  )。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材料一:2011年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但还面临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设提出,“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指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明确,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使省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职尽责。

材料二:30年前,某畲族行政村经济落后,收入很低,生活艰辛。早期,政府就地给该村无偿提供救助,但扶贫效果很小。后来,通过创造性整体搬迁,该村村民住进新村寨,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通村公路,饮水工程等设施;针对广大城市游客,该村利用畲族风情和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历经30多年的扶贫开发,该村由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该村实现小康给农村脱贫带来的启示。

17.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三框题的内容。罗老师在上这堂课时布置了两项课后作业。

①我校王老师是县政协委员,近期正准备就“我县中小学校门口交通安全问题”展开调研.请同学们自愿报名参加,并撰写“我校校门口交通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交王老师汇总。

②我国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表现在它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增强综合国力。结合我国政党制度相关知识,通过资料查阅、访谈、考察等形式开展社会调查,收集实例对上述优越性的某个表现加以说明,并写出相关主题的小论文。

(1)罗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对促进学生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2)指出罗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环节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打虎”“拍蝇”“猎狐”齐发力,2016年国家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47650人,其中贿赂犯罪17847人,占总数的37.5%,贪污犯罪13729人,占总数的28.8%。这些业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点赞。

材料二: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国家情报法、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2016年中央决算的决议,批准了2016年中央决算: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以及其他任免案等。

(1)材料一的成绩为什么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的点赞?

(2)概括材料二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与建设法治中国的关系。

(3)建设法治中国,除材料一、二中的举措外,还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学教师招聘,押题密卷,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考前押题3

材料二:文化交流逐步增进了国家间的合作。2017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国际社会对此予以高度关注,期待中美元首为新时期中关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就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达成更多共识。但也有一些西方人士担忧,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影响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材料三:2016年9月4日G20峰会文艺晚会在杭州西湖湖面上进行,仅仅50分钟的文艺盛宴却将中国古老的美,现在的美,让西方艺术的美,将中西方文化的魅力宣扬到极致。别具一格的西湖湖面场地将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汇集到一起,打造出绚丽华美的舞台。中国的节目更倾向诗风,如《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等都是世界名曲,都是全世界人民家喻户晓的,也是全世界人民喜爱的,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对材料二一些西方人士的担忧进行评析。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G20峰会文艺晚会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