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13题,共1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

根据《说文解字》对“六书”的归纳,对下列汉字的造字法解说正确的是(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或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4.

依次填人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该地从未经历过严重的风灾,_____群众没有充分的准备,_____群众做好了准备,_____也不至于遭受这样惨重的损失。

②_____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时代需求结合起来,_____能浇开最灿烂的梦想之花!

③中国和美国保持正常稳定的关系,_____符合双方人民的根本利益,_____有利于亚太地区全世界的繁荣稳定。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的是(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7.

下列各句中,不含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8.

将下列标有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画横线处,使语意通顺、连贯,最恰当的顺序是(  )。

①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②我独自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③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④连平常我喜欢听的清脆鸟鸣声也听而不闻了

⑤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⑥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有关文学现象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10.

乎昌送何东白诗序

汤显祖

何翁晓,江山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贱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日:“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叹日:“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成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1.

乎昌送何东白诗序

汤显祖

何翁晓,江山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贱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日:“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叹日:“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成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2.

乎昌送何东白诗序

汤显祖

何翁晓,江山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贱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日:“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叹日:“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成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将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晓医术过人的一组是(  )。(2.5分)

①道逢奇客,口授禁方

②而视脉傅药辄效

③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

④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灌童子愈

⑤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

⑥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

13.

乎昌送何东白诗序

汤显祖

何翁晓,江山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贱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日:“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叹日:“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成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空题 (一共5题,共5分)

14.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自居易《琵琶行》)

16.

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7.

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居庙宇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问答题 (一共7题,共7分)

19.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②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春日与友人旧地重游而作的游宴诗歌。②紫陌:京城郊外。

词人开篇就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用意何在?(3分)

20.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②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春日与友人旧地重游而作的游宴诗歌。②紫陌:京城郊外。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21.

乎昌送何东白诗序

汤显祖

何翁晓,江山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贱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褒衣危冠,侍药平昌。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予听狱,或笞囚过当,辄意授晓视之,无恙,而后即安。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亭中有系人,常与钱晓,贷其药。以故五年中,县无斗伤笞系而死者。县中人莫知也。县无城,尝夜半虎伤童子,急呼予。予起燎逐虎。召晓,取巨胜膏渍墙茨中蠕虫杂药,灌童子愈。时有“十全”之名。予问之,日:“晓何能尽?然不全者不治耳。”数语予:“公廉而倨,宽而疏,某富人、某势人当为乱。”已而果然。晓常用为介介,叹日:“县人何薄福相耶!”晓初无子,故不治生产,岁焚药券者过半。

晚生子数岁,思归江山。而予亦且上戊戌计去,不能留也。一县中闻晓去,无不遮泣,愿少留者。至吏卒囚伍,成为怆然。予悲而饯以诗。晓后一过予家,老矣,犹从使琉球,治其王子妇女,应手效,国人神之。得其海药以归,市之吴,吴中士大夫多授其方焉。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琨代汉语。(6分)

(1)与予朝夕者五年,成美规阙,都无一语及私,敦然长者也。

(2)民或斗殴,相杀伤,赴庭下,辄先付晓谨护之,而徐听其讼。

22.

马缨花

季羡林

①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②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③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④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⑤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⑥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⑦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⑧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⑨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⑩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第④段中,作者对马缨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艺术效果。(4分)

23.

马缨花

季羡林

①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②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③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④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⑤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⑥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⑦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⑧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⑨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⑩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为什么作者说“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第⑨段)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4.

马缨花

季羡林

①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②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③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④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⑤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⑥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⑦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⑧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⑨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⑩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散文的取材立意,往往体物人微,以小见大。请围绕散文的这一特点,对本文进行分析,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10分)

25.

有这样一个算式:90%x90%x90%x90%x90%≈59%。也就是说,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如果每个环节只付出90%,5个90%相乘最终得到的只有59%;但若在每个环节都付出100%,那么5个100%相乘.最终的结果仍然是100%。

上面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发?请围绕相关主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