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40题,共40分)

1.

教师突然中断讲课,引起分心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 )。

2.

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直接条件称为( )。

3.

以下不属于熟练操作特征的是( )。

4.

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5.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6.

“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教育特点是( )。

7.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8.

《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强调( )。

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 )。

10.

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

11.

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12.

以下不属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策略的是( )。

13.

( )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14.

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主要是( )。

15.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

16.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

17.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18.

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

19.

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21.

班主任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或弄清有关学生教育的某个问题,需运用( )。

22.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23.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24.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25.

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

26.

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 )。

28.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

29.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30.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31.

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 )。

32.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 )。

33.

同化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34.

新课程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主要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 )。

35.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更多地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更多的面向当下的社会生活实际,反对脱离实际的抽象,反对脱离实际的说教”的教育家是( )。

36.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37.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是( )。

38.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39.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级管理。

40.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判断题 (一共15题,共15分)

41.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在学习上存在问题障碍的学生,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

42.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习的主体。( )

43.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个体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

44.

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叫做技巧。( )

45.

慎独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指的是教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 )

46.

演绎式教学策略的模式,演示实例一归纳推理一实验验证一概括得出结论。( )

47.

理解过程就是信息从感觉登记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的单向的信息流程。( )

48.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

49.

三级课程管理顺应世界各国课程管理既相对统一,又相对分散的发展趋势。( )

50.

师德激励要坚持以惩罚为主,奖励为辅的原则。( )

51.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

52.

教师职业化就是要获得教师资格证。( )

53.

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

54.

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

55.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等说法体现了注意的稳定性。( )

问答题 (一共9题,共9分)

56.

简述《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培养目标。

57.

简述气质的特征有哪些

58.

简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59.

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60.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61.

为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当做到哪些方面

62.

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课,精心制作PPT,并准备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挂好后,引起围观。课上他播放了视频,接着演示了青蛙标本,因标本过小,后面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不断翻着PPT,却没适时作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同学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的,老师说的都没有听清,而且有的PPT模糊不清”。

(1)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直观手段存在哪些问题

(2)联系该案例,阐述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的直观效果

63.

一位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一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这篇报告必须有10页纸,打印出来,双倍行距,而且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10篇参考文献,必须在三周内单独完成,并且只能在图书馆或者家中完成。

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本案例中外部控制是否很强如果是,表现在哪些方面

64.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