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2.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3.

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 行为是( )。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5.

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最佳动机激起水平是( )程度的。

6.

“量杯”实验是测验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其策划者是( )。

7.

感性概括又称( )。

8.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

9.

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了五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是( )。

10.

整合所学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 是( )。

11.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剌激,以便 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是()。

12.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与传统心理学的分析的主要差异

是( )。

13.

下面能反映个人的品德的行为是( )。

14.

提出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的是( )。

15.

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16.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 )。

17.

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

18.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的ABCDE步骤中,D指的是( )。

19.

掌握学习的创始人是( )。

20.

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 )。

多选题 (一共10题,共10分)

21.

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22.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23.

交互式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的学习策略有( )。

24.

认识过程中影响着问题空间构造的因素有( )。

25.

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要素有( )。

26.

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为重要的是( )。

27.

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28.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29.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作用。

30.

认知测验包括( )。

判断题 (一共10题,共10分)

31.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

32.

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33.

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 )

34.

按知识本身的复杂程度来划分学习的类型,由低到高依次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

35.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没有影响。 ( )

36.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 ( )

37.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表示其思维的流畅性 越高。 ( )

38.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 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发散型认知方式。 ( )

39.

品德受道德观念控制,所以有时不是自己的自觉行为。 ( )

40.

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 ( )

填空题 (一共10题,共10分)

41.

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叫( )。

42.

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的形成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即一是____,二是____。

43.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 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 提高在职教师。

4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了教授学习策略能提高迁移 的( )。

45.

从( )入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46.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 )和( )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47.

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可将性格分为( )型、情绪型和( )型。

48.

( )的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49.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 ),这一阶段就是使主体掌握( )的阶段。

50.

指导教学模式由( )、讲演、( )、反馈和( )等环节构成。

问答题 (一共11题,共11分)

51.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有哪些?

52.

定势

53.

消退

54.

人际关系

55.

正式评价

56.

算法式

57.

简述具有场依存认知方式的人的认知特点。

58.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有哪些特点?

59.

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0.

实践中应如何开展对特殊儿童的教育?

6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和“卖”两个字时 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 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 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