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1.

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

2.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3.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是( )

4.

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

5.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记忆敏捷性品质的是( )。

6.

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叫()。

7.

“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

8.

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缺失。那么,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 )。

9.

既怕考试不及格又不想放弃玩耍时引起的是( )冲突。

10.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一文中。

11.

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12.

心理学家指出了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 )。

13.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14.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15.

大脑( )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觉、温觉、动感觉。

16.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于1983年在其《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

17.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18.

( )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19.

小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

20.

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 )的经典实验。

多选题 (一共5题,共5分)

21.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 )。

2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 )。

23.

尝试-错误学说的学习定律包括( )。

24.

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有( )。

25.

教育法调整的基本法律关系主要有()。

填空题 (一共10题,共10分)

26.

教育功能按其作用的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 )。

27.

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想象可以分为( )和无意想象。

28.

( )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29.

教师申诉的程序有( )、申诉的受理和申诉的处理决定。

30.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 )和( )。

31.

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二是( )。

32.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是( )。

33.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四个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 )。

34.

( )的设立标志我国历史上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束和近代教育的开始。

35.

( )提出“泛智”的教育思想,探讨“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问答题 (一共8题,共8分)

36.

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37.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挑战。

38.

简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39.

与古代教育相比,现代教育有哪些新的特征?

40.

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41.

如何理解“学生是独特的人”?

42.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43.

一个有一定智力缺陷的男孩,平时语文、英语的成绩都不怎么好。有一天,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个男孩很喜欢劳动,于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他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这样既保证了办公室的清洁,又让学生从中得到了乐趣。但是,孩子的家长知道后就不愿意了,认为老师不该这样对待学生。 请结合相关理论,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位老师“两全其美”的做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