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6题,共26分)

1.

洛可可之风盛行的时代,法国画家(  )以朴素无华的静物画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趣味。

2.

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的目的是(  )。

3.

“美术鉴赏”模块的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鉴赏基础”,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

4.

义务教育阶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延伸到高中课程标准后变为(  )内容系列。

5.

美术课程在普通高中课程中所占学分和学时是(  )。

6.

新中国成立后,高中一直没有美术课,国家教委于(  )年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至此,普通高中才有了美术课。

7.

以下不属于高中美术课程总目标内容的是(  )。

8.

被泰戈尔称为“挂在时光脸颊上的一颗泪珠”的建筑是(  )。

9.

“三矾九染”是中国画的哪种技法名称?(  )

10.

荷兰著名的风景画家霍贝玛的代表作是(  )。

11.

教学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  )。

12.

右图是(  )的作品,体现了(  )风格。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试卷4

13.

美术鉴赏模块的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  ),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

14.

宋代人物画理论提出表现对象要“得其人之天”,“天”指人物的本性,此话出自(  )。

15.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下面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中运用了中国园林建筑风格特点的建筑是(  )。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试卷4

①肯尼迪图书馆②罗浮宫玻璃金字塔③北京香山饭店

④香港中国银行大厦⑤苏州博物馆新馆

16.

油画是在(  )年进入中国的。

17.

义务教育阶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延伸到高中课程标准后变为(  )内容系列。

18.

印度著名的佛教文化典范是(  )

19.

民间年画谚语“画画好比造房子,要有门要有窗,没门没窗闷得慌”是指绘画中的(  )。

20.

在教学环节中,(  )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21.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下列哪位画家的名言?(  )

22.

宋代画坛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院体画与(  )的对峙。

23.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评价标准主要体现(  )。

24.

在艺术传播活动中,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称为(  )。

25.

以下哪种学习模式不属于接受学习?(  )

26.

通过观摩、分析和临摹等方法,了解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并进行实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属于(  )模块的学习活动建议。

问答题 (一共7题,共7分)

27.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3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3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3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3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3

28.

简述清“四僧”及其艺术成就。

29.

请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

30.

板书设计有什么特点和方法?

31.

分析委拉斯贵支的作品《宫娥》。

32.

美术教材里经常会有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半裸或者是全裸的。每当看到这些,学生们的反应都很怪异,有些胆子大的男同学就发出怪声,女同学就赶紧低头或保持沉默。在一次美术课上,王老师提问,要求学生对雕塑作品分类,一位男同学说:“雕塑可以分为穿了衣服的和没有穿衣的。”他的话音刚落,引发了全班一阵怪笑。这时一个调皮的同学开始插嘴:“老师,不是我无知,是我们怕丑。”全体同学都笑了起来,望着老师。

问题:如果你面临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样去处理?用什么办法引导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健康的审美情趣欣赏人体美?

33.

杨老师在上高中美术鉴赏课,当讲到抽象艺术的时候,就有一名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不同意杨老师的看法。杨老师听了之后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批评这位同学,而是询问原因。得知原因之后,杨老师改变了教学计划,让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出人意料,学生学习非常积极,课堂气氛也出奇的活跃。

问题:杨老师处理该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吗?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