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6题,共26分)

1.

下列选项中,关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学生修课建议说法正确的是(  )。

2.

明代画坛上哪位画家完成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根本变革 (  )

3.

考夫曼住宅又称“流水别墅”,它的作者是(  )。

4.

我国佛像的塑造各个朝代有不同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学特点的选项是(  )。

6.

宋代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体现的色彩关系是(  )。

7.

关于奥托王朝的绘画知识,几乎要全部依靠抄本绘画来学习,最著名的手抄本之一是现藏于特里尔的(  )。

8.

古希腊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公元(  )。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性质的是(  )。

10.

(  )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11.

美术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  )、应用性和拓展性,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12.

对于普通高中美术教学认识正确的是(  )。

13.

“掌握美术表现、设计、创作的规律和欣赏、评价等基本方法,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这属于哪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  )

14.

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  )。

15.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的结果应用到自身所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16.

有“现代设计之父”之称的艺术家是(  )。

17.

廖老师在上学画中国画一课时,正好在示范葡萄的画法时,一不小心旁边的学生把墨水打翻在纸上,这个时候廖老师立即想到了曹不兴的“落墨为蝇”的故事,一边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一边把墨水处理成葡萄的形状。这种教学行为体现的是(  )。

18.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下列选项中,对“设计·工艺”系列的成就标准描述不恰当的是(  )。

19.

(  )是最早出现的瓷器产品。

20.

美术教学中的演示法、参观法等属于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

21.

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是(  )。

22.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雕塑的分类。

23.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  )。

24.

金文也称“钟鼎文”,在金文的书法风格的发展中,对以前使用的文字进行厘正、变革和规范化了的新体是(  )。

25.

朱耷又号八大山人,关于他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他是明代皇室后裔

②他的作品色彩淡雅、秀丽、明快

③他笔下的鱼、鸟体貌怪异

④《枯木怪石图》是他的作品

26.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质性评价的是(  )。

问答题 (一共7题,共7分)

27.

如何理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绘画·雕塑”领域

28.

法国印象派的主要观点和主张是什么 它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9.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30.

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目标的内容。

31.

请按所提供的片段篇目,完善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个子篇目)

要求:

(1)做到文本格式规范,具备基本要素;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3)设计至少3个课堂提问。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2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2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2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2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名师预测卷2

32.

案例:

王老师在上《行书创作》时,先要求学生自由创作,接着从学生作品中挑选出三幅有明显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王老师总结出用笔、结体、章法的具体要求与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述的方法再重新进行创作并写出感想,那三位问题突出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改进,得到了王老师的表扬。而班上一位写得最好的学生听课却很不认真,王老师给了他第五名的成绩。

(1)请指出王老师在这堂课中运用了哪些评价方式

(2)王老师将写得最好的学生评为第五名是否合适 为什么

33.

案例:

吴老师上《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时就经历了这样一次课程发展的过程。学生对硬币能被印出来,表示了三种意见,经过争论,前两种意见被否定了,第三种意见本来就是教师要讲的,由学生讲了出来,教师为此很高兴。课上到这里,应该说,大体上和教师备课时预料的情况差不多。学生的发言,基本上是属于对文本课程的解读。

但是,自从举起“一只倔强的小手”的那个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课程就向前发展了。他提出“凹凸不平的东西为什么就印得出来 ”的问题,是教师没有思想准备的,已经超出了美术课的范围(教师怕上成科学课),但又和美术课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结果,他们通过操作,总结出了印出来的原因。必须看到,这时的课程已经是体验的课程了,不再是文本的课程了,这都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课程,文本中没有涉及的东西出现了。师生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把课程向前大大地发展了一步,这也给她今后的备课提供了新的内容。

问题:吴老师的教学过程给你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