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9题,共29分)

1.

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他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王老师收缴了小陈的手机,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教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3.

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

4.

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说明教师要树立( )职业道德。

5.

( )向来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

6.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7.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8.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 )制度。

9.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规定任何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童工,童工的法定年龄是( )。

10.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为此,教师应该( )。

11.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后,进一步落实( )战略的又一大决策。

12.

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 )中产生。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 )。

14.

我国《教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 )创造条件。”

1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 )。

16.

有一个学生经常上课打瞌睡,对此,教师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17.

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

18.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物理学家( )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60亿年前温度和密度极高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

19.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不是“初唐四杰”?( )

20.

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作品是( )。

21.

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

  上面文段中“共同的边界”所指的应是( )。

22.

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以发展促节约,以节约保发展。如果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节约型社会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那么环境保护就可以获得更加有力的保障。全社会只有增强资源节约意识,资源利用的效率才能充分提高。由此可见( )。

23.

对搜索引擎的描述错误的是( )。

24.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25.

以下属于议论文特点的是( )。

26.

“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

27.

下列不属于行书的代表作品“三希”的是( )。

28.

下列歌曲属于俄罗斯民歌的是( )。

29.

某学校甲、乙、丙三位老师年龄各不相同,一位喜欢足球,一位喜欢篮球,一位喜欢排球。还知道:甲老师比喜欢足球的人年龄大;喜欢排球的老师比喜欢篮球的老师年龄小;乙老师年龄最大。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3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某班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31.

某县某村村民黄某的儿子,由于幼时患病,造成左脚跛瘸,导致行动不便。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黄某带他到黄家屯小学报名入学,但学校以他是残疾儿童为由,拒绝招收。为使儿子能够入学,黄某又带他到附近的另一所学校龙门镇小学报名。而龙门镇小学则以此儿童非所属学区为由,也拒绝招收。

  学校的做法是否违法?为什么?

32.

海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在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滥竽充数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地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只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这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

  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然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了星期六,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又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记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评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专著,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一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回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一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了……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文中有两个悬念,分别是什么?

  (2)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地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根据上面材料给你的启示,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