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29题,共29分)

1.

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  )

2.

某教师上课经常迟到,他的行为主要违反了(  )

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

4.

教师获取报酬主要通过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和(  )来体现。

5.

“专业态度较为稳定,从心理上接纳了教学工作,决心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阶段。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进入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然而,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将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因此,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观点(  )

7.

以下作品名称、作者和作品类型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8.

长江沿岸由上游向下游的河港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9.

某年,电信公司投入了巨资改善网络通讯质量和网络覆盖区,结果当年用户增加了20%,但是利润却下降了10%。以下选项中最可能解释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的是(  )

10.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11.

教师良心虽然外人看不见、摸不着,但教师却能深深地体验和意识到,并利用它指导自己的工作。这说明教师良心具有(  )

12.

衡量教师个人教学行为和品德的最高道德标准是(  )

13.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

14.

关于教师专业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5.

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所收费用。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必须由具有我国国籍、在我国境内定居、并具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我国学校的(  )

17.

下面中国古代诗人与其艺术风格对应不符的是(  )

18.

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是(  )

19.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能服你呢!”落款是:“让你最讨厌,等待你处罚的学生”。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

“鸡不吃米强按头,到头来它也是不吃的”,这句话反映了(  )

2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

①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

②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

③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

④教育评价的标准不同

⑤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22.

热带雨林地区降水类型主要是(  )

23.

我国现行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

24.

计算机中访问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  )

25.

不属于“婉约派”词人的是(  )

26.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  )的方针。

27.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

28.

下列不属于写作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的是(  )

29.

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创立“新文体”的是(  )

问答题 (一共4题,共4分)

30.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乡间读书过个年

一近年关,苍茫的岁末时分总是格外地撩动着城里游子的心境。一时间周围总像有声音在急不可待地催促我踏上归家的行程,收拾好行李,常常丢三落四地忘却家人嘱咐携带的东西,却总忘不了整理好几册自己要读的书。说真的,再也没有比过年时到乡间,更能唤起我读中国古书的情怀了。

在祥和氤氲的冬日乡间,我有机会独自面对着收割后一派深沉平静的田野,感受着漂浮在乡间晨曦里那种白露未曦的独特气息。村舍间红色的桃符、响亮的鞭炮交织起洋洋的喜气,院落里农事已毕的乡亲们围炉沽酒。在微微醉意中品味着日常生活小满足中的大幸福。在乡间读书总是让人有着太多的感动与联想,乡土、家园、传统,朴素生命里的浮世悲欢,纯粹中国式的生活感受,都在这样一个极其中国化的时节中凸显出来,让你远离尘嚣,亲近风土,走进民间与历史的深处,刻骨铭心地触摸到在庄稼与方言间流淌的中国灵魂与东方血脉。走进异地城里读书已经多年,读出那份困惑与浮躁却是始料未及的:今天读书人的心灵早已失却了往昔的宁静与纯粹。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也喧闹不堪,一切让人目不暇接,但心灵似乎更加苍白贫血。物欲横行代替了文雅从容的涵咏,膨胀的功利之心侵吞了悠游的读书之乐。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里的读书人忙碌于排行榜、传媒、畅销书和不着边际的研讨会,这种现代人的读书生活中可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正的读书:身在香港繁华之地的董桥先生刻闲章一枚说:“我是个村郎,只合守篷窗、茅屋、梅花帐。”

年头岁尾偶尔从生活的漩涡里平静下来,惊心岁月,又流年暗换,蓦然发觉生命里又有一些日子远去了。对一个读书人来说,过年时回乡间读书,在心灵宁静与平和的无穷感悟中,才能真的留住岁月,留住自我。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再也没有比过年时到乡间,更能唤起我读中国古书的情怀了”。

(2)文段中“现代人的读书生活中可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正的读书”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31.

材料:

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

(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和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32.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一扇门

周海亮

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乌——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返身跑出屋子。

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问题:

(1)题目中的“门”,可以理解成哪些门联系全文,分别简要说明。

(2)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要求作文。

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会经历一段艰难甚至于痛苦的转折,在这一时期,教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职业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可能会出现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

请根据上述文字给你的启示,以“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话题写作。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