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定资料
1.2013年年初。有网民反映山东省W市许多企业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深水层。
据实地调查了解,W市众多中小企业凿井排污在当地已非秘密,且近年来呈蔓延之势。在当地,随着需求逐年增多,打井灌污已形成一条初具规模的地下产业链。正因为如此,W市近年来地下水污染不断加重,正从一般浅水层蔓延至150米以下的地下深水层。
山东W市的情况在全国并非个案。许多企业在为地方贡献巨额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高消耗和高污染。在GDP和污染面前。有些地方干部出于政绩考虑,做出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之举。此前,有媒体就曾报道了山东另一地方R县地下水污染严重,当地居民癌症、肾病高发,只能喝邻县的自来水的情况。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源头是当地的一家铝业集团,每年产生大量的赤泥等废渣废水而未做有效处理。这家企业每年为R县贡献八成多的财政收入,使该县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面对如此高的GDP贡献,当地一位领导的“名言”广为流传:“宁可病死,不能穷死”。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作为当前国际最主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核心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与财富。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GDP赞誉有加:“它们确实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如同人造卫星探测地球上的气候,GDP描绘出一幅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景。”曾长期执掌美联储的格林斯潘也说,是GDP“把秩序带给了本来是混乱的世界”。
但GDP仅仅能从表面反映经济总的状况。比如生产当中的浪费和铺张,还有经济效益很低的生产它也是计算在内的。特别是大投资下竭泽而渔式的挖掘资源能源,只要从地下挖出来就是GDP。大占耕地、疯狂开发房地产等都能够增加GDP。不顾环境污染恶化的外部性问题,反过来治理环境污染等又能增加GDP。
2013年年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提出坚决叫停违背科学发展、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行为,坚决查处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虚报工作业绩的问题,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而用干部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X表示,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文件首提纠正“唯GDP论英雄”。
2.30多年前,中国开始将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中心。GDP一时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GDP在中国的地位确立几乎与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确立同步。在1991年,中国的GDP刚刚突破两万亿元人民币.但是从1993年,即GDP正式成为核心指标的那一年开始,中国GDP持续五年每年都上一个万亿元的台阶,一直到亚洲金融危机前的1997年,中国GDP达到了74462.6亿元。在经济危机的短暂回调之后。2002年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在接下来八年中,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则开始以十万亿元为单位实现连级跳,到了2010年,中国GDP已经逼近40万亿元,到达了以往难以想象的高峰。伴随GDP的光荣与梦想而来的,是中国“大国崛起”从话语领域进入国际政治现实.以及每个人都难以忽视的物质生活的极大变化。
GDP至上的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没有活力的阶段,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却并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收入也得到同步增加。近30年来,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人均GDP年增长8.6%,但同期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仅增长7.2%,农村居民纯收入仅增长7.1%。这种差距经过30年的长期积累,已经使得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不少。
中国的GDP高速列车在行进之中,始终没有摆脱那些恼人的障碍栏,甚至已经多次发生过这样的怪现象:地方公布的GDP总和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据。以2010年为例,全国31省市GDP加总之和为43.0038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GDP为39.7983亿元,高达3.2亿元的差距占全国GDP数值比重的8.05%。在扭曲的数据之下,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甚至极端地建议,“由于统计科学性和地方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应该取消地方政府GDP的统计”。
3.世界流行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中,作者曼昆引用了这样的言论:“(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正……”
经济学家1是最早把曼昆介绍到中国来的学者。在他看来,GDP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他回忆道,当年正式使用GDP,是理论界的一大进步。1坚持认为,对GDP的追逐带给中国的贡献不可抹杀,当前所谓的GDP反思,所需的只把“唯GDP”中的这个“唯”字去掉而已,“GDP是基础,没有它什么都谈不上,GDP也是一座桥,关键的是我们要知道桥那边通往哪里。”
2010年4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X以官方身份在某杂志上撰文说明GDP的作用与局限,文中称“仅凭GDP这一指标来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文章一出。即刻引发了外界的各种揣测,但X称媒体曲解了他的本意,他再次引用了萨缪尔森将GDP称作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话语,又强调“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更科学的指标能够取代它”。
隔着时空,X也许是曼昆的追随者。其实在上述那段话语的后面,曼昆作出了同样精彩的回答:“GDP没有衡量我们孩子的健康,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更好的医疗保健。GDP没有衡量孩子们的教育质量,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更好的教育制度。GDP没有衡量我们的诗歌之美,但GDP高的国家可以教育更多公民阅读和欣赏诗歌。”1也同意这一观点:“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却是万万不能的。”
要重视GDP的增长,使得它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速,这样才能支撑起庞大的就业大军,才能使得社会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又不能“唯GDP论英雄”,否则,不仅会使经济发展失去持续性。也会给社会民生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4.山东B市斥资1.2亿元建成的“中海航母”,在热闹了几年之后陷入冷清。这艘长260米、高31米的“航母”,隐含了打造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的商业雄心,但当繁华如过眼云烟般消散,这艘“招商航母”已然在商家撤离、商业退潮后的浅滩上搁浅了,纳税人的上亿元投资前景逐渐暗淡。有关方面回应称“水泥航母”闲置系招商不顺所致,这显然有避重就轻的嫌疑。
“航母”工程的成本最初计划投资3000万元,后来不断追加到1.2亿元。如此大的弹性空间。尽管有建材价格上涨等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项目规划不科学、相关论证不充分。无论当地政府费多大气力“筑巢引凤”,空荡荡的商铺已经说明了市场的选择。决策上的失误其实是“航母”搁浅的深层原因。耐人寻味的是,这艘“招商航母”模仿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建造。而整个过程中,政府主导的特征太过强悍,缺少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理性考量,市场的“无形之手”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盲目而失效的巨大投资决策背后,则是一些官员GDP至上的政绩冲动。
“招商航母”不论是在此前还是之后,都不是孤例。有调查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投资拉动成为一些地方稳增长的撒手锏,招商引资的重担压得不少干部喘不过气来,风电、钢铁、纺织等产能过剩项目成为了“香饽饽”。这同样发出了警示:不改革“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不转变政府职能、划定权力边界,就会有更多的“航母”在错误政绩观推动下,驶向难以自拔的沼泽地带。
5.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拆高楼,建高楼”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曾经透露,我国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的建筑,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建筑寿命却只能持续25年到30年。实际上,刚建起几年就拆或“前脚建起,后脚拆”的现象时有发生。
某地建设局局长曾说:新与旧是一个相对概念,在政府无利益可图的地段,旧房也是“新房”,对有利益可图的地段,只要有开发商来开发,新楼也是“旧楼”。一位著名社会学家Y在江西M县给七百多人讲课,号召官员们不要去拆老百姓的房屋。授课反响却是县委书记在饭局上向他反驳:“为了发展,就得拆迁,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
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部分县城再按这样的模式发展房地产.恐怕在扩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崩盘。”有关专家如是说。而新城变“空城”不是某个孤例,尤其是在东部沿海的某些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存在蔓延的态势。由于新城中工商业发展不起来.居民区入住率低,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资金无法回流,导致地方压力倍增。而为了解决“空城”问题.地方政府又不得不想方设法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新城环境,无奈地被“套”在新城项目上。
这是一个棘手的错综复杂的现象,涉及经济发展潜力、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土地资源浪费、区域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如何把“空城”救活,考验着相关地方政府的执政智慧。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幕已开启,“空城”现象警示各地一定要摒弃贪大求快和盲目“造城”的冲动想法,必须回到综合考虑现实需求和以人为本的道路上来,否则风险一路随行。
6.2015年1月25日,上海市市长杨雄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全程未提2015年GDP增长目标,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GDP预期增长为7.5%左右,这也是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不提GDP增长目标。此前上海浦东、静安等多个区县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未提GDP增长的具体目标。
根据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递增原理,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难度和代价会越来越高。随着GDP基数不断扩张,其增加一个百分点所需的新增生产规模就势必越来越大。这就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大量新建重化工项目来满足GDP增长目标。
在某些重化工业规模已经很大的地区,若再大量新增重化工产能,势必使当地环境不堪重负,其恶果数十年难以治愈,且使环境风险急剧攀升。
例如.杭州湾沿岸已经集聚了上海石化、上海化工区、金山第二工业区、宁波镇海石化等大型化工企业或园区,高桥化工也将搬迁来此。如再不控制化工产能增长,不仅会进一步恶化当地空气质量,而且发生环境事故的概率也不可避免地随着化工设施的增加而增加。
发展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投资固然能促进经济发展,但改善人民生活毕竟要靠增加消费。一味追求牺牲消费、投资拉动换来的经济发展,实际上远离发展的初衷。
如当下人们热议的医患矛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民生投入不足的体现。
环境优先,是指要根据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的限制决定发展的方式和速度,而不能不顾资源环境代价硬性规定GDP增长目标。要真正实现转变,来自路径依赖的障碍很难克服。近年来,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从上到下凝聚突破路径依赖、加快实现转变的共识。
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北京空气质量。殷切希望“APEC蓝”能保持下去。2014年11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也表示现在不关心GDP数据,更关心环境数据。2015年上海两会及稍早的浦东新区、静安区两会首次不提GDP增长目标,标志着环境优先在上海从理念变成了实践。
就发展的内涵而言,发展不等于增长;增长即便没有极限,高速增长到一定阶段后也将不可持续,此时发展将更多表现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这类似于,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后,身高不再增长;成长更多表现为智力、能力的提升。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人类经济最终将走向稳态经济,物质资本存量保持不变,GDP和资源消耗等流量最小化,人类福利的提高依靠服务最大化。在一些发达国家,GDP增长率在很多情况下接近于零。同时服务业比重很高,生态经济学家笔下的稳态经济渐露端倪。
7.昔日内蒙古第二大渔场,被誉为“塞外明珠”的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乌梁素海已变成汇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水池”。现在,乌梁素海的水不仅不能饮用、浇地,甚至不能接触皮肤。据知情人透露,对此严重变故,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难辞其咎。
据了解,联邦制药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企业自2007年投运以来,由于相关环保设施配套不完善,排出的废气废水严重影响城区及周边的环境,群众反应强烈。
早在2008年.就有群众举报联邦制药,内蒙古及巴彦淖尔市两级环保部门的执法人员曾联合调查了联邦内蒙古制药的污染问题。2008年,临河区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对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恶臭气体进行限期治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责令其停产治理。
然而,这个《决定》看起来并没有收到多少效果。此前,《法制日报》曾报道,当地的利税大户——联邦内蒙古制药让当地百姓深受污染之苦。自打药厂来了以后,当地居民就生活在恶臭、污水包围的环境中。特别是在夏天,当地的农民白天地里干活恶臭难耐,晚上炕上睡觉不能开窗户。
现如今,收纳联邦内蒙古制药污染物的乌梁素海已经变成了“尿盆子”,景区周围的空气散发着腐臭味,乌梁素海的水面上漂浮着塑料瓶等各种各样的垃圾和数不清的死鱼,不少地方泛着白沫。
不仅在内蒙古,联邦制药在四川1成都的企业也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频遭诟病却屡教不改。早前,四川新闻网发表位于彭州的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废气污染引发当地民怨的消息后,引起四川省环保局的高度重视,省环保局田维钊局长得知消息后拍案而起,“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省环保局将对彭州市的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采取坚决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之后不久,记者再次前往彭州进行采访,现场感受空气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当时,彭州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程启云表示,对于记者通报的环境改善情况并不奇怪。他说,彭州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专门有两组人员在现场实时监控制药厂的排污情况。
据报道,联邦制药当时被迫提高了环保工艺,总共投入了1.5亿元除臭去污。此外,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厂长胡晓非表示,联邦制药还将投资6700万改进废气废水处理设施。2008年年底前,上述设施投入使用,相关生产环节就不会再发出臭味。
然而,事实并没有如胡晓非厂长所说那样美好。联邦制药一再成为政府污染物减排治理的重点对象。2012年,成都市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度工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综合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按照《通知》要求,成都市要完成包括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在内的11家工业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
近年来,在东部地区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情况下,不少污染企业借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东风。将其生产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如东部地区。很难吸引到高科技无污染的企业,部分地区只好冒着风险接收从东部转移过来的重化工和重污染企业。
据报道,在招商之初.成都市有关部门并未意识到联邦制药存在的污染隐患,但该企业落地之后就一再扩大产能,未经环评,严重超规模生产。对于联邦制药被多次责令整改,却屡教不改.污染如故.地方政府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在是先允许适度污染来加快发展经济还是坚持严格环保措施而容忍经济落后之间存在着现实的悖论。
无独有偶,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旗下的山西信发交15肥美铝业有限责任公司240万吨氧化铝项目.也是在未经环评审批和项目核准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巨量抽取岩溶地下水,赤泥无序堆放,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产业转移。东部地区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向中西部转移。对于中西部来说,可以促进其经济发展。这原本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变成污染转移。
8.中共中央党校教授Z在一次讲座上有如下讲话:
“中国的领导干部到美国去,反复问他们市长一句话,你们城市GDP是多少。美国市长说不知道.然后问秘书。秘书也不知道,说我们回去给你查一下吧。中国的市长、市委书记不理解,说他怎么能保密呢。美国市长说,GDP多少跟我没有关系,我的任务就是把为群众服务的事情做好。接着有人问,那你们GDP有虚夸假报的情况吗?美国市长说,虚夸假报没有必要,它跟我们工作考核没有关系。另外,如果地方的GDP数字虚夸假报翻一倍,那税收为什么没上来,为什么没有利用钱给群众做更多的好事?钱到哪去了?这就是一个问题,会惹来好多舆论上的麻烦。议会会质问你,媒体会质问你,社团会质问你,普通民众会质问你。”
唯GDP崇拜是一种价值迷失,一些地方大力追捧GDP增长,忽视或冷落民生、环境保护、教育等,漠视百姓利益的行为频频出现,异化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上竭泽而渔的道路。
撬动执政理念回归到辩证对待GDP的轨道上来,给惯性刹车,给发展松绑,其重大意义无须讳言。不过,唯GDP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发展方式,对粗放低端、简单低效的依赖;二是作为一种评价尺度.决定各级官员任免。后者的畸形发展——“唯GDP论英雄”则通过政绩杠杆强化甚至决定了前者这一价值取向。唯GDP崇拜的价值迷失,根本还在于对发展方式选择缺少必要的制约。执政者要的发展与群众要的发展之间,存在取向扭曲。
如此语境下,如果把破除“唯GDP论英雄”看作一根价值杠杆的话,要发挥作用,必然需要找到相应的支点。事实上,作为一切“发展”终极目标的百姓,不仅游离在发展的决策之外,更游离在政绩评价的方式之外。
要确保破除“唯GDP论英雄”从观念走向实践,一方面要细化和完善政绩评价体系,既重当前经济发展指标的评价,又注重民生问题、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等措施的评价,对考核指标进行科学分类、细化和量化,平衡权重,让GDP不再占到绝对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让百姓来评“英雄”,增强百姓在发展过程中的参与权、话语权和评价权,形成利益制衡,把纠偏唯GDP贯穿于事前、事中与事后,避免政绩评价关起门来走过场。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3”画线部分提到:“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却是万万不能的。”请结合“给定资料1—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全面。300字左右。
二、给定资料介绍了“唯GDP崇拜”的严重后果,假定你是一名舆论观察员。请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15分)
要求:问题简明扼要,对策合理,紧扣给定资料。不超过300字。
三、“给定资料6”提到,201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不提GDP增长目标,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的看法。(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350字。
四、某地党校汇编了一套政府干部关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性和完整的高层次规划”的丛书。请根据“给定资料7”为丛书编写结语,以突出丛书对领导干部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15分)
要求:提纲挈领,内容充实,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五、“给定资料8”中2教授的讲话能触发人们的一些思考,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