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48题,共48分)

1.

语言成分按线性次序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是()

2.

和本义比起来,( )属于缩小的词义。

3.

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的依据主要是()。

4.

不属于"寻根文学”的是()。

5.

"文如其人”指的是文章的()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6.

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的作者是( ) 。

7.

曹禺创作的(),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

8.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9.

下列属于兼语短语的是() 。

10.

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长度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被称为( )。

11.

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被称为()。

12.

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3.

《历史的天空》是( )。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是()。

15.

语音是( )。

16.

不属于巴金《激流三部曲》的作品是()。

17.

朦胧诗的艺术特征是()。

18.

" 葡萄酒”所体现的语素和词的关系是()。

19.

关于区别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20.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是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被称为“经”是在()。

21.

"六书”中,促进汉字字量大大增加的结构方式是( ) 。

22.

属于开口呼韵母的是( )。

23.

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这是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文化事件。

24.

被鲁迅高度评价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是( )。

25.

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诗句是() 。

26.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 ) 。

27.

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28.

( )不在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奇书”之列。

29.

关于《儒林外史》结构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30.

关于“五四“文学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31.

调到司令部当作参谋”是( ) 。

32.

声母相同的是()。

33.

"齐军万弩俱发”中的“发”意思是( )。

34.

属于谓词的是( )。

35.

展现了20 世纪30 年代初上海广阔社会生活画卷的作品是( )。

36.

《包法利夫人》是()的代表作。

37.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该句出自() 。

38.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 ) 。

39.

千百年来,汉字的标准字体都是( ) 。

40.

张艺谋所执导的电影,色彩是其中重要表意元素之一。在《红高粱》《秋菊打官司》中,运用最突出的色彩是() 。

41.

关于“新写实小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42.

文学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是( )

43.

《战国策》的风格特色是( )

44.

从发音部位看是双唇音,从发音方法看是鼻音的声母是( )

45.

( )不是李白写的。

46.

古希腊神话最大的特点是( )。

47.

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精神源头是( )。

48.

作家与作品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多选题 (一共20题,共20分)

49.

下列属于复句的有( )。

50.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可以把《桃花源记》《白鹿原》《变形记》分为()等类型。

51.

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期待视野”主要包括()。

52.

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等能力和素质。

53.

《诗经》在先秦时期的作用有( ) 。

54.

下列体现苏轼文化成就的有( )。

55.

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有( )。

56.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官僚主义者形象主要有( )

57.

女性作家王安忆的"三恋”小说是指( ) 。

58.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是指() 。

59.

下列属于家族小说的有()。

60.

18 世纪是个过渡世纪,各种文学在此时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其中直接成为19 世纪初期浪漫主义前奏的文学主要有()。

61.

安娜与娜拉都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典型,分析比较她们的异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62.

《老人与海》的象征手法主要有( )。

63.

下列属于借词的有( )

64.

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其主要表现包括( )

65.

关于古代汉语词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

66.

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 )。

67.

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

68.

关于拜伦及其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有( )。

问答题 (一共2题,共2分)

69.

第一题: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国风·秦风·无衣》)

请回答:

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及其含蕴的传统文化精神。

70.

第一题: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国风·秦风·无衣》)

请回答: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