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59题,共59分)

1.

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

2.

在教学生解题方法时,老师告诉学生要“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从教育心理学上讲,这是在强调()。

3.

()用“水下打靶”的实验提出了概括化理论。


4.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ball(球)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5.

()认为训练的关键在于形式而非内容,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6.

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

7.

如果学习了材料一,再学习材料二,在回忆材料一时,材料二对回忆产生了干扰,那么这种干扰属于()。

8.

()提出了迁移理论的相同要素说。

9.

形式训练说以()为基础。

10.

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11.

以下可以用迁移的道理加以解释的现象是()。

12.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越高。

13.

常常用伞来遮阳避雨,却没想过它还可以当作武器使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14.

某学生学习英语字母“b”时,总是发出汉语拼音“b”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15.

科学家通过观察蜻蜓飞行而发明直升机,这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

16.

阿基米德为了解决“皇冠是否掺假”问题,冥思苦想,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然后去洗澡时忽然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

17.

创造力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18.

强调迁移的决定因素是“顿悟”的学说是()。

19.

会骑自行车,有利于学习两轮摩托车,这主要受下列哪种机制的影响()。

20.

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21.

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可将迁移分为()。

22.

研究“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这类问题主要属于()。

23.

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哪个阶段?()。

24.

问一个人三点水(氵)加一个“来”字读什么之后,再问他三点水(氵)加一个去字是什么,他竟然一时语塞,不知道这(法)读什么字,导致这个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5.

下列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26.

以下属于酝酿效应的例子的是()。

27.

某班举办关于“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如何把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同学们都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这属于()。

28.

一位熟读拳法,与人比武战无不胜的拳师,却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拳师每次都抱怨自己的婆娘不按路数进招,害得拳法派不上用场。拳师主要受()的影响。

29.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30.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

31.

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的过程。

32.

当学习者面临新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时,学习者如果利用了原有的知识或技能获得了新知识或解决了新问题,这种迁移是()。

33.

教师把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从而增强()的效果。

34.

下面关于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35.

在心理学上,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称为()。

36.

下列各关于定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37.

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38.

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作用。

39.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

40.

()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

4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42.

依据“新”的程度不同,创造可以分为()。

43.

一位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说出砖头的许多用途,表明他思维中()较强。

44.

在智商与创造力的关系上,一般而言,高创造力()。

45.

以下关于“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46.

穿衣不能称作问题解决,根本原因在于它不符合问题解决的()特点。

47.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动力的是()。

48.

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这是问题解决阶段中的()。

49.

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这种检验是指()。

50.

()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启发。

51.

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的问题属于()。

52.

“如何推行素质教育更好?”这类问题属于()的问题。

53.

问题解决包含了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过程,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特点。

54.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55.

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56.

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

57.

明确问题的关键是()。

58.

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发现,人看到某一物品有一种常用的功能后,就很难看出其他新功能,进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这一现象称之为()。

59.

学习了汉语拼音之后,开始学习英文字母时习惯用拼音读法读字母,这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