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15题,共15分)

1.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教材选文中的宾语前置句,下列适合的是( )。

2.

教学鲁迅《春末闲谈》,教师引入富有哲理的散文开展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

3.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有西北地域文化色彩的作品,下列作品适合的一组是( )。

4.

学习良知与悲悯主题单元,学生讨论戏剧人物的身份特征,下列作品中的主人公均为小人物的是( )。

5.

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师在“初读”环节带领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6.

在学习古今词义变化专题时,教师安排学生运用工具书查解划线词的意义,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7.

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咏叹同一历史人物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

8.

班级开展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活动,学生为报刊中的语句“问诊把脉”,下列没有语病的是( )。

9.

备课组围绕《百合花》《哦, 香雪》展开教学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10.

教研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11.

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我们过于重视文学作品阅读,甚至常常采用文学阅读的方法来教实用文,将语言品味、描写手法、多元解读等作为教学重难点。实际上,实用文教学应该聚焦自身的文类特征,体现正确的教学取向。首先,要遵循每种实用文的具体特性,依据不同的读法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新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新闻报道中分析、鉴别背后隐藏的信息,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读写活动。实用文讲求社会功用,教学时应该以学生在社会情境中的探究学习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演讲和写作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用文读写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社会体验。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理解,正确的是( )。

12.

阅读某教师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为了培养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我搜集优质语料引导他们开展探究式学习。围绕“乡土情怀”这一主题,我节选了刘亮程《城市牛哞》、谢宗玉《麦田中央的坟》两篇散文的精彩片段,设计三项学习任务:

1.两位作者在文中分别用一句话表达了相似的意思,如何理解这些语句的内涵:“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麦田是我们真正的家”。

2.两篇散文都反映了“怀乡”主题,但在具体表现方式上又有所不同。请从语言风格或素材选择的角度评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3.诗意并不是诗歌的专利,请结合散文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两位作者如何体现了荷尔德林所说的“诗意地栖居”。

对上述教学叙事两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13.

阅读某课题组的调查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我们进行课例研究时,需要从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避免对语文课例进行简单的教学流程分解,应该将一节课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考察师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的多向度对话,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视角透视语文教学现象。同时,我们以往主要关注语文教师和教学本身,未能真正赋予学生主体地位,忽略学生在课例研究中的特殊价值。在研讨教学课例的过程中,需要探究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读写思维、读写能力的内在影响。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分析学生的学业表现,以及访谈学生等多种路径,将学生视角嵌入语文课例研究,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主体关照。

对上述调查报告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14.

阅读有关学习任务群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从语文学习任务群继承的学脉基因来看,它实际融会贯通了“做中学”和“任务驱动”两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它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学习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为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指引正确方向;设计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提供有效路径。

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15.

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备课组长:这学期我们基于《乡土中国》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初步探索,大家可以围绕“整本书阅读教学”这个话题,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师1:通过这学期的尝试,我发现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事先做好准备。比如,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建立阅读资源包等,不是说一上来就让学生读书。

师2:深有同感,我觉得还要注意不能采用放羊式教学,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一章一章地带着学生细读,学生跟着老师走会读得更扎实。

师3:我觉得在教学中有必要设计一些“学习单”,引导学生完成一些必要的学习任务。学习单收回来就可以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表现的真凭实据,有助于教师诊断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提供富有针对性的阅读建议。

师4:大家说得很对,我补充一点:我觉得引导学生自主反思也很重要。比如反思、梳理阅读计划的达成度,阅读过程中使用方法的适切性,小组合作分享的有效路径等。

对上述备课记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问答题 (一共5题,共5分)

16.

案例一: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完成16-17第16题。

师:有同学说鲁四老爷并不凶狠。我们现在来看看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受到怎样的对待?

生:鲁四老爷看不起她。

师: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师:对,“皱了皱眉”,是讨厌她。在封建社会里,男的死了,舆论往往归罪于妻子,什么扫帚星、白虎星,克死丈夫。鲁四老爷第一次见到祥林嫂就歧视她。到鲁家后,祥林嫂会受到怎样的对待?

生:“她做工丝毫没有懈怠……鲁四老爷家没有添短工”。

师:你怎么把“添短工”前的“竟”字丢掉了?这个字不能丢,大家谈谈这个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以往过年都是雇短工的。

师:对,雇到祥林嫂“竟”可以不添短工,说明她勤快辛苦,也说明鲁四老爷对她剥削得深重。那她第二次到鲁家情况又怎么样?请大家从“当她初到的时候”读到“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边读边思考:哪些词语突出了祥林嫂的苦难生活?

(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流畅,请大家结合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只是暗暗告诫四婶”。

师:“告诫”和“告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你注意到这个词?

生:“告诫”带有警告的意思,比“告诉”情感更强烈。

师:说得很好,这说明不是一般性地告诉四婶。你再举个例子。

生:“祭祀时可用不着她沾手”。

师:很好,注意到“沾手”这个词。如果换成“帮忙”有什么不同?

生:“沾手”比“帮忙”更形象,就是一点点也不能碰到的意思,充分说明鲁四老爷歧视她,也表现出他对祥林嫂的一种摧残。

师:这段话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摧残?

生:“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师:为什么你把“不干不净”读得很重?

生:他认为祥林嫂已经死了两个男人,这就是不干不净。

师:封建社会观念认为妇女应该从一而终,再嫁就要受歧视,何况死了两个丈夫。“不干不净”是带有人身侮辱的,又说她是败坏风俗的,“似乎很可怜”。“似乎”就是并不见得真可怜。不值得同情、败坏风俗、不干不净,这就是她第二次到鲁家受到的对待。

(1)请评析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鲁四老爷对待祥林嫂态度的教学思路。(10分)

17.

案例一: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片段),完成16-17第16题。

师:有同学说鲁四老爷并不凶狠。我们现在来看看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受到怎样的对待?

生:鲁四老爷看不起她。

师: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师:对,“皱了皱眉”,是讨厌她。在封建社会里,男的死了,舆论往往归罪于妻子,什么扫帚星、白虎星,克死丈夫。鲁四老爷第一次见到祥林嫂就歧视她。到鲁家后,祥林嫂会受到怎样的对待?

生:“她做工丝毫没有懈怠……鲁四老爷家没有添短工”。

师:你怎么把“添短工”前的“竟”字丢掉了?这个字不能丢,大家谈谈这个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以往过年都是雇短工的。

师:对,雇到祥林嫂“竟”可以不添短工,说明她勤快辛苦,也说明鲁四老爷对她剥削得深重。那她第二次到鲁家情况又怎么样?请大家从“当她初到的时候”读到“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边读边思考:哪些词语突出了祥林嫂的苦难生活?

(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流畅,请大家结合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只是暗暗告诫四婶”。

师:“告诫”和“告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你注意到这个词?

生:“告诫”带有警告的意思,比“告诉”情感更强烈。

师:说得很好,这说明不是一般性地告诉四婶。你再举个例子。

生:“祭祀时可用不着她沾手”。

师:很好,注意到“沾手”这个词。如果换成“帮忙”有什么不同?

生:“沾手”比“帮忙”更形象,就是一点点也不能碰到的意思,充分说明鲁四老爷歧视她,也表现出他对祥林嫂的一种摧残。

师:这段话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摧残?

生:“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师:为什么你把“不干不净”读得很重?

生:他认为祥林嫂已经死了两个男人,这就是不干不净。

师:封建社会观念认为妇女应该从一而终,再嫁就要受歧视,何况死了两个丈夫。“不干不净”是带有人身侮辱的,又说她是败坏风俗的,“似乎很可怜”。“似乎”就是并不见得真可怜。不值得同情、败坏风俗、不干不净,这就是她第二次到鲁家受到的对待。

请分析该教师在小说语言品味方面的教学特点。(10分)

18.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18-19第17~18题。

课堂

①课堂,种类繁多。无论草长莺飞的大自然,还是浩瀚无垠的宇宙,亦或是纵横千年的历史,都是启迪心智的课堂。而要说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诗歌这个风情万种的课堂。

②在诗歌的课堂上,我们饱览地理人文风光,体会四季变化之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我们不禁心弛神往,仿佛置身于风光无限的江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又瞬间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大漠,为边塞雄浑壮阔的风光所振撼,在诗词的课堂上,我们不但可以纵横南北赏无边风景,还能尽览四季风光,春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夏的“接天莲叶无穷碧”,秋的“无边落木萧萧下”,冬的“北风吹雁雪纷纷”,在诗歌的课堂上,司空见惯的景物仿佛被赋予新生命,让我们重新凝视自然之美。

③在诗歌的课堂上,我们接受了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教育。人生在世,难免喜怒哀乐悲苦怨,而这些动人的情感表达,都在诗歌的课堂上一一呈现。我们可以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会到金榜提名时的欣喜;也可以从“多情自古伤别离”体会到与友人分别的感伤;“也无风雨也无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领略了开朗旷达;“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让我们感受到亡国之痛以及无尽的哀愁。在诗歌的课堂上,那些或激昂或沉郁、或欣喜或悲怆的诗句,展现了百态人生,我们从中体会到千种滋味、万般风情。丰富的情感共鸣,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充实丰盈。

④在诗歌的课堂上,还让人体悟到人生哲理。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懂得了不要过早放弃,也许再走一步就会柳暗花明;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明白了要摆脱主观的局限,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领略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诗人们用形象生动的诗句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让诗歌的课堂富含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用心去体悟。

⑤在诗歌的课堂中,我们可与东坡对酒,与秦观夜话,亦可与稼轩论剑,与清照戏茶。诗歌的课堂无限精彩,这是一个可以终身相伴的课堂。

请从第②③段找出2个错别字,从第4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分)

19.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18-19第17~18题。

课堂

①课堂,种类繁多。无论草长莺飞的大自然,还是浩瀚无垠的宇宙,亦或是纵横千年的历史,都是启迪心智的课堂。而要说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诗歌这个风情万种的课堂。

②在诗歌的课堂上,我们饱览地理人文风光,体会四季变化之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我们不禁心弛神往,仿佛置身于风光无限的江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又瞬间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大漠,为边塞雄浑壮阔的风光所振撼,在诗词的课堂上,我们不但可以纵横南北赏无边风景,还能尽览四季风光,春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夏的“接天莲叶无穷碧”,秋的“无边落木萧萧下”,冬的“北风吹雁雪纷纷”,在诗歌的课堂上,司空见惯的景物仿佛被赋予新生命,让我们重新凝视自然之美。

③在诗歌的课堂上,我们接受了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教育。人生在世,难免喜怒哀乐悲苦怨,而这些动人的情感表达,都在诗歌的课堂上一一呈现。我们可以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会到金榜提名时的欣喜;也可以从“多情自古伤别离”体会到与友人分别的感伤;“也无风雨也无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领略了开朗旷达;“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让我们感受到亡国之痛以及无尽的哀愁。在诗歌的课堂上,那些或激昂或沉郁、或欣喜或悲怆的诗句,展现了百态人生,我们从中体会到千种滋味、万般风情。丰富的情感共鸣,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充实丰盈。

④在诗歌的课堂上,还让人体悟到人生哲理。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懂得了不要过早放弃,也许再走一步就会柳暗花明;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明白了要摆脱主观的局限,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领略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诗人们用形象生动的诗句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让诗歌的课堂富含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用心去体悟。

⑤在诗歌的课堂中,我们可与东坡对酒,与秦观夜话,亦可与稼轩论剑,与清照戏茶。诗歌的课堂无限精彩,这是一个可以终身相伴的课堂。

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2分)

20.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抒发的情感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等。语言或典雅华丽,或沉郁顿挫,或娓娓道来,阅读

做些作品,要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2.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