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40题,共40分)

1.

甲创作了一首歌曲,乙经甲授权后演唱并将该首歌曲收录在由丙公司为其录制的唱片中。丁网站未经任何人许可,擅自将该唱片中的所有歌曲上传供网民免费下载。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丁网站(  )。

2.

甲伪造人民币100万元,后运输至外地出售,获赃款10万元。对甲的行为(  )。

3.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是(  )。

4.

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设立一合伙企业,甲被推举为合伙事务执行人。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甲在任职期间有权单独实施的行为是(  )。

5.

甲(15周岁)拐骗一名男孩,准备将其出卖,后因小孩哭闹不止,甲对其进行殴打,造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

6.

甲使用暴力劫取国有档案,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329条“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的规定,判决甲犯抢夺国有档案罪。本案中,法院的解释属于(  )。

7.

2012年5月,缅甸籍毒贩糯康在泰国境内制造“湄公河惨案”,杀害了十余名我国船员,后被老挝移送到我国受审。我国司法机关对于糯康进行刑事审判的依据是(  )。

8.

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罚金规定的是(  )。

9.

甲为泄愤,教唆乙炸毁某公司办公楼,乙因害怕没有实施爆炸。对甲的行为(  )。

10.

我国刑法划分共同犯罪人种类的依据是(  )。

11.

按照我国刑法理论,绑架罪属于(  )。

12.

2000年3月1日,甲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逃往外地。甲又因在2009年9月7日犯抢劫罪,于2010年6月7日被抓获。甲所犯盗窃罪的追诉期限(  )。

13.

甲驾驶货车途经某村庄时,刮倒了路边的赵某。甲从后视镜中看见赵某被拖挂在车后,但为逃避责任继续行驶,致赵某被拖死。甲的行为构成(  )。

14.

2010年7月,甲成立了一公司,宣称只要购买该公司999元的产品,便可成为“商务代表”,获取发展人员资格,并以发展人员的数量支付报酬。甲共引诱2987人参加并形成了五级“销售”网络,骗取财物总值200余万元。对甲的行为(  )。

15.

甲明知男友乙实施了抢劫商店的行为,但为了掩盖乙的犯罪事实,在法庭审理时,作证说案发时乙在家中。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16.

甲意图杀死李某,某夜来到李某家院门外,从门缝窥见院内有一黑影在移动,以为是李某,忙举弩射击。甲次日得知射死的是李某家的驴。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17.

甲为自己的厂房投保后,指使他人放火烧毁厂房,结果殃及附近民房,之后骗取了保险金。对甲的行为(  )。

18.

甲收买被拐卖的张某后,为让其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妻子,强行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对甲的行为(  )。

19.

甲公司的董事长乙,指使公司经理丙欺骗银行,使公司获得贷款800万元用于经营。但因经营不善,造成银行500万元贷款无法收回。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20.

下列情形中,符合假释的罪刑条件的是(  )。

21.

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22.

认定公民的出生时间,其证明依据的顺序是(  )。

23.

不满8周岁的小学生所为的下列行为中,无效的是(  )。

24.

甲、乙结婚多年。某日,甲外出后失踪,乙四处寻找仍无结果。五年后,乙欲与丙登记结婚。根据我国民法相关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25.

学校委托教务人员王某购买一批教学器材。王某到百货公司购买时,恰逢该公司举行有奖销售,王某抽中数码相机一台。该相机应当(  )。

26.

下列选项中,可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  )。

27.

甲以房屋作抵押向乙借款,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甲未按期归还借款,且未与乙就如何实现抵押权达成协议。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  )。

28.

下列关于债的提存的说法中,符合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是(  )。

29.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以书面形式作出承诺的,承诺的生效时间是(  )。

30.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时间是(  )。

31.

甲、乙系父子关系。乙在注册公司时,将其父甲登记为股东之一,后被甲发现。因甲不同意,双方发生争执并诉至法院。乙的行为(  )。

32.

下列申请注册的商标,不符合我国商标法规定的是(  )。

33.

市政公司在挖掘的坑道两侧设置了障碍物和夜间警示灯。某夜,甲酒后驾车,撞毁障碍物和夜间警示灯后逃逸。次日凌晨,乙骑自行车经过时摔入坑道受伤。乙的损失应当(  )。

34.

甲收受乙公司50万元现金后,请求在某市交通局当处长的堂兄丙“帮助”乙公司承包某工程。丙遂利用职权,违规操作,帮助乙公司承包了该工程。甲的行为(  )。

35.

我国《刑法》第295条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的,处……”本条的罪状形式是(  )。

36.

甲公司明知乙受贿,仍提供银行账户帮助乙将受贿所得兑换成美元,汇往境外,并收取乙支付的高额“手续费”。对甲公司的行为应认定为(  )。

37.

甲将自行车交乙保管,不久乙去世。乙之子丙误将该自行车当成遗产继承,后在使用过程中致自行车损坏。根据有关规定(  )。

38.

下列协议中,应由我国民法典调整的是(  )。

39.

摄影师甲为刘某拍照后,私自将照片卖给乙制作挂历销售。后来乙又将照片送给丙作橱窗广告,被刘某发现诉至法院。在本案中,侵害刘某肖像权的是(  )。

40.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下列情形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是(  )。

多选题 (一共10题,共10分)

41.

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不作为成立条件的有(  )。

42.

下列选项中,符合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规定的有(  )。

43.

甲于深夜到某办公大楼行窃时,被保安王某发现,王某拦住甲,甲将王某打昏,致其轻伤,随后逃跑。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44.

甲为自己房屋使用的便利与乙签订地役权合同,约定五年内乙不得加盖楼房,甲支付5万元。合同签订后,双方办理了登记手续。三年后甲去世,房屋由丙继承。同年,乙将楼房卖给丁,随后丁加盖楼房,遭丙阻止。在本案中,(  )。

45.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的有(  )。

46.

甲乘坐公交公司司机乙驾驶的公交车时,公交车与一私家车相撞,甲受伤致残。经认定,该起交通事故应由乙负全部责任。对此,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有(  )。

47.

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有(  )。

48.

下列选项中,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有(  )。

49.

甲出国前将古琴、油画及电脑交乙保管。后乙将古琴出借给丙,将油画赠送给丁,将电脑出质给戊。甲回国后发现以上事实。甲有权(  )。

50.

甲因借款与乙签订房屋抵押合同,未办理抵押登记。其后甲又因借款将该房屋抵押给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现甲不能偿还对乙、丙的欠款。根据我国民法相关规定(  )。

问答题 (一共10题,共10分)

51.

简述因缺乏共同故意从而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具体情形。

52.

简述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53.

简述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54.

简述遗嘱的有效要件。

55.

常言道:“不知者,不为罪。”请结合我国刑法学中的认识错误理论加以辨析。

56.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请结合我国民法的监护制度和侵权责任制度加以辨析。

57.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请分析:

(1)本条文中“犯罪过程”的含义。

(2)本条文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含义。

(3)如果行为人将被害人砍成重伤后,放弃杀人意图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救治,避免了死亡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应如何认定?

58.

我国《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请分析:

(1)本条文规定的是物权法的哪项基本原则?其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2)本条文中“法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59.

某公司会计甲,因欠下赌债,产生了占有单位资金的念头。甲偷配了一把由财务部经理保管的、存放现金的铁皮柜的钥匙。在公司发放工资之日,甲趁财务部无人,用偷配的钥匙打开铁皮柜,取走了工资款20万元,携款回老家。财务部经理发现工资款不见了,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甲回家后,经家人劝说,返回公司,将20万元工资款交给董事长并表示歉意。之后,在董事长的陪同下,甲到派出所供述了上述事实,同时反映某宾馆内经常有人聚赌。公安机关根据甲提供的线索,捣毁了设于该宾馆的赌场,缴获赌资30万元,并抓获数十名涉赌人员。之后,检察机关以贪污罪对甲提起公诉,被告人辩称其行为属于职务侵占罪,法院判决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以下问题并分别说明理由:

(1)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2)甲具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60.

2010年3月15日,甲与乙达成买卖协议,约定甲向乙出售孤本线装古书一套(该套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价款15万元,双方应于同年8月9日同时履行。2010年5月30日,甲在搬家过程中不慎将该套书的中卷本丢失。甲第二天在报纸上刊登寻物启事,称归还此书者可得酬金5000元。丙拾得此书后看到该寻物启事,于6月6日找到甲欲归还此书,同时要求甲给付酬金。因甲不愿支付酬金,二人产生争执,丙遂将书带回家。2010年8月9日,甲向乙提出,因自己与丙之间的纠纷未解决,无法交付整套书籍,故主张解除合同。乙不同意。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以下问题并分别说明理由:

(1)甲是否有权单方解除合同?

(2)丙是否有权拒绝归还此书?

(3)丙在何种情况下有权要求甲支付悬赏广告中的酬金?

(4)乙是否有权请求丙交付该套书的中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