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共117题,共117分)

1.

绞痛一般不见于

2.

最早明确指出胁痛与肝胆病变相关的医籍是

3.

从气虚血瘀立论、治疗中风偏瘫的医家是

4.

提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的医著是

5.

下列何书最早指出噎膈的形成与精神有关

6.

久痢顽固不愈,证见寒热错杂者,可服

7.

脾虚泄泻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用

8.

既能润肺化痰止咳,又能杀虫灭虱的药物是

9.

行针的目的不包括

10.

以邪正斗争来判断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下列哪一种说法欠妥

11.

引经药如吴茱萸、藁本等适用于

12.

疾病的基本病理主要是指

13.

证见: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选用的方剂是

14.

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是

15.

经络的哪种病理变化可致“厥”

16.

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

17.

形成脾阴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18.

治疗痰浊痹阻之胸痹,首选药物是

19.

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主要与下列哪一组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20.

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21.

下列哪种治法为从治法

22.

既治寒痰咳喘,又治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的药物是

23.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确切病机是

24.

下列哪一项不是痢疾的主要病理变化

25.

心悸心血不足证的治法为

26.

病证寒热转化主要是由于

27.

证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味,面色咣白,倦怠便溏,宜选用的方剂是

28.

中医学“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最早见于

29.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的目的是

30.

用苦寒泻火药治疗某些热病,热象反而加重,应该如何

31.

关于气滞,下列哪一项叙述欠妥

32.

脾虚水肿者,首选药物是

33.

“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出自于

34.

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是

35.

为了提高针灸促排卵的效果,针灸的治疗应在月经周期第几天开始

36.

脾虚湿盛之食少泄泻,水肿腹胀,脚气肿满者,首选药物是

37.

鸡血藤的功效为

38.

徐疾补泻法的补法操作为

39.

可用于暑湿泄泻,利小便以实大便的药物是

40.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主要用于

41.

下列方剂的组成中不含桂枝的是

42.

治疗寒湿腰痛时,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灸

43.

最早绘制我国彩色经络腧穴图的专著是

44.

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证见胸胁胀满疼痛、阴疽流注等,治疗此证的药物为

45.

具有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作用的方剂是

46.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于消法的范畴

47.

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的是

48.

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49.

不是原穴的腧穴是

50.

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处方是

51.

鼓胀实证一般均配合使用的治法是

52.

阳水辨证属湿热壅盛者,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53.

证见:咽喉燥痛,手足心热,咳痰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选用的方剂是

54.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是

55.

犀角地黄汤既可清热解毒,又可

56.

搏证的行痹针灸治疗,除选主穴外,还应加

57.

根据脘腹各部位的划分,上腹部剑突下称为

58.

温经汤主治的病机是

59.

虚里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为

60.

八纲辨寒热是指

61.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真人养脏汤的组成

62.

通乳的经验穴为

63.

百会、头维、风池、内关、血海、膈俞可用于治疗

64.

下列关于表证与里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65.

证见:胃脘疼痛,或有热感,口黏而苦,口干而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应辨证为

66.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之语,是对下列哪一项的最好说明

67.

患者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苔白润,脉滑,宜选用的方剂是

68.

首先建立“癫狂痴呆”专论,对痴呆进行专门论述的著作是

69.

虚证疼痛的特点为

70.

对表证的认识,下列哪一项欠妥

71.

具有甘淡渗泄、利水渗湿、兼能泄热功效的药物是

72.

肌肤厥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为

73.

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74.

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

75.

白前和前胡皆有的功效是

76.

“胃痛”这一病名,在唐宋以前的中医文献中最常与何病混淆

77.

即可活血祛疲,又可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78.

脾虚湿滞型黄疽的治法是

79.

桑白皮可治疗的病证是

80.

下列哪一项不是散剂的特点

81.

针刺印堂时宜选

82.

针刺大巨时宜选

83.

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是

84.

形成寒热真假的病机是

85.

甘草的入药部位是

86.

蒲黄的入药部位是

87.

黄疸消退后的肝脾不调证,宜选

88.

黄疸消退后的气滞血瘀证,宜选

89.

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90.

隔附子饼灸可用于治疗

91.

痰浊上扰可见

92.

痰阻经络可见

93.

肝气犯胃型胃痛宜选方剂是

94.

湿热中阻型胃痛宜选方剂是

95.

肾虚泄泻,若跻腹冷痛,可用

96.

紫雪丹的功效是

97.

安宫牛黄丸的功效是

98.

痞满痰湿中阻证的代表方是

99.

痞满湿热阻胃证的代表方是

100.

导赤散与犀角地黄汤共有的药物是

101.

四物汤中有而生化汤中没有的药物是

102.

湿邪留滞经脉之间则

103.

湿犯上焦则

104.

苏子具有的功效是

105.

白果具有的功效是

106.

疮疡阳证为

107.

疮疡已成脓为

108.

肝络失养证胁痛的代表方是

109.

瘀血阻络证胁痛的代表方是

110.

泄泻肾阳虚衰证的治法是

111.

泄泻食滞肠胃证的治法是

112.

性味苦平的药物是

113.

性味苦寒的药物是

114.

气胀则

115.

虫积则

116.

中风中脏腑脱证的治法是

117.

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的治法是

多选题 (一共60题,共60分)

118.

脏躁的临床特点是

119.

热淋在临床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

120.

与郁证中的梅核气相比较,虚火喉痹的特点有

121.

《内经》记载的水肿有

122.

中风的辨证应辨

123.

本有发热恶寒,若恶寒自罢,不恶寒而反恶热,烦咳、尿赤、苔黄,证属

124.

引起血证的病因有

125.

心经的起止是

126.

下列药物的适应证叙述正确的有

127.

治疗癃闭肝郁气滞证可选用

128.

风邪的致病性质有

129.

心气虚的临床特点是

130.

督脉为阳脉之海是因为

131.

下列哪些措施对肿瘤预后有重要意义

132.

属于寒邪的有

133.

湿邪阻遏气机可引起

134.

奇经的生理功能有

135.

经与络比较,经的特点是

136.

罐的吸附方法中,属于火吸法的是

137.

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须具备

138.

直接与头部有联系的经脉是

139.

亡阳证候的辨证要点是

140.

《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小便不通是由于热在

141.

肝郁气滞证之胁痛特点是

142.

表邪不解、内传入里是由于

143.

使气机障碍的因素有

144.

与眩晕病的发生有关的是

145.

下列属于艾条灸的是

146.

形成寒证的原因有

147.

下列哪些是辨证中所说的“毒”

148.

下列病证不宜用三棱针法的有

149.

引起实证的病因病机是

150.

痰停于胃,可见

151.

下列属于峻下逐水药的是

152.

大黄可用于治疗

153.

下列哪些是癃闭的病理因素

154.

水肿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有关

155.

遗精的病因主要是

156.

气不摄血与血热妄行的辨证要点是

157.

伤寒证是指

158.

瘀胆型肝炎的临床特征为

159.

郁证虚证辨证分型有下列几型

160.

痔疮出血,血色鲜红,宜选

161.

芦荟的主治病证是

162.

巴豆的功效是

163.

下列哪些病理变化是导致内风证的基础

164.

泻下药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

165.

阳痿命门火衰者,治法宜用

166.

大黄的功效是

167.

芒硝的功效是

168.

绛舌所主的病证是

169.

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

170.

胃脘痛应注意

171.

在古代,中风被称作

172.

拔罐的作用有

173.

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

174.

皮内针的施术部位多选用

175.

中风脱证的临床表现有

176.

肾虚水泛证的表现为

177.

拔罐法一般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