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今日青年之弱点
章太炎
现在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因为大凡作一件事情、在起初的时候,很不容易区别谁为杰出之士,必须历练许多困难,经过相当时间,然后才显得出谁为人才。其所造就方才可靠。近来一般人士皆把事情看得容易,亦有时凑巧居然侥幸成功。他们成功既是侥幸得来.因之他们凡事皆想侥幸成功。但是天下事那有许多侥幸呢?于是乎一遇困难.即刻退却。所以近来人物一时侥幸成功,则誉满天下;一时遇着困难废然而返,则毁谤丛集。譬如辛亥革命侥幸成功,为时太速。所以当时革命诸人多半未经历练,真才不易显出。诸君须知凡侥幸成功之事。便显不出谁是勇敢。谁是退却,因之杂乱无章,遂无首领之可言。假使当时革命能延长时间三年,清廷奋力抵抗,革命诸人由那艰难困苦中历练出来,既无昔日之侥幸成功,何至于有今日之纷纷退却。又如孙中山之为人.私德尚好.就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实是他的最大弱点。现在青年只有将这个弱点痛改,遇事宜慎重,决机宜敏速,抱志既极坚确,观察又极明了,则无所谓侥幸退却.只有百折千回以达吾人最终之目的而已。
现在青年第二个弱点,就是妄想凭藉已成势力。本来自己是有才能的,因为要想凭籍已成势力,就将自己原有之才能皆一并牺牲,不能发展。譬如辛亥革命,大家皆利用袁世凯推翻清廷,后来大家都上了袁世凯的当。历次革命之利用陆荣廷岑春暄,皆未得良好结果。若使革命诸人听由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做去,旗帜鲜明,宗旨确定,未有不成功的。你们的少年中国学会,主张不利用已成势力我是很赞成的。不过已成势力,无论大小,皆不宜利用。宗旨确定,向前做去,自然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天多似一天.那力量就不小了。惟最要紧的须要耐得过这寂寞的日子.不要动那凭藉势力的念头.
现在青年的第三个弱点,就是虚慕文明。虚慕那物质上的文明。其弊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虚慕那人道主义,也是有害的。原来人类性质,凡是能坚忍的人,都是含有几分残忍性。不过他时常勉强抑制,不易显露出来。有时抑制不住,那残忍性质便和盘托出。譬如曾文正破九江的时候,杀了许多人,所杀者未必皆是洪杨党人,那就是他的残忍性抑制不住的表示,也就是他除恶务尽的办法。这次欧洲大战.死了多少人,用了若干钱,直到德奥屈服,然后停战。我们试想欧战四年中,死亡非不多,损失非不大。协约各国为甚么不讲和呢?这就是欧美人做事彻底的表现,也就是除恶务尽的办法。现在中国是煦煦为仁的时代.既无所谓坚忍,亦无所谓残忍,当道者对于凶横蛮悍之督军,卖国殃民之官吏,无不包容之奖励之,决不妄杀一个,是即所谓人道主义。今后之青年做事皆宜彻底.不要虚慕那人道主义。
现在青年第四个弱点,就是好高骛远。在求学时代。都以将来之大政治家自命.并不踏踏实实去求学问。在少年时代,偶然说几句大话,将来偶然成功,那些执笔先生就称他为少年大志。譬如郑成功做了一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的八股,中有汤武证诛,亦洒扫也;尧舜揖让,亦进退也;小子当之,有何不可数语。不过偶然说几句话而已,后人遂称他为少年有大志。故现在青年之好高骛远.在青年自身当然亟应痛改。即前辈中之好以(少年有大志)奖励青年者,亦当负咎。我想欧美各国青年在求学时代.必不如中国青年之好高骛远。大家如能踏踏实实去求学问。始足与各国青年相竞争于二十世纪时代也。
问题:
(1)请概括今日青年的弱点。
(2)通观材料第一段,作者认为“现在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根据文段可知,今日青年有四大弱点:把事情想得太容易,有时会侥幸成功.但凡遇到问题便颓然而返;妄想凭借已成势力,反而将自己的原有之才废弃掉,使之不能发展;虚慕物质文明与人道主义:好高骛远,自命不凡,难以踏踏实实去求学问。
青年的第一弱点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却不好完成。因为,成功往往需要青年经过长期历练.总结了经验,增长了才干,方能铸就自己成为杰出人士,才称得上实实在在的成功。而现在的青年,不想付出.不想磨炼自身,总想着凡事可以侥幸成功,把成功想得过于轻松简单。结果往往不成,半途而废,失望归来.诽谤咒骂;偶然侥幸成功的人,没有经过时间的磨砺,纵使誉满天下,也是经不住时间的验证。一遇困难.就立刻退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且还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
- A.苏轼
- B.欧阳修
- C.王安石
- D.辛弃疾
-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 )
-
- A.新航路的开辟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B、C、D、E、F、G、H八个嫌疑犯的供词如下:
A:C是主犯。
B:D是主犯。
C:我是主犯。
D:我不是主犯。
E:C不是主犯。
F:D是主犯。
G:我和C都不是主犯。
H:D和A之中有主犯。
事后证实,八人中只有三人说真话,其中包括H。
问题:说真话的是谁?谁是主犯?并写出推理过程。
-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给农业种子公司寄了封信,要求公司寄一些无籽西瓜的种子来。为此,甲、乙、丙三人议论起来:
甲:“简直是无稽之谈,无籽西瓜怎么会有种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乙:“凡是植物都有种子,西瓜是植物,西瓜也肯定有种子;无籽西瓜是西瓜,所以无籽西瓜也有种子。这是逻辑推理的结论。但又如甲所说的,认为无籽西瓜有种子是不合逻辑的,因为无籽西瓜一颗籽也没有,事实上也是没有种子的。所以,逻辑和事实是两回事。”
丙:“无籽西瓜当然有种子,这是不存在什么逻辑矛盾的。如果从无籽西瓜中直接取种当然不可能,但是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取得无籽西瓜的种子。认为无籽西瓜没有种子,在逻辑上才是混乱的。”
问题:甲、乙、丙三人谁讲得对?谁讲得不对?简述理由。
-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早晨,王老头被害死在他的卧室里。公安人员调查现场时,听邻居反映,王老头的两个儿子都想独吞其家产。于是讯问这两个儿子说:“案前你们是否去过死者的卧室,如果你们不是罪犯的话,那么就应该说实话”。大儿子说:“我进去过,是想跟父亲要点钱用,可他睡得很沉,我只好出来了。当时的准确时间我已记不清了。”小儿子说:“我进去过,是给房里的老式挂钟上紧发条的,当时挂钟显示的时间是8点20分。”“你拨没拨动指针?”公安人员问。
“没有必要,因为它走得很准确。”小儿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公安人员立刻拘留了小儿子。
问题:公安人员在认定小儿子可能是罪犯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推理?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