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给定资料: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习近平说,“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就在这个评价里。

  看看地图就明白了。中国最大的盐湖在青海.长江、黄河、澜沧江3条大河也都发源于青海。这里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屏障。

  从自身说,青海的生态保护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大局说,青海的生态保护,尤其是对三江源“中华水塔”的保护又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如果三江源这个“水塔”的“储水”“配水”能力退化,或者不能确保流出“一江清水”,下游生态就会加剧恶化。

  生态保护是全国一盘棋。习近平要求青海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不仅要让青海的生态资源永续造福人民,更要为下游的生态建设提供保障。习近平常讲,生态环境保护“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就是这个意思。

  考察期间,习近平对青海生态保护定目标、下任务,要求青海“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全面加强。要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

  习近平对生态保护一直非常重视。历次国内调研和历年全国两会,生态保护问题都是他关注的重点。而且,一定会抓落实、抓反馈。

  2016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财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求青海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这次青海考察,就是来看落实,并进一步提出要求。

  同样是在全国两会,习近平叮嘱黑龙江代表团要保护好湿地,同时,他重点询问了大小兴安岭停伐转型情况。

  两个月后,习近平便来到黑龙江调研。专机从北京直飞“祖国林都”伊春,主要就是考察林区转型。

  登上黑瞎子岛,习近平又实地察看保护与开放开发总体规划,要求保护生态,留一张“白纸”。

  一手抓落实,另一手就是定红线。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对于生态保护问题,都讲得很重,并反复告诫。

  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严肃强调,“要精心研究和论证,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列入后全党全国就要一体遵行,绝不能逾越”。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更是对“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等现象提出批评.强调对搞“假生态”、不计成本追求任期内视觉效果变化的地方干部提出警诫。习近平重视生态保护,既是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又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紧迫任务出发的。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因此习近平才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问题,往上追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同时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

  习近平反复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上,实际上就是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培育新结构、形成新格局.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习近平对东北全面振兴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部署中,就明显带有这方面的布局。这次青海考察,习近平关注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关注光伏产业链发展,同样具有战略布局的信号意义。

“给定资料”中提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因此习近平才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例文: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实现了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转变。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深刻理论总结,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道路。

  绿色发展引领经济新常态。“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是发展始终面临的矛盾,这也是经济新常态下最大的发展难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受力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解决经济和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虽然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之路,但是却未能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踟蹰不前。因此,经济新常态下需要准确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发展经济的主动力转到低碳绿色、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需要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让绿色发展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导向。

  绿色发展体现大国担当。近年来,发达国家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新兴市场国家立足自身优势,在推行绿色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成为了国际共识。中国作为经济增长速度飞快的新兴经济体,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崛起中大国的绿色责任。比如,签署巴黎气候协定、打造绿色低碳“一带一路”、启动G20峰会碳中和项目等,都是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上的积极行动,体现了大国担当。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兑现消减碳排放的承诺,才能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对于我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度,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但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均是老百姓抱怨较多的问题,生态环境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块短板。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因此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大幅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更大程度改善民生福祉。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描绘的美丽中国,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同心众力。在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下定最大的决心,保持坚如磐石的定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德与法律不同之处,在于道德不属于社会规范、不具有规范性
  • B.道德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 C.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 D.社会公德规范是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这段话是荀子对道德起源的阐述。结合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关于道德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德产生的根源在于人性本恶
  • B.道德的作用是为了遏制人的欲望
  • C.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 D.道德具备强制的约束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涌现出大量的朝代,这些朝代的发展证明了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规律;即朝代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繁荣发展”、到后期时,往往因为“宦官专政、外戚夺权、君主昏庸无能”等原因,而使得权力侧落、甚至一个国家走向灭亡。下列关于国家发展、灭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仍沿用汉的国号,并息兵养民开创“光武中兴”,标志着西汉灭亡
  • B.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它是司马懿取代曹魏所建立的新政权
  • C.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军擅长骑射、军事实力强大,在战争中战无不胜,如西夏、金、南宋、北宋等政权均是被元所灭
  • D.明朝末年战争不断、农民起义相继发生,其中李自成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朝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来源有古代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也有来源于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等。下列成语中包含的历史故事时间最早的是:

  • A.请君入瓮
  • B.草木皆兵
  • C.司空见惯
  • D.滴水穿石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事件,下列事件中发生的时间最早的是:

  • A.商鞅变法
  • B.文景之治
  • C.牧野之战
  • D.光武中兴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