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让城市如大自然般环境优美是每个人的愿景。近年来,“生态城”“宜居城”“山水田园都市”等理念的提出,意味着生态建设已列入政府工作重心。但“绿色”最好看也最难“画”,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二次污染的困境。
日前有网友曝料称,河南省商丘市一条街道两边的树根被人用水泥浇灌,目的是抑制空气浮尘。有媒体指出,把树根用水泥浇灌,会阻碍树的成长,甚至把树“逼死”。此事引起商丘市相关部门重视。当天下午,他们组织人员连夜切割水泥,为树揭盖松绑。
随后,商丘市委宣传部通报了该事件的调查进展,承认在施工中存在“监管不到位”。通报称,经查,梁园区公用事业局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为减少黄土裸露,对破损严重的哈森路人行道实施硬化,但“由于时间紧,监管不到位,局二级机构区市政工程管理处人力不足,招用的社会施工队没有按照要求施工,致使部分行道树池被一体硬化”。
尽管此次事件中4名涉事官员已被追责处理,但近些年,用不可思议的“环保”方式挑战公众神经的事件,屡见不鲜。英国《卫报》曾刊文《中国的绿色承诺只有一层油漆那么厚》,将矛头对准“云南富民荒山刷绿漆”事件;2009年,我国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 但是“大树进城”充景观之风仍在各县市盛行……
无论是“水泥封树”,还是“荒山涂绿漆”,这些打着保护生态旗号,却破坏生态的行为,在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贾卫列看来,都属于“伪生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硬化河道。为了防洪排涝,修筑堤坝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城市把整个河流的堤岸全部硬化,甚至为了排水方便,把原先自然状态的河道截弯取直,并用水泥、石头等砌垒住河堤、河床,致使河流的自净、蓄洪能力下降。
拔除杂草。虽然这能让草坪看上去整齐划一,但会造成地皮裸露,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此外,把城市林地落叶扫掉,表面看似“干净”,实质是将养分扫走,导致森林树木储水、降尘功能降低。
人造绿化。利用“冷冰冰”的水泥隔离带和“摆花坛”等假绿化来刻意营造城市的色彩,或者栽植人工草皮,把道路、河流原有的林带砍掉,栽植上所谓的“色带”。这些人为营造城市绿景行为,忽略了景观生物生命力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协调性,犹如一个生命体“有头有脚却没有身子”。
大树移植。在许多城乡规划建设中,移植外来植物,造成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被破坏。调查数据显示:有些城市大树移植成活率很低,死亡率超过70%。更有甚者,今天栽大树,明天改花园,后天植草坪,这种反复折腾,使得当地的植被、生态反复被破坏。
转移污染。打着建设生态文明的旗号,进行污染跨区域转移,把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经过包装后,以生态项目的名义迁到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加重当地污染。此外,有些生态建设只是空喊口号,却没有落实措施。比如,建设统一的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后,却不按规范运营,或者是在生态农村建设中,铺设下水管道后,污水不做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这些都使得污染加剧。
贾卫列强调,“伪生态”与生态文明建设背道而驰,如果它长期存在,将会混淆保护生态和破坏生态的界限,致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成为“乌托邦”。
在贾卫列看来,“伪生态”的存在,是由于我们仍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去诠释“生态”,片面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治污、种树,忽视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地方政府追求GDP的绝对增长,以至于把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当作政治口号和争夺资源、牟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此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使得老百姓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而决策者缺乏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基础知识,也使得“拍脑袋”的决定存在。
要使“伪生态”转变为“真生态”,必须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它是人类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建立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
请根据“给定资料6”,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伪生态”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伪生态”是对生态文明的片面理解,属于破坏生态的行为,与“真生态”背道而驰。硬化河道、拔除杂草、人造绿化、大树移植、转移污染等都属于“伪生态”。此类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用工业文明思维诠释“生态”,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政治口号和牟利工具,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伪生态”的长期存在,会混淆保护生态和破坏生态的界限,并且阻碍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必须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才能“去伪存真”,实现“真生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道德与法律不同之处,在于道德不属于社会规范、不具有规范性
- B.道德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 C.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 D.社会公德规范是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
- 查看答案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这段话是荀子对道德起源的阐述。结合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关于道德说法错误的是:
-
- A.道德产生的根源在于人性本恶
- B.道德的作用是为了遏制人的欲望
- C.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 D.道德具备强制的约束力
-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涌现出大量的朝代,这些朝代的发展证明了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规律;即朝代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繁荣发展”、到后期时,往往因为“宦官专政、外戚夺权、君主昏庸无能”等原因,而使得权力侧落、甚至一个国家走向灭亡。下列关于国家发展、灭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仍沿用汉的国号,并息兵养民开创“光武中兴”,标志着西汉灭亡
- B.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它是司马懿取代曹魏所建立的新政权
- C.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军擅长骑射、军事实力强大,在战争中战无不胜,如西夏、金、南宋、北宋等政权均是被元所灭
- D.明朝末年战争不断、农民起义相继发生,其中李自成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朝
- 查看答案
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来源有古代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也有来源于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等。下列成语中包含的历史故事时间最早的是:
-
- A.请君入瓮
- B.草木皆兵
- C.司空见惯
- D.滴水穿石
- 查看答案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事件,下列事件中发生的时间最早的是:
-
- A.商鞅变法
- B.文景之治
- C.牧野之战
- D.光武中兴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