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以下是关于部分国家教育发展情况的内容:
●纵观近几十年来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自低收入家庭、少数族裔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学生,进入大学的数量和人口比例都有了显著提高。
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大学数量众多,只要考生学习努力,拿到一份大学录取并不难;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高校和政府已经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相应的法律保障,个人的教育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因素和个人努力,难以责怪政府和社会体制。
事实上,美国政府也在不断努力消除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弱势群体的入学概率。
在法律建设上,美国通过实施黑人、女性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平权法案和采取积极补偿行动,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极大缓解了教育系统中存在的种族和性 别歧视问题。
同时,联邦政府还设置了许多奖助学金项目,比如最著名的佩尔助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
美国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也不敢采取任何针对学生家庭出身的歧视性举措。在招生和就业过程中,针对考生和应聘者个人背景的歧视在美国社会中是不可触碰的雷区。一旦发生,会酿成严重的法律后果和极大的名誉危机。
同时,很多美国高校自身也希望扩大学生背景的多元性,并在推动教育公平、扶助弱势群体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美国高校中往往设有积极补偿行动计划,承诺在招生录取和评选奖助学金方面对弱势群体考生予以优先照顾。
●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教育注重平等,其主要体现为“面的平等”,区别于欧美所强调的
“个人化的平等”。日本强调“通过创造均质的空间和均质的时间,形成‘平等’分配资源的基础,从而将机会均等的概念真正适用于教育”。
在这个“面的平等”指导思想下,日本确立了均质的资源分配体系,以及中央集权式的课程政策;以班级为单位,提供均质均量的学校设备、课程内容以及教员,从而保证城市与农村教育条件的平等性。
除了城乡学校的设施无差别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日本还做到了让城乡学校的老师在数量和资质上一样平均。当然,也有老师不那么愿意到偏远的岛屿和乡村教学;但是日本实行轮调制,老师必须在一定区域内轮调,三年到五年之后必须换一所学校。这样的安排,除了出于公平的考虑外,也是为了让老师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得到不同的锻炼,以提升自身的能力。
据日本教育界相关人士说,因为偏远地区的学校班级规模更小,而老师的素质和城里的老师并无差异,所以偏远地区的孩子得到老师的指导会更多,反而学习成绩(会比城市孩子)更好一些。
在2007年以前,日本是没有贫困儿童这样的议题的。直到2009年经过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发现日本有16.3%的孩子过着人均不足6万元人民币/年的生活(日本以人均收入低于中间值的一半为贫困线)。于是贫困儿童成了日本新的社会议题。Kids'Door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成为一个专注于提升贫困儿童学力的非营利社会组织(NPO)。
Kids'Door经过研究发现,家庭收入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状况:父母收入少的孩子(大多是单亲家庭或是生活在看护所的孩子),他们通常在家学习的时间会少于家庭经济好的孩子,能获得的校外体验也更少。由于接受不到充分的教育,这些孩子通常也不能从事高收入的职业,从而导致下一代的继续贫困。为了切断这样一个贫困的连锁链条,Kids'Door利用大学生志愿者,为家庭贫困的孩子提供一对一的学习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升入高中和大学。
●20世纪60年代,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英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1969年英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几乎是50年代中期的一倍。有利的物质环境使学校能够雇用更多的教师,促进了班级规模的改善,1965年初等学校班级就读人数超过40人的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由原来的30%以上下降为13%,班级的平均人数为30.7名,班级规模的缩小也使得教育质量得到了改善。
《1944年教育法》对中央教育拨款进行了调整,拨款在总的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提高到了战后的55%,财政投入的重心转移到了中央财政的肩上。对私立和教会学校在经费上给予补助,建立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在内的公共教育体系,使初等与中等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接轨,对中等公立学校实行免费制。
1992年教育与科学部改组,成立了教育与就业部,集权趋势更加明显。《1993年教育法案》规定为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学校特设一个拨款机构,同时设立教育标准局,以视察指导由国家直接拨款的学校,缩小各地区和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更加有效地管理和保障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质量的平衡和提高。
2007年英国公布了《儿童计划: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政府提出了如下政策:对贫困家庭,政府将努力解决其住房贫困问题:在3年内投资9000万英镑改善残疾儿童的设施,并将残疾儿童享受福利资助的年龄延长至18岁:为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提供最为优秀的教师:针对处于犯罪危险期的青少年,在3年内投资2000万英镑用于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预防,投资6600万英镑对最有可能犯罪的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假如你是某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归纳整理一份《关于国外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要点,供领导参阅。
要求:
(1)提炼准确,归纳合理;
(2)条理清楚,不考虑格式:
(3)不超过35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美、日、英在教育发展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并取得显著成绩。为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美国:通过制定实施教育相关法律,缓解了教育系统中存在的种族和性别歧视问题,高校设置积极补偿行动计划,在招生录取和评选奖助学金方面对弱势群体予以优先照顾。
日本:注重教育“面的平等”,确立均质的资源分配体系,保证在教学资源软硬件上的平等。成立专注于提升贫困儿童学力的社会组织,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
英国:通过法律法规保证教育投资的增加,成立专门机构监管教育拨款和教育质量。制定儿童计划,通过投资解决少年儿童教育发展问题。
综上,我市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做好资金监管工作,加强对弱势学生的资助,成立社会组织帮扶困难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道德与法律不同之处,在于道德不属于社会规范、不具有规范性
- B.道德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 C.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 D.社会公德规范是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
- 查看答案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这段话是荀子对道德起源的阐述。结合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关于道德说法错误的是:
-
- A.道德产生的根源在于人性本恶
- B.道德的作用是为了遏制人的欲望
- C.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 D.道德具备强制的约束力
-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涌现出大量的朝代,这些朝代的发展证明了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规律;即朝代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繁荣发展”、到后期时,往往因为“宦官专政、外戚夺权、君主昏庸无能”等原因,而使得权力侧落、甚至一个国家走向灭亡。下列关于国家发展、灭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仍沿用汉的国号,并息兵养民开创“光武中兴”,标志着西汉灭亡
- B.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它是司马懿取代曹魏所建立的新政权
- C.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军擅长骑射、军事实力强大,在战争中战无不胜,如西夏、金、南宋、北宋等政权均是被元所灭
- D.明朝末年战争不断、农民起义相继发生,其中李自成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朝
- 查看答案
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来源有古代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也有来源于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等。下列成语中包含的历史故事时间最早的是:
-
- A.请君入瓮
- B.草木皆兵
- C.司空见惯
- D.滴水穿石
- 查看答案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事件,下列事件中发生的时间最早的是:
-
- A.商鞅变法
- B.文景之治
- C.牧野之战
- D.光武中兴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