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①时至今日,还有很多转基因方面的虚假报到。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转基因科普还需形成合力,科研机构、管理机构、大众媒体和社会人士都还有很多工作可做。③国内有“转基因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国外有“转基因马铃暑试验大鼠中毒”“转基因玉米致癌”等。④虽然这些消息已被科学界和有关国家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否定并证伪,但还是有不少人相信就是假的。
第二段:⑤日前,中央2015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⑥虽是近9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第六次提到转基因技术,因此还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三段:⑦近年来,转基因一直是个社会的热点话题,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达成共识。⑧其中原因更是令人深思。⑨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把人们的精神绷得紧紧的。⑩从湖南曝出的“黄金大米”事件,到中储粮的“转基因油入库”风波,再到湖北的“转基因作物违规种植”事件,近年来的这些转基因违规事件也加强了人们的担忧。?实际上,对于转基因技术缺乏共识,主要症结在于安全性上,这就凸显了科技的重要性。?严谨专业的科学语言需要与个人的思维对接。?接地气的科普,就是用老百姓的语言、适应大众的接收方式,讲清楚,说明白。?加强科普的有效性,还需在舆论导向、思想认识层面形成公开的讨论氛围。
二、校阅改错题:下列文字在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如段落或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请指出其中的8处并予以改正。(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时,请使用段落序号和句子序号,不用抄写全句。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写出8处即可)
1.第一段:①句中有错别字,“报到”改为“报道”
2.第一段:③标点错误,“转基因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改为“转基因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
3.第一段:③错别字,“暑”改为“薯”
4.第一段:④句中语法错误,“假的”改为“真的”
5.第一段:②句语句顺序不当,②放到④后面
6.第二段:⑤表述不当,“中央2015年‘一号文件’”改为“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7.第二段:⑥句中关联词错误,“因此”改为“但是”
8.第三段:⑦句中语法错误,“已经达成共识”改为“难以达成共识”
9.第三段:⑨用词不当,“精神”改成“神经”
10.第三段:⑩句中用词下当,“加强”改为“加剧”
11.第三段:?句中用词不当,“科技”改为“科普”
12.第三段:?用词不当,“个人”改为“大众”
13.第三段:?句中用词不当,“接收”改为“接受”
14.段落顺序错误,将第一段放在第三段后面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G省A市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成立于2003年12月,是A市环境保护局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监测站主要负责对全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放射性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例行监测,负责对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负责全市环境污染事件调查监测、环境执法监测以及各类技术服务监测等工作,分析、评价全市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全市环境监测工作,落实“测管协同”工作机制。目前,A市环境监测站已具备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和底泥、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辐射等方面的监测能力,能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任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A市环境监测站所承接的常规监测任务繁重,据不完全统计,监测站每年出具的数据量在10万个以上,为适应环境监测新形势,A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更新监测设备。同时,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监测力量,近几年累计引进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20人,现有工作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85%。
张俊是个85后,是监测站2013年从某名牌大学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张俊是校级优秀毕业生,进站后师从王总工程师,目前已迅速成长为监测站的青年骨干。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环境监测评估服务市场化建设逐步成型,加上人员流失,站里的技术力量有限,虽然张俊主要负责的是环境应急监测和水质监测等,但基本上也成了“救火队员”,哪个工作领域缺人,就去哪里。
2015年,为了更好地落实《G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12369环保投诉响应机制的通知》精神,A市环境保护局决定让监测站加入全省环境保护投诉响应机制,按照“测管协同”的原则,监测站牵头负责环境质量异常情况的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牵头负责环境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工作,凡是环境涉诉事件,两部门同时出现场,同时进行结果反馈,违法违规事件由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进行后续处理,其余事件由监测站牵头处理,做到接报必测、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2018年9月30日凌晨1时许,患有心脏病的A市高新区居民李先生因其住处附近一栋商务大楼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干扰,休息不好导致病情加重,遂向市长热线进行投诉。接到转来的投诉后,监测站立即安排监测人员去往现场,经监测,当时的噪音为49分贝,符合国家规定的夜间时段50分贝以下的标准。现场监测结果认定,涉诉企业没有违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由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处理,监测数据由环境监测站提供。因李先生不接受这个结果,质疑监测站数据造假,领导派张俊负责后续协调事宜。
张俊找到了李先生,沟通过程中李先生情绪很激动;“我每天生活在他们制造的噪音里,整夜不能睡,心脏病越来越严重,我有医院诊断证明!现在你们说他们的噪音符合标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那么大的嗡嗡声,你听不见?还敢说符合标准!我不信,我要求你们再检测!张俊表示理解李先生的心情,耐心向李先生解释国家的噪音标准,并承诺进行复检。之后张俊多次进行实地查看,特别是在凌晨时段进行了两次现场监测,结果发现有个别时间点噪音达到51分贝,总体没有违反国家规定。为了想办法降低噪音,张俊仔细勘查了现场周围环境,发现部分设备具备加装降噪设施的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经过张俊的反复协调沟通,商务大楼运营方最终同意加装降噪设备,但工期比较长,需要三个月。张俊向李先生反馈了结果,李先生却认为几次检测结果有出入,不可信,而且装个降噪设备要三个月时间,分明是拖延敷衍。他表示如果不马上解决,将向更高一级部门投诉。
2018年10月5日,峰石区大冲村居民打市长热线,反映村子里的工厂夜间偷排废水废气,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监测站接报后立即安排应急检测,正在休假的张俊被紧急叫了回来。当晚,张俊带着检查人员小王进入大冲村时,涉诉工厂正在进行生产。张俊发现生产车间地上摆着大量模具,散发出明显的氨气味和其他异味,车间地上有石蜡和积水,烘焙区上方的一根烟囱穿过屋顶,向外排放白色气体。通过走访厂区,张俊发现厂区的固体废弃物堆放不合规,存在污染土壤的可能,立即向厂方指出问题,并做了记录。
张俊按规定调取了该工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记录,发现在过去的监测记录中,厂区周边的大气监测点均未超标。张俊将结果告知围观的村民,村民们议论纷纷,“每次检测都说合格,合格能有这么难闻的味道?”“小伙子,环保监测是干啥的?凭什么你说合格就合格?”还有村民把张俊拉到一边说,“他们工厂经常晚上干活,有时还有洒水车过来洒水,这不是造假吗?”说着还给张俊看了手机里拍摄的照片。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张俊当场给大家讲解了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特别强调根据现有监测设备的技术性能,数据被人为影响的可能性很小,村民们半信半疑。
村主任告诉张俊,这些投诉的村民中有的是被工厂解聘的工人;有的是听说市里原本打算整村征地,就是因为有这家工厂而搁置了,所以他们希望工厂赶紧搬走,好获得一些征地补偿。涉诉工厂负责人则表示,工厂从未向外直排工业废水。经过现场检查,张俊没有发现工厂直接对外排放工业废水,车间地板上确实有水渍,但地板做了防渗漏处理,虽然有细小裂缝,水并不会大面积渗出。但在车间围墙外涵洞处,确实可以看到有两个排水口正在往外排水。张俊和小王进行现场取样,他们按照流程分别在两个排水口取样。村民围着小王说:“这水这么脏,肯定有问题。”小王边取样边随口回应:“不排除这种可能。”听小王这么一说,村民们炸开了锅:“是吧,我们就说工厂有问题吧,你看专家都这么说。”张俊立刻纠正:“水体浑浊的原因有很多,现在没有做技术分析,我们还不能下结论。”村民却不理会:“上次那个人拿个那么小的机器来,估计没这个准!”张俊向村民表示环境监测都是由他们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监测仪器功能不一样,仪器设备大小不会影响监测结果,让大家放心。然后张俊又穿上防水服,猫着腰钻进涵洞,在涵洞内的沉积处取了一次样。旁边有村民赞叹说,“这小伙子还像点样,能吃苦!”样品检测结果出来后,数据并未超标。但是村民们始终认为这么脏的水不可能达标,觉得监测站在给工厂打掩护,拒绝接受检测结果,说要继续投诉。
2018年10月12日上午,监测站马站长接到紧急电话通知:一辆装有5吨苯酚的罐车在滨河西路三段北约200米处翻车,虽经紧急处置,还是有大约2吨苯酚流入九枝江。苯酚泄漏威胁下游15公里处西王镇17个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为了快速评估水污染影响的区域和时间,消除村民恐慌心理,监测站立即启动了应急监测程序,王总工程师带着张俊和其他水质监测人员,携带应急仪器设备进入事件现场。
西王镇村民看到监测人员开始对取水口附近的水质进行监测,十分担心饮用水安全,纷纷抢购桶装水,部分村民还在西王镇大奇山下排队取山泉水,场面非常混乱。西王镇唐镇长非常着急。张俊向唐镇长解释水质变化情况,同时说明随着上游来水稀释和污染带下移,这次污染事件对西王镇供水负面影响持续时间会比较短,唐镇长听后,还是忧心忡忡地走了。
当晚8时30分,张俊监测发现,下游多处监测点的水质均已恢复,西王镇自来水厂供水口水质为一类达标水,于是立刻出具应急监测报告,并送达西王镇政府。半小时后唐镇长打来电话说,已经将水质达标的消息通知到各村。可抢购桶装水的行为没能得到遏制,到大奇山下取水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现在村民们不仅担心水有问题,还担心空气也被污染了,而且还把这事发到了网上,恐慌情绪有蔓延的趋势,放下电话后,张俊立即上网查看:
瓶中的鱼儿:苯酚有很强的毒性和扩散性,此次事件造成了周边空气污染,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开窗,不要去室外。
闲人就是我:苯酚流到江里了,自来水至少要等一周以后再喝才安全。
仰仰:据说公路边上的菜地也污染了,大家这两个月别买本地青菜啦,小心中毒。
落落大方:@楼上,你有没有常识啊,苯酚在公路上泄漏的,怎么会污染到青菜?
丽丽菜啦:现在的环境问题太严重了,地球没法待了,水有问题,菜也有问题,只能不吃不喝,就当减肥啦!
小灰灰:我刚看到官方报道,说江水合格啦,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钱钱:拍砖@楼上,据说现在的环境监测站设备没有那么先进,只能大致检测,很多有毒成分根本检测不出来。
风吹过韶华:我觉得这么短的时间,环保部门不可能那么细致,也就是大概齐地査了査,所以先不喝自来水为好!
陶土塑成:楼上不怕死,你就喝吧!
小霞霞:@小灰灰 哪个部门说水没问题啦?我不信,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查的出来啊!
绿林好汉:给你们个忠告,谁说可以喝也不要喝,现在说符合标准,可不一定对身体没害处,谁知道他们的标准有没有问题啊!
放飞自我:哎,你们互怼有劲儿吗?你们谁看到监测过程啦,眼见为实,都没看过,就别瞎说!
宇宙召集人:@楼上,说得好像你看过一样,你知道监测仪器长啥样嘛?
东风吹:就是就是,要是能去监测站看看他们的监测过程就好啦,省的在这瞎想!
近年来,A市环保系统一直注重搭建青年人干事创业的平台,强化岗位示范,将创先争优与青年承诺践诺相结合,树立和宣传了一批岗位能手和业务先进,张俊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一员,自进入监测站工作以来,张俊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2015-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A市环境监测站优秀工作者”,2016年获得了“A市环境监测系统青年标兵”,2017年获得了“A市环保系统青年突击能手”等荣誉称号。A市环境保护局官网“最美基层环境人”栏目还专门对他进行过采访报道,以下材料节选自该栏目报道:
记奋战在环境监测一线的青年标兵——张俊
他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工作在环保基层,奋战在监测一线,默默无闻地干着常人眼中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采样、分析、出数据、写报告。然而,他却把这些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做出了滋味,做出了成绩。他对工作的辛勤付出,为我市环保事业的高楼大厦筑起了坚固的基石。
我的工作服是“速干服”
张俊说,来到监测站后,每天都像在打仗,全市有129处地表水取样点位,每个月都要对各点位取一次样,为了确保按时完成各种报告,每个月初都会由2-3组人把129个点位全部采一遍,采完还要回去分析结果,加班对于监测站的同事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2018年8月9日是三伏天里平常的一天,张俊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单位,仔细清点采样设备后,外出取样。这一天,他要到14个河流断面采集地表水水样。第一个采样点位是南护城河,张俊和同事麻利地从车上取下采样器和塑料壶,先穿过一段残破的围墙,再蹚过一片杂草丛来到南护城河一段窄窄的由水泥砌筑的河堤上,河堤后满是生活垃圾,散发着让人作呕的臭味。在这里,张俊拽着绿色尼龙绳,将采样器缓缓沉入水中,装满水后,再缓提起,将水轻轻倒入塑料壶中,“这一桶(采样器)装满了水大概十多斤。”像这样将采样器放下,再盛满水提起的动作,他一天得做不下40次。“在采样中,比这环境恶劣的地方也遇到过,有些水的味道比这个还要臭。”张俊轻描淡写地说。
这是个被戏称为“出门5分钟,出汗两小时”的时节,经过近20分钟的户外工作,张俊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湿了大半。“同事们都管我们的工作服叫速干服。不知是用了什么材质,出汗湿得快,干得也快。就像是为我们这工作量身定做的。”张俊憨笑着说,“其实这不算什么,冬天才是最难熬的。需要在冰面上凿冰窟窿取样,一整天手脚都是僵硬麻木的。”车子开往下一个取水点的过程中,张俊回忆说,“毕业时我其实也有过很多选择的机会,师兄希望我跟着他读博士,做他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也有公司出高薪聘请我去做技术主管,但导师的话始终深深触动着我,他在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叮嘱我们,做一个环境数据人要有情怀,要用平凡和普通铸就伟大!如果说数据工作是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那么每一位业务精湛又肯扎根一线的监测员就是筑起这条生命线的基石。但现在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轻松和高收入的工作,致使基层监测力量匮乏。我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五年,当然期间也有过动摇,尤其是看其他同学比我轻松、比我挣钱多的时候,心里也很失落。而且有时候家里人也挺不理解,我一个城里孩子,没吃过什么苦,现在每天风吹日晒,有时候赶不上饭点还得挨饿。有一次我妈来看我,刚好我中暑了,她流着泪让我别干了,当时我真是纠结啊。但想来想去,怎么都放不下站里的工作。”
大家都不愿意,那就我来吧
近几年,A市环境监测站增加了辐射监测监管这一新业务、在同事们都“谈辐色变”的窘况下,张俊挺身而出,面对新的学科领域,他从零学起,先是买来专业书籍、上网查资料自学,后来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了辐射环境监测监管综合研修班,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张俊在做好现场监测工作的同时,靠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专业学习,光学习笔记就厚厚的两大本。研修班结业时,他撰写的论文《如何推进城郊辐射监测——基础知识普及和监测工作展开》获得培训班老师一致好评,被收录在《A市环保系统辐射环境论文集》。从零基础到撰写专业论文,张俊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令同事们刮目相看。
2016年初,G省环境保护厅下发文件,10月份要在全省环保系统进行辐射监测大比武。作为站里绝对的辐射技术骨干,张俊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项重任。由于当时现场监测也缺人手,那段时间,他白天外出采样,晚上投入到辐射监测训练,整个人连轴转。但张俊从来不叫苦,工作过硬,训练照样不敷衍,认真对待辐射监测训练的每个环节,选点、勘察、入户沟通,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最终,张俊代表A市在辐射监测大比武中荣获第三名,在单位掀起了一股学习之风。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张俊的师傅王总工程师说:“张俊这小伙子真不错,我带了这么多年的徒弟,像他这样的还真不多见。名牌大学毕业,底子扎实、业务精湛、技术过硬自是不用说,难得的是人品贵重,踏实肯干,勤奋刻苦,一点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遇到问题,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孩子有股子‘钻’劲儿,我们站的很多技术难关都是他攻克的。更可贵的是他从不居功,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事提高业务水平,是‘传帮带’的楷模。这个年代,肯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实干的年轻人,真是不多啦!”
近两年,分析室的CODcr实验习惯用简单快捷的方法测定,但有时很多水样所含杂质较多,这种办法并不适用,仍需要手工操作。做这一项目的人员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多少实验经验,在样品的滴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多次实验后做出的结果仍不尽如人意,出现质控样品不在标准范围内、实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而分析室经过多次人员变动,已经没有滴定法经验丰富的同志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张俊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一起实践前处理以及滴定全过程。他增加了空白实验和质控样品的数量,逐样排查试剂药品、反应容器、滴定管、移液管等各环节。回流、滴定,简单枯燥的工作反复进行,十分考验人的耐心。与张俊一起工作的同事说,好几次都觉得内心非常烦躁,如果没有张俊,恐怕就坚持不下来了。
张俊的推动和鼓舞让其他人很好地完成了实验的全过程,无论是上岗证的考试,还是质量比对、盲样考核,都顺利通过。不得不说,正是靠着张俊认真细致的态度,带动新同事一起进步,带动了整个分析室分析能力的提升。
假如你是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张俊,请根据背景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三、为增进公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了解,消除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误区,监测站拟于近期邀请部分群众来站参加“公众开放日”活动。请你结合材料1、3、4,列出应向参观者介绍的主要内容。(35分)
要求: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分条列项,语言简洁。字数在300字以内。
- 查看答案
G省A市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成立于2003年12月,是A市环境保护局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监测站主要负责对全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放射性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例行监测,负责对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负责全市环境污染事件调查监测、环境执法监测以及各类技术服务监测等工作,分析、评价全市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全市环境监测工作,落实“测管协同”工作机制。目前,A市环境监测站已具备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和底泥、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辐射等方面的监测能力,能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任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A市环境监测站所承接的常规监测任务繁重,据不完全统计,监测站每年出具的数据量在10万个以上,为适应环境监测新形势,A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更新监测设备。同时,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监测力量,近几年累计引进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20人,现有工作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85%。
张俊是个85后,是监测站2013年从某名牌大学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张俊是校级优秀毕业生,进站后师从王总工程师,目前已迅速成长为监测站的青年骨干。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环境监测评估服务市场化建设逐步成型,加上人员流失,站里的技术力量有限,虽然张俊主要负责的是环境应急监测和水质监测等,但基本上也成了“救火队员”,哪个工作领域缺人,就去哪里。
2015年,为了更好地落实《G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12369环保投诉响应机制的通知》精神,A市环境保护局决定让监测站加入全省环境保护投诉响应机制,按照“测管协同”的原则,监测站牵头负责环境质量异常情况的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牵头负责环境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工作,凡是环境涉诉事件,两部门同时出现场,同时进行结果反馈,违法违规事件由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进行后续处理,其余事件由监测站牵头处理,做到接报必测、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2018年9月30日凌晨1时许,患有心脏病的A市高新区居民李先生因其住处附近一栋商务大楼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干扰,休息不好导致病情加重,遂向市长热线进行投诉。接到转来的投诉后,监测站立即安排监测人员去往现场,经监测,当时的噪音为49分贝,符合国家规定的夜间时段50分贝以下的标准。现场监测结果认定,涉诉企业没有违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由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处理,监测数据由环境监测站提供。因李先生不接受这个结果,质疑监测站数据造假,领导派张俊负责后续协调事宜。
张俊找到了李先生,沟通过程中李先生情绪很激动;“我每天生活在他们制造的噪音里,整夜不能睡,心脏病越来越严重,我有医院诊断证明!现在你们说他们的噪音符合标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那么大的嗡嗡声,你听不见?还敢说符合标准!我不信,我要求你们再检测!张俊表示理解李先生的心情,耐心向李先生解释国家的噪音标准,并承诺进行复检。之后张俊多次进行实地查看,特别是在凌晨时段进行了两次现场监测,结果发现有个别时间点噪音达到51分贝,总体没有违反国家规定。为了想办法降低噪音,张俊仔细勘查了现场周围环境,发现部分设备具备加装降噪设施的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经过张俊的反复协调沟通,商务大楼运营方最终同意加装降噪设备,但工期比较长,需要三个月。张俊向李先生反馈了结果,李先生却认为几次检测结果有出入,不可信,而且装个降噪设备要三个月时间,分明是拖延敷衍。他表示如果不马上解决,将向更高一级部门投诉。
2018年10月5日,峰石区大冲村居民打市长热线,反映村子里的工厂夜间偷排废水废气,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监测站接报后立即安排应急检测,正在休假的张俊被紧急叫了回来。当晚,张俊带着检查人员小王进入大冲村时,涉诉工厂正在进行生产。张俊发现生产车间地上摆着大量模具,散发出明显的氨气味和其他异味,车间地上有石蜡和积水,烘焙区上方的一根烟囱穿过屋顶,向外排放白色气体。通过走访厂区,张俊发现厂区的固体废弃物堆放不合规,存在污染土壤的可能,立即向厂方指出问题,并做了记录。
张俊按规定调取了该工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记录,发现在过去的监测记录中,厂区周边的大气监测点均未超标。张俊将结果告知围观的村民,村民们议论纷纷,“每次检测都说合格,合格能有这么难闻的味道?”“小伙子,环保监测是干啥的?凭什么你说合格就合格?”还有村民把张俊拉到一边说,“他们工厂经常晚上干活,有时还有洒水车过来洒水,这不是造假吗?”说着还给张俊看了手机里拍摄的照片。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张俊当场给大家讲解了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特别强调根据现有监测设备的技术性能,数据被人为影响的可能性很小,村民们半信半疑。
村主任告诉张俊,这些投诉的村民中有的是被工厂解聘的工人;有的是听说市里原本打算整村征地,就是因为有这家工厂而搁置了,所以他们希望工厂赶紧搬走,好获得一些征地补偿。涉诉工厂负责人则表示,工厂从未向外直排工业废水。经过现场检查,张俊没有发现工厂直接对外排放工业废水,车间地板上确实有水渍,但地板做了防渗漏处理,虽然有细小裂缝,水并不会大面积渗出。但在车间围墙外涵洞处,确实可以看到有两个排水口正在往外排水。张俊和小王进行现场取样,他们按照流程分别在两个排水口取样。村民围着小王说:“这水这么脏,肯定有问题。”小王边取样边随口回应:“不排除这种可能。”听小王这么一说,村民们炸开了锅:“是吧,我们就说工厂有问题吧,你看专家都这么说。”张俊立刻纠正:“水体浑浊的原因有很多,现在没有做技术分析,我们还不能下结论。”村民却不理会:“上次那个人拿个那么小的机器来,估计没这个准!”张俊向村民表示环境监测都是由他们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监测仪器功能不一样,仪器设备大小不会影响监测结果,让大家放心。然后张俊又穿上防水服,猫着腰钻进涵洞,在涵洞内的沉积处取了一次样。旁边有村民赞叹说,“这小伙子还像点样,能吃苦!”样品检测结果出来后,数据并未超标。但是村民们始终认为这么脏的水不可能达标,觉得监测站在给工厂打掩护,拒绝接受检测结果,说要继续投诉。
2018年10月12日上午,监测站马站长接到紧急电话通知:一辆装有5吨苯酚的罐车在滨河西路三段北约200米处翻车,虽经紧急处置,还是有大约2吨苯酚流入九枝江。苯酚泄漏威胁下游15公里处西王镇17个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为了快速评估水污染影响的区域和时间,消除村民恐慌心理,监测站立即启动了应急监测程序,王总工程师带着张俊和其他水质监测人员,携带应急仪器设备进入事件现场。
西王镇村民看到监测人员开始对取水口附近的水质进行监测,十分担心饮用水安全,纷纷抢购桶装水,部分村民还在西王镇大奇山下排队取山泉水,场面非常混乱。西王镇唐镇长非常着急。张俊向唐镇长解释水质变化情况,同时说明随着上游来水稀释和污染带下移,这次污染事件对西王镇供水负面影响持续时间会比较短,唐镇长听后,还是忧心忡忡地走了。
当晚8时30分,张俊监测发现,下游多处监测点的水质均已恢复,西王镇自来水厂供水口水质为一类达标水,于是立刻出具应急监测报告,并送达西王镇政府。半小时后唐镇长打来电话说,已经将水质达标的消息通知到各村。可抢购桶装水的行为没能得到遏制,到大奇山下取水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现在村民们不仅担心水有问题,还担心空气也被污染了,而且还把这事发到了网上,恐慌情绪有蔓延的趋势,放下电话后,张俊立即上网查看:
瓶中的鱼儿:苯酚有很强的毒性和扩散性,此次事件造成了周边空气污染,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开窗,不要去室外。
闲人就是我:苯酚流到江里了,自来水至少要等一周以后再喝才安全。
仰仰:据说公路边上的菜地也污染了,大家这两个月别买本地青菜啦,小心中毒。
落落大方:@楼上,你有没有常识啊,苯酚在公路上泄漏的,怎么会污染到青菜?
丽丽菜啦:现在的环境问题太严重了,地球没法待了,水有问题,菜也有问题,只能不吃不喝,就当减肥啦!
小灰灰:我刚看到官方报道,说江水合格啦,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钱钱:拍砖@楼上,据说现在的环境监测站设备没有那么先进,只能大致检测,很多有毒成分根本检测不出来。
风吹过韶华:我觉得这么短的时间,环保部门不可能那么细致,也就是大概齐地査了査,所以先不喝自来水为好!
陶土塑成:楼上不怕死,你就喝吧!
小霞霞:@小灰灰 哪个部门说水没问题啦?我不信,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查的出来啊!
绿林好汉:给你们个忠告,谁说可以喝也不要喝,现在说符合标准,可不一定对身体没害处,谁知道他们的标准有没有问题啊!
放飞自我:哎,你们互怼有劲儿吗?你们谁看到监测过程啦,眼见为实,都没看过,就别瞎说!
宇宙召集人:@楼上,说得好像你看过一样,你知道监测仪器长啥样嘛?
东风吹:就是就是,要是能去监测站看看他们的监测过程就好啦,省的在这瞎想!
近年来,A市环保系统一直注重搭建青年人干事创业的平台,强化岗位示范,将创先争优与青年承诺践诺相结合,树立和宣传了一批岗位能手和业务先进,张俊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一员,自进入监测站工作以来,张俊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2015-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A市环境监测站优秀工作者”,2016年获得了“A市环境监测系统青年标兵”,2017年获得了“A市环保系统青年突击能手”等荣誉称号。A市环境保护局官网“最美基层环境人”栏目还专门对他进行过采访报道,以下材料节选自该栏目报道:
记奋战在环境监测一线的青年标兵——张俊
他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工作在环保基层,奋战在监测一线,默默无闻地干着常人眼中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采样、分析、出数据、写报告。然而,他却把这些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做出了滋味,做出了成绩。他对工作的辛勤付出,为我市环保事业的高楼大厦筑起了坚固的基石。
我的工作服是“速干服”
张俊说,来到监测站后,每天都像在打仗,全市有129处地表水取样点位,每个月都要对各点位取一次样,为了确保按时完成各种报告,每个月初都会由2-3组人把129个点位全部采一遍,采完还要回去分析结果,加班对于监测站的同事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2018年8月9日是三伏天里平常的一天,张俊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单位,仔细清点采样设备后,外出取样。这一天,他要到14个河流断面采集地表水水样。第一个采样点位是南护城河,张俊和同事麻利地从车上取下采样器和塑料壶,先穿过一段残破的围墙,再蹚过一片杂草丛来到南护城河一段窄窄的由水泥砌筑的河堤上,河堤后满是生活垃圾,散发着让人作呕的臭味。在这里,张俊拽着绿色尼龙绳,将采样器缓缓沉入水中,装满水后,再缓提起,将水轻轻倒入塑料壶中,“这一桶(采样器)装满了水大概十多斤。”像这样将采样器放下,再盛满水提起的动作,他一天得做不下40次。“在采样中,比这环境恶劣的地方也遇到过,有些水的味道比这个还要臭。”张俊轻描淡写地说。
这是个被戏称为“出门5分钟,出汗两小时”的时节,经过近20分钟的户外工作,张俊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湿了大半。“同事们都管我们的工作服叫速干服。不知是用了什么材质,出汗湿得快,干得也快。就像是为我们这工作量身定做的。”张俊憨笑着说,“其实这不算什么,冬天才是最难熬的。需要在冰面上凿冰窟窿取样,一整天手脚都是僵硬麻木的。”车子开往下一个取水点的过程中,张俊回忆说,“毕业时我其实也有过很多选择的机会,师兄希望我跟着他读博士,做他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也有公司出高薪聘请我去做技术主管,但导师的话始终深深触动着我,他在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叮嘱我们,做一个环境数据人要有情怀,要用平凡和普通铸就伟大!如果说数据工作是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那么每一位业务精湛又肯扎根一线的监测员就是筑起这条生命线的基石。但现在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轻松和高收入的工作,致使基层监测力量匮乏。我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五年,当然期间也有过动摇,尤其是看其他同学比我轻松、比我挣钱多的时候,心里也很失落。而且有时候家里人也挺不理解,我一个城里孩子,没吃过什么苦,现在每天风吹日晒,有时候赶不上饭点还得挨饿。有一次我妈来看我,刚好我中暑了,她流着泪让我别干了,当时我真是纠结啊。但想来想去,怎么都放不下站里的工作。”
大家都不愿意,那就我来吧
近几年,A市环境监测站增加了辐射监测监管这一新业务、在同事们都“谈辐色变”的窘况下,张俊挺身而出,面对新的学科领域,他从零学起,先是买来专业书籍、上网查资料自学,后来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了辐射环境监测监管综合研修班,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张俊在做好现场监测工作的同时,靠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专业学习,光学习笔记就厚厚的两大本。研修班结业时,他撰写的论文《如何推进城郊辐射监测——基础知识普及和监测工作展开》获得培训班老师一致好评,被收录在《A市环保系统辐射环境论文集》。从零基础到撰写专业论文,张俊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令同事们刮目相看。
2016年初,G省环境保护厅下发文件,10月份要在全省环保系统进行辐射监测大比武。作为站里绝对的辐射技术骨干,张俊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项重任。由于当时现场监测也缺人手,那段时间,他白天外出采样,晚上投入到辐射监测训练,整个人连轴转。但张俊从来不叫苦,工作过硬,训练照样不敷衍,认真对待辐射监测训练的每个环节,选点、勘察、入户沟通,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最终,张俊代表A市在辐射监测大比武中荣获第三名,在单位掀起了一股学习之风。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张俊的师傅王总工程师说:“张俊这小伙子真不错,我带了这么多年的徒弟,像他这样的还真不多见。名牌大学毕业,底子扎实、业务精湛、技术过硬自是不用说,难得的是人品贵重,踏实肯干,勤奋刻苦,一点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遇到问题,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孩子有股子‘钻’劲儿,我们站的很多技术难关都是他攻克的。更可贵的是他从不居功,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事提高业务水平,是‘传帮带’的楷模。这个年代,肯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实干的年轻人,真是不多啦!”
近两年,分析室的CODcr实验习惯用简单快捷的方法测定,但有时很多水样所含杂质较多,这种办法并不适用,仍需要手工操作。做这一项目的人员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多少实验经验,在样品的滴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多次实验后做出的结果仍不尽如人意,出现质控样品不在标准范围内、实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而分析室经过多次人员变动,已经没有滴定法经验丰富的同志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张俊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一起实践前处理以及滴定全过程。他增加了空白实验和质控样品的数量,逐样排查试剂药品、反应容器、滴定管、移液管等各环节。回流、滴定,简单枯燥的工作反复进行,十分考验人的耐心。与张俊一起工作的同事说,好几次都觉得内心非常烦躁,如果没有张俊,恐怕就坚持不下来了。
张俊的推动和鼓舞让其他人很好地完成了实验的全过程,无论是上岗证的考试,还是质量比对、盲样考核,都顺利通过。不得不说,正是靠着张俊认真细致的态度,带动新同事一起进步,带动了整个分析室分析能力的提升。
假如你是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张俊,请根据背景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一、就材料2中居民李先生投诉的问题,领导安排你召集双方当面协商,你将如何促使双方达成和解?(35分)
要求:定位准确,目的明确,措施具体、有效。字数在300字以内。
- 查看答案
G省A市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成立于2003年12月,是A市环境保护局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监测站主要负责对全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放射性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例行监测,负责对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负责全市环境污染事件调查监测、环境执法监测以及各类技术服务监测等工作,分析、评价全市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全市环境监测工作,落实“测管协同”工作机制。目前,A市环境监测站已具备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和底泥、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辐射等方面的监测能力,能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任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A市环境监测站所承接的常规监测任务繁重,据不完全统计,监测站每年出具的数据量在10万个以上,为适应环境监测新形势,A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更新监测设备。同时,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监测力量,近几年累计引进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20人,现有工作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85%。
张俊是个85后,是监测站2013年从某名牌大学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张俊是校级优秀毕业生,进站后师从王总工程师,目前已迅速成长为监测站的青年骨干。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环境监测评估服务市场化建设逐步成型,加上人员流失,站里的技术力量有限,虽然张俊主要负责的是环境应急监测和水质监测等,但基本上也成了“救火队员”,哪个工作领域缺人,就去哪里。
2015年,为了更好地落实《G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12369环保投诉响应机制的通知》精神,A市环境保护局决定让监测站加入全省环境保护投诉响应机制,按照“测管协同”的原则,监测站牵头负责环境质量异常情况的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牵头负责环境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工作,凡是环境涉诉事件,两部门同时出现场,同时进行结果反馈,违法违规事件由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进行后续处理,其余事件由监测站牵头处理,做到接报必测、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2018年9月30日凌晨1时许,患有心脏病的A市高新区居民李先生因其住处附近一栋商务大楼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干扰,休息不好导致病情加重,遂向市长热线进行投诉。接到转来的投诉后,监测站立即安排监测人员去往现场,经监测,当时的噪音为49分贝,符合国家规定的夜间时段50分贝以下的标准。现场监测结果认定,涉诉企业没有违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由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处理,监测数据由环境监测站提供。因李先生不接受这个结果,质疑监测站数据造假,领导派张俊负责后续协调事宜。
张俊找到了李先生,沟通过程中李先生情绪很激动;“我每天生活在他们制造的噪音里,整夜不能睡,心脏病越来越严重,我有医院诊断证明!现在你们说他们的噪音符合标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那么大的嗡嗡声,你听不见?还敢说符合标准!我不信,我要求你们再检测!张俊表示理解李先生的心情,耐心向李先生解释国家的噪音标准,并承诺进行复检。之后张俊多次进行实地查看,特别是在凌晨时段进行了两次现场监测,结果发现有个别时间点噪音达到51分贝,总体没有违反国家规定。为了想办法降低噪音,张俊仔细勘查了现场周围环境,发现部分设备具备加装降噪设施的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经过张俊的反复协调沟通,商务大楼运营方最终同意加装降噪设备,但工期比较长,需要三个月。张俊向李先生反馈了结果,李先生却认为几次检测结果有出入,不可信,而且装个降噪设备要三个月时间,分明是拖延敷衍。他表示如果不马上解决,将向更高一级部门投诉。
2018年10月5日,峰石区大冲村居民打市长热线,反映村子里的工厂夜间偷排废水废气,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监测站接报后立即安排应急检测,正在休假的张俊被紧急叫了回来。当晚,张俊带着检查人员小王进入大冲村时,涉诉工厂正在进行生产。张俊发现生产车间地上摆着大量模具,散发出明显的氨气味和其他异味,车间地上有石蜡和积水,烘焙区上方的一根烟囱穿过屋顶,向外排放白色气体。通过走访厂区,张俊发现厂区的固体废弃物堆放不合规,存在污染土壤的可能,立即向厂方指出问题,并做了记录。
张俊按规定调取了该工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记录,发现在过去的监测记录中,厂区周边的大气监测点均未超标。张俊将结果告知围观的村民,村民们议论纷纷,“每次检测都说合格,合格能有这么难闻的味道?”“小伙子,环保监测是干啥的?凭什么你说合格就合格?”还有村民把张俊拉到一边说,“他们工厂经常晚上干活,有时还有洒水车过来洒水,这不是造假吗?”说着还给张俊看了手机里拍摄的照片。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张俊当场给大家讲解了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特别强调根据现有监测设备的技术性能,数据被人为影响的可能性很小,村民们半信半疑。
村主任告诉张俊,这些投诉的村民中有的是被工厂解聘的工人;有的是听说市里原本打算整村征地,就是因为有这家工厂而搁置了,所以他们希望工厂赶紧搬走,好获得一些征地补偿。涉诉工厂负责人则表示,工厂从未向外直排工业废水。经过现场检查,张俊没有发现工厂直接对外排放工业废水,车间地板上确实有水渍,但地板做了防渗漏处理,虽然有细小裂缝,水并不会大面积渗出。但在车间围墙外涵洞处,确实可以看到有两个排水口正在往外排水。张俊和小王进行现场取样,他们按照流程分别在两个排水口取样。村民围着小王说:“这水这么脏,肯定有问题。”小王边取样边随口回应:“不排除这种可能。”听小王这么一说,村民们炸开了锅:“是吧,我们就说工厂有问题吧,你看专家都这么说。”张俊立刻纠正:“水体浑浊的原因有很多,现在没有做技术分析,我们还不能下结论。”村民却不理会:“上次那个人拿个那么小的机器来,估计没这个准!”张俊向村民表示环境监测都是由他们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监测仪器功能不一样,仪器设备大小不会影响监测结果,让大家放心。然后张俊又穿上防水服,猫着腰钻进涵洞,在涵洞内的沉积处取了一次样。旁边有村民赞叹说,“这小伙子还像点样,能吃苦!”样品检测结果出来后,数据并未超标。但是村民们始终认为这么脏的水不可能达标,觉得监测站在给工厂打掩护,拒绝接受检测结果,说要继续投诉。
2018年10月12日上午,监测站马站长接到紧急电话通知:一辆装有5吨苯酚的罐车在滨河西路三段北约200米处翻车,虽经紧急处置,还是有大约2吨苯酚流入九枝江。苯酚泄漏威胁下游15公里处西王镇17个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为了快速评估水污染影响的区域和时间,消除村民恐慌心理,监测站立即启动了应急监测程序,王总工程师带着张俊和其他水质监测人员,携带应急仪器设备进入事件现场。
西王镇村民看到监测人员开始对取水口附近的水质进行监测,十分担心饮用水安全,纷纷抢购桶装水,部分村民还在西王镇大奇山下排队取山泉水,场面非常混乱。西王镇唐镇长非常着急。张俊向唐镇长解释水质变化情况,同时说明随着上游来水稀释和污染带下移,这次污染事件对西王镇供水负面影响持续时间会比较短,唐镇长听后,还是忧心忡忡地走了。
当晚8时30分,张俊监测发现,下游多处监测点的水质均已恢复,西王镇自来水厂供水口水质为一类达标水,于是立刻出具应急监测报告,并送达西王镇政府。半小时后唐镇长打来电话说,已经将水质达标的消息通知到各村。可抢购桶装水的行为没能得到遏制,到大奇山下取水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现在村民们不仅担心水有问题,还担心空气也被污染了,而且还把这事发到了网上,恐慌情绪有蔓延的趋势,放下电话后,张俊立即上网查看:
瓶中的鱼儿:苯酚有很强的毒性和扩散性,此次事件造成了周边空气污染,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开窗,不要去室外。
闲人就是我:苯酚流到江里了,自来水至少要等一周以后再喝才安全。
仰仰:据说公路边上的菜地也污染了,大家这两个月别买本地青菜啦,小心中毒。
落落大方:@楼上,你有没有常识啊,苯酚在公路上泄漏的,怎么会污染到青菜?
丽丽菜啦:现在的环境问题太严重了,地球没法待了,水有问题,菜也有问题,只能不吃不喝,就当减肥啦!
小灰灰:我刚看到官方报道,说江水合格啦,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钱钱:拍砖@楼上,据说现在的环境监测站设备没有那么先进,只能大致检测,很多有毒成分根本检测不出来。
风吹过韶华:我觉得这么短的时间,环保部门不可能那么细致,也就是大概齐地査了査,所以先不喝自来水为好!
陶土塑成:楼上不怕死,你就喝吧!
小霞霞:@小灰灰 哪个部门说水没问题啦?我不信,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查的出来啊!
绿林好汉:给你们个忠告,谁说可以喝也不要喝,现在说符合标准,可不一定对身体没害处,谁知道他们的标准有没有问题啊!
放飞自我:哎,你们互怼有劲儿吗?你们谁看到监测过程啦,眼见为实,都没看过,就别瞎说!
宇宙召集人:@楼上,说得好像你看过一样,你知道监测仪器长啥样嘛?
东风吹:就是就是,要是能去监测站看看他们的监测过程就好啦,省的在这瞎想!
近年来,A市环保系统一直注重搭建青年人干事创业的平台,强化岗位示范,将创先争优与青年承诺践诺相结合,树立和宣传了一批岗位能手和业务先进,张俊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一员,自进入监测站工作以来,张俊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2015-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A市环境监测站优秀工作者”,2016年获得了“A市环境监测系统青年标兵”,2017年获得了“A市环保系统青年突击能手”等荣誉称号。A市环境保护局官网“最美基层环境人”栏目还专门对他进行过采访报道,以下材料节选自该栏目报道:
记奋战在环境监测一线的青年标兵——张俊
他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工作在环保基层,奋战在监测一线,默默无闻地干着常人眼中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采样、分析、出数据、写报告。然而,他却把这些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做出了滋味,做出了成绩。他对工作的辛勤付出,为我市环保事业的高楼大厦筑起了坚固的基石。
我的工作服是“速干服”
张俊说,来到监测站后,每天都像在打仗,全市有129处地表水取样点位,每个月都要对各点位取一次样,为了确保按时完成各种报告,每个月初都会由2-3组人把129个点位全部采一遍,采完还要回去分析结果,加班对于监测站的同事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2018年8月9日是三伏天里平常的一天,张俊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单位,仔细清点采样设备后,外出取样。这一天,他要到14个河流断面采集地表水水样。第一个采样点位是南护城河,张俊和同事麻利地从车上取下采样器和塑料壶,先穿过一段残破的围墙,再蹚过一片杂草丛来到南护城河一段窄窄的由水泥砌筑的河堤上,河堤后满是生活垃圾,散发着让人作呕的臭味。在这里,张俊拽着绿色尼龙绳,将采样器缓缓沉入水中,装满水后,再缓提起,将水轻轻倒入塑料壶中,“这一桶(采样器)装满了水大概十多斤。”像这样将采样器放下,再盛满水提起的动作,他一天得做不下40次。“在采样中,比这环境恶劣的地方也遇到过,有些水的味道比这个还要臭。”张俊轻描淡写地说。
这是个被戏称为“出门5分钟,出汗两小时”的时节,经过近20分钟的户外工作,张俊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湿了大半。“同事们都管我们的工作服叫速干服。不知是用了什么材质,出汗湿得快,干得也快。就像是为我们这工作量身定做的。”张俊憨笑着说,“其实这不算什么,冬天才是最难熬的。需要在冰面上凿冰窟窿取样,一整天手脚都是僵硬麻木的。”车子开往下一个取水点的过程中,张俊回忆说,“毕业时我其实也有过很多选择的机会,师兄希望我跟着他读博士,做他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也有公司出高薪聘请我去做技术主管,但导师的话始终深深触动着我,他在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叮嘱我们,做一个环境数据人要有情怀,要用平凡和普通铸就伟大!如果说数据工作是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那么每一位业务精湛又肯扎根一线的监测员就是筑起这条生命线的基石。但现在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轻松和高收入的工作,致使基层监测力量匮乏。我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五年,当然期间也有过动摇,尤其是看其他同学比我轻松、比我挣钱多的时候,心里也很失落。而且有时候家里人也挺不理解,我一个城里孩子,没吃过什么苦,现在每天风吹日晒,有时候赶不上饭点还得挨饿。有一次我妈来看我,刚好我中暑了,她流着泪让我别干了,当时我真是纠结啊。但想来想去,怎么都放不下站里的工作。”
大家都不愿意,那就我来吧
近几年,A市环境监测站增加了辐射监测监管这一新业务、在同事们都“谈辐色变”的窘况下,张俊挺身而出,面对新的学科领域,他从零学起,先是买来专业书籍、上网查资料自学,后来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了辐射环境监测监管综合研修班,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张俊在做好现场监测工作的同时,靠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专业学习,光学习笔记就厚厚的两大本。研修班结业时,他撰写的论文《如何推进城郊辐射监测——基础知识普及和监测工作展开》获得培训班老师一致好评,被收录在《A市环保系统辐射环境论文集》。从零基础到撰写专业论文,张俊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令同事们刮目相看。
2016年初,G省环境保护厅下发文件,10月份要在全省环保系统进行辐射监测大比武。作为站里绝对的辐射技术骨干,张俊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项重任。由于当时现场监测也缺人手,那段时间,他白天外出采样,晚上投入到辐射监测训练,整个人连轴转。但张俊从来不叫苦,工作过硬,训练照样不敷衍,认真对待辐射监测训练的每个环节,选点、勘察、入户沟通,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最终,张俊代表A市在辐射监测大比武中荣获第三名,在单位掀起了一股学习之风。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张俊的师傅王总工程师说:“张俊这小伙子真不错,我带了这么多年的徒弟,像他这样的还真不多见。名牌大学毕业,底子扎实、业务精湛、技术过硬自是不用说,难得的是人品贵重,踏实肯干,勤奋刻苦,一点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遇到问题,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孩子有股子‘钻’劲儿,我们站的很多技术难关都是他攻克的。更可贵的是他从不居功,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事提高业务水平,是‘传帮带’的楷模。这个年代,肯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实干的年轻人,真是不多啦!”
近两年,分析室的CODcr实验习惯用简单快捷的方法测定,但有时很多水样所含杂质较多,这种办法并不适用,仍需要手工操作。做这一项目的人员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多少实验经验,在样品的滴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多次实验后做出的结果仍不尽如人意,出现质控样品不在标准范围内、实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而分析室经过多次人员变动,已经没有滴定法经验丰富的同志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张俊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一起实践前处理以及滴定全过程。他增加了空白实验和质控样品的数量,逐样排查试剂药品、反应容器、滴定管、移液管等各环节。回流、滴定,简单枯燥的工作反复进行,十分考验人的耐心。与张俊一起工作的同事说,好几次都觉得内心非常烦躁,如果没有张俊,恐怕就坚持不下来了。
张俊的推动和鼓舞让其他人很好地完成了实验的全过程,无论是上岗证的考试,还是质量比对、盲样考核,都顺利通过。不得不说,正是靠着张俊认真细致的态度,带动新同事一起进步,带动了整个分析室分析能力的提升。
- 查看答案
G省A市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成立于2003年12月,是A市环境保护局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监测站主要负责对全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放射性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例行监测,负责对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负责全市环境污染事件调查监测、环境执法监测以及各类技术服务监测等工作,分析、评价全市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全市环境监测工作,落实“测管协同”工作机制。目前,A市环境监测站已具备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和底泥、固体废物、噪声和振动、辐射等方面的监测能力,能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任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A市环境监测站所承接的常规监测任务繁重,据不完全统计,监测站每年出具的数据量在10万个以上,为适应环境监测新形势,A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更新监测设备。同时,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监测力量,近几年累计引进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20人,现有工作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85%。
张俊是个85后,是监测站2013年从某名牌大学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张俊是校级优秀毕业生,进站后师从王总工程师,目前已迅速成长为监测站的青年骨干。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环境监测评估服务市场化建设逐步成型,加上人员流失,站里的技术力量有限,虽然张俊主要负责的是环境应急监测和水质监测等,但基本上也成了“救火队员”,哪个工作领域缺人,就去哪里。
2015年,为了更好地落实《G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12369环保投诉响应机制的通知》精神,A市环境保护局决定让监测站加入全省环境保护投诉响应机制,按照“测管协同”的原则,监测站牵头负责环境质量异常情况的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牵头负责环境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工作,凡是环境涉诉事件,两部门同时出现场,同时进行结果反馈,违法违规事件由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进行后续处理,其余事件由监测站牵头处理,做到接报必测、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2018年9月30日凌晨1时许,患有心脏病的A市高新区居民李先生因其住处附近一栋商务大楼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干扰,休息不好导致病情加重,遂向市长热线进行投诉。接到转来的投诉后,监测站立即安排监测人员去往现场,经监测,当时的噪音为49分贝,符合国家规定的夜间时段50分贝以下的标准。现场监测结果认定,涉诉企业没有违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由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部门处理,监测数据由环境监测站提供。因李先生不接受这个结果,质疑监测站数据造假,领导派张俊负责后续协调事宜。
张俊找到了李先生,沟通过程中李先生情绪很激动;“我每天生活在他们制造的噪音里,整夜不能睡,心脏病越来越严重,我有医院诊断证明!现在你们说他们的噪音符合标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那么大的嗡嗡声,你听不见?还敢说符合标准!我不信,我要求你们再检测!张俊表示理解李先生的心情,耐心向李先生解释国家的噪音标准,并承诺进行复检。之后张俊多次进行实地查看,特别是在凌晨时段进行了两次现场监测,结果发现有个别时间点噪音达到51分贝,总体没有违反国家规定。为了想办法降低噪音,张俊仔细勘查了现场周围环境,发现部分设备具备加装降噪设施的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经过张俊的反复协调沟通,商务大楼运营方最终同意加装降噪设备,但工期比较长,需要三个月。张俊向李先生反馈了结果,李先生却认为几次检测结果有出入,不可信,而且装个降噪设备要三个月时间,分明是拖延敷衍。他表示如果不马上解决,将向更高一级部门投诉。
2018年10月5日,峰石区大冲村居民打市长热线,反映村子里的工厂夜间偷排废水废气,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监测站接报后立即安排应急检测,正在休假的张俊被紧急叫了回来。当晚,张俊带着检查人员小王进入大冲村时,涉诉工厂正在进行生产。张俊发现生产车间地上摆着大量模具,散发出明显的氨气味和其他异味,车间地上有石蜡和积水,烘焙区上方的一根烟囱穿过屋顶,向外排放白色气体。通过走访厂区,张俊发现厂区的固体废弃物堆放不合规,存在污染土壤的可能,立即向厂方指出问题,并做了记录。
张俊按规定调取了该工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记录,发现在过去的监测记录中,厂区周边的大气监测点均未超标。张俊将结果告知围观的村民,村民们议论纷纷,“每次检测都说合格,合格能有这么难闻的味道?”“小伙子,环保监测是干啥的?凭什么你说合格就合格?”还有村民把张俊拉到一边说,“他们工厂经常晚上干活,有时还有洒水车过来洒水,这不是造假吗?”说着还给张俊看了手机里拍摄的照片。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张俊当场给大家讲解了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特别强调根据现有监测设备的技术性能,数据被人为影响的可能性很小,村民们半信半疑。
村主任告诉张俊,这些投诉的村民中有的是被工厂解聘的工人;有的是听说市里原本打算整村征地,就是因为有这家工厂而搁置了,所以他们希望工厂赶紧搬走,好获得一些征地补偿。涉诉工厂负责人则表示,工厂从未向外直排工业废水。经过现场检查,张俊没有发现工厂直接对外排放工业废水,车间地板上确实有水渍,但地板做了防渗漏处理,虽然有细小裂缝,水并不会大面积渗出。但在车间围墙外涵洞处,确实可以看到有两个排水口正在往外排水。张俊和小王进行现场取样,他们按照流程分别在两个排水口取样。村民围着小王说:“这水这么脏,肯定有问题。”小王边取样边随口回应:“不排除这种可能。”听小王这么一说,村民们炸开了锅:“是吧,我们就说工厂有问题吧,你看专家都这么说。”张俊立刻纠正:“水体浑浊的原因有很多,现在没有做技术分析,我们还不能下结论。”村民却不理会:“上次那个人拿个那么小的机器来,估计没这个准!”张俊向村民表示环境监测都是由他们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监测仪器功能不一样,仪器设备大小不会影响监测结果,让大家放心。然后张俊又穿上防水服,猫着腰钻进涵洞,在涵洞内的沉积处取了一次样。旁边有村民赞叹说,“这小伙子还像点样,能吃苦!”样品检测结果出来后,数据并未超标。但是村民们始终认为这么脏的水不可能达标,觉得监测站在给工厂打掩护,拒绝接受检测结果,说要继续投诉。
2018年10月12日上午,监测站马站长接到紧急电话通知:一辆装有5吨苯酚的罐车在滨河西路三段北约200米处翻车,虽经紧急处置,还是有大约2吨苯酚流入九枝江。苯酚泄漏威胁下游15公里处西王镇17个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为了快速评估水污染影响的区域和时间,消除村民恐慌心理,监测站立即启动了应急监测程序,王总工程师带着张俊和其他水质监测人员,携带应急仪器设备进入事件现场。
西王镇村民看到监测人员开始对取水口附近的水质进行监测,十分担心饮用水安全,纷纷抢购桶装水,部分村民还在西王镇大奇山下排队取山泉水,场面非常混乱。西王镇唐镇长非常着急。张俊向唐镇长解释水质变化情况,同时说明随着上游来水稀释和污染带下移,这次污染事件对西王镇供水负面影响持续时间会比较短,唐镇长听后,还是忧心忡忡地走了。
当晚8时30分,张俊监测发现,下游多处监测点的水质均已恢复,西王镇自来水厂供水口水质为一类达标水,于是立刻出具应急监测报告,并送达西王镇政府。半小时后唐镇长打来电话说,已经将水质达标的消息通知到各村。可抢购桶装水的行为没能得到遏制,到大奇山下取水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现在村民们不仅担心水有问题,还担心空气也被污染了,而且还把这事发到了网上,恐慌情绪有蔓延的趋势,放下电话后,张俊立即上网查看:
瓶中的鱼儿:苯酚有很强的毒性和扩散性,此次事件造成了周边空气污染,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开窗,不要去室外。
闲人就是我:苯酚流到江里了,自来水至少要等一周以后再喝才安全。
仰仰:据说公路边上的菜地也污染了,大家这两个月别买本地青菜啦,小心中毒。
落落大方:@楼上,你有没有常识啊,苯酚在公路上泄漏的,怎么会污染到青菜?
丽丽菜啦:现在的环境问题太严重了,地球没法待了,水有问题,菜也有问题,只能不吃不喝,就当减肥啦!
小灰灰:我刚看到官方报道,说江水合格啦,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钱钱:拍砖@楼上,据说现在的环境监测站设备没有那么先进,只能大致检测,很多有毒成分根本检测不出来。
风吹过韶华:我觉得这么短的时间,环保部门不可能那么细致,也就是大概齐地査了査,所以先不喝自来水为好!
陶土塑成:楼上不怕死,你就喝吧!
小霞霞:@小灰灰 哪个部门说水没问题啦?我不信,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查的出来啊!
绿林好汉:给你们个忠告,谁说可以喝也不要喝,现在说符合标准,可不一定对身体没害处,谁知道他们的标准有没有问题啊!
放飞自我:哎,你们互怼有劲儿吗?你们谁看到监测过程啦,眼见为实,都没看过,就别瞎说!
宇宙召集人:@楼上,说得好像你看过一样,你知道监测仪器长啥样嘛?
东风吹:就是就是,要是能去监测站看看他们的监测过程就好啦,省的在这瞎想!
近年来,A市环保系统一直注重搭建青年人干事创业的平台,强化岗位示范,将创先争优与青年承诺践诺相结合,树立和宣传了一批岗位能手和业务先进,张俊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一员,自进入监测站工作以来,张俊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2015-201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A市环境监测站优秀工作者”,2016年获得了“A市环境监测系统青年标兵”,2017年获得了“A市环保系统青年突击能手”等荣誉称号。A市环境保护局官网“最美基层环境人”栏目还专门对他进行过采访报道,以下材料节选自该栏目报道:
记奋战在环境监测一线的青年标兵——张俊
他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工作在环保基层,奋战在监测一线,默默无闻地干着常人眼中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采样、分析、出数据、写报告。然而,他却把这些单调而又乏味的工作做出了滋味,做出了成绩。他对工作的辛勤付出,为我市环保事业的高楼大厦筑起了坚固的基石。
我的工作服是“速干服”
张俊说,来到监测站后,每天都像在打仗,全市有129处地表水取样点位,每个月都要对各点位取一次样,为了确保按时完成各种报告,每个月初都会由2-3组人把129个点位全部采一遍,采完还要回去分析结果,加班对于监测站的同事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2018年8月9日是三伏天里平常的一天,张俊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单位,仔细清点采样设备后,外出取样。这一天,他要到14个河流断面采集地表水水样。第一个采样点位是南护城河,张俊和同事麻利地从车上取下采样器和塑料壶,先穿过一段残破的围墙,再蹚过一片杂草丛来到南护城河一段窄窄的由水泥砌筑的河堤上,河堤后满是生活垃圾,散发着让人作呕的臭味。在这里,张俊拽着绿色尼龙绳,将采样器缓缓沉入水中,装满水后,再缓提起,将水轻轻倒入塑料壶中,“这一桶(采样器)装满了水大概十多斤。”像这样将采样器放下,再盛满水提起的动作,他一天得做不下40次。“在采样中,比这环境恶劣的地方也遇到过,有些水的味道比这个还要臭。”张俊轻描淡写地说。
这是个被戏称为“出门5分钟,出汗两小时”的时节,经过近20分钟的户外工作,张俊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湿了大半。“同事们都管我们的工作服叫速干服。不知是用了什么材质,出汗湿得快,干得也快。就像是为我们这工作量身定做的。”张俊憨笑着说,“其实这不算什么,冬天才是最难熬的。需要在冰面上凿冰窟窿取样,一整天手脚都是僵硬麻木的。”车子开往下一个取水点的过程中,张俊回忆说,“毕业时我其实也有过很多选择的机会,师兄希望我跟着他读博士,做他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也有公司出高薪聘请我去做技术主管,但导师的话始终深深触动着我,他在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叮嘱我们,做一个环境数据人要有情怀,要用平凡和普通铸就伟大!如果说数据工作是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那么每一位业务精湛又肯扎根一线的监测员就是筑起这条生命线的基石。但现在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轻松和高收入的工作,致使基层监测力量匮乏。我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五年,当然期间也有过动摇,尤其是看其他同学比我轻松、比我挣钱多的时候,心里也很失落。而且有时候家里人也挺不理解,我一个城里孩子,没吃过什么苦,现在每天风吹日晒,有时候赶不上饭点还得挨饿。有一次我妈来看我,刚好我中暑了,她流着泪让我别干了,当时我真是纠结啊。但想来想去,怎么都放不下站里的工作。”
大家都不愿意,那就我来吧
近几年,A市环境监测站增加了辐射监测监管这一新业务、在同事们都“谈辐色变”的窘况下,张俊挺身而出,面对新的学科领域,他从零学起,先是买来专业书籍、上网查资料自学,后来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了辐射环境监测监管综合研修班,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张俊在做好现场监测工作的同时,靠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专业学习,光学习笔记就厚厚的两大本。研修班结业时,他撰写的论文《如何推进城郊辐射监测——基础知识普及和监测工作展开》获得培训班老师一致好评,被收录在《A市环保系统辐射环境论文集》。从零基础到撰写专业论文,张俊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令同事们刮目相看。
2016年初,G省环境保护厅下发文件,10月份要在全省环保系统进行辐射监测大比武。作为站里绝对的辐射技术骨干,张俊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项重任。由于当时现场监测也缺人手,那段时间,他白天外出采样,晚上投入到辐射监测训练,整个人连轴转。但张俊从来不叫苦,工作过硬,训练照样不敷衍,认真对待辐射监测训练的每个环节,选点、勘察、入户沟通,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最终,张俊代表A市在辐射监测大比武中荣获第三名,在单位掀起了一股学习之风。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张俊的师傅王总工程师说:“张俊这小伙子真不错,我带了这么多年的徒弟,像他这样的还真不多见。名牌大学毕业,底子扎实、业务精湛、技术过硬自是不用说,难得的是人品贵重,踏实肯干,勤奋刻苦,一点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遇到问题,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孩子有股子‘钻’劲儿,我们站的很多技术难关都是他攻克的。更可贵的是他从不居功,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事提高业务水平,是‘传帮带’的楷模。这个年代,肯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实干的年轻人,真是不多啦!”
近两年,分析室的CODcr实验习惯用简单快捷的方法测定,但有时很多水样所含杂质较多,这种办法并不适用,仍需要手工操作。做这一项目的人员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多少实验经验,在样品的滴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多次实验后做出的结果仍不尽如人意,出现质控样品不在标准范围内、实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而分析室经过多次人员变动,已经没有滴定法经验丰富的同志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张俊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一起实践前处理以及滴定全过程。他增加了空白实验和质控样品的数量,逐样排查试剂药品、反应容器、滴定管、移液管等各环节。回流、滴定,简单枯燥的工作反复进行,十分考验人的耐心。与张俊一起工作的同事说,好几次都觉得内心非常烦躁,如果没有张俊,恐怕就坚持不下来了。
张俊的推动和鼓舞让其他人很好地完成了实验的全过程,无论是上岗证的考试,还是质量比对、盲样考核,都顺利通过。不得不说,正是靠着张俊认真细致的态度,带动新同事一起进步,带动了整个分析室分析能力的提升。
假如你是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张俊,请根据背景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二、结合材料3中大冲村投诉事件的处理过程,总结监测技术人员应对类似事件应注意哪些问题。(35分)
要求:紧扣材料,考虑周全,简明扼要。字数在250字以内。
- 查看答案
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料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的统称。作为沙尘天气的一种,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的。
对沙尘暴强度的等级划分,一般采用风速和能见度两个指标,其中能见度是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用于区分不同等级沙尘暴天气的重要指标。伴随着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和平息,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40μm的粉尘气溶胶粒子(DM40)能够代表绝大多数沙尘暴颗粒,且通常可以长距离输送形成较大范围的影响,因此被认为是表征沙尘暴的重要参数。然而,目前尚无技术手段直接观测DM40,考虑到沙尘暴期间大气气溶胶的主要万分是沙尘气溶胶,我国在监测沙尘暴天气时,选择接近的物理量PM40(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40μm的气溶胶粒子)作为沙尘暴天气的重要指标;大气飘尘(PM10)在有较大强度和较大影响范围沙尘暴发生期间,可以近似地表征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10μm的沙尘气溶胶粒子,也可作为另一个补充指标,而且PM10可被人体吸入,对于评价沙尘暴对人的健康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大气降尘可以反映一个较长时间段沙尘暴颗粒的总体特征,而且采集的沙尘暴样品能够对其理化特征进行后续分析、评估其影响等,也是一种沙尘暴天气监测指标;在沙尘暴潜在源地、自然状况下测得的浅层土壤湿度对沙尘暴数值预报准确性的提高也有较大影响,也被列为一个沙尘暴天气监测指标。
2006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新的《沙尘暴天气等级》国家标准,依据沙尘天气当时的地面水平能见度划分了沙尘天气的等级,依次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5个等级。具体定义如下:
——浮尘: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3.0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包含大气、土壤和陆面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沙尘暴的研究也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复杂问题。由于不同的学者所处的观察角度不同,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同,分析中所用的样本资料及其覆盖面和代表性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学术争论。
比如近50近中国沙尘暴的变化趋势是在增多还是减少?有人认为是以增多为主,也有人认为是以减少为主,还有人认识虽然沙尘暴总数在减少,但强沙尘暴在不断增多。
比如在导致沙尘暴形成的因素方面:有学者认为,过去及未来几十年内,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温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荒漠化土地面积逐年扩展,沙尘暴的地表沙尘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使得沙尘暴增多、增强;而另一些学者认为,气候的自然冷暖变化取决于大气环流的调整变化,区域性气候变暖,意味着冷空气活动偏弱,大风天气偏少,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减弱,使得沙尘暴减少、偏弱。
又比如沙尘的来源,有人认为沙漠和天然戈壁是沙尘的来源,挡住一沙漠和戈壁,就挡住了沙尘暴;但也有学者指出沙尘来源不是天然沙尘,而是干旱农田和退化牧场,当具备一定的气象条件时,干旱农田和退化牧场很可能产生扬沙或沙尘暴。
可以说,沙尘暴是特定的荒漠化环境和气象条件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我国北方有四大沙源地: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陕、蒙、晋、宁西北长城沿线的沙地、沙荒地旱作农业区,以及内蒙古中东部的沙地。而我国81%的沙尘天气发生在3月至5月,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春季北方地区多风,在质地轻粗、植被稀疏的干旱地表,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时,便容易引起沙尘暴。
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方式是:强风、沙埋、土壤风蚀和大气污染。沙尘暴给群众生活带来种种不便的同时,也给经济社会造成巨大损失。那么,沙尘暴就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
沙尘暴对沙尘的输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东北部分输入的沙尘量有约1300万t,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190kg的土壤。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沙尘暴功不可没。此外,沙尘暴刮走一些地方土壤中肥沃的浮土,也给降落地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科学家对夏威夷大气微粒的化验结果显示,这些土壤来自中国西北地区干旱苍凉的荒原,即造就夏威夷最初土壤的养料源自遥远的欧亚大陆。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沙尘暴,夏威夷只是一些兀立在海里的巨型岩石,没有土壤,没有花草,充其量只会成为海乌的栖息地。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河流域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其重要的养分来源之一也是空中的沙尘,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
酸雨是伴随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个环境问题。在我国,工业排放的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南北方SO2排放程度大致相当。但为什么酸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北方只有零星分布呢?学术界对这一现象早有解释:北方多风沙,来自沙漠的沙粒偏碱性,北方土壤、飘尘也偏碱性,这些含钙的硅酸盐和碳酸盐都会中和大气中的一些酸性物质。科学家甚至已经测算出沙尘暴对酸雨的影响,即沙尘及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18~2.15,韩国增加0.15~0.18,日本增加0.12~0.15。
美国化学家约翰·马丁发现,大平洋近赤道的区域、大平洋东北区和南大洋中铁的浓度太低,以致这些区域的浮游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他发现,铁抵达海洋表面的途径是通过风吹起的沙尘输送的,因为沙尘中含有丰富的铁,增加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能力,使其从大气中吸取了更多的CO2,降低了CO2的浓度。海详浮游植物吸取CO2的作用不亚于陆地植物。科学界指出,每年大气中约有1000亿t的CO2被吸收了,其中陆生植物吸收大约520亿t,而剩下的被浮游植物吸收了。而且,与陆生植物相比,海洋浮游植物的繁殖速度更快,发展空间更大。
事实上,沙尘暴自古就有,有史书将这种天气记载为“雨土复地,亦如雾”。我国出土的汉简上便有关于沙尘暴的记载,据《汉书·成帝纪》记载,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黄雾四塞”。所谓“黄雾四塞”现在看来正是指强风夹带大量沙尘,导致能见度极低的沙尘暴。而沙尘天气导致的环境压力,也成为塞外战乱和北方游牧民族内迁频率增大的重要原因,进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融合。
在长期受干旱气候控制、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人们治理沙尘暴能够达到的目标只能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只有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沙尘暴,才能趋其利、避其害,从而保护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根据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近年中国沙尘暴爆发总数在减少,但沙尘暴强度增加
- B.海洋浮游植物比陆生植物对减少温室气体的作用更大
- C.中国的沙尘暴天气极大地缓解了韩国、日本的酸雨
- D.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沙尘天气带来的环境压力有关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