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类对猫的态度经历过许多变化。埃及人首先发现了猫的价值,之后,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许多地区也纷纷开始驯养猫。这些地区的人们对猫的看法十分相似:他们重视猫,因为猫能消灭啮齿动物;他们崇拜猫,因为认为猫能带来好运,甚至直到现在,“招财猫”仍被当做幸运的标志;他们让猫居住在寺庙和宫殿里,有时会举行纪念仪式,祭奠逝去的猫的灵魂。
在整个中世纪,人们对猫的评价十分复杂。人们或是把猫当做捕鼠器,或是当做神顶礼膜拜,或是对其十分轻蔑,这都取决于猫栖息的地方和它们的主人。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赞美猫,很有可能是因为先知穆罕默德十分喜爱猫。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一只猫在穆罕默德的衣袖上睡着了,穆罕默德想要起身离
开时,为了不吵醒它,就将那截衣袖割断了。有人据此认为,虎斑猫前额上的M标记代表的就是穆罕默德。但是在欧洲,黑猫却被与恶魔联系再一起。因为猫是夜行动物,人们认为它是女巫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奴仆,甚至本身就是女巫。尽管这种看法最初只是针对黑猫,但是后来所有的猫都因此变得不受欢迎了。
对猫而言,中世纪的确是一段黑暗的历史。①猫被人们谴责、捕猎甚至杀掉,但对老鼠而言,这确实是一段最好的时光。②随着猫被大规模消灭,啮齿类动物失去天敌,数量大幅增长。自然界微妙的平衡被人类打破,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当时没有人意识到,数量极度膨胀的啮齿动物,③加上当时城镇里普遍较差的卫生条件,使人类经历了一个更加黑暗的时期,④他们遭遇了鼠疫,也就是黑死病。
当人们全神贯注地预防黑死病,照顾病人,埋葬死者,并为自己的损失哀痛之时,他们顾不上捕杀猫了。猫在数量上得到恢复后,便开始灭杀那些传播黑死病的鼠类。人们因此发现了老鼠、跳蚤与黑死病之间的联系,对猫有了新的认识。猫作为首要的鼠类控制器,重新获得人的认同。一个带走那么多人的生命的悲剧,却拯救了猫,而猫在某种程度上又拯救了人类,恢复了自身的形象,这是多么讽刺的事!
无论猫是起源于埃及还是中东,最终,他们通过帆船抵达了新大陆。在船上,他们是捕鼠者,在漫长的航程中,保护海员的食物。在完成航海任务后,人们让猫生活在田野牧场里,继续在新的定居点捕杀老鼠。许多年后,猫被当做家养动物,保护储存的食物免受老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的侵害。在美国的很多地方,人们仍会饲养看仓猫来控制啮齿类动物,允许猫自由繁殖。
18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英格兰和西欧人把猫看作珍贵的宠物,养猫俱乐部应运而生。20世纪前半叶,虽然猫咪爱好者给自己的纯种猫喂食过多,但普通民众养的猫仍主要是户外动物,执行捕鼠任务。但是随着农场逐渐被城镇所取代,城市化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看管仓库的猫带回家中,猫几乎完全变成人类的宠物。20世纪后半叶,猫咪爱好者甚至开始将猫当作家族中的一员。
文献记载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宠物猫咪选美大赛”,这次大赛最有可能在哪里举办?
- A.中世纪的意大利地区
- B.十世纪的阿拉伯地区
- C.十六世纪的北美地区
- D.二十世纪的西欧地区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故猫被当作宠物猫,最早应该在18世纪中叶的英格兰和西欧,故宠物的选美大赛最早在18世纪中叶,观察选项只有D选项二十世纪在那之后,并且根据原文,西欧属于把猫看作珍贵宠物的区域,故选择D。
故正确答案为D。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我国民法是调整(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 A.特殊主体
- B.一般主体
- C.平等主体
- D.财产主体
- 查看答案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D.“三个有利于”标准
- 查看答案
下列名言、诗句和其体现的哲学原理对应一致的是:
-
- 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矛盾的特殊性
-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物质决定意识
- C.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否定之否定规律
- D.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查看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推动了国内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
-
- A.时代背景
- B.理论基础
- C.实践基础
- D.阶级条件
- 查看答案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
-
- A.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 B.内需潜力的有效释放
- C.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 D.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 查看答案